南阳特产酱油 南阳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19 08:59:51

一.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南阳金桔

南阳金桔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南阳镇的。南阳镇金桔已有二、三百年历史,南阳金桔在上海、广东、浙江等沿海一带十分畅销。

金桔是南阳镇的一大支柱产业。近几年来该镇一方面充分依托山多、海拔高、气候适宜的优势,发动群众大力种植金桔。截至2013年,全镇种植面积已达上万亩,挂果7800亩,总产量可达2800吨,产值680万元,可增加农民收入450万元。如今,全镇的金桔产业正逐步形成了以“金柑协会”为龙头的产业链。

二. 河南省 南阳市 桐柏县 小麦

南阳是河南省小麦主要产区,常年种植面积 890万亩左右,占河南省小麦面积的2.5%。小麦总产 25亿公斤左右,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125%。其中宛城区和新野县是我市小麦高产县(区),常年平均单产 350公斤左右,1998年,两县平均单产都突破了400公斤,宛城区55.4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28.6公斤。南阳小麦品种利用,经过六次更新换代,已初步形成以豫麦35、豫麦18为主,搭配百农64、周麦11和郑旱1号等新品种的动态平衡体系。 盆地平原岗丘半湿润麦区高肥麦田旱茬主要以百农64为主,中茬以豫麦35、豫麦18为主,晚茬以宛798为主; 岗丘中低产麦田,早茬以郑旱1号为主,中茬搭配种植绵农4号等;麦棉套种麦田主要以豫麦18、豫麦35为主;稻麦两熟麦田以扬麦158和宛798为主,搭配绵农2号; 宛东北风口冷凉麦区高肥麦田早茬以百64为主,茬以周麦11为主,晚茬以豫麦18、宛798为主。豫麦35、宛798两个小麦品种, 是南阳市培育出的优质面包型小麦品种,产量表现高而稳定,一般单产可达400公斤以上,适宜在全省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 南阳)

三. 河南省 南阳市 卧龙区 甩面

甩面可以蒸、煮、烙、炸、炒,各有一番风味。甩面是甘肃省兰州的名产。甩面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甩面必须掌握正确要领,即和面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防止蹲锅疙瘩。甩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条、空心甩面、夹馅甩面、龙须面、扁条甩面、水甩面等不同品种。

营养分析

小麦碾去麸皮,即得面粉。面粉营养价值的高低,与其加工精度十分密切。根据加工精度,面粉分为标准粉、富强粉和精白粉。标准粉加工精度较低,保留了较多的胚芽和外膜,各种营养素的含量较高。

营养成分:每100g小麦粉含淀粉和糖类71.5g、蛋白质约11.2g、脂肪1.5g、含有维生素B1、B2、E及钙、磷、铁等矿物质。另外,还含有卵磷脂和麦芽糖酶、淀粉酶、蛋白分解酶等。

四.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乌石酱油

五十年代中期,广西首府南宁召开了一个有中央首长参加的盛会。与会人员听说陆川有土——乌石酱油,便派一辆专车前来乌石采购,运了满满一车回去。此后,乌石酱油名声大震,每年前来要货、订货人络绎不绝。乌石酱油虽然年年增加产量,但仍供不应求,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需要。
乌石酱油并非徒有其名,它实实在在是上等配料。真正的乌石酱油,呈黑黄色;有粘性,是浓缩的液体混和物。味道香甜且芬芳。拿一块白切鸡肉去粘点,可以将酱油全部粘光不余。青绿脆口的博白蕹菜,如能拌上乌石酱油,那就如同锦上添花,美不可言了。幼嫩的陆川猪肉,拌上乌石酱油,慢炆、紧炒、生燉、炸扣肉,则是桂东南特有的风味了。
顾名思义,乌石酱油的产地就在乌石。据说长300年前,从福建方向来了个聪明、漂亮的农家妹,因孤身只影,投宿在如今的乌石街边。这个农家妹姓夏,凡事都动脑筋想问题。有次她发现黄豆拌上糖水煮熟后留存一段时间,有一股香味飘溢出来,便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在乌石安居乐业,利用大半生的精力,经过千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配制出一种味道甜香的液体。这种液体便是乌石酱油的前身。夏氏姑娘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妪后,才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自己的得意门徒。为此,世世代代的酱料师傅都不忘记夏氏夫人的功德,总是将她的偶像作为神灵来供拜。

字串5


老一辈人说,乌石酱油之所以色鲜味美,与木笼井有关。木笼井在乌石街边,是一口古井,井宽0.67米,水深1.33米,井水呈温性。不管下多大的雨,井水仍清澈见底,不涨不浊;一年四季,水位固定,一尘不染。据说是国师许了愿,让这口井供乌石出酱油使用。因此,长期以来,木笼井一直成为乌石酱油的专用井。
其实用水并不是决定因素。决定乌石酱油质量优劣的主要原因是科学的生产技术。从古至今,制作乌石酱油的师傅们,对技术精益求精,在科学面前一丝不苟。从蒸化到发酵,储在缸里,搁置在炎炎烈日底下,天天曝晒。短期的二三个月,长期的半年、一年,曝晒越久越是上乘之品。乌石酱油以久晒而取胜,因此,乌石酱油了叫乌石晒油。一个平凡的“晒”字并不引人注目,可它正是“晒”出了特色,才使乌石酱油得以名扬八方。 字串6

五. 河南省 南阳 南召 南召柞蚕

南召柞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是全国19个柞蚕基地县之一和全国唯一的一化优质柞蚕茧出口基地县,2000年7月被命名为“中国柞蚕之乡”。

历史悠久南召柞天业兴于汉,宏于明,盛于清,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西汉末年境内有野蚕成茧,东汉光武开始人工放养。明嘉靖年间,“山丝产额甲于各县”,“妇孺会络经,满城梭子声”,出现较大行店、货栈,南召店(旧县城)“日进斗金”。清代南召蚕业进一步兴旺发达,民众以“养蚕为业,植柞为本”,光绪年间,上海“久成”丝行在南召设立分店,南召丝绸远销欧美和俄国,县衙创办蚕桑学堂,培养养蚕和缫丝专业技术人才。民国10-20年为南召近代柞蚕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全县蚕农占总户数的65%,年产丝20余万公斤,产柞绸230多万米,上海买办资本所设立的丝行向外商大量经销南召柞丝绸,称“花旗”货,河南丝绸贸易中心遂移至南召李青店。

六. 河南省 南阳 桐柏 桐桔梗

桐桔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桐桔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桔梗,主产于桐柏山,质地上乘,亦称桐桔梗。入药可祛痰排浓、除邪避湿瘟、补内漏及喉痹。原为野生,现已能人工种植。广交会上,桐桔梗被行家誉为“桐参”,外销日、美、东南亚各国。

桐桔梗茶色泽呈琥珀色,晶莹剔透,口感纯正。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卧龙区 南阳角雕

南阳角雕,是南阳一种古老的民间雕刻工艺。生产雕刻主要以牛角为原料的艺术品实用品、保健品系列品等。产品质地细腻,色泽自然、雕琢精细,神奇自然,给人以独特新颖的感觉。雕刻手法有平浮雕、立体浮雕、通雕、沉雕等。风格古朴,深浅得宜,造型自然优美,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八. 江苏省 盐城市 亭湖区 益林酱油

益林酱醋厂产品。所生产的特优老抽、特优生抽酱油,用传统工艺配制而成,已有150年历史。色质鲜艳晶亮,浓度脂香浓郁;咸味适口醇和。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两次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

九. 云南省 玉溪 通海县 通海酱油

通海酱油是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的。通海酱油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配方独特,很受顾客欢迎,是餐桌上的调味佳品。

通海酱油,自清朝嘉庆末年(公元一八二○年)张从正设立调鼎香斋酱油坊开始酿制以来,到现在已经一百多年了,随后有赵子完设立品香斋,刘禹功设立鼎香斋,台益设立永香斋;黄西源设立调美斋,赵以南之父设立和美斋,王伯元设立兴顺号,是为有名的七家酱园。一九○九年滇越铁路通车前,发展至二十三家,是为鼎盛时期。七家酱园中,四街有鼎香斋和永香斋两家以选料精良、质量认真、讲究信用,闻名全省。民国初年,"通海酱油禄丰醋",已成为脍灸人口的民谚。通海酱油成为极受欢迎的名牌产品。以后品香斋在昆明设立分店,标明通海酱油,备受消费者欢迎。品香斋四弟兄都由开设酱油店成为巨富。张融生之弟张鲁斋在东川( 今会泽)开设调鼎斋发了大财。当时鼎香斋每日销量为1200斤。永香斋每日销量为1000斤。加上其它各店产品,全县每日运销酱油在百驮左右,约万余斤。远销至昆明、个旧、蒙自、建水、思普等地。

十.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山茱萸

西峡山茱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峡现山茱萸种植重点分布在太平镇乡、二郎坪乡、双龙镇、军马河乡、米坪镇、石界河乡、桑坪镇、陈阳坪乡、寨根乡等9个山区乡镇。年产量保持在1600吨左右。历史以来,西峡产山茱萸以其皮大、色红、肉厚、地道、有效成份含量高而驰名中外,名扬四海。1999年、2001年曾先后两次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山茱萸还被国家质监总局确定为原产地域保护品种。

山茱萸为西峡县地道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茂林修行地,桐漆茱萸乡”的美誉。因地处北亚热带和暖温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适中,四季分明,西峡产的山茱萸具有色红、肉厚、个大、柔软、油润和药味浓等特点,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氨基酸、多种糖、有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和药用成分。可同时,西峡又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进程慢,山区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脱贫致富任务十分艰巨。

近年来,西峡县依托宛西制药“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以山茱萸生态示范区建设为载体,通过政策扶持、示范引导、项目倾斜等措施,推动山茱萸基地不断巩固和发展。目前,全县山茱萸种植面积达22万亩,挂果13万亩,年产1800吨。西峡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 “名优特经济林——山茱萸之乡”,西峡山茱萸通过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22万亩山茱萸基地全省首家通过GAP认证,并被评为“河南省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

南阳特产排行榜前十名照片河南南阳十大特产零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