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本土农特产品批发市场 毕节最大的农副产品市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18 16:04:52

一.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韭黄肉丝

原 料

瘦肉,韭黄,香菇,葱段,生抽、胡椒粉、淀粉、盐、糖、鸡粉、香油各适量。 制作过程

1.猪肉去筋切丝,用生抽、胡椒粉、淀粉、鸡粉、油腌上。韭黄切段。香菇水发后去蒂切丝。将生抽、盐、糖、鸡粉、香油、淀粉加少量水兑成调味汁待用。

2.肉丝用油滑熟,捞出沥干油待用。

3.炒锅烧热放油,爆香葱段、香菇,下韭黄略炒,放入肉丝,加入调味汁,炒匀即可。

二.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金沙贡茶

金沙贡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沙贡茶是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的。金沙县荣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国贡茶之乡”称号。

金沙贡茶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35年汉武帝传旨作为贡茶,清朝时期畅销各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经省内专家考证,金沙应是西部乃至中国贡茶文化的发源地,至今,金沙还保存40余株有上千年历史人工栽培的古茶树群,为全国罕见。

金沙茶产业的发展势头,不断受到外界的关注和认可。贵州省金沙县茶叶专业合作社“清池毛尖”获金奖、“清池绿茶”获银奖,贵州天灵茶叶有限公司“天灵翠片”、“天灵御平”、“天灵毛尖”和“天灵女儿红”四个品牌摘取三金一银大满冠。好消息接踵而至,金沙县荣获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的“中国贡茶之乡”称号,这是该县首次获得的冠以“中国”名称的殊荣,对金沙进一步打造全省茶产业重点县必将产生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金沙清池贡茶正参加贵州十大名茶评比。金沙县力争3年发展茶园18万亩,2020年茶园面积发展到25万亩,茶业产值突破15亿元。

所在地域: 贵州

申请人: 金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金沙贡茶地域保护范围为:城关镇、沙土镇、安底镇、禹谟镇、岩孔镇、清池镇、岚头镇、源村乡、官田乡、后山乡、长坝乡、木孔乡、茶园乡、化觉乡、高坪乡、平坝乡、西洛乡、龙坝乡、桂花乡、石场苗族彝族乡、太平彝族苗族乡、箐门苗族彝族仡佬族乡、马路彝族苗族乡、安洛苗族彝族满族乡、新化苗族彝族满族乡、大田彝族苗族布依族乡等26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5°47′-106°44′,北纬27°07′-27°46′,区域生长面积1250平方公里。金沙贡茶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达100多万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观特征:形似鱼钩,绿润、披毫;栗香浓;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醇厚、回味甘甜;叶底嫩绿匀整。 内在品质指标:根据贵州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分析,金沙贡茶营养丰富,其中茶多酚14-15%,咖啡碱2.7-3.0%,茶氨酸3.4-3.8(g/100g),谷氨酸0.2-0.3(g/100g),酪氨酸0.2-0.3(g/100g),精氨酸0.1-0.2(g/100g)等。 金沙贡茶生产严格按照贵州省茶叶标准技术规程的规定进行生产。

三.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白玉牛鞭

白玉牛鞭

白玉牛鞭:味咸鲜,造型美观。

配方:牛鞭500克,鸡蛋6个,卤料1克,牙签12棵,料酒20克,鸡油5克,红、绿车梨子各2棵,盐、鸡精、胡椒、白糖各适量,葱、姜各4克。

制作工艺:将牛鞭洗净,一剖为二,去掉骚味后,改刀成8刀一断,刀深入牛鞭2/3,用沸水加料酒汆透后,入高压锅中,加入水、料酒、香料、姜、葱,压20分钟取出待用;鸡蛋煮熟去壳一剖为二,用车梨子做金鱼眼,放入鸡蛋上做成金鱼身,牛鞭做成金鱼尾,用牙签连接起放入盘中,加盐、鸡精、胡椒、白糖、高汤上笼蒸5分钟取出,淋鸡油即可。

四.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糟辣椒

贵州金沙冠香坊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近11年来的艰苦创业、摸爬滚打;现已成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诚信私营企业、贵州省扶贫龙头企业和贵州省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

公司拥有金沙岩孔、金沙五里坡、遵义虾子、遵义南白等四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了“集团化管理、跨区域经营”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获得糟辣椒QS许可证;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冠香源”牌糟辣椒已销往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产品已进入麦德龙、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

公司相继在金沙、遵义建立辣椒等农品种植基地8000余亩。国务院副总理-和农业部部长孙正才等省地领导多次到公司考察指导工作。公司200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

冠香坊牌糟辣椒是利用金沙区域内的鲜红辣椒为原料,采用贵州苗族的传统工艺,通过土坛发酵、精心调制需成。产品整体鲜红,间有白色、黄色颗粒,固液混体,辣椒呈碎片,姜蒜等辅料呈颗粒状,均匀一致;具有本品固有的酸、咸、辣和鲜醇香味;是烹制糟辣系列菜肴的最佳调料。

公司按照“以法规管理生产,凭良心生产食品”的质量管理方针,实现“全员质量管理”模式确保质量安全。“冠香源”牌糟辣椒系列产品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等殊荣。“冠香源”商标被评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五.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石雕

产于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的石雕工艺品起源于清初,是地方官府对皇帝的贡品,朝廷曾将其作为珍贵礼品馈赠给缅甸、印度等国家。

织金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色彩靓丽,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工艺及收藏价值。

织金县国泰苗族艺雕厂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于2007年12月份开业,总投资20余万元,厂区占地1000多平方米。主要从事石雕工艺,原料为梵净山紫袍玉带石和金墨玉,主要生产茶具、摆件画屏、砚台、笔架、压书条、烟灰缸等石雕产品。目前,该厂生产的石雕工艺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香港、海南、湖南、北京、上海等地。

六.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沙锅

沙锅

新猫场沙锅是远近闻名的纳雍县土品。

每逢县城赶集时,在沙锅市场上,新猫场沙锅系列产品按种类、型号、式样整齐有序地排列摆满市场两旁。产品造型别致,颇有特色:口坦的似盘,底凸的似帽,底平的似盆,肚大的似罐,有嘴的似壶,有把的似瓢,有耳的似罗汉,……大大小小,形形色色。锅类、壶类、罐类、缸类、火框类、……品种各异,别具一格。那银灰铮亮的釉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真是琳琅满目。售锅人热情服务,购锅人满意称心。只见人群簇拥,市场热闹非凡。

新猫场沙锅盛产于纳雍县雍熙镇的新猫场。新猫场位于县城东南,距县城约

4

公里,清嘉庆之前是当时穿青十八寨中的一个老寨子,由“逢‘寅在此赶集而得名”。这里生产沙锅历史悠久。据说,新猫场沙锅生产始于清光绪中期

(

公元

1895

年前后

)

,最早是当地农户张炳成

(1878

1949

)

经川人陈糖匠亲授制锅技艺生产,后传邻居及邻寨而达到现在的规模。

新猫场沙锅是以本地优质无烟煤和黄白胶质泥为主料,青桐炭、松杉针叶为辅料,用特有工艺制作生产,做工精细。《大定县志·经业志》曾对工序中转动车盘施展制锅坯工艺技能有“圆如满月”的赞誉。由于原料好,做工精细,新猫场沙锅的质量上乘,性能独特,功用多。

沙锅虽无景德镇瓷器典雅丽质,或欠精陶古朴潇洒,但淳厚朴实,落落大方。耐酸碱,抗高热。快速生炊,强度软硬中和,火烧冰冻不炸裂,水浸水泡无损毁。受热均匀,保温适度。炊事无杂味,能保持食物营养。用以焖饭煮菜,炖肉熬汤,味纯正。干炒烧烤,烘烙食品,酥松味香。酿糯米甜酒,甘醇绵甜。煨浆做豆腐,色白质优。育发豆芽,芽粗质嫩。培植竹荪,产量高。价廉适用,十八般武艺面面通。难怪中国中医界向来一贯主张用沙锅煎熬中草药,原来奥妙就在此锅中。

医用常识中说:“煎中药最好用沙锅。因为沙锅受热均匀,而且不会使中药的有效成分起化学变化。如果用铁锅或其它金属锅煎药,容易使中药中含有的鞣质化合成鞣酸铁或其他成分,从而使中药里的鞣质遭到损失。中药里的另一种成分——生物碱,必须和鞣质或其它有机酸结合生成盐,才能溶于水。如果鞣质损失很多,就会影响生物碱的被利用,结果会降低药浸出的成分和治疗效果,甚至会生成有毒的物质,危害人体健康,这就是煎中药要用沙锅的原因。”

新猫场沙锅不仅畅销全县,而且还销往四川沪州、云南宣威等地。

改革开放后,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新猫场沙锅生产有了发展。

1991

年全县人工沙锅栽培竹荪掀起热潮时,新猫场沙锅的生产尤为兴盛。据毕节地区乡镇企业局在猫场村的调查统计,

1991

年全村沙锅生产完成

52

万多件,产值达

52

万多元。猫上、议馆两个村民组为之而脱贫致富。

七.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发粑

织金发粑是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的特色美食。织金发粑闻名遐迩,产于织金县县城“九对头”(地名);糯米精制,发酵而成,蒸熟即可享用;白如云朵,软如海棉,入口甘甜清香,回味无穷。

织金发粑做工较为讲究,首先要选择精白的糯米除去沙石等杂质,并用龙潭泉的水反复冲洗干净,再放在清水中浸泡3至6个小时。待米粒泡胀后,滤水把湿米磨成米浆。接下来,要将米浆过滤除去颗粒物,加上白糖,发酵,搅匀后倒入特制的蒸笼内,待蒸锅里的水烧开后将蒸笼放入,盖上锅盖,旺火蒸40分钟左右,就可取出切成小块便可食用。发粑哪里都有,但是,织金发粑因其独具一格的口感而出名。不知是甘甜的龙潭泉水的作用?还是发粑里融入了织金人的聪慧和细腻的原由,味道就是比其它地方的好。

想吃最正宗的织金发粑,您可一定得来“马家发粑店”尝尝这声名遐迩的老字号制做的发粑。听说他家的发粑还上过央视,可见名气不小。“马家发粑店”始创的来历与年代我不是太清楚,但听当地人说大概有些年头了。马家发粑店在一个小巷里,不当街的门脸看似不起眼,在这里,你绝对听不到吆喝叫卖声。马家发粑只卖早上。糕香不怕巷子深,不少外地人为了解馋,特地赶早驱车几十公里来买第一笼发粑。天刚微亮,只见老板端起一笼刚蒸好的热气腾腾的发粑出笼的那一时间,整个房间里都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发粑香,好远都闻得到。扣在面板上的发粑膨松饱满,富有弹性,它看着虽是其貌不扬,味道却是极佳,并且吃食后口中不留残渣,惟余清风过后的美好回忆。光阴荏苒、物转星移,“马家发粑店”传了一代又一代,始终不变的是马家发粑那独特的选料和纯手工制作的工艺。

八.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清池翠片

清池翠片为特种绿茶,产品执行贵州省地方标准,特种绿茶——扁形绿茶DB52/T442.3-2003标准。它具有独特的外部形态,优异的内在品质,即形美、色绿、香郁、味甘;外形扁、平、直、光滑、匀整、色泽翠绿油润、内质香气高爽持久,有炒香、汤色黄绿、明亮、叶底嫩绿鲜明,匀齐完整。企业年生产能力10吨。2010年在上海茶文化节上获得金奖,是贵州省十大名茶,“清水塘”商标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九.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夜郎八卦鸡

推荐理由:夜郎民族素有以禽畜骨头卜卦预测吉凶祸福的习俗,卜卦杀鸡制作八卦鸡食用,是一道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名吃。

做法:先从火炉中夹出一块红火炭放于地上,左手持鸡脚,右手泼水在火炭上,口念涉及用事的-,将鸡在火炭上绕三圈,-诵毕,再杀鸡。脱毛洗净后,把鸡头、翅膀、腿卦按关节切出后,其余部分则切成块状一同清炖至熟即可食用。

特色:味纯、汤鲜、肉嫩。

十.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方漆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方漆器源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大方漆器开始只会利用牛马皮脱胎,经 过二十九道生产工序,制成烟叶盒,专供少数民族需用。到清朝初年,逐渐生产皇宫中用的凤冠霞帔、顶子盒、朝珠和妇女用的花箱、蝴蝶针筒、针红盒以及文具盒、茶叶瓶等。清道光年间,大方漆器生产从业艺人达500多人。

将皮纸脱胎技术改为用棉麻布脱胎,颜色上也由过去的黑红两色改进为以部分颜料作色。由过去的明花、影花、明光、退光逐步扩大到印漆、银刻、金花、台花、薄科花、五彩霞花等,产品增至9大类400多个品种。 特点:大方漆器技艺精湛,表面绘有金花、影花、龙凤、人物、山水、花卉等图案,并书有古代名人诗词歌赋,古雅庄重。它具有能保色、保味、防潮、防蛀、不传热、经久耐用的特点。

大方漆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贵州省大方县现辖行政区域。

大方县素有“国漆之乡”的美称,栽培漆树的历史,距今已1000多年。大方生漆以产量较多、品质优良而名扬海内外。由于境内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于漆树生长,县内各地均有漆树分布,尤以海拔1500~1800米地段所产生漆质量最佳。百纳、长石、沙厂、瓢井是主要产区。其品种有肤姻皮、白杨皮、青冈皮、粉皮大木、灯台大木、黄豆、椒叶、厚叶、柿花叶等。

大方漆器,是贵州富有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作品。明、清朝代,大方漆器就被选作“贡品”上京供奉皇帝。作为家庭陈设品装饰书斋、客厅,更增添了古色古香的雅致。民间也作为日常生活中的用具,盛装干鲜果品、蜜饯乃至菜肴均可。大方漆器在清道光年间盛极一时。当时古老的大定府城内几乎家家都会制作漆器,故享有“漆城”之誉称。

大方漆器的特点是,图案幽雅逼真,造型朴实,漆色光亮可照人影,色泽艳丽,经久耐用,并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用作食具,不导热,不串味,不漏水,不生虫,耐酸、碱,不易腐朽,不褪色等。

大方漆器具有质地坚实、造型古朴雅致、涂漆光亮、漆色润泽生辉的特色。装饰多以写实与大胆夸张相结合,形成鲜明地方色彩。现产品除保留隐花、明花、退光等传统手法外,还发展了明光、印漆、台花、金花、银刻、五彩嵌花等品种。大方漆器选料精良,采用牛、马皮脱胎和布胎,以上等漆作涂料,一般一件制品需经过四十多道工序才得以完成。漆器制作工艺,可分为制坯、漆地、装饰等几个重要环节。比较复杂的是装饰。装饰的技法有100多种,总起来可分为浮花、平花、暗花三个类型。这些工艺都极为精湛,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大方漆器的另一个特色是:采用牛、马、羊等家禽的皮革,以棉、麻、绸、缎、木等做胎,以当地的优质生漆作原料,漆中的漆酶、漆酚含量较高,具有燥性好、色泽鲜,耐潮、耐酸、耐碱和抗高温等特点。

隐花是大方漆器的独特技艺。艺人巧妙地把各种花纹隐衬在漆质与胎胚之间,若隐基现,其状,如深巷基虚静影沉壁;其态,线条装饰自然,挥洒自如,似行云流水,独树一帜。在颜色上现在也由原来的隐石红木色改为珊瑚色等,更加丰富了彩面。

大方漆器的嵌花,细腻纤巧,清幽雅致。它不刻意雕凿,也不饰以金银,只设淡淡润色,所嵌景物生动盎然。图案有青山、秀水、古木、瑞雪、春花秋实、飞禽走兽、风土人情等,再现了贵州的自然景物,可谓“初写黄庭,恰到好处”。五彩,是大方漆器又一特色,色彩调配趋于鲜艳夺目,更富民族气息,突破了沿袭已久的单一黑红相衬的传统手法,以协调地运用嫣红、翠绿、天蓝、浅灰、乳白、深黄、姹紫为一体,形成了色彩缤纷的工艺品。

据史料记载,大方漆器的生产始于明朝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彝族女政治家奢香夫人袭贵州宣慰使期间,在向朱元璋进贡的“方物”中,就有许多漆器珍品。

清朝民间的大方漆器工艺技术比明代更为完美。道光年间的大方皮胎描金等漆器独具特色,与北京雕漆、山西云雕等齐名并载入史册。

民国时期,大方专门从事漆器工艺的有“万寿宫”、“义森公”等漆器作坊10多家。其艺人手艺娴熟,尤以造型、整型技艺为高,质量以型准、缝口密合、做工细致而驰名。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运河开通的万国博览会上,贵州大方漆器与江苏扬州漆器双双获得银质奖,随后与茅台酒、玉屏箫笛并称“贵州三宝”。

大方生漆产量很高。民国28年(公元1939年)生漆产量就达25吨,解放以后,政府一直重视生漆生产的发展,特别是80年代,政府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扶持,发展较快。1987年,全县有成熟产漆树2600万株,生漆产量超过80吨,占全省生漆总产量的20%,居全省各县产漆量的首位,在全国生漆主产县中列居第六位。

毕节土特产在毕节市区哪里买毕节土特产货源批发市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