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川特产小零食白油条 吴川零食特产小吃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11 16:09:50

一.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吴川八宝饭

“吴川八宝饭”是由绰号叫“剃头寿”、“哨牙六”两位厨师于1922年在吴川梅录镇创制的。 他们参照宫廷八宝饭,根据吴川的物产条件,结合当地群众的口味习惯,舍去南方难以购到的樱桃,糖桂花等原料,加入百合、柿饼、白果、红白玫瑰糖浆、冰肉、红枣等原料制成的甜饭,纯甜,软滑,气味芬芳。另有一种是选用优质叉烧、腊肠、冬菇、莲子等制成的咸香八宝饭。 按吴川的风俗习惯,多数宴席都要上八宝饭。当地婚宴还时兴鸳鸯八宝饭,用甜、香两 种八宝饭组成一个或两个圆形,摆在大鹅蛋碟上上席,表示夫妻恩爱,甜蜜团圆,白头 偕老,永结同心的好兆头。过去八宝饭是冬春季节食品,后来。发展到全年风行成为吴川人民喜爱的食物。

二.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覃巴芝麻

覃巴土质独特,所产芝麻也与众不同。

黑芝麻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钙、磷、铁质等。它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芝麻素、芝麻酚、甾醇及卵磷脂等营养素。《神农本草经》说,芝麻主治“伤中虚羸,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精益髓”。《本草纲目》称“服(黑芝麻)至百日,能除一切痼疾。一年身面光泽不饥,两年白发返黑,三年齿落更生”。黑芝麻作为食疗品,有益肝、降脂、补肾、养血、润燥、乌发、美容等作用。

三.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吴川禾虫

禾虫多长于鉴江出海口的吴阳、黄坡两镇,每年只有五、八有份才出现几次,一般在红云细雨,天气变化异常的情况下,加上逢水头起(农历初一、十五涨潮高峰期)为多,一旦出现,密密麻麻,漂浮在河涌水面上。这时,捞禾虫的人真是捞之不尽,一个小时左右,可获二、三百斤,用斗捞的也有十数斤之多,随着潮水的高涨,禾虫逐渐消失无影无踪,只好望河而叹!有捞禾虫经验的人,掌握禾虫出现的时机、地点,捞具好,加上眼利手快,就捞得多。禾虫 生于咸淡水交界处稻田的表土层里,以腐烂的禾根为食。其形体像小蜈蚣,长约三十至四十厘米。人们常说,蜈蚣的脚最多,可是禾虫和脚比蜈蚣的脚还要多,更有趣的是禾虫身上可随时交替变换着红、黄、绿、蓝、紫的颜色,并且十分鲜明。把它煮熟,就就成纯是蛋黄颜色。禾虫蒸、炒、煲、炖 ,样样皆宜,蒸禾虫加上姜、葱、油、盐 ,放在饭锅里蒸即可。炒和煲则要加上猪腩、粉丝之类的配料,不过比蒸好吃得多, 是将禾虫炖熟,用炭炕干,味道甜中带香。还有 咸禾虫,每年禾虫造,家家户户都卖几十斤,多的百余斤,用盐腌了,吃时加点油、葱、姜蒸熟即可,因此,过去吃禾虫,特别是咸禾虫,中算是穷佬菜。

禾虫虽小,口口是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而且风味奇特,清香鲜美,嫩滑可口,实是饮酒、吃饭一道好菜。它还有滋阴、健脾、暖身、去湿之功效。

四.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小粑粑

威宁县小粑粑馅子的香味十分诱人,表面和软,底面焦黄香脆,吃起来清爽可口。

威宁小粑粑是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一种特色食品,是入选《中华食文化大辞典·黔菜卷》的著名特色小吃。

主要原料:

威宁小粑粑是精心选制本地土荞麦及火腿作为材料精制而成。荞麦是面皮的主要原料,火腿是馅的主要原料。

面皮的主要制作方法:

先把荞麦碾成面粉状(也有的直接用面粉来做,但味道不如荞麦面做的),将荞面和水做成面皮,切割成约35-45厘米大小的圆形状。

馅的制作:

把切好的火腿、豆腐、腌菜、葱姜蒜辣(馅的成份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不同的成份)等用油炒好就成了馅。

威宁小粑粑的制作过程:

面皮和馅制作完成后,将炒好的馅包进面皮里去,然后将小粑粑放进锅里,圆放成几圈,锅底放点水,盖紧锅盖,不让漏气,直到锅里水烧干、稍候片刻,小粑粑里面的油浸了出来,锅底就有了油炸的响声。这时小粑粑也就做好了,馅子的香味十分诱人,表面和软,底面焦黄香脆,吃起来清爽可口。

如今,历经几十年的岁月,威宁小粑粑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当地最具风味的特色小吃之一。

五. 江西省 上饶 鄱阳县 油条包麻子

将麻子(糯米蒸熟杵烂即是)铺在刚炸好的油条上,洒上白糖和芝麻粉,将油条对折,然后再滚上芝麻与白糖即可。

六.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邵武小瓜子

小瓜子

邵武小瓜子一头溜圆一头尖,中心鼓起,壳儿黑亮且薄,仁儿厚而白。打籽西瓜具有个小(一般1.5公斤左右)、花皮油亮且薄、产子多的特点,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

炒熟的小瓜子黑褐色,油壳,味道香,好磕。吃邵武小瓜子,还未入口就能够感受到一股特别的酥香味,用牙齿轻轻一磕,壳分两半,仁儿露出,细细咀嚼香味绵长,是当地人过节、休闲非常喜爱的食品。

邵武小瓜子加工成食品以炒为主,可以炒成多种味道。微咸味,炒时佐以盐水,表面的壳凹处覆盖淡淡的白盐渍;微甜味,这种甜不是加香料,而是让小瓜子本身的甜味充分得到渗透,据说是与炒的火候有很大的关系;五香味,炒时放入五香、甘草;奶油味,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奶油,让壳面上见奶油,至瓜子松脆为止。

七. 海南省 琼中 琼中小黄牛

琼中小黄牛是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特色美食。琼中小黄牛是海南省著名的菜品之一,名气都已传至东南亚。美味的琼中小黄牛加上香醇的山兰酒,已经紧紧拽住了不少游客的胃。

琼中黎族美食之琼中小黄牛又称“鹿肉”、“野牛肉”。与其它地方的牛不同的是,琼中小黄牛全是野放的,黎族人把它们放养在海拔800米以上的高山上,以吃树叶为生。每隔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主人会去山上,用自家独有的方法召唤领头牛,领着牛群到固定的地方去吃盐巴。

琼中小黄牛与其它牛的区别主要包括三方面:

1、小黄牛的个头很小,一岁半的小黄牛净肉不过二三十斤;

2、小黄牛完全野放,牛性特别凶猛,原生态没污染;

3、小黄牛吃盐巴和各种树叶长大,而这些树叶中难免有一些草药,因此牛肉肉纤维较细,颜色深红,水分低,对身体特别有益。最好吃的是12个月左右牛龄的牛,牛皮脆而爽。琼中小黄牛

小黄牛做法:

对于小黄牛,黎族人的传统做法是架在木炭上烤。现在又有了许多新做法,如大块牛肉可作牛扒、模仿韩国料理作铁板烧、用药材煮成卤水牛肉等。而从传统做法上升级而成的竹筒牛肉,则是将剩下的边角料切碎倒进竹筒,放入黑胡椒、咖哩粉、香茅粉等作为调料,烤上15分钟—20分钟,直到水分刚好干的时候,香喷喷的竹筒牛肉就可以享用了。

八. 广东省 湛江 吴川 瓦煲狗肉

狗肉是驰名粤西的风味食品。俗话说,"狗肉滚三滚,神仙企唔稳。"吴川的瓦窑煲狗肉,更以其独特的香滑味浓而压倒同行。食客一闻其名,无不垂涎三尺。吴川瓦窑煲狗肉历史悠久。它烹制时,必须选用不超过一岁龄的肥腴嫩狗和备齐配料,特别是一定要用梅菉瓦窑待制生产的瓦煲烹煮。这种专用的狗肉煲上釉均匀厚实,而且煲的容量要比所煮的狗肉量加大一倍,使煮炖狗肉原味不易挥发。( 吴川)

九. 福建省 宁德 柘荣 宁德油条

油条,又称油炸鬼,是闽南福建等地的方言直译.又称油炸果,是潮汕地区等地的方言直译

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早餐中,提起油条这种食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说起油条,还有个传说呢。相传在南宋时,人们对1贼秦桧恨之入骨,在京城有个丁姓小食贩,把面团做成人形,入油锅炸之,取名油炸桧。其成品外酥嫩内松软,色泽金黄,咸香适口,成为老少皆宜、妇幼喜食的大众化传统早点食品。

无论是明矾本身,还是产生的氢氧化铝,都含有铝元素,铝是一种低毒、非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引起多种脑疾病的重要因素。它是多种酶的抑制剂,其毒性能影响蛋白质合成和神经介质。铝可使脑内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从而使精神状态日趋恶化。因此,长期过量摄入铝,可导致老年痴呆。

做法一

原料:普通粉5000克,矾、盐比例相同,明矾(冬季125克,夏季170克)、碱(冬季60克,春季70克,夏季85克),温水(冬季3000克,夏季2750克)。

制作方法

1、将矾、碱、盐按比例兑好,碾碎放入盆内,加入温水搅拌溶化,成乳状液,并生成大量的泡沫,且有响声,再加入面粉搅拌成雪花状,揣捣使其成为光滑柔软有筋力的面团,用温布或棉被盖好,醒20至30分钟,再揣捣一次,再叠面,如此3至4次,使面团产生气体,形成孔洞,达到柔顺。

2、案板上抹油,取面团1/5放在案板上,拖拉成长条,用小面杖擀成1厘米厚、10厘米宽的长条,再用刀剁成1.5厘米宽的长条,将两条摞在一起,用竹筷顺长从中间压实、压紧,双手轻捏两头,旋转后拉成长30厘米左右的长条,放入八成热的油锅中,边炸边翻动,使坯条鼓起来,丰满膨胀酥脆,呈金黄色即成。制作原理:制作油条的面团属于矾、碱、盐面团。由于此种面团反应特殊,所以在成熟工艺上受到一定的限制,一般只适宜于高温油炸方法,才能达到松软酥脆的特点。面团调制所掺入的明矾(白矾)、碱(纯碱)、盐(劲大的粗盐)在水的作用下而产生气体,使面团达到膨松。在膨松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明矾和纯碱,其反应式是:kai(so4)412h2o+na2co3+h2o→ai(oh)3+na2so4+k2so4+co2↑+h2o

从上述反应式中可以看出,面团调制时所加入的明矾、碱在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物为氢氧化铝(又称矾花),属胶状物质,使成品松软;生成的硫酸钠和硫酸钾对人体无害,在面团中不起作用。而在调面时所加入的食盐,则起着增加面团韧性和筋力的作用,便于制品的成型操作。由于氢氧化铝和产生的二氧化碳共同作用,导致矾、碱、盐膨松面团制品的涨发。

3、油条是否能炸得又松、又脆、又黄、又香,制作要领是: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竹筷在中间压一下;不能压得太紧,以免两条粘连在一起,两条面块的边缘绝对不能粘连;也不能压得太轻,要保证油条在炸得时候两条不分离;旋转就是为了保证上述要求,同时在炸得过程中,容易翻动。双手轻捏两头时,应将两头的中间轻轻捏紧,在炸的时候两头也不能分离。油条发起的原理是:当油条进入油锅,发泡剂受热产生气体,油条膨胀。但是由于油温度很高,油条表面立刻硬化,影响了油条继续膨胀,于是油条采用了每两条上下叠好,用竹筷在中间压一下的方案,两条面块之间水蒸汽和发泡气体不断溢出,热油不能接触到两条面块的结合部,使结合部的面块处于柔软的糊精状态,可不断膨胀,油条就愈来愈蓬松。我们拿到一根油条仔细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两条面块的外面,尺寸大概膨胀了一倍,而两条面块的里面,却膨胀了许多倍。

许多人比较关心和面时碱和明矾的比例,其实其并不重要,明矾多了味道和口感会变差。一般可采用明矾为面粉的1%左右即可,碱的数量比明矾略少。

做法二

原料:面粉300克250毫升温牛奶1小勺泡打粉半小勺小苏打1小勺盐25克植物油

做法:

1.把泡打粉、小苏打和盐用温牛奶化开,和面粉和好揉匀,再倒入少许植物油.揉光滑,盖上盖子放在常温下一夜(注意不能放进冰箱)。

2.次日早上,把面放在抹了油的案板上,不用揉,直接平摊并整理成宽约7cm、厚约1cm的长条,再用刀切成宽2cm的小条。然后用筷子在每个小条上顺压一下,再把每两个小条的两头捏在一起。

3.锅热倒油,油温较高时把做好的油条生坯抻长后,放入油锅里炸至金黄色捞出即可。

 

吴川特产小零食网名吴川特产小油条怎么做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