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的土特产是什么 晋城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10 22:00:26

一.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羊杂碎汤

是一道街头常见小吃。在一只大锅中放入羊肝、肺、胃、肠、心、蹄筋等煮得烂熟,然后加入葱、姜、香菜、粉条、豆腐等同煮,熟后盛入碗中,浇上羊肉汤,再放香菜、醋、盐、辣椒等调料即可食用。

该汤香气扑鼻,汤色乳白,热辣鲜美,是冬季常见小吃。

二. 山西省 晋城 陵川县 圪糁稠饭

玉米的生长对土壤和气候的要求不高,在陵川这种多山少川,气温偏低的环境中,玉米的产量很高。由于玉米富含粗脂肪,益于人体消化,同时含有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是陵川百姓日常食用的主要食材。每天清晨,当地人用“圪糁”做成“稠饭”。

“圪糁”是用老玉米加工成粒状,经过“煮”的方式,成为“稠饭”,配以炒制的土豆片,成为陵川人每天必吃的第一餐。玉米粉碎后成为玉米面,还可以制成玉米糕、玉米饼等食物。

三.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晋城过油肉

过油肉是山西传统名菜之一,至今在全国享有盛誉,被人们称之为“三晋第一味。”但是,在山西过油肉中,晋城过油肉却独树一帜,其制法、风味另有特色。

晋城过油肉的主料为瘦猪肉,最好是里脊肉或元宝肉。将猪肉顶纹切成柳叶片,用蛋液、湿淀粉拌匀。炒瓢上火放入食油,待油八成热时将挂糊均匀的肉片下入油锅,边炸边用肉叉把肉搅开,要注意掌握火候,油热肉片则会结疙瘩,油凉又会脱芡。炸熟后用手勺滗住瓢沿,倾瓢滗尽油,然后投入葱花、蒜片、姜末、木耳、黄花菜、蒜苔段、烹入少许酸醋,翻瓢后再加入酱油、盐、味精及绍酒,加水勾芡,装入汤盘即成。

过油肉制法,始于北齐奥肉。《齐民要术》中记录有这一名菜的初始技法,即将猪肉切片后置于存有肉、脂油和盐的釜中,缓火慢煮后,再入油瓮腌渍,食时捞出,水煮再熟,拌以韭菜吃。到了唐代,奥肉制法分为煲制、过油两种技法。《中国风俗史》载:“唐人食品…薄冶群物,入沸油烹,谓之过门香。”此后,肉过油而食,成为历代宫廷菜式,到了明代,更是御膳第一美味。《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记:“过油肉…在明代曾被明太祖列为皇宫珍馐第一味,每临庆典盛会,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令先上过油肉,而奉为至上珍宝头肴。”明洪武年间,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棡为晋王,过油肉这一名菜又重回山西,也成为山西代表菜肴之一。清代时,努尔哈赤和慈禧太后都喜欢吃这道菜。《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载,努尔哈赤称过油肉为“黄金肉”,他当上皇帝后,“盛京清宫膳房也烹制黄金肉”。慈禧太后掌权后,过油肉“是清宫廷普遍食用的一只宫廷菜。”

过油肉自明代以来一直是晋城的代表菜之一,数百年来各县大小饭店都以过油肉为看家菜招揽天下食客,甚至筵席上也用这道菜显示地方风味。山西过油肉片大,晋城过油肉片小;山西过油肉为干食,晋城过油肉为汤食;山西过油肉一般不用蒜苔、豆角之类辅料,晋城过油肉则非放蒜苔或豆角不成。外地人在晋城点过油肉时,一定得讲清要山西过油肉还是晋城过油肉,否则很容易混淆。

制作晋城过油肉,勾芡很重要。不仅是过油肉,在其他菜肴中也很重视勾芡。勾芡是否适当,对菜肴的质量影响很大。因此,勾芡是烹调的基本功之一。勾芡大多用于熘、滑、炒等烹调技法。这些烹调方法共同特点是:旺火速成。用这种方法烹调的菜肴,基本上不带汤。但由于烹调时加入了某些酱汁调料的原料本身出水,使菜肴看上去汤汁增多了。通过勾芡,使汁液的浓稠度增加了,并附于原料的表面,从而达到菜肴光泽、滑润、柔嫩和鲜美的风味。要勾好芡汁,首先就要掌握好勾芡时间,一般应在菜肴九成熟时进行,过早勾芡会使卤汁发焦,过迟勾芡易使菜受热时间长,失去脆嫩的口味。勾芡的菜肴用油不能太多,汤汁要适当,否则不能达到增鲜、美型的目的。在用单纯粉汁勾芡时,必须先将菜肴的口味、色泽调好,然后再淋入混淀粉勾芡,这样才能保证菜肴的味美色艳。晋城菜肴中的汤食较多,厨师们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勾芡经验。晋城过油肉之所以区别于山西过油肉,巧妙的勾芡是其重要环节之一。

四.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晋城烧大葱

晋城烧大葱是以大葱为主要原料,采用烧菜的烹饪技巧,成品带有葱香味,是山西省晋城市的一道特色小吃,是晋城一带的名菜史。相传慈禧太后西逃时路经泽州(今晋城),当地官员隆重设宴招待。但在开宴时,厨师发现慌乱之中少做了一道菜。为了免遭杀身之祸,厨师急中生智,马上把菜案上的巴公大葱拿来一把,几刀切碎,烧成一道菜,端了上去,叫做烧大葱。烧大葱是山西小吃菜谱之一,以大葱为制作主料,烧大葱的烹饪技巧以烧菜为主,口味属于葱香味。烧大葱的特色:此菜色泽金黄诱人,汤鲜葱香,配上鲜荔枝,使口味咸鲜香中有甘甜微酸。

五.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油圪哚

油圪哚是一种面食,配上蒜、醋等调好的特制蘸料来吃,外皮酥脆、里面嫩滑爽口,有点吃肉的感觉,非常好吃!做法也很讲究,往往要制作多年的本地人才能拿捏好分寸,现在阳城能做好的人已经不多,街面上也不常见有卖。

六. 山西省 晋城 城区 晋城小红柿

晋城小红柿色艳、皮薄、汁多、肉嫩、糖分多,是全国19种名柿之一,被称为“木本粮食”、“铁杆庄稼”。由其加工而成的柿炒面、柿饼都是颇受欢迎的吃食。

每到金秋十月,柿叶飘落,满枝的柿子如同一个个小红灯笼,挂满山崖,与湛兰的天空相映,煞是妙景。

七. 山西省 晋城 沁水县 七须黄花菜

七须黄花菜产于晋城市沁河流域的加丰镇。其优点,一是颜色鲜黄,干净整齐;二是角苞长、肉厚,粗壮肥硕;三是脆嫩清口,久煮不烂。

黄花菜俗称金针,有五须、七须之分。潘河村的七须金针不同于一般的五须金针,它具有色泽金黄、须长5寸、美味可口、肉嫩鲜明、营养丰富的特点。这种黄花菜对土、肥、水有一定要求,在蒸、晒过程中也有特殊技术要求,一般用10公斤鲜菜才能蒸晒1公斤。此菜移植到其它地方不能长为七须,也只有在潘河,大自然赐予了该村独特的山泉水、黄沙石板和其他利于栽培七须金针的优越条件。

据当地老人讲,他们村栽培七须金针历史久远。相传,唐朝武则天曾下诏封潘河的七须金针为“御菜”,当地官吏将此作为贡品每年夏季敬献给皇帝食用。直到清末年,由于自然灾害,才一度失传。新中国建立后,当地农民重又栽培七须黄花菜。

八. 山西省 晋城 泽州 山萸

山萸

山萸亦称山茱萸,俗名红奶。观赏兼药用植物。落叶乔木。树皮褐色,片状剥落小枝四棱,花簇生于小枝顶端。先天花后出叶,花小,为黄绿色,成散形花序。可供观赏或佩戴。核果呈长圆形,光滑,熟时红色,果内有一核。去柄去核的干果可供药用。

九. 山西省 晋城 高平 晋城荆条花蜂蜜

晋城荆条花蜂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晋城荆条花蜂蜜

水县地处太行山和中条山两座山脉的交汇处,全县400多万亩的土地中森林和草地的覆盖面积达到75%以上,在众多的植被中,以刺槐林和荆条林居多,每年5到7月,漫山遍野盛开的槐花和荆条花是优质蜂蜜的主要来源。

山西

晋城市蜂业协会

晋城市所辖沁水县、高平市、陵川县、泽州县、阳城县等5个县(市、区)50个乡镇(办事处)700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31′~112°40′,北纬35°12′~35°45′

AGI2017-02-2075

十.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犁镜

阳城犁镜具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光滑耐磨,翻地不粘泥,既省畜力又节省人工;二是产品多样化,有桃叶、杏叶、兔耳、鹰嘴、驴脸、鸡窝、纱帽、瓜皮等,约180多个品种,能够满足各地对犁镜不同规格品种的要求。阳城生铁冶铸工艺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晋城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晋城的土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