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特产有啥好吃的 河南什么特产最有名又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11 09:53:47

一. 河南省 洛阳市 老城区 洛阳樱桃

是洛阳的之一,以个大肉多、色泽红润而著称。樱桃树自秦汉以来一直是皇宫御花园中常见的植物,花开时节景致极佳。在洛阳北邙樱桃沟中有众多的优异品种。

二.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九店红薯

九店红薯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店乡的。

河南省嵩县九店乡把发展红薯产业化作为富民强乡的切入点来抓,乡政府专门成立了红薯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责任到人,万亩红薯基地建设初成规模,红薯产业发展成绩喜人。2012年在郭岭、巴沟两个村各建立了1个200亩高产优质示范方,同时建立了九店乡万亩红薯生产基地,提升了全乡的红薯种植水平。引进红薯新品种和红薯管理新技术,红薯单产不断提高。成立了2个红薯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实行订单农业,同时为薯农免费提供薯苗及开展红薯粉条、淀粉加工等,以此解决农户卖薯难问题。

三. 河南省 洛阳市 栾川 栾川板栗

栾川板栗是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的。栾川板栗生产历史悠久,是著名板栗之乡,为秦岭板栗重要产区。其特点是个头大,果皮呈紫红色,外皮薄,栗仁细腻,糖分高,炒熟之后内膜与果仁分开,香醇甘美,齿颊留金。

板栗(Castanea mallissima),属壳斗科(Fagaceae),是深受消费者喜爱的优良干果,营养丰富。果实含蛋白质7%-10%,脂肪4%-5%,总糖10%-15%,淀粉35%-50%,以及Vb、Vc、Ca、P、Fe、Zn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板栗有益气、补肾等功效。板栗原产我国,据史考,至今至少有2500年。

由于栾川县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交汇地带,光照充足,板栗品质优异,在栾川县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栾川县委、政府看准了资源优势,将发展林果业作为全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提出:“工矿兴县、旅游强县、富县”的主导思想,对板栗生产给予支持,使栾川的板栗生产规模迅速扩大,由2003年底的6万亩,年产量40万公斤,达到2009年板栗109275亩,年产板栗635万公斤的良好势头。1985年前0中央总书记1在栾川县视察时吃过用板栗做的窝头后给与很高评价,并亲笔题词:“山区优势发挥好,敢于平原争上游”。

栾川的板栗主要分布在庙子、合峪、大清沟等10多个乡镇,板栗种植农户4.5万户,品种有紫油栗、红油栗等,其中结果树18万亩,幼树12万亩,幼树已陆续进入产果期。经过多年倾心培育,板栗产业已经成为栾川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同时板栗又是重要环境保护的最佳经济树种,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 平乐脯肉

平乐脯肉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平乐镇的特色美食。孟津平乐脯肉色泽鲜亮,口感松软筋道,那种香而不腻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

19世纪五六十年代,平乐脯肉由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人郭积礼独创,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其特色为荤素结合、柔嫩爽口、不肥不腻。目前,这项技艺由郭积礼的后人——平乐镇美食林水席园经营者郭遂欣、郭磊父子传承。现在,在平乐镇及其周边地区,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时所摆的宴席被称为“官桌”,脯肉则是官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已被列入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1 独创美味香“官桌”

孟津县平乐镇平乐村,地处汉魏故城遗址,因东汉明帝为安置飞廉铜马筑平乐观而得名。

一说起孟津县平乐镇,人们马上就会想到闻名全国的平乐正骨术、农民牡丹画。可是很多人还不知道,平乐镇还有一道有名的菜品——脯肉。

美食林水席园位于平乐镇政府西南侧,其经理郭遂欣是平乐脯肉的第五代传人,从郭遂欣的祖辈郭积礼算起,平乐脯肉已有一百多年历史。

郭积礼1842年出生于平乐村,少时家境贫寒。19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养家糊口,郭积礼经人介绍到王府帮厨。郭积礼聪明好学,为人谦和,学到不少厨艺。一次,有贵客前来,王爷令厨师做出既与惯常的山珍海味有所区别,又能突出地方特色的食物。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之后,郭积礼做出了一道菜:用当地红薯粉、红薯粉条、笨猪肉和土鸡蛋为原料,将红薯粉条煮至六七成熟后剁碎,和肉馅、红薯粉、葱姜蒜以及独家秘制的调料一起搅拌,并加入鲜肉汤;将其铺成长方形块,放入油锅里炸至七成熟;上笼蒸一小时,出笼后将其切成长条状,盛入洛阳烧制的蓝花瓷碗中上桌。贵宾吃后赞不绝口,认为这道菜荤素结合,不肥不腻。由于这道菜在制作时雏形是铺出来的,故取其谐音称为“脯肉”。

脯肉香软适口,在民间也备受欢迎,历经百年风雨,依然在古都飘香,成为平乐镇及其周边地区的人们非常喜爱的一道菜品,几乎家家都会做。在平乐镇及其周边地区,逢年过节或者婚丧嫁娶时所摆的宴席被称为“官桌”,脯肉是官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佳肴。

2 精选食材肉飘香

近日,在美食林水席园后厨内,记者见到郭遂欣时,他正和厨师们忙着备菜。一个大炉子上放置的多层蒸笼内正蒸着脯肉。不一会儿,七八碗油亮的脯肉出笼了,郭遂欣将香菜末撒上,白绿相映,格外诱人。我夹起一块放入口中,感觉软嫩适口,不黏不腻,粉块的甜与肉块的香相互补味,恰到好处,真不失为一道佳肴。

天地好食材,人间真美味。为了保证经典美味百年如一,每年红薯收获的季节,郭遂欣都要买几万斤红薯,自己加工制作红薯淀粉、红薯粉条,虽然过程烦琐、成本高,但郭遂欣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脯肉的原料之一——笨猪肉如今难寻,郭遂欣就到市场上挑选散养猪,确保肉质松软香美;土鸡蛋则到附近村庄农户家中选购。“土鸡蛋蛋液黏度大,只有用土鸡蛋做脯肉原料,才能保证粉块与肉块黏合不散。”郭遂欣说,“其实脯肉的制作技艺是公开的,但食材选择标准很高,如果降低原料标准,脯肉的美味就会大打折扣。”

3 不遗余力为传承

由于平乐脯肉用料上乘,制作过程烦琐,加之各大菜系的冲击,平乐脯肉传承面临危机。

郭遂欣的祖父郭若为传承这道名吃,先后到洛阳城、西安学习,于1959年在平乐镇创立了四海春饭庄,后由于种种原因饭庄关门停业。1978年,郭遂欣投资5000元,四海春饭庄重新开业,靠着脯肉这道招牌菜和诚信经营,四海春饭庄运营良好。1996年,郭遂欣将饭庄更名为“美食林水席园”。

2002年,郭遂欣研制开发脯肉美食集装箱,开展美食下乡活动,受到周边群众的喜爱,订单络绎不绝。同时郭遂欣还敞开大门,招收学习脯肉制作技艺的传承人,亲自传授。

郭遂欣表示:“只要能让脯肉制作技艺传承下去,谁想学我都愿意毫无保留地教!”

五. 河南省 洛阳市 偃师 牡丹石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如今,在洛阳东南约二十公里的偃师市寇店镇境内又发掘出一种天然奇石——牡丹石。其黑色的石质内盛开着朵朵或白或绿的石花,酷似牡丹花,由此而得名,并与著名的洛阳牡丹花交相辉映,堪称“洛阳双绝”。

牡丹石形成于十五亿年前,岩脉产于最古老的地层太古界登封群的石牌河组,原岩主要为中基性火山熔石,岩脉基体为墨绿色、隐晶质,白色长石斑晶呈星点状或三五成群呈聚斑状分布于岩脉中,多数聚合斑晶呈球体状,其切面似牡丹花形,千姿百态,极具观赏价值。

据专家考察论证,牡丹石矿脉全世界仅藏于中国的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境内,矿脉宽约14米、长约5公里,极其狭窄,储量极少;矿脉埋藏于山体10米之下,开采难度极大。牡丹石石质坚硬细腻,花朵高雅清秀、玲珑剔透、风韵独特,可谓纳天地山川之灵气,集诗情画意之秀美。经测定,牡丹石黑色的石料硬度为6度,同等于花岗岩;白色的花硬度为7度,达到了玉的标准,珍奇之极。

1992年牡丹石被国家石材界和赏石界公认为世界奇石、宝石;1994年在广西柳州“中国第二界奇石展”中荣获一等奖,后被《中华赏石大观》(台湾黄忠诚先生出版)收录;1997年号称“石材王国”的意大利专家考察后结论是“全世界仅此一处”;2001年中国信息报第1897期在头版显著位置以《世界珍品——牡丹石》为题向世人展示了大自然赋予洛阳人的这一中华瑰宝;2004年在《中原赏石》第四期上对洛阳牡丹石作了专篇报道。2004年10月,一块经过精细加工的“洛阳牡丹石”,落户中国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是目前中南海唯一标明地域和名称的景观,被誉为“国石”。这块牡丹石呈不规则形、正面似五角星,高2.1米、正面宽2.008米,象征21世纪和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整块石头呈墨绿色,石体上天然形成以白色、青色为主的牡丹花形图案。底座由一块长1.6米、宽1米、高0.6米的黑色碑石构成,刻着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亲笔题名的“洛阳牡丹石”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2005年6月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奇石博览会上,洛阳牡丹石再次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公认为世界奇石、宝石。

牡丹石一经加工,其黑似墨,其白如玉。用牡丹石雕刻的花扇、花瓶、茶具、花、鸟等工艺品,极具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观之生雅,赠之生情,藏之升值。牡丹石板材工艺品和异形加工品已迈出国门,远销美国、意大利、韩国、泰国等数十个国家。

六. 河南省 洛阳市 孟津 横水卤肉

横水卤肉是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横水镇的特色美食。孟津横水卤肉名扬一时,享有“豫西名吃”的美名。横水卤肉肥而不腻,烂而不化,唇齿留香。

横水镇位于孟津最西部,黄河南岸,紧邻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因镇区的河水由南向北流入黄河而得名“横水”。横水自古就是洛阳西北的重镇,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黄帝故里始祖山、韩愈故里文公村、古洛水入黄河之门户宜苏山等名胜古迹都在这里。

说到横水,就一定要说说横水的一张美食名片-----卤肉,而这这卤肉的来历也与横水的历史密不可分,横水曾是古代驿道上的州衙府地,是守卫京洛的咽喉,也是通往山西、陕西的要道,是古往今来的战略要地。再加上横水古寨地处高埠,背山临谷,沟深墙固,四周为缓坡形开阔地,易守难攻,更是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相传当年唐太宗李世民为平定叛乱,御驾亲征至横水附近与部分叛军遭遇,双方随即展开厮杀。当地老百姓为犒劳三军将士杀猪数十头,煮到肉快半熟时,前方突然传来了大批士兵受伤急需草药救治的消息,此时若是再重新烧水熬药,必定会耽误大军行程。情急之下,开药的老中医提出把自己开出的数十种草药投入肉锅中的主意,如此一来,将士们既能吃肉,又能喝药,还不耽误时间,众人在无奈之下只好照办。谁知,肉熟后,揭开锅盖,竟觉奇香扑鼻,将士们吃后赞不绝口,精神大振,随后一路势如破竹、屡战屡胜。将士报捷时,将卤肉献给圣上,圣上龙颜大悦,特封横水卤肉为国宴御菜。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孟津横水卤肉名扬千古,享有“豫西名吃”的美名!

现在的卤肉店使用祖上传下卤猪肉秘方,以百年的卤汁加文火煨肉,并不断改进,其所卤猪肉,肉烂味美,香气四溢,百年不衰,食客趋之若骛。这卤肉,小可一人就餐,用“火烧夹卤肉”吃法;大可用卤肉做成全猪宴,从猪头到猪尾,猪拱嘴、猪耳朵、猪肠、猪肚、猪蹄……等,共有几十种不同的菜品,猪的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皆成美味,配以黄瓜、青菜、豆芽利口,最后再来一碗酸辣清汤面,甚是爽口!

七.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洛宁苹果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良好,平均海拔高度800--1200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苹果生长,加之工业经济不发达,环境污染小,1986年被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县现有苹果面积20.5万亩,主要分布在上戈、罗岭、故县、城郊、东宋等乡(镇),品种主要有红富士、嘎啦、新红星、美国8号。2005年总产量达1亿公斤,其中绿色食品苹果2000万公斤,商品果率85%以上,实现总产值1亿元。上戈镇是“上戈牌”优质苹果的主产区,苹果栽植面积4.6万亩,年苹果总产5000万公斤,人均苹果收入2000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以上。目前,苹果生产在洛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洛宁苹果以个大、色艳、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耐贮耐运等特点,1986年以来,在全省和省、市同类产品鉴评会中屡屡夺冠,共获得45项次优质产品奖。1998年“上戈牌”红富士苹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4年“上戈牌”苹果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4年引进了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的SOD及富硒、富钙、富锌和多微营养苹果生产新技术,优质的品质引起了省内外专家的关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确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还有一定贮藏、加工能力,现有果品冷库3座、土窑洞2000余孔,年贮藏量440万公斤,果品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消耗残次苹果3000公斤,3个果品批发市场,年交易果品2000万公斤,还有2个果袋厂,几乎达到一年四季都有苹果供应满足市场消费和企业需求。

近几年,立足洛宁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据,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加强新品种及新技术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严格按照绿色果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广果实套袋,果园种草,四季修剪,配方施肥,铺反光膜,生物农药等先进生产技术,确保了绿色果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争取通过2--3年的努力扩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规模,使全县苹果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商品果率达90%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其中年产绿色食品苹果4000万公斤,SOD苹果100万公斤,多微功能苹果500万公斤。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健全完善苹果销售体系,实现果品优质优价,真正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

洛宁苹果发展潜力很大,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在品牌、规模上均有长足的发展。由于缺少销售、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化难以形成,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人士都来关心、支持洛宁苹果的发展和开发。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擀面皮

擀面皮烹调方法:和、洗、擀、蒸、拌

擀面皮味道:酸辣味、香辣味

传统擀面皮做法:待全部擀成面皮后迅速开大火上蒸笼蒸熟即可。如果相吃口感偏硬更筋道的烙面皮请再擀好面皮后将面皮放入平底锅文火烙熟既成。

九.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丁土楼的“笨”西瓜

丁土楼的“笨”西瓜

在双涧镇沿涡河的丁土楼一带,盛产一种大个西瓜,大的约有五十斤左右,人们叫它“笨”西瓜。

“笨”西瓜不仅个头大,而且是甜沙瓤,细分起来,还有如下不同品种:第一种是三异瓜,白皮、红瓤、黑籽;第二种是柳叶青皮瓜或核桃皮瓜,黄瓤、红籽;第三种为三白瓜,白皮、白瓤、白籽。

这种“笨”西瓜,最适宜沙质土壤和两合土种植,粘土稍次。瓜种为瓜农们自选、自存。点种时,把瓜籽头朝下尾朝上种下,出苗以后,匀苗定苗、培土断头,留鸡爪形的蔓,追肥,压秧、防治病虫害。最重要的是要施足底肥,以饼肥为主,沤透发酵,与土杂肥一起上到地里,长出的瓜甜美无比。

据考,西瓜在我国已有一千余年历史,五代时,胡峤居契丹,始食西瓜,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和很多的药用功效。吴朝《日用本草》载;西瓜为葫芦科植物,瓜瓤甘、寒,入心、胃、膀胱经;清热解暑,止渴利尿;含瓜胺酸、呲唑丙酸、甜菜碱、维生素C及多种挥发性成份,具有降压作用。

十.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陆浑银鱼

陆浑银鱼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嵩县陆浑银鱼通体透明,营养价值极高,是美容养颜、补肝益脑的极品,98年被中国农业部评为“金质奖”,陆浑水库被定为全国定点银鱼引殖基地。

陆浑水库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田湖镇陆浑村附近,黄河二级支流伊河上,距洛阳市67公里,控制流域面积3492平方公里,占伊河流域面积57.9%。

嵩县自1993年引进银鱼项目至今,已经成为该县出口创汇产品,“陆浑”牌银鱼已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陆浑银鱼曾在国家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农产品金质奖,嵩县也被确认为“全国银鱼引种定点基地”。

作为全国银鱼高产区、全国渔业休闲示范基地、省内最大的银鱼生产基地,嵩县水产部门连年加大银鱼投放力度,不断引进优质鱼卵,减少种质资源退化,留足亲体,合理捕捞,科学管理,使该县银鱼产量稳定增长。目前,“陆浑”银鱼已销往台湾和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

河南有啥好吃的特产方便携带河南有啥好吃的特产可以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