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特产厂家 甘南藏族自治州特产礼品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09:46:04

一. 甘肃省 甘南州 夏河县 夏河县蘑菇

佐盖多玛乡:盛产优质蘑菇及党参、冬虫夏草、雪莲等药材。

二. 甘肃省 甘南州 临潭县 临潭藏族奶茶

临潭藏族奶茶:藏族地区有句俗语:“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由于藏族人民常年食用肉类、糌粑等酸性食物,缺少蔬菜、水果,人体缺乏碱性。常喝奶茶可以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奶茶在藏区制作方法很多,最普遍常用的是将松州(今四川松潘地区)茶(以大叶枝梢为主,也叫大茶)文火熬制,滤掉茶渣后加入新鲜牛奶,佐以盐巴、核桃、花椒、曲拉(干奶酪),滚沸三遍即可饮用。能溶解脂肪、消食解腻,清脑提神、止渴生津。

临潭藏族奶茶极具代表性,风味浓郁。

三. 甘肃省 甘南州 合作市 合作猪

那吾乡:所产合作猪(蕨麻猪)出名。

四.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玛曲河曲马

玛曲河曲马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玛曲河曲马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河曲马是我国的一个优良地方品种,产区分布在黄河首曲——甘、川、青三省邻接的广阔草原上,包括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牧区和青海省河南蒙古自治县等地区。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的曼尔玛(乔科)和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的素克藏所产河曲马品质最佳。1954年原西北畜牧部正式名为河曲马,甘南州河曲马场是选育繁殖河曲马的国营马场。河曲马在甘南州境内主要分布在玛曲、夏河、碌曲三县,以玛曲县(含国营5806匹)所产数量最多,品质较优。1984年6月16日由甘肃省标准管理局制定为甘肃省企业标准。

1、品种特征

(1)外貌特征:河曲马的体质类型以粗糙结实为主,有挽乘兼用和乘挽兼用两种类型,以挽乘兼用为主。毛色以黑、青、骝、栗为主,少数马头部和四肢有白章别征。头形以直头较多,兔头、半兔头次之,耳长敏捷,鼻孔开发,唇厚灵活,下唇微垂。脚深广,鬃押较低,背长腰短头直,尻宽短,腹部充实,四肢干燥,关节明显,前肢努基本端正,后肢稍有刀状和外向,蹄大小适中。

(2)体尺、体重:河曲成年马平均体高公马137.21厘米,母马132.47厘米;平均体重公马346.27公斤,母马330.95公斤。是国内较为高大的马种之一。

2、品种性能

(1)生长发育:河曲马幼驹生长发育较快,初生公驹体尺与成年公马体尺比较,体高为58.96%,体长为42.22%,胸围为41.16%,管围34.30%,初生母驹与成年母马体尺比较,体高为61.90%,体长为43.30%,胸围为42.27%,管围为47.74%。公马5岁、母马4岁达到体成熟。

(2)役用能力:挽力较强,速度中等。最大挽力370挽力公斤,骑乘速度为1200米/1 ′43 ″3,驮载100-125公斤,日行50公里,双套马耕地,每天工作5小时,可耕地4亩左右,役用持久性强,特别具有善走烂泥滩的能力。

(3)繁殖性能:营养良好的母马1周岁开始发情,一般两周岁配种,繁殖年限公马12??13年,母马15??16年,最长寿命公马为30??33周岁,母马26??28岁,一生可产驹12??13匹,6??12岁为产驹盛期。受胎率一般为67%左右。

(4)适应性:河曲马对高寒、气候多变的恶劣环境有极强的适应能力,耐久力强,适应高海拔,气压低的环境,抗病力强。

五. 甘肃省 甘南州 临潭县 烫面油香

是临潭回族群众的一道特色小吃。俗称油饼,是回族人民的传统食品,每逢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家家都要煎炸油香,除了自己食用以外,还要赠送亲朋、邻居,有的家里过节纪念亡人,有了红白喜事,也要炸油香以表示尊祖继俗。

油香有普通油香、糖油香、肉油香三种。油香"被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看作是象征真诚信仰的美食。

各地回族制作油香的方法和用料大同小异,以面粉、盐、碱、植物油为主要原料,具备这几种原料就可以做出味道鲜美的油香了。也可根据不同的口味或需要而选择辅料的种类,辅料主要有鸡蛋、白砂糖、蜂蜜。

制作油香时首先要和面、醒面。

和油香面讲究“三光”——面光、手光、盆光。也就是说,面和好后,面团要筋道光亮;手上不能沾很多面粉;面盆里外也要干干净净。和好的面揪或切成小面团,每个小面团擀成直径约10厘米,厚约1厘米的饼坯,表面划二三条刀纹。将油上锅烧热,放入擀好的饼坯,待锅中油香略有变黄后,翻一个个儿,当两面鼓起焦黄后,即可捞出。炸制过程中的火候不宜过大,油温太高,油香表皮容易炸焦,所以有“慢火炸油香,两面都发亮”的说法。

今天展示在这里的烫面油香不用发酵面,直接用上好的面粉,用温水和好之后,搀和鸡蛋、葱花等辅料,一般都要请年长的、有经验的人来掌锅,在案板上揉好后摊成碗口大小的圆饼,然后放在锅内用香油煎熟,晾冷之后,再上锅蒸软,食用时折成半圆或四分之一圆,蘸以蜂蜜,色红松软,味美醇香。

六.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舟曲面茶

即油茶,用大油或菜籽油将面粉炒熟,撒入冷水中撒匀、煮沸,多加葱末、鸡蛋,或加核桃仁、杏仁。一般还倒入清茶。

信息来源:舟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七.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甘南青稞酒

【甘肃•甘南青稞酒】藏族人民酿制青稞酒已有悠久的历史。青稞酒藏语称“纳然”或者叫做“羌”,是用青藏高原出产的一种主要粮食——青稞制成的。它是藏民族最喜欢喝的酒,逢年过节、结婚、生孩子、迎送亲友,必不可少,是藏族人待客的最佳饮料。青稞酒美味甘甜,喝过之后,久久难以忘怀。

八. 甘肃省 甘南州 碌曲县 碌曲藏獒

碌曲藏獒:藏獒是藏族群众在高寒生态环境中,长期选育和保存下来的珍贵牧羊大型犬种,它对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严酷的自然环境适应力强。具有五千年的生存发展史,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被保存下来的原始珍贵犬种。藏獒主要分布于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首区地带。

九. 甘肃省 甘南州 卓尼县 鹦哥绿

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洮砚原料-“鹦哥绿”即产于县境

十. 甘肃省 甘南州 夏河县 甘加羊

甘加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夏河甘加羊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甘加乡的。甘加羊是高寒牧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生产优质地毯毛的一个宝贵资源。成年公、母羊平均毛辫长为26.73-27.97厘米,净毛率69.25-69.81%,其毛油汗正常,光泽好,是地毯工业的重要原料。其肉质肥美细嫩,营养丰富,被列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绿色产品。

甘加羊是我省藏羊品种的一个优良地方类型,产于夏河县,以甘加乡为中心,甘加羊以产优质地毯为特征,是在海拔2800——4000米的高山草原上,终年放牧无补饲的条件下,长期选育而成的。

甘加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体型较小而紧凑,被毛多为白色。成年公母羊平均毛长分别为27.97厘米和26.73厘米,毛辫呈大波浪弯曲,肤色均为浅粉色。头适中、略短,呈三角形,额稍宽平;头部干燥,着生以黄褐色为主的刺毛。面部清秀,鼻梁隆起,两眼略向外稍突。耳大而向左右两侧平伸性下垂。公羊98.6%有角,角长而粗壮,为螺旋型,角体长而扁平并向两侧呈扭曲状弯曲性伸展;母羊97%有角,角相对细而短,为螺旋型,并呈螺锥状向外上方斜伸。颈宽深,较细而长,着生黄褐色刺毛者居多;颈部无褶皱,有肉垂者不多。胸部较宽深,体躯呈长方形,肋拱起,背直而平,十字部高,尻斜而短,臀部稍丰满。四肢端正,较粗而长,着生刺毛,多为黄褐色。蹄质坚硬,多为黑色。短瘦尾呈扁锥形,着生以白色为主的刺毛,紧贴臀部。公羊平均尾宽和尾长分别为4.63厘米和14.9厘米,母羊平均尾宽和尾长分别为4.59厘米和12.56厘米。骨骼匀称结实,肌肉发育适中。

甘加羊偏毛用,毛被呈开放形,毛辫长27.1厘米,呈波浪弯曲,光泽好,油汗正常,净毛率高。因其羊毛工艺价值高,是优良的地毯用毛。甘加羊每年7月份剪毛,一年剪毛1次。牧民的羊毛有一部分用于擀毡、网褥絮和被絮等。

甘加羊是高寒牧区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特定自然条件下生产优质地毯毛的一个宝贵资源。成年公、母羊平均毛辫长为26.73-27.97厘米,净毛率69.25-69.81%,其毛油汗正常,光泽好,是地毯工业的重要原料。其肉质肥美细嫩,营养丰富,被列为2008年奥运会指定绿色产品。

为更好地开发利用这一优良品种,必须从加强草原建设、努力解决草畜不平衡矛盾、输入综合配套技术、迅速改善饲养管理条件等方面着手,提高甘加羊的种质生产水平。在保持其良好适应性的前提下,应以夏河县甘加乡中心产区现有的22.54万只羊为基础,进行本品种选育,着重提高产毛量和被毛中两型毛的比例,降低或消灭死毛,在增加生产优质地毯毛的同时注意提高产肉性能,不断提高各项经济指标。

甘加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域范围为夏河县拉卜楞镇、王格尔塘镇、阿木去乎镇、桑科乡、甘加乡、达麦乡、麻当乡、曲奥乡、唐尕昂乡、扎油乡、博拉乡、吉仓乡、牙利吉办事处、科才乡。

甘南土特产在哪里批发甘南特产哪里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