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本地的特产供应商 德阳特产店哪家比较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8 14:02:45

一. 四川省 德阳市 绵竹 绵竹松花蛋

绵竹松花蛋是四川省德阳市绵竹市的。绵竹松花皮蛋质量特佳。蛋体离壳容易肃取,蛋白透明,富有弹性,松花明显,宛若松柏盆景,蛋黄油泣,略带糖心。

松花皮蛋为绵竹名品。系采用传统天然原料配方,不含铅,无有害物质,且含有多种氨基酸和麸酸钠,呈弱碱近中性。近年来,又创一种在蛋层间具有明显的赤、橙、黄、绿、青等色彩绚丽的“五彩松花皮蛋”,为海内外盛大宴会和工艺菜谱增加了新的品种。该产品远销东南亚等地及全国各大城市。

绵竹市晶花皮蛋厂生产的长林牌无铅松花皮蛋曾获1998年中商部部优产品称号。100%选用川内洁净河流放养鸭产的土鸭蛋,蛋清晶莹剔透,松花清晰,色如红玛瑙,清凉不涩口。蛋黄呈五色,层次分明,其中溏心美味无比,香郁悠长。

长林松花皮蛋的制作过程完全按照国内标准化流程,生产的产品更是优于国家标准,无任何添加剂,不含铅。以前人们都认为皮蛋含铅,对身体不好,其实这已经是过去了,现在国内正规的皮蛋加工企业大多采用锌粉,完全替代了传统的氧化铅凝固蛋白质技术,适量的锌对人体有益,所以你可以完全放心的食用长林皮蛋。

二. 云南省 普洱市 西盟 佤族的每押

“民以食为天。”可为食者,如稻麦菽粟、鱼肉禽蛋、蔬菜水果等等。品种之多,数不胜数,其中不少品种均可烹调成营养丰富的美味佳肴。如果在烹调时加入不同而适量的中草药,并且采取合理的制作技术,则可制成药膳。药膳的特点是药借食味,食助药力,用者既可从中摄取营养,又能得到健身祛病的益处。

佤族人食用鸡肉也有几种制作方法,如烧、炒、煮、煮烂饭等。其中,以煮鸡肉烂饭吃最为普遍,也是佤族人招待宾客的一道上等佳品。佤族的鸡肉烂饭,不同于普通的大米饭,它既可以当饭又可以当菜。在很多情况下,是作为一道菜来食用的。鸡肉烂饭比普通大米饭要软得多,而比稀粥要干一些。佤族的鸡肉烂饭,就其处理鸡肉的方式和制作程序,有两种做法:一种叫做手撕鸡肉烂饭,另一种叫做刀砍鸡肉烂饭。其中,手撕鸡肉烂饭被认为是最讲究的鸡肉烂饭,制作工序较另一种复杂.其味也更美。下面就这两种鸡肉烂饭的制作方法和佐料配制,作简单的介绍。

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通常是这样的:鸡杀好了以后,不砍不剁,整个地放进锅里用清水煮。鸡煮熟后捞出来,将淘洗好的大米放进鸡汤里煮,煮一阵后,抓一把酸笋放进去再煮,一直到大米煮烂为止,比大米饭要软一些,但不能太稀。若汤太多,可将它滗掉,或者多煮一阵,把米汤浓缩,然后把锅抬下来,盖好。煮熟了的鸡,不用刀砍,而用手撕。将鸡肉从骨头上撕下来,撕得越细越好。

撕碎的鸡肉集中在一只小盆里,把备好的佐科如薄荷叶、茴香、辣蓼等切细撒在鸡肉上,再把花椒面、盐和辣椒面撒在鸡肉上,然后仔细搅拌,搅拌好了,倒进烂饭里又搅拌,搅拌越透越均匀越好,这样,手撕鸡肉烂饭就制作出来了。其中,要掌握好各种配料的数量,要恰到好处。刀砍鸡肉烂饭。刀砍鸡肉烂饭较之手撕鸡肉烂饭的制作程序要简单一些。将鸡肉砍成小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先煮一阵鸡肉,快要煮熟时下大米,鸡肉和米一块煮。大米快煮熟时,放进一点酸笋,然后再煮,一直煮到大米烂熟为止。若米汤多了,就滗掉一些,或多煮一阵子,让米汤浓缩。

最后把锅抬上来,将备好的佐料(与上一种同),花椒面和盐巴辣子等放进锅里,仔细搅拌,直到均匀。这样,刀砍鸡肉烂饭就算制作好了。凡是鸡,都可以用来制作鸡肉烂饭。但佤族人认为,1公斤左右未下过蛋的小母鸡最佳。如果作为待客,还不能用白羽毛鸡。佤族人认为,用白羽毛鸡,是对客人的不礼貌,以后客人就不喜欢来。


三. 四川省 德阳市 什邡 什邡板鸭

什邡的生板鸭、熟板鸭(俗称烧腊鸭子),系腌卤食品中的精品,历史悠久,是与叶烟齐名的什邡。

板鸭系以其在晾晒和腌卤过程中,均采用竹骨绷撑,成品成板状而得名。

生板鸭有三类:即去骨鸭饼、桶鸭、板鸭。成品可保存三至五月。近年来采取真空密封包装,保存期更可延长,便利运销。吃法以清蒸为宜。下放蔬菜,不失本味。煮食亦可。

熟板鸭系卤制。色鲜味美,细嫩化渣,肥而不腻,风味独特。最宜不出锅热吃,不宜久存。

因为名师各有师承,所以什邡烧腊鸭子亦各有风味,但皮色金黄、肉色红润、肥而不腻、嫩而化渣、耐久咀嚼、鲜香味独特,则是它们的共同特色。

四. 四川省 德阳 广汉 凉粉

凉粉,民国时期,以城内黑风洞的煮凉粉最有特色。凉粉与调味分开,外加一碟芝麻酱,买主可根据自己口味调合,其味麻辣。至80年代,麦浪面食店及个体户向凉粉的凉粉,均别有风味。( 广汉)

五. 四川省 德阳 什邡 亭江细甲鱼

“五月亭江散绿波,瀑口潜穴细鳞多,纷飞溯浪龙门跃,栉比随群出十河,紫姜佐料调银匙,红椒合脍讶馐罗,杨村酬客无兼味,且听当垆献酒歌”。这是县中山涧一种细甲鱼的赞美。什邡旧志记叙:“山产细鳞鱼,不亚于丙穴、黄河味,背鳞黑,肤理似玉,身脂腴厚,肉极鲜美”。



调查了解,此鱼群一般产于红白、三河至高景关口一带石亭江上源的河道中,春秋散子,繁殖于岩穴深水中,细鳞呈黑色,肉质厚,食无泥土味,其形态均与产于羌江、大渡河的名品“丙穴鱼”相似,一般重1.5至3斤者,间亦有5斤的。过去入山峡谷幽深,凡澄潭汇流的岩壑下,鱼群潆洄,当时只有崎岖小径,可通来往,从今红白乡的观音岩起,到高景关外,原大安王庙前,凡深水区,均可见此类鱼群,产量颇丰,而山中梅子林瀑水落差处,每适桃花水发汛期,当阳光灿烂日,银涛飞溅,可见鱼群溯水上游,乘水上跃,构成奇观,故土人有“小龙门”的称谓,盖当时山内人烟稀少,鱼群生活在怡然无害的自然环境中,遨游欢畅,繁殖也顺乎自然。今则因开山筑路,厂矿大兴,江水污染,加之强行捕捞或施以钉伐性手段,细甲鱼的繁殖已越来越少。原先以售细甲鱼鱼具乡土风情的古杨村镇,也衰落了。



这古杨村镇,即今日朱家桥村,为汉代古村落,处李冰开瀑口的高景关外,后因水患频仍,乃迁移至猴子桥,燕子林等处,逐步下移,最后移至街子场、永兴场,即今天洛水镇这一片地区,一直到1949年,高景雄关仍踞于入山口,而江中的游鱼尚繁盛,亭江细甲鱼这个,也为人津津乐道。

六. 四川省 德阳市 广汉 广汉缠丝兔

广汉缠丝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汉缠丝兔,是四川省德阳广汉市的著名,制作时采用麻绳缠绕的特殊加工方法,因此故名“广汉缠丝兔”,色泽美观,肉嫩味鲜,有特殊的烟香味,旅行野餐,尤为适宜。

缠丝兔是南方地区著名的兔肉加工产品,尤以四川广汉驰名,加工历史悠久,制作精细,造型美观,风味独特。广汉缠丝兔享誉海内外,是四川广汉古蜀文化三星堆之外的又一张名片。

广汉缠丝兔制作工艺:

广汉缠丝兔选用肥大、皮下脂肪丰满的活兔,对准颈动脉处,一棒打死,并立即用麻绳凉挂剥皮(川味坊提示:要保护小动物)。趁血液未全凝固前迅速剥皮,从后腿开刀,划皮不要伤肉,两腿皮撕开后,割掉尾巴,从臀部用刀轻轻划开,并用手扯皮,直扯到颈部,再割下全部兔皮,随即开膛去内脏,剁下足、爪用清水洗净后放入缸内。

每100支鲜兔用食盐5市斤,老姜0.5市斤,花椒1市两,分层堆码一层兔,一层辅料,头腿要盐重,腰部盐宜轻。一天以后上下对翻,再腌制一天后起缸,加入酱、豆豉、豆油、白糖等辅料。另加味精、胡椒、花椒、五香粉等混合碾成细末,并调成浆糊状,均匀地涂抹在腥腔内和划破的腿部深层肌肉内。

此时可用2.5米左右的麻绳一根,从后腿缠到前夹颈部,腹部要缠圆,边缠边整形,直至捆紧扎牢成细条圆筒形。缠好后凉于通风处,待1至3天后即为成品。

广汉缠丝兔食用方法:

一般都采用先取出放置温热水中漂洗干净,剁成了大块,放锅中煮熟,即可食用。其色泽均匀,味美鲜嫩,肌肉紧密。

广汉缠丝兔

地域范围

广汉缠丝兔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地范围为广汉市所辖的雒城镇、西外乡等18个乡镇,全市面积548.4平方公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4°06′—104°29′,北纬30°53′—30°98′,北临德阳市区17公里,南距成都市区23公里,海拔为450米-590米。年出栏肉兔380万只,年加工生产缠丝兔50万只,产量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广汉缠丝兔形态完整,体表因细绳从颈部缠至后腿,呈螺旋形缠绕,腹部缠紧不露料,体表呈棕褐红色或红棕色,无粘液,无霉点;肌肉丰满,肌肉切面紧密,呈淡红色或玫瑰色,略有弹性;味香浓郁,咸香适宜,具有缠丝兔所特有的腌腊风味。 2、内在品质指标:广汉缠丝兔具有“一高三低”的独特理化指标,即: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胆固醇低及热量低。经检测, 广汉缠丝兔蛋白质为31.7%-35.2%;脂肪为5.08%-8.56%;胆固醇为97.5㎎∕100g-105.6㎎∕100g。 3、质量安全规定 广汉缠丝兔严格按照以下国家标准生产,产品完全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 《无公害食品 兔肉》(NY 5129-2002) 《腌腊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30-2005) 《食盐卫生标准》(GB 2721)。

七.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八.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九. 四川省 德阳 什邡 腊八饭

腊八饭又口叫“佛粥”,惜日在古代是一个重要节日,固定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因为这天是释迦牟尼成道日,所有佛教寺院都要取谷米和果实煮粥供佛,一流传到民间就改称为“腊八粥”或叫“腊八饭”,什邡民间都有煮腊八饭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民间腊八饭是用饭米、糯米作原料,把白菜、红萝卜、白萝卜、豆腐干、花生米、熟腊肉都切成碎块,制作时将大米、糯米淘净放入锅内掺水,在旺火上把大米煮胀时,即下切好的蔬菜,改小火炖煮,煮到不干不稀时,放入适当的盐、香油、花椒等调昧品,即成腊八粥。

十. 四川省 德阳 中江县 中江竹编

中江县内产慈竹,农家房前屋后,荒山野岭,遍地栽植,四季常绿,郁郁葱葱。

慈竹剖成篾块,篾丝,编织席垫,筛,筐,篓、篮、箕凉扇、门帘等等,为农民普遍从事的手工副业。民间有一大批能工巧匠。尤其以太和的竹扇,悦来的花簸箕,朝中的门帘、通济的京式提篮等产品最佳,工艺均较精巧。竹篾细如丝,薄如纸,能编织出各型装饰图案,或花鸟虫鱼,或文字题诗。也有先编成后再配诗作画的。或素或艳,‘色调和谐,雅俗共赏,倍受青睐。竹编制品作馈赠礼物,不失为上品。

德阳特产哪里买最好德阳哪里有卖四川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