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特产介绍 福建南平政和县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8 10:56:10

一.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白茶

建阳白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建阳市最独特的外销传统名茶。具有明目清心、清热解暑之功效,其色、香、味、形独树一格,产品品质优良,丽久不衰,深受台、港、澳地区及东南亚各国华侨的喜爱。全市现种植白茶近万亩,年产量200吨。( 建阳)

建阳白茶又称水吉白茶,是福建传统名茶。其主要产品有寿眉、贡眉、白牡丹和白毫银针。外销市场主要是港澳和东南亚等地。

在1985年之前,福建白茶的出口量占全国的85%,其中过半源自建阳,而建阳茶厂毛茶原料90%出自漳墩,由于每年生产大量的白茶,当时的漳墩被称为“万担公社”。

据了解,漳墩镇白茶种植面积1.65万亩,每年产茶8000多担,产值可达3000多万元,该镇每年都要向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台地区出口100多吨白茶,国外市场供不应求,但其白茶销售主要还是依靠原料出口,有量无价。为了打开白茶国内市场,做大做强茶产业,促进当地茶农增收,该镇从产业上扶持企业,积极出资为企业注册了“建溪春”贡眉白茶商标;聘请茶叶种植技术人员对项目区种植户开展全面技术培训,采用现场指导,举办技术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大力推广适用技术和新技术,从而进一步提高茶叶的品质。同时把茶叶产业培育成为企业增效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漳墩“贡眉白茶”是福建特有的名茶类之一。其制法独特,不经炒、揉,直接萎凋而成片叶茶,成茶外表满披白毫,呈白色,属轻度发酵茶类。因它采摘嫩度要求高,加上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它独特的品质,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2012年,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建阳白茶”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窑黑釉瓷

建窑黑釉瓷:该窑烧制的产品以盏类为主,故又称建盏。由于釉色斑纹的不同,又分为多种品种。于黑釉中呈现黑蓝色或浅棕色流纹,犹如兔毫者称兔毫釉;于黑釉中隐有银灰色小圆点,状若水面油滴者称油滴釉;于黑釉中有大小斑点相串,在阳光下随角度变化而呈现五颜六色光亮闪烁者称曜变釉。该瓷为传统黑釉陶瓷中的名贵品种,宋代为生产鼎盛期,与当时定、钧、哥等名窑产品齐名。造型精巧大方,口大底深,薄边厚底,胎骨凝重,黑而润泽,纹理清晰,富有典型的民族风格。

三. 福建省 南平 顺昌县 南平香螺

南平吃螺的方法:要有一点技巧,并一点也不文雅,用食指和姆指把螺的尾部放进嘴边,先吸出其汁,顺带一吮,把螺尾肉用力一拉,这叫“欲擒故纵”,再把螺体转过来,把头部放入唇里用力一吸,整个螺肉便丢进口里,细细品味,味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鲜美,那甘香,令人总有品不足、尝不够似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各人发出“滋滋”的响声,俗称“亲嘴”。如同奏起一首独特的交响曲,那种美妙的乐趣,令人回味无穷。

四.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黄坑石鲮

黄坑石鲮——白玉为肌清透骨

黄坑石鲮,属蛙科两栖类动物。生活在高山密林的涧水石洞中,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背部皮肤较光滑,颜色因环境不同而异,一般呈黑灰色,腹部呈白色,全身有斑纹,前肢短小,后肢粗长,无尾,善跳跃,多在夜间活动。黄坑自然生态环境优越,适应万物生存。民间曾有“昆虫世界”“蛇类王国”“石鲮故乡”之说,尤其在坳头、大竹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带,石鲮资源十分丰富。因此,黄坑石鲮不仅数量多,而且个大体重,肉多味美,有人曾捕获过重达1斤多的石鲮王,而使“黄坑石鲮”声名远扬。谢连植先生《吟石鲮》诗云:“黄坑坳头有石鲮,结穴高栖独得天。白玉为肌清透骨,涎口何堪浑勾烹。”人们每每在餐桌上,总有“清炖石鲮”佳肴出现,没有石鲮似乎酒席不够档次。但是,经过多年来的大量捕食,石鲮成为濒危物种已成为现实,现在,人们已很难吃到大个的石鲮了。世间万物共同生存,是保持生态平衡的基本要素。民间传说中有关“先前,蛇好吃石鲮,后因石鲮群起攻蛇,迫使蛇改吃老鼠”的故事,颇耐人寻味。据说,现在蛇类基本可以与石鲮“和睦”共存,有时还发现毒蛇为石鲮“把守”洞口。故有石鲮的地方,亦有毒蛇存在,有经验的抓捕者如实说。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蛙科动物如青蛙、牛蛙已能进行人工养殖,唯独石鲮,人工养殖的密码至今尚未破译。

五.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邵武小瓜子

小瓜子

邵武小瓜子一头溜圆一头尖,中心鼓起,壳儿黑亮且薄,仁儿厚而白。打籽西瓜具有个小(一般1.5公斤左右)、花皮油亮且薄、产子多的特点,已有几百年的种植历史。

炒熟的小瓜子黑褐色,油壳,味道香,好磕。吃邵武小瓜子,还未入口就能够感受到一股特别的酥香味,用牙齿轻轻一磕,壳分两半,仁儿露出,细细咀嚼香味绵长,是当地人过节、休闲非常喜爱的食品。

邵武小瓜子加工成食品以炒为主,可以炒成多种味道。微咸味,炒时佐以盐水,表面的壳凹处覆盖淡淡的白盐渍;微甜味,这种甜不是加香料,而是让小瓜子本身的甜味充分得到渗透,据说是与炒的火候有很大的关系;五香味,炒时放入五香、甘草;奶油味,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奶油,让壳面上见奶油,至瓜子松脆为止。

六.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油滴釉瓷

油滴釉瓷

七.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白毛猴

白毛猴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创制于民国初。白毛猴,或称白绿,属半发酵茶,原产于福建政和县,当地又称“白猴”,因形似毛猴而得名。外形条索粗壮卷曲,白毫显现,犹如毛猴静伏而得名。内质毫香鲜爽纯正,滋味醇和微甘,汤水清绿泛黄,叶底嫩绿、完整、匀净、无杂.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白毫显露,汤色橙黄味醇香清。

白毛猴,福建政和县的传统名茶,当地又称"白绿",因条索粗壮卷曲、披覆白毫,形似毛猴而得名。政和县产茶历史悠久,自北宋开始,就以生产银针著称。1910年,当地茶商范昌义创制了白毛猴,远销广东及香港、澳门,深受消费者喜爱。白毛猴的制法介于红茶绿茶之间,外形重"保毫"和"做形"。品质特征是外形肥壮卷曲,色泽铁灰,白毫显露,状若毛猴静伏,汤色橙黄清澈,味醇香清。

八. 福建省 南平 光泽县 南平菊花鱼

菊花鱼是南平的一道传统风味造型热菜,成菜宛如朵朵盛开的菊花,造型逼真,色泽鲜艳,散发出阵阵诱人的芳香;吃起来口感外酥里嫩,酸甜爽口。多年来,此菜一直长兴不衰,深受各地食客的喜爱,尤其是妇女及儿童。其制作过程并不复杂:将带皮鱼肉剞上菊花形花刀后,拍粉入油锅中炸制定型捞出装盘,锅中调汁浇在上面即成。但在技术上却具有很大的难度,它集原料选择、刀工处理、糊粉处理、火候掌握、油温控制、调味勾芡等技巧为一体,能够充分体现厨师的基本功。

菊花鱼的过油一般分为初炸和复炸两步完成,且两次过油火候、油温控制完全不同。初炸时油温控制在五成,使鱼丝表面的淀粉迅速糊化结壳,帮助菜肴定型。此时若油温偏高,原料中的水分则蒸发过快,极容易被炸至酥脆,使菜肴失去里嫩的口感要求;而偏低,原料下锅后,淀粉糊化较慢,又极容易出现脱粉的现象,使菊花难以定型。传统的原料下锅方法往往是将菊花鱼生坯直接放入油锅中,利用鱼皮的自然收缩使菊花定型,但笔者经多次实践比较发现,若先用手捏住鱼皮两边,沿鱼皮卷紧,边缘用水粘住(淀粉遇水产生黏性),再抖开鱼丝,使花瓣展开,用漏勺托住下油锅炸制定型,其成品则犹如绽放的菊花,效果极好。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朱子家酒

朱子家酒——百味绕肠香气浓

朱子家酒,原是宋代朱子“沧洲精舍”(考亭书院前身)内的一口“汲古井”水酿制而成的一种老酒。传说由朱熹亲自配制。后逐渐演变成建阳红酒、糯米红酒、农家水酒。由建阳城居民用糯米饭、红酒曲、深井水按10:1:17的容量比例混合发酵后变成的酒。朱子家酒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家家户户都能制作。但在制作条件上要有所讲究。在时间上:一般要求在每年的秋后入冬时节;在环境上:要求阴凉干净的地方;在方法上:选择上等糯米放入水中浸泡5~6小时,最多不超过10小时后,捞出放入饭甄蒸熟后起锅散热,然后将糯米饭与红酒曲拌匀后放入盛好井水的酒坛中发酵。为防止发酵酒酿溢出酒坛,要选择大于容量五分之一的容器。发酵时间与气温有关,一般为一星期内。当酒酿发酵过后,即可进行密封。封坛时间最少要一个月以上。然后开坛后见酒糟已沉淀,即可用网状竹制容器放入酒坛将酒与酒糟分离即可取酒饮用。朱子家酒制作原料主要是水质有所差异。上世纪改革开放前,建阳人喜欢用井水做酒,尤其是喜欢用位于中山路的铁栏井(医药公司门口)和人民路的水月井(市政府门口)以及狮子巷的巷边井的井水做酒,因为用这里的井水制酒,和考亭书院的“汲古井”水基本相似,酿制出来的酒品质最好。后由于城市改造,填没了这些古井,老百姓只好改用自来水做酒了。随着工业化的进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种酒制品丰富多彩,白酒、啤酒、葡萄酒大量涌现并占领市场,因此不少农家,特别是城里人怕麻烦,从而停止了传统朱子家酒的制造。现除城区个别酒厂还在生产少量朱子家酒(建阳红酒)供应市场,并作为调味品外,要喝上地道的朱子家酒已相当不易了。朱子家酒主要特点是酒质清纯,酒味浓郁,芳香可口,回味无穷。若放置若干年后,酒色发绿,更显品质高古。民间饮用红酒方法,一般喜欢使用锡制酒壶烫热后饮,也有用瓦罐或其他容器煮热后饮的。温度一般掌握在50~60度为宜,以不烫口为佳,过热会使香气蒸发掉,温度不够便芳香不足,冷饮容易伤胃。朱子家酒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以及糖、无机盐等百余种营养成分。适当饮用朱子家酒,可促进身心健康,精神快乐。朱子家酒不仅是当地人的传统饮料,也是不可多得的烹饪主料之一,如煮肉煮鱼、妇女月子饮食等都需要大量的红酒当佐料。可以说,用朱子家酒制作美味佳肴是数不胜数。少了朱子家酒,生活就少了太多的滋味。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十.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茶薪菇

茶薪菇是目前我市新开发的珍稀食用菌品种,味美、柄脆、香浓。是集营养与保健于一身的名贵菌类食品
( 建阳)
南平松溪县十大特产福建松溪特产送人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