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毛鸡特产有哪些 怒江有什么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5 19:00:10

一.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猴头菌

猴头菌是鲜美无比的山珍,菌肉脆嫩、香醇、可口,有“素中荤”之称;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生产于云南省东北部和西北部的山区,每年八、九月久雨初晴之时,是猴头菌的盛产季节,在深山密林中潮湿温和、空气流通之处,一只只毛茸茸的猴头菌寄生在栎、桦等树干上,白色并带有淡黄或粉红色,椭圆光洁,远望颇似一只只乖巧机灵的金丝猴,因而得名猴头菌,猴头菌营养丰富,含有多肽及多醣类,以及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据有关资料,猴头菌具有组织修复、增强细胞活力、抗癌、延年益寿、美容健体等功能,用猴头菌与银耳烹制甜食,是一种很好的保健食品,经过蒸煮,于夜间睡前食用,对患有气管食道及平滑肌组织疾患者有保健作用,可安眠平喘,增强细胞活力和抵抗力。

二.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黑熊

黑熊,当地人又称它为“大黑狗”,是怒江深山密林里的“主人”。据药书记载,黑熊的苦胆,是一种稀有的中药材。具有止痛、镇静、祛痰、消炎、解毒等功效,对于肠胃病、胆结石、黄疸及小儿高热、惊风、肠道寄生虫等病症均有较显著的疗效。( 怒江)

三.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传统文化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四.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兰坪芸豆

兰坪芸豆是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的。兰坪黑花芸豆具有色泽鲜艳,光泽度较好,籽粒饱满、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特点。

芸豆是兰坪县的一大,兰坪县山区、半山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0-80%, 水质好,无污染,昼夜温差大,作物干物质积累量高,土壤多为砂壤土,自然和农业生态环境好,生态多样性较高,自然因素控害能力强,空气、水、土壤无污染,农药、化肥施用量极少。所产的芸豆粒大饱满,光泽度好,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内含蛋白质20%-22%,脂肪15%,碳水化合物63%,钙0.12%,铁0.1%,以及维生素B1、B2等,具有健脾养肾,调养身体的作用,同时对防止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也有一定效果,是理想的保健食品。

兰坪黑花芸豆具有色泽鲜艳,光泽度较好,籽粒饱满、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的特点,曾在1983年全国外贸出口展销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荣获国家经贸部优质产品证书,主要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出口量约占云南省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

五.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兰坪岩头小柿子

兰坪岩头小柿子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营盘镇岩头一带的。岩头小柿子个头只有一颗普通的水果糖那么大,无心无核,可是肉质细腻,味道蜜甜可口,人称"糖蔗",又因为它带有一股特殊的香气,有些人把它称为"小丁香"。岩头小柿子富含糖分和营养,当人们肚子饿时,只要吃几个小柿子,喝上一杯水,就可以顶一顿饭,力气顿生。

兰坪县营盘镇岩头办事处,出产一种小柿子,这种柿子个头只有一颗普通的水果糖那么大,无心无核,可是肉质细腻,味道蜜甜可口,人称"糖蔗",又因为它带有一股特殊的香气,有些人把它称为"小丁香"。

岩头小柿子富含糖分和营养,当人们肚子饿时,只要吃几个小柿子,喝上一杯水,就可以顶一顿饭,力气顿生。

小柿子树春季开花,夏季结果,秋季成熟,开头是绿色的,如串串晶莹的翡翠;后慢慢变黄,似粒粒金豆;到最后被风霜染成黑色。冬季到来之时,柿树上的叶子掉光了,只剩下墨色的果实一咕嘟一咕嘟地挂在树上,压弯了树枝。这些成熟的柿子任凭风吹雪打也不会掉落,等着人们用长竹竿当镰刀,收获一年的喜悦。

由于小柿子的美味,成群结队的山雀、画眉、喜鹊会飞来啄食,地鼠、灵猫等动物也会乘黑夜的掩护上树偷吃果子。傈僳人用各种方法来捕获这些飞禽走兽。特别是到了晚上,设伏的人突然打开手电筒,在强光照射下的灵猫还没有来得及反应,就落入猎手的囊中。

小柿子晒干后可以存放很长时间,傈僳族常用它来招待登门造访的客人。

六.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竹筒酒

竹筒酒是独龙族男女老少都爱喝的传统饮料,它还被当作青年男女订婚时的礼酒和盛大节日中的喜酒。制作竹筒酒时,首先要在山中竹林里选择最好的竹子,将其做成酒筒,然后把煮熟的小麦、大米或者高粱拌上酿酒用的酒装进竹筒内,存放七天之后竹筒酒就酿制好了。此时打开竹筒盖,醇香的酒气扑鼻而来,令人飘然陶醉,颇有酒未入口人已醉的感觉。

七.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独龙原鸡

独龙江峡谷过去长期与外域隔绝,自然也形成了许多特有品种,独龙原鸡就是其中之一。专家称独龙原鸡为家养野味。独龙原鸡全身黑色,重量仅为一般品种的1/3或1/4,成年公鸡体重为0.5-0.6公斤,成年母鸡体重为0.45-0.55公斤。鸡蛋重30-40克,为一般鸡蛋重量的1/2,成年独龙原鸡母鸡多无尾。为保护新品种,1998年贡山港湾畜牧公司在贡山嘎拉博"国家独龙野牛保护基地"海拔1700米的地方建立了独龙原鸡保种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已成规模。由于贡山水草丰美、气候多变,形成独龙原鸡肉质细腻、味道鲜美。( 怒江)

八. 云南省 怒江 泸水市 珙桐树

珙桐树,外国人又叫鸽子树,我国俗名酒梨子树,是一种落叶乔木。叶广卵形,基部心形,叶边有锯齿。为什么叫鸽子树呢?因为四、五月间,它洁白的花盛开时,花的基部两瓣乳白色的巨形苞片,往往随风起舞,好象鸽子展翅飞翔,是世界珍贵的观赏植物。珙桐树为我国所特有,主要分布在湖北省西部、四川、贵州和云南的少数山区。我省仅滇东北的绥江、彝良、镇雄,滇西北的维西和贡山有。世界各国都有珙桐树,是自一九零三年英国从我国引种后而陆续栽培出来的,而我国却由于历史上砍伐太多,现在反而稀少了。近几年来,我省植物园已开始栽培研究,珙桐树必将成为美化我产园林的重要树种。( 怒江)

九.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麻姑酒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十.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贡羊

贡山是亚洲黄羊的贡山品种。由于贡山山高路陡、立体气候、多雨潮湿,一般品种的山羊很难在贡山发展。1995年贡山港湾畜牧公司引进亚洲黄羊,并在贡山嘎拉博"国家独龙野牛保护基地"海拔3000米的地方建立了种羊基地,经过多年进化,亚洲黄羊极其适应贡山的气候。港湾畜牧以"公司+农户"的形式成规模发展。由于贡山水草丰美、气候多变,形成贡羊肉质细腻、味道甘甜,是羊肉中的上品。( 怒江)
怒江特产排名前十名怒江州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