雯子台湾特产 雯子美食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7 01:07:42

一. 台湾省 基隆 润饼卷

又称润饼、嫩饼菜,是一种比春卷更古老的食品,被归为春卷的一类,但无须油炸,流行于中国的福建和台湾地区,随着东南亚地区来自福建的移民的增加,薄饼卷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变得十分普遍,越南春卷G?i cu?n也比较类似于润饼,在丹麦语中,Forårsrulle 一词(薄饼)已经成了对春卷的一个广泛称呼。

文化:台闽地区一带的家庭于尾牙、春节以及寒食、清明时,会以润饼皮来祭祖,之后家族成员围据一桌,食用者挑选自己喜爱菜色加上花生粉与砂糖粉以润饼皮包裹后食用。吃润饼在闽台一带是家族一年中重要的聚会礼节,大多为家族成员食用,一般不会用来招待外人。但近来也出现润饼专卖店,尤以夜市、菜市场等地最常见。

制作方法:“润饼”饼皮有两种,一种是以面粉加水揉韧,成直径约15至20厘米的圆形薄饼坯,放入烤炉做成;另一种是将面粉加水反复搅打成质韧的温面团,抓在手中,在文火-锅上旋烙,拭成其薄如纸的饼皮,名曰“拭饼”。馅料通常用胡萝卜、冬笋、青豌豆、豆干、包菜、球菜、猪肉、墨鱼、煎鸡蛋丝,蚝或蚝煎、虾仁等,分盘上席,或炒成大杂烩。辅料方面,有油爆米粉丝、油焙海苔、糖拌炒花生末、麻蓼、葱、蒜、芫荽等。食时以薄饼皮包裹馅料和辅料,卷成圆筒状,双手握著就食。

二. 台湾省 基隆 鼎边锉

鼎边锉是米食小吃,流行于福建、台湾等地。里面有肉羹、虾仁羹、金针、香菇、木耳、鱿鱼、小鱼干、竹笋、高丽菜,内容丰富,是标准的汤好料多。然而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称之“鼎边锉”。于台湾当地,以台南与基隆庙口夜市等地所制最为著名。

文化:鼎边锉,台南著名小吃,来自明末清初闯王李自成落难民间,向百姓乞讨用以果腹的逃难点心,登基后因怀念这样一道点心,不只为其命名还订为御菜,流传至今。“锉”是台语,为爬滚的意思。其制作是用米磨成米浆,沿着大锅鼎边滚下,米浆滑滚的动作叫锉,所成白白一片,就是鼎边锉。

制作方法:以在来米磨作米浆,鼎中置水,鼎边添火加热,以芋头沾油抹锅后,米浆沿鼎边翻滚,遇蒸气而凝固,蒸烤成形。所谓“趖”,为闽南语词汇,原义为蠕动、游动,在此即指米浆沿鼎边翻滚的动作。成形的“趖”,风干后剪成块状。烹煮时,时常搭配虾仁羹、肉羹等煮成汤食,亦可搭配其他食材,包括金针菇、香菇、鱿鱼、丁香、竹笋、金勾虾、高丽菜、蒜头酥、芹菜…等。除上述料理方式外,“趖”亦可加以炒、煮料理,吃法十分多元。

三. 台湾省 台南 棺材板

棺材板是台湾的经典名小吃,出自于台南。由名唤许六一的发明的。有些店家为求吉利,将其改称为官财板。棺材板经过高温酥炸,薄如脆饼的金黄炸土司,内馅含洋葱、鸡肉、墨鱼、碗豆、红萝卜等,口感多层次,一定要趁热吃才好吃喔。

文化: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棺材板,而为鸡肝板。据说在三四十年前,台湾有一位姓许的师傅,他品尝了一种名叫“机关板”的点心后,觉得口味很特别,于是回家研究改良,终于制成了一种令他更加满意的点心。但如何给这种点心取个新的名字呢?他想来想去没想出来。有一天,他忽然发现新的点心怎么看怎么像棺材,于是就决定命名为“棺材板”。或许由于制作特别、口味特殊,加上名称的“怪”与“邪”,最后这种点心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机关板”,成为台南至今盛行的独特小吃。

制作方法:传统的做法是:取土司约9CM,用刀挖空,底和四围勿割破,四围厚1.5-2CM,底可稍厚,放入180度酥油中炸至变色滤油即可。将洗净切好的猪肝片、鲜姜片、洋葱、柿椒拌同多种多样的配料,如腊肠片、年糕片等一同爆炒,然后装入炸好的土司盒中,再盖上炸好 棺材板的土司片盖住上桌待客,由于土司面包的外形和炸制过的色泽状似台湾南部的松木棺材,食客们又灰谑的这道美食称之为棺材板。 现在这道美食又有了创新,在传统风味之外,也可将新鲜水果丁和乳酪丁一同入油锅炸制,熟即可滤油,装入土司盒中,撒上少许糖粉,或淋上少许沙律酱,即成一道中西合壁的风味美食。

四. 台湾省 南投 南投米粉

以米作为原料的米粉,原本是由中国福建地区传入,由于南投地区经年强风,独特的气候环境非常适合制造米粉,因而逐渐发展成地方性的。



在分类上,南投米粉又可区分为“水粉”和“炊粉”两种。其中被称为水粉、形状粗短的粗米粉才是米粉的原型,最常见到的作法是与肉类熬煮成米粉汤。而今日比较广为人知的是称为炊粉的细米粉,是先压制成细丝之后以蒸笼蒸熟,再经过风干以便利保存。南投地区在稻作收获季节过后的10月到12月间盛吹东北季风,由于此时期降雨量少、风势强适合晒米粉,也是出产的米粉品质最好的季节。在台湾常见的炊粉食用方式,除了煮成类似汤面般的料理(例如扛丸米粉汤),先将米粉炒熟之后再浇淋酱油肉汁食用的米粉炒也是常见的台式菜色。

五. 台湾省 彰化 台湾牡蛎

产地:中国台湾彰化、云林、嘉义。
风俗:台湾的饮食风俗与广东、福建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在吃牡蛎方面,却是各领风骚。在台北市 万华龙山寺前,各种风味食摊星罗棋布,其中“蚵仔煎”常以独特的风味,引得食客纷至沓 来。别看这些小摊土里土气,但选料讲究,做工精细、巧妙,颇有特色,其味道之清香,令 人垂涎。“蚵仔炸”确是形美、色艳、味佳,不论是外来的观光客,还是外出求学的青年人, 只要一站在这小摊前,一定要来一盘“蚵仔炸”,虽不解馋,却能使你领略到无尽的乡土风 情,使你久久不能忘怀。

概况:牡蛎虽然鲜嫩味美,令人垂涎,但在五至八月的牡蛎不宜吃。从每年五月起,牡蛎的生殖巢 即进入成熟期,至八月份产卵。在这四个月内,牡蛎体内营养成分消耗殆尽,因而肉味不佳。 更重要的是,一般贝类在成熟后的生殖巢内,容易积聚许多毒素,牡蛎也不例外,所以吃了 容易中毒,进入九月以后,产卵已经完毕,牡蛎为了使衰弱的身体恢复健康,就专心吃食饵, 体质逐渐肥腴。此时,体内贮存最多的营养成分是“肝糖”,每年十月左右逐渐增加。到了 次年一至三月,达到高潮。也正是在此肥育期间,牡蛎体内另一种物质,甜菜碱的成分也增 加了,所以提高了鲜美的滋味。

特点:牡蛎肉肥厚,味鲜美,营养丰富,入秋以后,品质更佳,是螺、贝一类水产鲜品中的佼佼者。

    功效:西医给病人喝牡蛎汤,是因为和许多贝类一样,牡蛎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又含有丰富的碘质, 而且肉质柔软,易于消化。中医则认为牡蛎可用于治疗头晕、盗汗、遗精、崩漏、瘰疬等病症。

六. 台湾省 彰化 猫鼠面

猫鼠面里既无猫肉也无鼠肉,只因创始人陈木荣绰号“老鼠”,他卖的面被称为“老鼠面”,以国语名之,便成了“猫鼠面”。猫鼠面其实就是切仔面,只是份量较少,作料更讲究。其肉燥高汤乃猪大骨、蛤仔、扁鱼、肉燥久熬炼成,浇在面上香味扑鼻,令人食指大动;再配上口味鲜醇的虾丸、鸡卷,让人吃了还想再吃。

七. 台湾省 高雄 桶仔鸡

观音山,这是高雄县大社十分著名的观光风景区,每逢假日,这里总是吸引大量的人潮前来踏青,在晴空万里、和煦日光的照耀下,每一颗雀跃的心在总是可以在此获得舒缓的心境,到此爬爬山,流流汗是许多人感到最感自在的旅游方式,此外,让许多人对此处留连忘返的还有一个很鲜明原因,那就是山脚下的桶仔鸡,令人向往的香气是众多游客对於观音山热爱的另一个主要的原因,让这趟山林之旅更显多采多姿。

山脚下的有众多的桶仔鸡店,一间没有店面的阿水师,在飘扬的红色招牌下,有位努力工作的年轻人叫作阿水师,阳光下的她和母亲俩人努力地翻动锅炉下的煤炭,巧妙烤着鸡只,嫩口的鸡肉让游客们一口接一口往嘴里送,这种味觉令人充满著渴望,好吃得让人忘了形象,深怕每一口鲜嫩的鸡汁会流失,而专注品尝每一口鸡肉的过程。

尽管阿水师没有固定的店面,但她对桶子鸡的专业使得客人近悦远来,每逢周未,有远从高雄、屏东、以及台南等地的客人和阿水师购买这香气四溢的桶仔鸡,除了可口的鸡肉外,在桶子里烤出的鸡汁也相当适合用作火锅的汤底、炒菜、拌饭等多元料理的方式,都能展现食材味美。

高雄大社的观音山,不只是运动散心的好去处,山下的这番滋味更是令人吮指再三,假日到观音山来走走,不只让您的心境舒朗,同时在味蕾上,阿水师的桶子鸡必定让您心满意足

八. 台湾省 屏东 里港扁食

里港扁食远近驰名,创始者原是当地的一处小面摊,老板赵文富几经研发,以香喷喷的馄饨与清爽的猪脚打出名号,遂成为里港的特色小吃。每至假日,远来亲尝美味的食客往往将里港街区变成车阵,魅力可见一斑。来到里港,林立的“馄饨”、“猪脚”与“老牌”店招使人眼花缭乱,而正宗创始老板则是位于双慈宫前的文富馄饨。文富馄饨皮薄肉少,外观并无引人之处,待入得口中,方知其中奥妙。入口后肉馅随即化开,香腴滋味充盈齿颊。猪脚沾上蒜末酱油,入口后清爽富嚼劲;而川烫猪脚的汤汁,清甜鲜美,正是馄饨的好汤头。( 屏东县)

九. 台湾省 澎湖 珊瑚

澎湖曾为世界四大珊瑚产区之一,所产的珊瑚属粉红色系列,目前已停止开采,但市上仍有一些加工制成的耳环、项链、或小株珊瑚树装饰品等,游客可依喜好选购,不过珊瑚易碎、怕酸,应避免碰撞和接触汗水。( 澎湖县)

十. 台湾省 台北 台湾梅花鹿

台灣梅花鹿(學名:Cervus nippon taiouanus,英文名:Formosan sika deer),鹿科,草食性動物,為台灣特有亞種,體長約150公分,喜群居,其名來源自背上的白色的梅花斑,台灣梅花鹿在每年的10~12月進行交配,隔年的6~8月則為其生產期,產生出來的後代,雄性有角,雌性則無。

1969年後臺灣梅花鹿僅剩人工飼養,目前經過復育野放,可在墾丁國家公園以及綠島見到野生族群。

歷史

在1603年(明萬曆31年)陳第的《東番記》中對於台灣梅花鹿多有記載,到了台灣荷西殖民時期時,因為鹿皮的需求很大,受到人類大量的濫捕,幾瀕臨絕種,到1969年之後,由於棲息地受到破壞與人類的大肆捕獵,已見不到野生的台灣梅花鹿了,目前所見者皆為在墾丁國家公園的復育計畫中由人工飼養的。

現狀

目前確認為純種族群的母群是來自於台北市立動物園,台北市立動物園曾贈送梅花鹿予金門農畜所,故全臺灣純種梅花鹿飼養的地方目前有台北市立動物園以及金門。

至於野生族群則是位於墾丁國家公園,母群也是來自於台北市立動物園,二十餘年前進行在墾丁社頂自然公園的復育野放計畫,結果尚稱成功,目前已經經過多次野放及定期調查,墾丁國家公園野生梅花鹿總數已經過兩百隻,且有持續上升之勢,也引起野放在其他原棲地的聲浪。另一野生族群則是位於綠島,則是由以前島民飼養後溢出的個體組成的野生族群,總數也已經超過兩百隻,但是梅花鹿對於綠島來說仍是外來種,也引起不同的意見。

雯子台湾特产橱窗台湾文旦特产介绍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