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有些什么特产零食 云南省怒江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5 21:47:09

一.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兰坪绒毛鸡

兰坪绒毛鸡饲养历史悠久,当地群众素有用绒毛鸡招待贵客、馈赠亲友的习惯。长期以来习惯用兰坪绒毛鸡和本地的白木瓜一起炖煮,有祛风湿的功效。由于产区交通不便,无外来鸡种引入,经长期选择形成兰坪绒毛鸡遗传资源

【皮肤颜色】 白色,少数黑色

【鸡冠颜色】 单冠居多,少数复冠。冠、肉髯多呈红色,少数呈黑色

【其它特征】 坪绒毛鸡全身羽毛呈丝状,似松针或山羊毛,较柔软。主翼羽、副翼羽和主尾羽有部分不完整片羽。喙短粗、微弯,呈黑色或浅灰色。耳叶多呈红色,少数呈绿色。虹彩呈橘黄色。胫多呈黑色,少数为黄色带黑斑

【主产区及分布】 中心产区为兰坪县河西乡,主要分布于兰坪县啦井镇、兔峨乡、营盘镇等地

二.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云南贡米

云南的贡米,是过去当地官府向朝廷进献的贡米。贡米有紫米、遮放米、八宝米。紫米,属糯米类。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腻。产于墨江一带。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遮放米,属软米,色泽白润如玉,颗粒大而长。产于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用遮放米煮饭,香软可口,如有油润感,且营养丰富。饭冷后不会变硬,只是易粘结。是清朝时的进贡米。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美、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历代都作为贡米。

三.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贡山草果

贡山草果是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的。草果是药食两用中药材大宗品种之一,食用量大于药用量。有特异香气,味辛、微苦,草果是一种调味香料,草果具有特殊浓郁的辛辣香味。

近年来,贡山县结合特殊县情,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从提高农民收入着手,大力发展绿色生态产业,优先发展起了草果产业,将草果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来抓。经过多年的精心培植,贡山县草果产业目前已形成全县助农增收的主导产业,并取得了明显成效。截止2011年末,全县种植面积达98000亩,实现经济价值675万元(按投产产量计),农民人均收入233元,比“十五”期间增长97%,草果产业已经成为地方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贡山县普拉底乡是贡山草果的主要产地。截至2013年底,全乡草果种植面积达4.5万亩,挂果面积3万亩,进入盛果期的有2.5万亩,实现人均种植面积达7亩以上,全乡草果总产量达1100吨,实现经济总收入817.4万元,草果产业成为普拉底乡各族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

四. 云南省 怒江 贡山县 想死鸟

“想死鸟”本名应为“相思鸟”,录地习称“想死鸟”。它形体娇小玲珑,羽毛五彩缤纷,鸣声清雅善变,十分逗人喜爱,是一种驰名海内外的珍贵鸟。怒江的峡谷腹地,“想死鸟”雌雄成双成对地生活,形影不离。传说如果其中雌鸟或雄鸟死去,另外一只会因失去配偶而感到孤独,以致忧郁而死。因此人们常将“想死鸟”比作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在怒江人中,有关“想死鸟”还流传着一个美妙的传说。据说,“想死鸟”是由一对坚贞的青年恋人变来的。难怪“想死鸟”在怒江峡谷,可称得上是鸟类中的佼佼者,为人们所爱护。年轻人更是把客观存在视为珍宝,为了获得一对“想死鸟”,终日穿行于深山密林之间,奔波于高山之巅。一但如愿以偿,便乐滋滋地扪心对天,祝愿自己的爱情也象这对心爱的“想死鸟”一样,坚贞不移。怒江的“想死鸟”,有红嘴的和银耳的两种。它们常栖息于绿叶林或竹林内,时而在浓密青翠的枝叶间穿梭跳跃,时而在绿叶林中飞舞嬉戏,时而得意地耸起羽毛,振翼啼鸣,在峡谷中歌唱相思的恋情。( 怒江)

五. 云南省 怒江 福贡县 马吉乡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

古当村傈僳族传统文化保护区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古当行政村共有农户306户,1142人,其中村办事处周边5个自然村共178户,646人。人均收入580元(2004年)。古当村是著名的傈僳族服饰和歌舞之乡,素有“美女村”的称誉。

该村地处碧罗雪山腹地,依山而建,海拔1890米,森林覆盖率98%。4条小河在村尾汇合后冲出峡口,附近有两条瀑布、两个温泉,生态环境极佳。这里是通往维西县、贡山县的交通要道,翻越碧罗雪山走10小时就可到维西县。该村傈僳族在清末从维西县迁来,民居建筑与村落格局传统风貌保存较好,建房中择地、选材、建房、进房等过程一直延续传统方式,在各类傈僳族传统民居建筑中,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茅草顶房占62%,传统竹木结构“千脚落地”石棉瓦顶房占22%,砖木结构房占16%。古当村现在仍然保留传统纺织和榨漆油工艺,是农耕、采集等生计方式的补充。

傈僳族服饰简朴大方,做工精细。女装以红、白色为主色调,上衣为无袖右衽衫,下穿手工纺织的麻布裙,裙边装饰蓝红线条或花边。左肩斜挎用贝壳串成的长链“拉奔”和红白相间的串珠,胸前配挂多根串珠为胸饰,在“拉奔”和串珠下方结数个毛线球,鲜艳美观。传统男装以黑、白为基调,穿及膝白色长衫,外罩黑褂子,型似喜鹊,称为“喜鹊服”。现在多在领口、袖口和衣襟等显眼处镶花边。成年男子普遍配“怒刀”、带弩弓、背兽皮箭包,英勇剽悍之气尽显。妇女头戴用红、白色串珠和贝壳制作的珠珠帽Zone“哦勒”,男子戴1尺高的布帽子,右边挂一块红布飘带作装饰。

民间文学在傈僳族传统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古当村流传着丰富的神话故事、儿歌、诗歌、谚语、传说等,如《孤儿找龙女》、《猴子搓麻线》、《兔子与狐狸的故事》、《刮木毕斗鬼的故事》、《狗食太阳》等。

傈僳族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在当地流传的民歌有情歌“优叶”、叙事歌“木刮”、儿歌“然尼斗石”、迎亲调“吃知斗俄”、哀歌“阿双吉俄”、挽歌“诗俄斗俄”等。民间乐器有弹拨乐器“其奔”、短笛“笛哩图”、竹笛、三片口弦、单片口弦、木叶等。傈僳族民间舞蹈称为“千俄千”,种类较多,有生产舞、丰收舞、婚礼舞、模拟动物动作舞、织布舞、洗麻舞等,多为集体舞,或成排,或围圈,脚步有进有退,根据音乐节奏的变化有规律地变化。

民族文娱体育活动丰富。除传统的射弩外,还有用于强身健体、节庆活动时比赛和表演的打球、爬竹竿、过溜索、射粑粑、射鸡蛋、摔跤、荡秋千、斗膝、压翘翘板等。

传统节日阔时节,即傈僳族的新年节,节期为每年12月20日。现在,阔时节已经成为怒江州的法定节日。每年阔时节时,全村人聚集在村公所进行各种活动,唱歌跳舞,吹奏乐器,欢庆节日。

傈僳族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在古当村多有保存。根据月亮圆缺推定节令,安排生产。有自己传统的民间医药。村里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优良传统。

六. 云南省 红河 屏边县 云南米线

云南米线,即云南当地的米线,是著名食品,也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食物。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大锅米线还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著名的有过桥米线、鳝鱼米线、大锅米线、豆花米线等。

米线顾名思义是用米加工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加工米线用的大米一般都是相对不太好的米,或者是陈米,据说以前人们因为这些米不好吃,才把它做成米线的。

米线的意义

知道吗?米线是云南人的命,云南人长期在外,回家第一件事必是先过米线瘾;也有的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请人从昆明坐飞机带碗米线来解馋……

米线制作

制作米线有以下几个步骤:泡米(将大米倒入木桶,用凉水浸泡半小时),磨面(放掉水,控干,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机将米粉碎成面),制粑(将米面加凉水合成耙),压线(将和好的耙送入米线压榨机(旧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庞大的压米线器械)。15分钟后即成熟米线。),回生(将主线晾24小时,使之回生,用水浸泡散开。),这样大众味美的米线就制作完成了。

“过手米线”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独具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做法特别,吃法有趣。先把手洗干净,把少许米线放在手心,再把调料加在米线上,用手把米线包圆喂进嘴里,故称“过手米线”。

“鳝鱼米线”是玉溪风味小吃的当家品种。鳝鱼米线以鲜鳝鱼为主料,还有油炸的水发猪皮,有滋有味。

“鸡肉米线”要数弥勒、云县等地的比较有特色,米线中加入卤鸡汁、卤鸡块,香甜可口,富有营养。

“肠旺米线”主要内容有肠和旺,肠是将猪大肠翻洗干净,卤熟;旺即血,可用羊血或猪血。“豆花米线”的配料为煮过的水豆腐脑,风味别致。

七.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云南回饼

云南回饼是昆明特有的名点。它细白如雪,松软爽口,清香咸甜,老幼皆宜。

云南回饼不仅风味殊异,而且来由也有奇特。50多年前,"合香楼"糕点铺的一位砚师傅把面团搓好后,发现忘了加鸡蛋,这时面团已酸,继续发酵,面要变质,不发酵又做不成面包。正在发难之时,一位名叫李清祥的师傅说:"加些小苏打做成烤饼吧"!于是他们就把面团擀成一厘米厚的面片,切成二厘米见方的小块,为了和其他糕点有所区别,又在生胚中心加了一个红花,上炉烘烤。万没想到,出炉一看,色如白雪,形如玉块中间一点红,好似雪里红梅分外妖娆,试尝之后,清香爽口,松软味美,分外好吃。师傅们都很高兴。一位师傅说:"这饼是发面返回来做成的,就叫回饼吧!"回饼送到店内,由于新奇而味好,很快被顾客抢购一空。后来,他们在配料中加上适量的椒油、精盐等。味道更佳,成为"合香楼"独家经营的名牌产品。

回饼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甜中带咸,入口舒适,不干不燥,容易消化,特别适合于老人、儿童和病人食用。

八.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肉酒、蛋酒

肉酒和蛋酒是怒族人喜好的一种高级滋补食品。怒语将肉酒和蛋酒称为“侠辣”和“巩辣”,译成汉语就是“肉炒的酒”和“鸡蛋炒的酒”之意。

肉酒和蛋酒就是用鸡肉或鸡蛋作引子制作的酒。用鸡肉(用野鸡或其它兽类的瘦肉也行)为原料,先把肉砍剁成小碎块,在锅里放上酥油或菜油,等油炼好后,把肉放进去,炒至又黄又脆时,稍退火,再倒上烧酒。酒的多少由吃饭的人多少为度,然后盖上锅盖焖上五分钟左右,从锅里取出,连肉带酒一块吃。如果没有肉,用鸡蛋也行,做法也一样,那就叫“巩辣”,意思是“炒鸡蛋酒”,这种精工调制的肉酒和蛋酒,鲜美清香,甜辣适中,而且具有滋补身体,健骨舒筋的特殊功效。

九. 云南省 昆明 寻甸县 云南豆面汤圆

豆面汤圆是云南最传统的汤圆做法,在不少糖水铺或是小吃店你都能找到它的踪影,老昆明说到它时更有无数和它相关的美味描述。其实好吃的豆面汤圆,做起来并不难,把煮好的汤圆放到装有豆面的盆里轻轻摇晃,汤圆就裹满了香香的豆面,最后再浇进一些红糖汁,让包了豆面的汤圆不那么干,更让汤圆皮有了丰富的味道。

豆面汤圆的馅也很有内容,花生、芝麻是现在最多见的,有爱吃的老昆明说,最传统的豆面汤圆是用自家熬的红豆沙做馅的,甜淡按自己喜好调配,用十足的红豆熬制,那口感就一个字——“沙”。

营养师点评:豆面汤圆可是地道的昆明特色。一碗豆面汤圆配上一碗豆花米线,一甜一咸吃起来,这也许正是老昆明的味道。其实以红豆做馅除传统口味好外,其所含的营养价值很高,除蛋白质、淀粉、膳食纤维外,红豆还含有多种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钾、钙、镁、铁、铜、锰、锌等。同时红豆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良好的保健作用,清热解毒、健脾益胃。

十.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怒江鱼生

做鱼生的方法

用料:鱼一只或多只,视吃的人数而定,一般一斤半以上,如果有多人喜欢吃的话,大鱼最好,我用过15斤以上的草鱼做。如果是罗非鱼,一定要选水库的野生罗非鱼,由于这类鱼个头一般比较小,可用多只。姜、蒜白或葱白、芫茜、紫苏叶、鱼腥草、香茅草等,花生米,如果喜欢,还可以加上只生木瓜;纯净花生油(这个很重要,鱼生的香、味很大程度上取绝于用油,不可用别的油代替。),盐、生抽、白砂塘,最后最重要的是:醋,醋要选新鲜的米醋,不要用醋精,不要用陈醋,如果能买到乡下酒坊自酿的米醋那是最好的,这个醋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最后成品的口感。

1、先处理鱼,先用刀背在鱼头和身子结合处用力敲一下,把鱼敲晕,马上放血。放血的方法是剥掉鱼鳃,然后将鱼倒吊起来,一定要将血放干净,不然做出的鱼肉发红,有腥气。等到血放干净时,将鱼鳞刮净,用干净的消毒毛巾或吸水性强的纸将鱼身抹干,但不要将鱼开膛,切记。

2、将砧板洗净,用吸水纸或毛巾擦干,将鱼平放,沿鱼脊背用刀轻切开一条缝,看清鱼骨走向,再用刀顺着鱼骨切下,在鱼尾和鱼头与鱼身结合处割开,片到鱼胸骨的三分之二,片下一条无刺的鱼肉,马上用吸水纸(要用干净,吸水性强的草纸或纱纸,不要用卷筒纸,因为会掉纸屑)或消毒过的干净毛巾包好,内外都要包,以吸掉鱼肉中的水分。将鱼翻身,在另一边也片下一条鱼肉。最后在鱼前鳍处割开,伸进两个手指,用力撕下鱼肚的净肉,用纸擦净鱼肚内的黑色部分,也用吸水纸包好。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弄破鱼肠或鱼胆,如果弄破了,这鱼的鱼肉就不能要了。鱼的内脏可以处理一下,鱼鳔也可以和鱼肉一样处理。将片下的鱼肉处理好先放置一边约十几分钟,等水份干了再处理。

3、在等待鱼肉水分干的时间里,将砧板洗 干净,擦干。洗净姜、葱白等生料,姜切成极细的丝,葱白拍扁后也切成细丝,芫茜、紫苏叶、鱼腥草、香茅草等切成极碎。花生下油锅炸熟。米醋与蒜蓉拌匀为蒜蓉醋,喜欢吃辣的可以加入生指天椒。五华的做法是配料放在各人的碗里,然后等鱼肉片经过蒜蓉醋浸泡片刻就吃。

4、切鱼肉:要求所用刀要利,砧板要干净,不掉屑的。将用吸水纸包好的鱼肉剥去,不要在鱼肉上留下纸屑。鱼皮朝下放在砧板上,用刀斜着下刀,将鱼肉切成大片、极薄(约2毫米厚)的薄肉片,另处放入盘中,鱼肚处的肉较薄,不能切片,就切成细长的丝。

5、五华多数的做法是将切好的鱼肉片放入盛有蒜蓉醋的碗中先浸泡片刻后捞起,再放入倒有纯净的花生油的碗里,然后各自夹到一定份量到各自的确定里与各人所需要的配料如花生米、姜丝鱼腥草、香茅草、葱白、椒等混合起来吃。

6、然后再饮上一小口米酒以压腥,另一说法是去菌。

怒江特产排名前十名怒江州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