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县特产展销中心 夏县三大特产带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6 02:11:30

一.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泗交黑木耳

泗交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泗交黑木耳是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泗交镇的。泗交镇黑木耳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作为贡品,品质好,营养价值丰富,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特殊功能。泗交黑木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泗交镇位于距夏县县城东南27公里的中条山腹地,因地处法河、南河、王家河、寨里河四河汇集处而得名泗交。森林6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2.8%,夏季平均气温比运城市区低9-11℃,泗交优美的自然环境,秀丽的丛林山水,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被誉为“天然氧吧”。

泗交镇盛产香菇、木耳历史悠久,早在唐宋时期,就作为贡品,品质好,营养价值丰富,有降血压、降血脂的特殊功能,是泗交的名牌、名片之一,全镇共有200余户种植香菇、木耳。年产量20000余公斤,远销秦、晋、豫三省。

2013年,夏县咱老家土专业合作社申报的“泗交黑木耳”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夏县咱老家土专业合作社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泗交黑木耳分布于山西省夏县中条山腹地泗交镇,介于东经111°14′16″—111°47′21″ ,北纬34°53′56″ —35°23′57″ 之间,南北长28公里,东西宽16.5公里,区域面积3.8万公顷,涉及17个行政村,即夏县泗交镇唐回村、下秦涧村、任家窑村、窑头村、泗交村、砖庙村、于家岭村、王家河村、西沟村、太宽河村、曹家庄村、东交口村、马家庙村、圪马沟村、架桑村、温峪村和大寺坪村。总生产面积2.0万公顷,年总产量7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黑木耳腹面黑色或黑褐色,有光亮感,背面暗灰色,耳片充分展开,完整均匀,新鲜洁净,无异味,无霉烂,无流失耳,无虫蛀耳。2.内在品质指标:经现代科学化验分析,每100g鲜黑木耳中,各类氨基酸总量为8-11g;其中铁含量13-17 mg,钾素约900-1100mg;含有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含量约为50-70μg;维生素B2约为700-1000μg。黑木耳营养丰富,被营养学家誉为“素中之荤”和“素中之王”。3.安全要求:泗交黑木耳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布的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组织生产。

二.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葫芦雕刻

葫芦雕刻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已有上百年的历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欣赏、收藏雕刻葫芦的人越来越多,雕刻葫芦已成为文人雅士博古架上的首选艺术品。临夏葫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成为临夏地区特色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堪称临夏一绝。临夏葫芦雕刻艺术也与临夏建筑艺术中的砖雕、木刻、彩绘相媲美,而成为一张临夏名片。2006年,临夏葫芦雕刻被列入第一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葫芦是一种常见的植物,有鸡蛋葫芦、蚂蚁葫芦、疙瘩葫芦。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从食用、药用到日常用具,用途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葫芦雕刻后成为独特的手工艺品,美化和装点着人们的生活。雕刻葫芦,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技法以中国画线描为基础,以其奇妙的构思、精美的图案、娴熟的刀法将人物、山水、花卉、飞禽走兽刻入画面,供人欣赏,表现题材多为中国吉祥图案、历史典故、人物、唐宋诗词等。一般先用铅笔打底稿,这叫“引”。然后找一特制的钢针(分大、中、小三种)刺破表皮,镌刻表皮,涂以松墨,最后上光。雕刻葫芦技法上大致与笔雕相同,“刀法”轻于金石、重于微雕,点、挑、划、拉、刺、勾……轻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气刻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亏一篑。近年来,艺人们的雕刻技艺日臻高妙,将绘画中的素描技法用于葫芦雕刻,将光线的表现形式和线描的表现形式相结合,使其相得益彰。

临夏葫芦雕刻名家辈出、高手如林、雕刻技艺和工艺水平达到了更高的境界。先后涌现出了甘肃省中国工艺美术特级大师马耀良、甘肃省一级美术大师马世贤、甘肃省二极工艺美术大师唐占鸿、康建林、张作良、杨永龙等一些民间艺人。

精美的雕刻葫芦,一枚在手,反复欣赏,会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遐想,临夏雕刻葫芦,已带着临夏人的聪明才智,走出国门,深受各界人士的喜爱,大放异彩。

三.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山西小酥肉

晋式第二蒸,是山西小酥肉。酥肉是山西的传统名菜,用猪肋条肉切块,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名食掌故》记,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封其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府内侍女知赵王有喜食烤肉习惯,就选用上好猪肉先煮再蒸后炸,配大葱、面酱佐食,深得赞赏。因加入紫苏调料,称为“紫苏肉”。后传于民间,晋中一带唤作“香酥肉”,晋南民间宴席多称“小酥肉”,制法略有变化,将五花肉切小片,拌淀粉鸡蛋糊腌制,然后用油炸至金黄色,与炒好的木耳、玉兰片混合,放入蒸锅蒸制而成。

小酥肉在运城一带民间宴席多取羊肉制作。而晋城行菜则选用肥猪膘先煮再蒸后炸,称“紫酥刀背”,是上党地方传统菜肴,而其民间多选五花肉先炸再煮后蒸,称“胡卜肉”,是逢年过节、喜庆婚筵必上的菜肴。长治一带则改良创新有酥肉芥末粉皮汤,已为当地名吃。全晋会馆改良创新有王家小酥肉酸菜鱼唇菜,据传晋商灵石王家主人王谦曾参加康熙六十一年乾清宫“千叟宴”,受御赐龙头拐杖一把和鱼唇菜一道。王谦回乡后,命家人将鱼唇配以山西小酥肉、酸菜烹制,味道极美,成为王家家宴的头菜。东南亚王氏宗亲会客人在全晋会馆品尝此菜,赞不绝口,并留诗纪念“春风走马汾水边,丰年留客作清欢。几回梦里今非梦,王氏宗亲聚太原。”

四.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依安 中心镇血肠

中心镇血肠

“血肠”是彝族先民们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一道美味佳肴。动物的血液被彝族先民奉为是上天赐与我们最盛洁的礼物和最鲜美的营养食物。由于山路难行,阻碍了彝族群众生产生活用品之间的流通,因此居住在彝族村寨的彝族同胞每年都会宰杀一头或两头肥猪,俗称“杀年猪”。每到这一时间段就能吃上一碟喷香的血肠。中心的血肠吃起来口感圆润,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如果你到依安中心来,可别忘了偿一口中心的特色饮食———“血肠”。

五.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晋南驴

产于山西省南部的运城、临汾两地区的22个县,以夏县、闻喜两县为中心产区。分布于中心产区各县。据1983年统计,产区有晋南驴12万匹,其中中心区两县1.5万匹。

产区地处我国古代文化发达的黄河流域,是我过农业开发较早的地区。从夏县当地的文物古迹考证,也是夏禹王的故乡。由于晋南和陕西关中地区仅一河之隔,故从汉朝向关中一带引入驴后,必将通过黄河扩散到这一地区。由于产区有悠久的农牧业发展史,又有著名的运城盐池和许多大小煤矿,农业耕作,粮棉和煤盐的运输,历史靠驴、骡驮运。这种客观的经济需要,促使农民对役畜的精心喂养和选种选配。历史上形成的在庙会上展示各种饲养种驴户所饲养的种驴的质量,借以争取选配母驴的群选方式,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期。当地人民喜爱驴,视驴为不可缺少的家畜。产区农民习惯种植苜蓿,利用鲜苜蓿与麦秸碾青的调制方法,使驴等家畜全年都能得到请饲草。在管理上,做到畜圈保持清洁,每天刷拭驴体,饱不加鞭,饿不急喂,热不急饮,孕不拉磨和三分喂七分使的经验,促进了驴的正常发育和健康,使其体格、结构都得到提高和改善。1949年后,人民政府在夏县建立种驴场,承担晋南驴的选育工作。各县有组建多处改良站,实行人工受精,选育优良种驴为广大农村的母驴配种,进一步提高了晋南驴的品质,并向外地输出大量优质种驴。

六.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祁家河柿饼

祁家河乡:木耳、柿饼

七.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大理石

临夏回族自治州

临夏市

大麻:盛产于枹罕乡、南龙乡,以柔软、洁白细长出名。

临夏县

大理石藏量丰富。

八.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清真食品系列

作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州府所在地的临夏市,伊斯兰文化氛围浓郁,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严格按清真的规则要求操作加工的清真系列食品是市场上具有较高信誉和较强竞争力的金字品牌。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不仅销往西北各省区,而且销往上海、广州,出口到中东阿拉伯国家,目前全市从事清真食品生产、加工、经营的企业共有500多户,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其中,已发牌登记的清真餐饮企业近400户,牛羊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7户,清真副食品生产、加工企业24户。我市的清真系列食品主要有清真肉制品、清真副食品、清真地方风味小吃三大类。

清真肉制品,是由阿訇和符合条件的专业人员屠宰加工,严格遵循伊斯兰教教义规范,是所有穆斯林的放心食品,历来在西北地区乃至全国各地都享有极高的声誉。目前,全市年均屠宰牛羊30多万头(只),从事肉制品生产加工的企业有清河源、康泰牛羊肉有限公司、雅克清真制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年加工肉制品6100多吨,肉制品运销兰州、西宁、拉萨、成都、深圳、广州、上海等地,部分还出口到香港及中东阿拉伯等地区和国家。

清真副食品,是按伊斯兰教义规定,由专门人员进行生产加工的副食品。临夏市的清真副食品加工业历史悠久,工艺要求严格,产品质量上乘,广受各族群众的喜爱。目前,全市从事清真副食品生产加工的企业主要有什锦、协恒源、银河、丁泰等企业,产品有晶体冰糖、宜味醋、海比布系列奶糖、八宝茶等,这些产品在青藏高原、西北地区十分畅销。

清真地方风味小吃,融清真食品和地方特色于一体,历来为少数民族和西北地区各族群众的喜受。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饮食习惯的同时,不断吸取和融合时代特点,形成了特色鲜明、品牌响亮的名优风味小吃,主要有“河州包子”、“酿皮”、“东乡手抓”和“羊肉糊茄”等数十种,其中除“酿皮”、“荞麦凉粉”等小吃外,“东乡手抓羊肉”、“羊肉糊茄”等菜肴已成为各大清真餐厅的招牌菜,是全国清真菜系中的珍品。

九.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民族特需用品

民族特需用品是临夏市的一张名片。临夏市穆斯林人口占到了55.3%。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受伊斯兰教的长期熏陶和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习俗,除饮食方面外,日常服饰和生活用品有一些比较特殊,如穆斯林的号帽、中拜、拜毡、地毯、芭兰香、汤瓶等,临夏市既是这些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也是消费市场。同时临夏市在藏族特需用品生产方面基础比较雄厚,藏服、藏靴、藏毯在整个青藏牧区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另外,临夏市生产的藏毯、腰刀、马鞍具等民族用品也广受外地群众的欢迎。
夏县十大特产排行榜夏县名优特产品展销中心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