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弟土特产 长白山姐妹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6 23:08:37

一. 广东省 珠海 金湾区 金湾三鑗鱼

关于三鑗鱼,其实在西江,珠江,北江等都有出现,但现在数量越来越少,它是每年水涨时从大海里面回游到江里的一种野生鱼类,三黎鱼学名鲥鱼,因西江三黎味道鲜美特别出名。故有“春边秋鲤夏三黎”的说法,但三黎鱼最难处理的是离水即死,市面上难得一见鲜活的三黎鱼,每年夏天,大量的三黎鱼便回游到江中集中产卵,所以很容易给围捕,多年捕杀,使三黎鱼越来越少,但是现在国内已有多个地方有养殖成功,这种鱼可是咸水淡水都能养活的。

三鑗鱼在广东珠海一带的做法多是用焖,如用凉瓜来焖,而焖好后,如果放置几个小时后再加热食用,味更加鲜美。

二. 河南省 南阳 社旗 社旗三粉

社旗三粉为社旗县盛产的粉条、粉皮、粉面的合称,素有“三粉之乡”的称誉。这里生产的粉条如丝,粉皮如纸,粉面细白光滑,受到广泛的欢迎。社旗县耕地面积大,岗丘起伏,是红薯的集中产地。每到冬季,乡村磨粉、做粉条的很多,近些年,这项生产更成为农村的一项主要农产品加工业。“三粉”产品除南阳食用外,还大量销往湖北、四川、陕西等省,部分出口国外。

社旗县是闻名遐尔的“三粉”之乡和三粉集散地,三粉生产源远流长。300多年来,社旗纯红薯“三粉”源远流长,响誉全国,挺进国际市场,成为该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早在民国4年(1915年)社旗的田家粉、德家粉广壮细粉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赛》展销了该县粉皮,它以千克120张及其薄圆大亮等特点,受到欧亚非拉朋友的好评。该县共出口赊店粉面1361.4万公斤,粉条51.5万公斤,运往上海、广州等口岸,分别销到香港及东南亚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欧州的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09年,社旗县种植脱毒红薯30万亩,拥有“三粉”生产线140条,年产“三粉”20.7万斤,总产值一亿多元。

三.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三疣梭子蟹

舟山三疣梭子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梭子蟹属在印度洋-西太平洋的种类很多,是重要经济蟹类。常见的有红星梭子蟹、远海梭子蟹和三疣梭子蟹等。我国产梭子蟹的地方很多,舟山群岛附近海域,是我国梭子蟹的主要产地。

特定品质

梭子蟹,学名“蝤蛑”,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 舟山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 克左右,最大可达500 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文化典故

梭子蟹生长在近岸浅海,栖息水深10—50米的海区,以10—3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群体最密集。梭子蟹畏强光,白天多潜伏在海底,夜间则游到水层觅食,最喜食动物尸体,一条死鱼或死虾,常会招来蟹群争食。梭子蟹养殖时可用具有流水、增氧设备的蟹池,池中设石块、树枝等遮蔽物以减轻同类相残现象 。雌雄蟹分开饲养,投喂贝类 、杂虾、鱼肉等。梭子蟹肉质鲜美,主要供鲜食,还可精制成蟹段罐头、蟹肉干等。蟹卵可加工成调味品,蟹壳加工成甲壳质 。此外,肉、内脏及壳均可药用。人们利用其特性,多在夜间把事先放上鱼片、鸡肉等饵料的流刺网撤在海中,捕捉引来的蟹群。也可用拖网和诱饵钓,事者可以捉到个体较大的活蟹。

四. 湖北省 荆州 江陵 荆州三丝春卷

三丝春卷是一种以面粉摊成薄皮,内包鸡丝、火腿丝、香菇丝加嫩菜混合的馅,卷成筒状,用旺火炸酥的传统名菜之一。春卷原名春盘,是薄饼包馅,摊于盘上,故名。后来演变成圆筒状,并用油炸,叠滚成卷。此菜为春节前后的应市菜,含有迎春之意,它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味道鲜美,是春节筵席上必不可少的时令佳肴。

五. 浙江省 杭州 萧山 云石三清茶

三清茶又名“女娲殿茶”,产自萧山重点茶乡云石,因其中气清高、汤色清澈明亮、滋味清醇爽口而得“三清”之名。云石拥有茶园93公顷,年产茶叶50万千克以上。云石80%的茶园分布在海拔400—700米的山上,“高山浓雾出名茶”,得天独厚的温差、土质、和水文条件使云石高山茶久负盛名,明末清初被列为朝廷贡品。外形细微略弯曲,青绿有光,锋芒显露,汤色青绿。泡后汤色鲜嫩明亮香气芬芳,入口满口甘醇,冲饮三次而茶味不减,被古人称为“佛天雨露”。

   

三清茶历史悠久,近年来品质更加超群。由于地处高山,生态环境保护得当,“生物链”未遭破坏,茶农从不施农药以确保茶叶不受污染。制作过程中,更讲究炒、摊、火候等功夫。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或“一芽二叶”,长度在20毫米之内。

   

1991年在“中国杭州国际茶文化节”上,被国家旅游局和浙江省政府授予“名茶新秀”荣誉证书,1992年首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与西湖龙井并列为铜质奖,并被省政府授予一类名茶。此外还获省茶叶学会“名茶新秀”一等奖、农业部名优品质鉴定认可书。

六. 山西省 忻州 神池 神池三八席

在神池三八席因三八二十四道菜而得名,但最后席面上不仅仅是二十四个盘子。“三八席”整个席面用八命名,象征成双成对,喜事逢双。以四为基数,取“事事如意,四平八稳”之意。食材绝不用“下水”之类,菜名绝不用炒字(与吵同音)。开席前要上八碟干鲜果品,这并不算在正式的“三八席”菜品之内,是为客人未齐或刚到入座预备的。四干果:糖花生、桂圆、瓜子、葡萄干,取早生贵子、多子多孙之意。四鲜果:苹果、橙子、香蕉、哈密瓜,取平平安安、吉祥如意之意。表示岳父家对女婿的热忱和美好祝福。

七. 云南省 文山州 文山市 文山三七

文山三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文山三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三七素来就是云南省出产的传统名贵中药材,它降血脂血糖疗效十分显著,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县是三七的原产地,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种植历史。文山县已经被中国之乡评定为“中国三七之乡”。

文山历史悠久,古老而神奇,从亚热带到温带的特殊气温使她孕育了众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这里居住着汉、壮、苗、彝、瑶等十多个民族。喜居山头的苗族祖先擅长狩猎。狩猎时偶尔会造成外伤出血,他们就把一种野草嚼烂敷于外伤出血处,伤口就如同上过漆的物品一样1住不再流血,苗族的祖先便将这种野草叫作“山漆”。这种神奇的草药在民间代代相传,因为“山漆”与“三七”同音,在流传中便将“山漆”记作了“三七”。文山盛产三七,是三七的原产地,在产量和质量上均居全国之首,历来有“三七之乡”的美誉。

三七是云南省文山地区的优势生物资源,在文山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境内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便利的交通、通讯条件。文山是文明遐迩的云南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三七,又名人参三七。三七是云南出产的传统名贵药材,被历代名医和名著所称颂。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三七”有着这样的描述“味微甘而苦,颇似人参之味”“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并誉之为“金不换”。清朝药学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有:“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现代医学药理实验发现,三七中所含的三七总皂苷(PNS)具有凝血和抗凝血功能,能降血脂、降血压,对心血管系统具有抗心律失常、保护心肌和脑损伤、降低心肌耗氧量、抗血栓、抗休克有显著效果。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山到的三七生产种植得到了健康、稳步发展,加工业发展迅速。到1999年底,全县的三七占地面积已达3万亩以上,产量100.6万公斤,占整个文山地区的80%左右,是全国总量的75%。全县三七种植已呈规模化、区域化发展趋势。文山县被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三七之乡”的称号。

三七别名:开化三七、人参三七、田七、金不换、盘龙七。

产地:云南,广西,贵州,四川等省,但以云南文山州和广西靖西县、那坡县所产的三七质量较好,为地道药材。

来源: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 F.H.Chen的根。

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达60cm。根茎短,茎直立,光滑无毛。掌状复叶,具长柄,3~4片轮生于茎顶;小叶3~7,椭圆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边缘有细锯齿。伞形花序顶生,花序梗从茎顶中央抽出,长20~30cm。花小,黄绿色;花萼5裂;花瓣、雄蕊皆为5。核果浆果状,近肾形,熟时红色。种子1~3,扁球形。花期6~8月,果期8~10月。入药以身干,个大,体重,质坚,表皮光滑,断面灰绿色或灰黑色者为佳。 生于山坡丛林下。现多栽培于海拔800~1000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云南三七采制:种后第3年冬季及夏末初秋采挖。去须根,曝晒至半干,用于搓揉,再曝晒,重复数次,置麻袋中加蜡打光。

性状:根圆锥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块状,长1.5~5cm,直径1.2~2cm。表面灰黄色或棕黑色,具蜡样光泽,有不规则细纹及少数横长皮孔;上部有数瘤状隆起的支根断痕,顶端残留根茎基。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白色或黄棕色,皮部有棕色小点(树脂道),味苦、微甜。

化学成分:含皂甙,主要为人参皂甙Rb1、Rg1 、Rg2和少量人参皂甙Ra、Rb2、Rb和Re。此外,尚含黄酮甙、淀粉、蛋白质、油脂等。

性味:性温,味甘、微苦。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用于各种内、外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八. 安徽省 芜湖 三山区 芜湖腐乳

品种:有红方、青方、糟方等,各具风味。红方腐乳加入红曲,色泽红艳,咸辣醇香;糟方腐乳加 入黄酒精,色泽乳白,有浓厚的糟香和氨基酸的复合香味;青方腐乳色泽青白,臭中有奇香, 非常鲜美。新创制的桂花腐乳、芝麻腐乳和多味腐乳都有特异风味。

特点:芜湖腐乳块形整齐,色泽艳丽,香味浓郁,味道鲜美,回味悠长。

功效:桂花腐乳芳香馥郁,具有化痰散瘀、暖胃止痛的功效;芝麻腐乳香浓味鲜,能补中健身,抗 病延寿;多味腐乳由于加入多种香料,具有咸、甜、酸、辣、麻、香等多种味感,颇为消费 者喜欢。

工艺:先将豆腐切成小方块,压去一些水分,置于室内竹笼中,撒上经过人工培植提纯的毛霉菌种,加盖保温,让其发酵。当豆腐块发霉,腐面上的白绒毛长至二、三厘米厚时,装入坛中,配 以辅料,倒入配制好的盐水(每一百毫升水加食盐二十克)浸渍,盐水以淹没最上层豆腐块 一、 二厘米为适度。再用湿泥密封坛口,让其融去菌毛,继续发酵,促使大豆蛋白进一步分 解为氨基酸,使辅料的鲜香味汁渗透进腐乳坯块中。数月之后,即成熟为腐乳。发酵期越长,质量越好,味道越美。装坛时,加入不同辅料,又制成了多种风味的腐乳。

九.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佛坪三香

佛坪三香,蒸肉卷、木耳和黄花,佛坪的特色菜。

佛坪三香”的“三香”,想必并非单指猪肉或其它某样食材的“香”味,而是混合了肉、蛋、粉等多种食物味觉的“香”气。传统的佛坪三香,烹饪时需用到的材料主要有:猪里脊肉、鸡蛋、黄花、木耳、玉兰片等。

取猪里脊肉剁成肉泥,加入鸡蛋(最好是土鸡蛋)、原粉、五香粉等调料搅拌,压成约么一指厚的肉饼,铺于碗底;将肉饼上锅,大火蒸30分钟,出锅后放凉,用刀将其切成菱形的块状;保持其切块之前的铺放次序铺于碗底,在肉饼上方铺一层半熟的干豆角、黄花菜、木耳、海带丝等,继续上锅大火蒸20-30分钟;出笼时用另一个碗反扣过来,浇上高汤,最后洒葱花或切碎的蒜苗花即可。

“佛坪三香”这道菜养眼美味、营养健康,也是适合家常烹制的菜肴,在寒冷的冬季,节日聚餐时拿一大海碗盛上桌,颇有感觉。

十.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长江三扒

应城长江埠地处水陆交通要冲,物阜民丰,商贾云集,历代名厨辈出,有“食在长江埠”的美誉。“长江三扒”更是闻名遐迩,经久不衰。

“长江三扒”即扒肉、扒鸡、扒鸭,是长江埠三道传统名菜,因其色、香、味、形俱佳而久负盛名,迄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相传,清朝光绪年间,长江埠有一家陈万顺餐馆,共兄弟四人,后由排行老四的陈发松一人经营,人们便习惯称为“四房馆”,在当地颇有名气。陈的长子陈子庭12岁从师于堂兄其蔡、其芬,刻苦学艺,对菜肴的“滚、烂、淡”细心摸索,火候掌握恰到好处,烹调技艺日益深湛,尤对地方传统菜颇有研究。他16岁独立经营“四房馆”,开始对传统菜品从选料、烧制、火候、佐料上不断研究,加以改进,尤其是在菜肴的“滚、烂、淡”上功夫,特别擅长“三扒”的烹制,他制作的扒肉、扒鸡、扒鸭醇香悠远,色泽鲜亮,质佳味美,轰动一时,成为烹制“长江三扒”的名家和传人。后经历代厨师的继承和发扬,使之愈做愈精,成为享誉楚天的美馔佳肴。

扒肉是“长江三扒”扛鼎之作。其制法:将猪膀肉切碗口大的整方块,皮朝下放炭火上经燎烤、刮洗干净后,皮呈金黄色,用刀从瘦肉上切划成斜方格块(不切伤肉皮)。随即将其肉皮朝下,置放在垫有猪骨头的砂锅里,注入清水500克,加入酱油、八角、米酒、香葱、生姜一起入砂锅盖紧,待煮至肉块上色后捞出,用清水冲洗一次,并将原汤过滤,复将肉入砂锅,加入冰糖,移至微火炖2小时左右,至肉酥香气溢出时,盛汤盘,淋汤汁,葱花、胡椒粉略撒便可上桌。此菜色如琥珀,形似夕阳,香美酥烂,肥而不腻。

扒鸡主料系选隔年黄雌鸡或阉鸡,此鸡肉鲜嫩腴美,营养性强。制法是用刀把宰杀洗净的整鸡拍平,装放在砂锅里,注入适量清水,同时加入酱油、绍酒、八角等,煮至鸡肉上色后捞出,用清水将鸡表面杂质冲洗掉,并将原汤过滤,复将整鸡装入砂锅内,加入冰糖,用微火慢炖约1小时左右,直炖至汤汁稠浓,鸡肉熟烂,连汤带鸡盛入盘中,用筷子将鸡排成平卧式,稍加点缀,撒上胡椒粉、葱花,即成色泽黄亮、肉质鲜嫩、咸甜适中、回味悠久的扒鸡。

扒鸭的制作比较讲究。制作出来的扒鸭,鸭呈整形,色泽红亮,软烂油滑,醇香浓郁,具有滋阴、清虚劳之热,养胃生津,益气补血之功效。其制法为将宰杀洗净的当年肥仔鸭(以雄者为佳)放入旺火沸水锅里略烫,用手捋去鸭外层表皮,把葱扎把、生姜拍松装入鸭肚中,用加有酱油、八角、米酒的冷水煮至鸭肉上色后捞出,用清水冲去鸭表面上的杂质,原汤过滤后,复将整鸭装入砂钵,加入切成小方块的猪板油、白冰糖,再用微火炖至一个半小时,至汤汁稠浓,鸭肉软烂后,起钵盛入汤盘,稍加点缀,略撒胡椒粉、葱花即成。

恩施三姐弟土特产经营部三姐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