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罐图片 老土罐图片价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2 05:35:35

一. 甘肃省 平凉 泾川县 泾川罐罐蒸馍

罐罐蒸馍,普天下唯泾川才有;泾川全县,唯有县城近郊的水泉寺、阳坡、兰家山、后沟、田家沟门几个村庄的祖传世家才可蒸制。蒸馍熟后形如小罐,靠的是城郊四五个村的井水,用别处的水却无论如何努力也不能成功。外地如要引此专利,除非大将泾川的水、泾川的土、泾川的温度湿度一并引了去。罐罐蒸馍不用申报小吃发明专利,泾川就是独一无二的得主。也不必用专利法保护,想偷也偷不走,想学也学不会。既使如法炮制,总要走样,面发酵后只能蒸成朴沓沓的碗状,而不能凸立为罐形。

二百多年前,此物问世,谁是发明者,已难考名姓。妇人们鸡叫起身,吆驴套磨,用绸箩底或银箩底的箩箩面,那箩底之小眼,肉眼很难分辨,将红麦俗称“齐麦”洗了,舂了,水浸了,捂一天,麦子总潮乎乎的,经石磨子一磨,面便粘津津的。咣当咣当箩下的面,其细不可比喻,白如雪。酵头是黄酒糟配制的,发酵时须入干面粉酿成硬面大块,手是揉不动的,双臂托去全身力气,双腿用力,,揉了又揉,然后揪成剂子揉十几分钟,真是千揉万搓,揉罢再旋,旋成下小上大四寸高的馒头。这时候要用硬柴架火,蒸笼要干

,馍入锅火力须更旺,气须更圆,蒸成即成罐罐形,这是下苦功最深的工艺,歇力者轻浮者意志薄弱者和浪荡女人混生活的女人是做不了这等吃食的,做时要带着丰富的感情,充满对生活对人的万般热爱之情,才能做出色形味俱佳的罐罐蒸馍。无论冬夏,人要主宰热冷,冬要防面冻,夏要防馊,门窗天窗皆用。天明赶早市,子夜起床,百斤面加二十斤水,家家有自制的酵母,将先一天发好的面千揉万搓拉成精丝,分剂再揉,入笼时在底层点燃黄豆大小的硫磺熏蒸,不但其色泽鲜亮,还可防腐防潮。从酵面上案到出笼需四、五个小时,蒸出的馒头也叫千层馒头,可一层一层剥着吃尽。

康熙当年访宁夏路过泾川,曾吃过泾川民间贡奉的罐罐蒸馍,吃毕赞曰:“天下扶麦之麦在泾川矣!”泾川是盛产小麦之地,所产小麦分红白两大类,红小麦面粉擀长面最佳,白小麦面粉蒸蒸馍最好。无论何时何地,罐罐馍不失其味醇香、长期存放不馊不霉不变味的特性,放干的蒸馍用开水浸泡,如棉蕾试展,白莲初绽,加上白糖,比豆腐还好吃。除了食用,长久存放的干馍,泡软后还可以敷治一般的烧伤或烫伤。无论是中原、西北的过客商人,都把罐罐蒸馍视为旅途长备之食物,或探亲访友之佳品。几十年前,泾川福音堂的传教士葛留编(美国人)逢聚会或回国,都把罐罐蒸馍做为请客或赠友的珍品。这是祖先留下的传统面食,他们已尝尽个中滋味,用现代口味品尝其传统小吃,回味不可言尽。而贡给康熙食用之后,康熙给以很高的评价,现在市场上的贡酒贡米贡品极多,都因皇帝享用过而追溯其悠久历史和居高不下的品味,泾川人没有这么去包装自己的,也没有称呼其为“罐罐贡馍”。

二.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罐罐儿茶

 罐罐儿茶 当地农民普遍有喝茶习惯,多喜饮罐罐儿茶,用装二、三两水的小陶罐,装满茯茶,加水煮,当地农民称“按茶”。农民劳动前,喝两三罐儿茶,可保一天不渴不累,精神充沛,几乎和食物等同重要,一日不可缺少,俗云:“头盅土,二盅茶,三盅才是顶呱呱”。按茶,加少许食盐。

三.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巴中罐罐饭

巴中罐罐饭,米食,有腊肉的、三鲜的、玉米火腿的、莲叶等多种口味,是巴中地区的著名小吃。

所谓“罐罐饭”,是巴中的土话。罐罐是一个容器,沙锅的样子。在沙锅里焖出的米饭口感很好,一颗颗的米又白又滑,像珍珠一样。等到米饭半熟的时候,加入腊瘦肉、玉米、火腿……焖片刻即端上桌,配以四川的泡菜,或者豆瓣,吃起来爽口爽心。Wns

巴中人说“罐罐”,带有一种亲切的情感。以前,那时侯生活是很拮据的,一家人只有谁得了重病,或者生了孩子,才有资格吃“罐罐饭”。罐罐饭里的内容也就比平时的餐饭不同,多了些“精华”。但那个时候,大不了就是有一点点的肉、鸡蛋,或者是煮的稀烂的粥。这就是所谓的“开私伙食”。Wns

巴中罐罐饭的做法:Wns

淘洗好的米,放入砂罐,放上适量的水,然后加上荷叶盖上罐盖,把饭闷至半熟后加猪肉,辣椒,然后煮到饭熟,取出、揭盖即可。如加入三鲜料、火腿等即成不同口味。Wns

四. 甘肃省 天水 甘谷县 甘谷罐罐茶

罐罐茶

罐罐茶,并不是茶的种类,如龙井、铁观音者,而是因使用罐罐煮茶而得名。在西北,从大水缸到小酒盅之间的坛类缸类统称为罐。煮茶用的杯状瓦制罐因小巧玲珑而称为罐罐。罐罐的口沿比罐体宽出些许,口沿以下用铁丝箍紧,铁丝一头长出成柄,柄上缠布防止手握时被烫。

在西北农村,有老年人的家庭,每天清晨都会飘出罐罐茶的清香。罐罐茶的煮法非常简单,西北老汉一般用每斤十元的廉价茶来煮。先在屋檐下生起泥胚小火炉,装半罐茶添满水置于火炉上煮,煮沸之后将茶水倒入茶杯,每次只有一小口多。茶叶仍留在罐中,继续添水再煮。如此反复多次才能煮满一杯茶。此时满屋满院已是茶香四溢了。老年人喜欢喝滚烫的浓茶,嚼几口饼子垫了空腹之后,将杯口贴在嘴边左右摇晃脑袋朝杯中吹气,然后轻轻嘬一口,仰头喝下,并不忘了长嘘一口气,砸吧砸吧嘴唇,似乎吃下了灵丹妙药,并且会笑眯眯的跟孙子说:“早起一杯茶,我是皇帝爸”。这罐罐茶下肚,都变皇帝老子了,当然一天心情舒畅。孩子们喝这茶是要咧嘴的,不只是烫,而且苦,但是后味很足,呼出的气都有了茶的香味。

农忙时节,大人们都在凌晨起床,将茶水装满小杯,拧紧怀盖提到田间,干活累了嘬一口,浑身便有了使不完的劲。孩子们眼睛还没睁开,就闻到满屋的茶香,顺着香味摸索到茶杯,一饮而尽,便口清气爽了。

冬天的早晨不用干活,都睡到很晚才起床,孙子便拣好柴火蹲在火炉边,嫌火不够大,就不停地朝火炉吹气,有时火被灰埋住了,靠近去吹,火猛的燃起,头发眉毛也被烧焦。冬天的早晨,这罐罐茶从起床煮到吃早饭,吃完早饭接着再煮。

落雪的早晨,路太滑没法去深沟挑水,孩子们便用双手掬满干净的雪,放进罐中煮茶。看着雪花在罐中慢慢融化,再闻着茶香慢慢从罐中升起,口水都不知咽了多少。孩子们等不到茶水倒入杯中,便将饼子沾了罐中的茶水来吃。这时的茶杯是盛不满的,罐中茶刚倒入杯中,便寻来另外的杯子,将茶水在杯与杯之间倒来倒去,等到茶水降温了,香气早就弥漫了整个院子。

没有雪的早晨,在院子用棍子支起竹筐,筐下撒上谷子,用长绳的一端系紧棍子,另一端拉到火炉边。煮茶的当儿,看着麻雀跳到竹筐下吃谷子,猛一拉绳子,麻雀就给罩住了。将麻雀从竹筐下活捉出来需要技巧,将袋口的一边拉起,另一边置于筐底,慢慢拉动袋子将麻雀与竹筐一起装入,再伸手入袋抓麻雀。麻雀到手了,孩子们都要先玩会,再糊点稀泥包住麻雀仍进炉灰。等一杯茶煮好了,用火棍从炉灰中拨出泥块敲碎,于是麻雀的香味便和茶香一起飘散开来。

五.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罐罐蒸馍

面粉和后经反复揉搓,回饧做馍。皮薄层多,硬而有韧,凉食酥而不粘,后味香甜,耐于久贮。

六. 重庆市 酉阳 酉阳罐罐鸡

做法:用本地土鸡为原料,宰杀后剁成块,配以大料、花椒、肉豆蔻、生姜等,与野生香菇和酸萝卜在大锅里炖煮后,连汤一起舀进若干个陶罐(这种陶罐与土家族煨茶的黑色带柄陶罐相似),再把陶罐放置炉火边慢煨成菜。



酉阳的民族风味美食很多,见于文献记载的就有数十种。笔者曾在酉阳县城一处老店内品尝过不见记述的罐罐鸡,他的味道之鲜美已经无法描述。

此老店的炉火边常年有几排黑色陶罐,每只罐里装的都是该店的特色菜罐罐鸡。笔者仅得知其大致的做法:用本地土鸡为原料,宰杀后剁成块,配以大料、花椒、肉豆蔻、生姜等,与野生香菇和酸萝卜在大锅里炖煮后,连汤一起舀进若干个陶罐(这种陶罐与土家族煨茶的黑色带柄陶罐相似),再把陶罐放置炉火边慢煨成菜。


做法:用本地土鸡为原料,宰杀后剁成块,配以大料、花椒、肉豆蔻、生姜等,与野生香菇和酸萝卜在大锅里炖煮后,连汤一起舀进若干个陶罐(这种陶罐与土家族煨茶的黑色带柄陶罐相似),再把陶罐放置炉火边慢煨成菜。

七. 贵州省 遵义 汇川区 遵义罐罐饭

用料:油质粳米100克,老腊肉50克,花生油辣椒一碟,各色泡菜一碟,海带汤一碗,精盐、味精各适量。

制作方法: 将当年油质粳米淘净,加入精盐、味精拌匀,加适量清水没过米然装入特制小陶罐内焖煮(下米前在陶罐内壁均匀涂抹一层猪油),待水开至水分渐干将腊肉片排放在米饭表面,改为微火煨焖。

食用时再离火上桌,配花生油辣椒一碟,各色泡菜一碟,海带汤一碗食用。

特点:米饭油亮清香,腊肉烟香浓郁,配菜美味爽口。

八. 云南省 普洱市 景谷 罐罐米线

米线,为一种食物,古烹饪书《食次》之中,记米线为“粲”。人们习惯叫米线“酸浆米线”、“干米线”、“米粉”。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及酵素等,具有熟透迅速、均匀,耐煮不烂,爽口滑嫩,煮后汤水不浊,易于消化的特点,特别适合火锅和休闲快餐食用。

罐罐米线原料:就是米线,需搭配各种蔬菜、肉、蛋和凋料,来增加营养。它在景谷县各地有卖。灌灌米线特有的风味,物美价廉,使它成为云南人喜爱的食品之一。



配料

罐罐米线的做法:在要熟之际放如辣椒粉、精盐等调味料味道浓重,属麻辣一族的经典美食。随着灌灌米线的红火,相继出来有灌灌卷粉、灌灌洋芋、灌灌海带丝、灌灌臭(鲜)豆腐。

米线的营养价值:质量好的米线是有营养的。提示:米线在泡制过程中营养容易流失,因此米线需搭配各种蔬菜、肉、蛋和凋料,来增加营养。 “有人说吃一碗过桥米线相当于吃一个塑料袋”, 这个说法没有科学依据,除非米线是假冒伪劣。

吃米线的危害:经常吃米线危害很大。原因如下:做米线要用到明矾,这种东西吃多了会大大增加得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九. 陕西省 汉中 略阳县 略阳罐罐茶

略阳罐罐茶是陕西汉中市略阳县的传统茶点饮食,极富民族和地方特色。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种类,其中以面罐茶最为出名。民间曾这样说:“乡土风味罐罐茶,略阳城乡不离它;清早起来挂顶锅,柴棒树根火架大;水倒半罐放茶叶,面拌调合清油下;茴香、藿香、生姜加,边煮边调油盐茶;一人一碗放调料,腊肉、核桃,鸡蛋花;火烤干馍香又脆,肚饱心暖精神佳。”略阳古代为白马氐族的东境地,当地人食以牛、羊肉为主,经常过着游牧生活,罐罐携带方便,随时随地就可熬茶解渴充饥,有易消化耐饥作用,所以倍受青睐。现今通常是用白面加上藿香、茴香、葱头、茶叶、生姜等在面罐中用水熬成流体,倒入碗中再放上核桃仁、鸡蛋、肉丁、豆腐丁等佐料,配以酥脆的馍片食用,其味美爽口,回味悠长,且有健脾开胃,醒脑清窍的作用。

熬制罐罐茶首先要准备调料,女主人在火塘里搭上炒瓢,倒上油,炒鸡蛋、核桃仁、麻花,油炸黄豆、豆腐丁、洋芋丁、腊肉丁、锅巴、瘦肉丁等等,这些都是农家的土,用时十分方便。备好料后,烤上馍,煨起罐罐烧茶,一个罐罐熬上茶叶、生姜、霍香、茴香、葱根、大蒜。一个罐里煮上水,倒入糊状面汤,添上熬好的茶叶、姜、霍香水,微熬20多分钟倒入碗中,看上去酽酽的、浓浓的,不糊不清,均匀成红褐色。调上香脆的调料,透着浓浓的清香。肉丁沉在碗底是第一层,鸡蛋浮在第二层,豆腐、洋芋丁浮在第三层,核桃仁、锅巴浮在第四层,表面是麻花、黄豆等为第五层,堪称略阳五层楼罐罐茶。食用时,喝了一层又一层,回味无穷。这种调料在烹制中十分考究,就象领导处理问题一样要把握好火候。否则,调料要么炸的过干,浮在表面,要么炸的不够火候,沉在碗底,就喝不出“五层楼”的感觉。

喝着爽口的茶,嚼着香脆的调料,边喝边吃烤黄的馍块,真是一种难得的享受!由于用料健胃、舒活神经、提神、增热,有一定保健作用,冬天,喝了罐罐茶一天都感觉浑身暖和。年长的山民饮茶成瘾,如有一天不喝茶,就感觉一天到晚无精打彩,恹恹欲睡,干活无力,象缺少了什么似的。姑娘小伙们饮茶后,脸上泛起红晕,青春旺盛。国务院督学专家来略阳验收九年义务教育工程时,喝了略阳罐罐茶,意犹未尽,即兴赋诗:“东西南北大鱼虾,不如略阳罐罐茶”。走出略阳的后生,常常忘不了浓浓的油茶情,当他们下了略阳的火车,第一件事就是去西街饮食摊喝久别的罐罐茶。

农家土特产塑料罐特产手提罐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