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茶陵有啥吃的特产 湖南茶陵有啥特产吃的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30 10:36:01

一. 湖南省 株洲市 茶陵 茶陵豆腐乳

豆腐乳制作过程精细严密也简单,几乎每户人家都能制作,是极为平民化的食物。豆腐乳的原材料主要为豆腐。家乡人有句俗话,“世上有三苦,打铁挖土磨豆腐”。由此可见,作豆腐绝不是轻巧活,程序繁琐,费时耗力,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制作豆腐,家乡人称为作豆腐。一个“作”字,用的妙趣横生,与作文的“作”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谋篇,布局,衔接,文字的打磨。而作豆腐呢,是要经历泡豆、磨豆、筛浆、熬浆、点浆、收浆、压榨等诸多程序,劳心费力,才有“作”好的豆腐。

有了好的原材料,还要选择时令,腌制豆腐乳的最佳时节,是每年的立冬后到第二年立春前。此时,气温寒冷,适宜豆腐长菌发霉。乡人准备一只大大的竹篮,竹篮里平铺一层稻草梗,稻草梗上平摊着一块一块豆腐,放在通风的房里。竹篮稻草梗都要注意干燥清洁,不然,就会积垢产酸,造成“逃浆”,影响豆腐乳的味道。天气温和的日子,只需五六天的时间,豆腐块表面就有了几抹黄霉,空气中弥漫着丝丝豆腐乳香。待到青霉一起,立即切成小方块,于白酒中翻个身杀杀菌,浇上炒好的盐和辣椒粉,收入坛中,淋上茶油,密封,豆腐乳就做成了。半个月后,揭开坛盖,清香扑鼻,挑入碗里,黄橙橙,嫩生生,令人馋涎欲滴。古人有诗为证:“才闻香气已先贪,白褚油封由小餐。滑似油膏挑不起,可怜风味似淮南。”

入口一尝,果然细腻柔滑,一股爽甜鲜香旋即向舌床蔓延,再浸入五脏六腑,整个人仿佛都融进了那馨香甜润里了,让人有种幸福的眩晕感,难怪茶陵豆腐乳素有“最令人魔化美食”之称。当然,只是注重制作过程的精细严密,还不足以体现茶陵豆腐乳的美味。经过特定土壤的孕育,承接日月精华和露水的滋润,这些饱满的大豆,辣味十足的红椒,纯绿清香的山茶油,再加上清纯的云阳山泉水,腌制的豆腐乳当然色、香、味俱全了。

茶陵豆腐乳的美味,还在于口感的千滋百味。制作的时间、各人的手法与习惯不一样,豆腐乳也各有各味。有的色艳甜大于香,有的橙黄甜中带酸,有的色暗香大于甜,有的干硬香大于甜……相传早在宋代,年年都要进行大规模的比赛,大家集体品尝,从中选取每年的“豆腐西施”。

如今,茶陵豆腐乳的腌制和保存技术更高,一年四季都可以吃到豆腐乳了。茶陵豆腐乳也已远销海内外,其腌制和技术也传到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豆腐乳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可降低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减少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它还有助于消化,增强食欲的功能。在物质丰裕的今天,豆腐乳仍备受人们青睐,茶陵县城大大小小宾馆餐馆及粉馆的餐桌上,大都备有一小碟豆腐乳。人们在尝够众多美味佳肴时,总不忘沾点豆腐乳品味几下。

(来源:《张冬娇:茶陵豆腐乳》)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茶陵 茶陵黄牛

茶陵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茶陵黄牛是该县养殖范围较广的特色农产品,由农民天然放牧。茶陵黄牛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11年1月,茶陵黄牛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陵县属半山、丘陵地区,草场资源丰富,饲养黄牛历史悠久,199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草食动物发展基地县,2011年“茶陵黄牛”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为了推广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加快我县黄牛产业的发展,县政府研究决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养牛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副理事长许尚忠同志为茶陵县黄牛养殖首席技术顾问,主要为养牛大户提供科技指导,并于7月9日由县人民政府给他颁发了聘任书,聘用时间10年。

据悉,茶陵县是农业大县,各地农民均有养黄牛的习惯。茶陵黄牛由农民天然放牧,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新世纪以来,茶陵县肉牛养殖发展迅速,全县现有6个肉牛养殖带,遍及全县14个乡镇,规模养牛村23个,常年存栏黄牛700头以上,养殖黄牛100头以上大户有13户,50头以上有36户。2011年,全县发展黄牛4.2万头,出栏黄牛1.8万头。

茶陵黄牛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2011年3月,茶陵黄牛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认证,注册了“茶陵黄牛”商标,这也是黄牛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

三.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炎陵腊肉

炎陵腊肉一般在冬天腊月把剁下来的猪肉分成20斤以内的长肉块,放在铁窝内用火爆的粗盐进行磨擦,上盐,然后再放在灶头上方凉干,用旧报纸包好。接下来就用 烧饭时烟火进行长时间的熏烤。一般经过一至二个月的时间就可熏好。然后就可放在阴凉干爽的地方备用。

炎陵腊肉因放料的时间有讲究(只能在进入腊月季节放可下料),所以即使是留至夏天食用也不会变质,味道一样可口,风味仍存。由于在熏烤过程中,肉的脂肪尽可能的被熏烤完,所以吃起来就不觉得油腻。

四. 湖南省 株洲市 天元区 麻仁香酥鸭

麻仁香酥鸭

麻仁香酥鸭特点形态美观,色调柔和,集松泡、酥脆、软嫩、鲜香于一体

作法:1、将净鸭用绍酒、精盐、白糖、花椒和拍破的葱姜腌约2小时,上笼蒸至八成烂,取出晾凉,先切下头、翅、掌,再将鸭身剔净骨,从腿、脯肉厚的部位剔下肉切成丝。火腿切成末。肥膘肉切成细丝。鸡蛋在碗内,放入面粉、干淀粉10克、清水50克,调制成糊。香菜摘洗干净。

2、将鸭皮表面抹一层蛋糊。摊放在抹过油的平盘中,把肥膘肉丝和鸭肉丝放在余下的蛋糊内,加入味精拌匀,平铺在鸭皮内面,下入油锅炸呈金黄色捞出,盛入平盘里。

3、将蛋清打起发泡,加入干淀粉40克,调匀成雪花糊。铺在鸭肉面上,撒上芝麻和火腿末。炒锅内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放入麻仁鸭酥炸,面上浇油淋炸,至底层呈金黄色滗去油,撒上花椒粉,淋入芝麻油,捞出切成5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整齐地摆放盘内,周围拼上香菜即成。注意:盛蛋清的容器要净洁,不能有油、盐、碱和生水,用抽子顺一个方向搅打,中途别停,一气呵成,打成雪花状,以插入筷子立定不倒为度。

五. 湖南省 株洲市 茶陵 茶陵紫皮大蒜

茶陵紫皮大蒜因皮紫肉白而得名,是湖南省株洲市茶陵县特色品种,与生姜、白芷同誉为茶陵“三宝”。民间流传着茶陵大蒜是“一蒜入锅百菜辛,一家炒蒜百家香”。茶陵大蒜是一个经过多年选育,逐渐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个大瓣壮、皮紫肉白、包裹紧实、香辣浓郁、含大蒜素高等优点。

茶陵紫皮大蒜

茶陵紫皮大蒜的图片

大蒜是茶陵传统特色的品牌农产品,系茶陵“三宝”之一,以个大瓣壮、皮紫肉白、包裹紧实、香辣浓郁而驰名国内外。茶陵大蒜曾因品质上乘,明清时被列为“贡品”,五十年代曾在全国农展会上展出,八十年代获“湖南省优质农产品证书”。茶陵是湖南省的大蒜主产区,1935年全县种蒜1万亩,占全省大蒜总面积的37.94%,总产1500吨,占全省总产的44.92%,产品销往湖北、广东及东南亚地区500吨,1947年,全县种蒜达1.3万亩,总产2125吨,外销995吨,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后期,茶陵大蒜面积产量大幅度下降,种植面积逐渐回升,年种植3500亩,年总产500吨上下,近几年,由于政府重视,年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蒜球总产5000吨。

茶陵大蒜公认的原产地是潞水镇,有名的“龙溪蒜”就产自这里。潞水位于县西北山区,深植于罗霄山脉之中,地处偏远,原来交通极不便利。但这里产的蒜却个大瓣壮、皮紫肉白、包裹紧实,且味香辣浓郁,很早就成为其它地方引种的珍品。

据说有一年夏天,天大旱。赤松子随炎帝神农氏去茶陵露岭采药,酷暑难忍,回来后就患了痢疾。神农找来一种草药给他服用。连服两天后,病就好了。赤松子问这药草叫什么名字,神农说还没有取名。赤松子将这株草药左看右看。见尾巴上有个“脑”。蔸子上还有个“脑”。就把这草取名“双脑”。后来,写成“大蒜脑”。简称“大蒜”。至今,露岭东麓还保留着药堂(后衍化为郁堂)的地名,这里出产的大蒜最有名。

茶陵紫皮大蒜因皮紫肉白而得名,是茶陵地方特色品种,与生姜、白芷同誉为茶陵“三宝”。民间流传着茶陵大蒜是“一蒜入锅百菜辛,一家炒蒜百家香”。茶陵大蒜是一个经过多年选育,逐渐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个大瓣壮、皮紫肉白、包裹紧实、香辣浓郁、含大蒜素高等优点。1986年和1992年先后获湖南省首届优质农产品证书和省优质产品银质奖。产地主要分布在虎踞、平水、潞水、思聪、米江、城关等乡镇,主要产品有青蒜、蒜球,分别在12月~翌年2月,4~5月出产。

六.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釉下五彩瓷

我国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是在烧好的白瓷或某些纹饰用青花代替的白瓷上加饰彩绘,再次入窑烧成的。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经成化、万历到清初的康熙朝都很盛行,后被粉彩所代替。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进入二十一世纪,醴陵陶瓷产业抓住机遇,重整旗鼓,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使醴陵响誉世界的釉下五彩瓷便诞生于此时。1904年,湖南凤 釉下五彩瓷

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通过多方考察,并结合醴陵的技术优势与实际情况。在醴陵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大力振兴醴陵瓷业。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 真正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由湖南醴陵窑创烧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新成就。它的问世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欢迎。在1907-1912年间,曾两次参加过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奖章。

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

是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保护纹饰不被外界磨损、防止和减少彩料中铅的毒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彩绘瓷器。当时官商合一的新华公司也以此为鉴,烧制了一批釉下五彩瓷器。图中的笔筒就是当时的产品,它不仅瓷质亮丽,纹饰也是一幅很精美的山水画,画中群峰逶迤,湖光山色,从林村舍,鱼帆垂钓,景观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此后釉下五彩技术流传开来,许多窑厂也纷纷烧制。有一件“民国三十四年”(1943年)烧制的雄鸡图洗口瓶。一直到解放初期这种瓷品仍在烧制,而且产地并不仅限于湖南醴陵。 由于釉下五彩的各种彩料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都各不相同,要烧制成功是极不容易的。在当时烧制的数量就不多,时今若能收藏到清末民初的精品,也属难得。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它的出现比较晚,应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现代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之时而产生的。宣统年间湖南澧陵的湖南瓷业公司曾为宫廷烧制过这种釉下五彩器,并曾荣获世界博览会金奖。

七. 湖南省 株洲市 攸县 红嘴相思鸟

留居在长江流域及以江南广大地区。

红嘴相思鸟体长约14厘米。嘴呈鲜红色;上体橄榄绿色,脸淡黄色;两翅具明显的红黄色翼斑,颏、喉至胸呈辉耀的黄色或橙色、腹乳黄色。

生活在平原至海拔2000米的山地,常栖居于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混交林的灌丛或竹林中,很少在林缘活动。它们不仅活动于树丛下层,也常到中层或树冠觅食,偶而到地面寻找食物。性喜结群或与其它鸟混群,雌雄形影不离,动作活泼捷巧,不甚畏人。

主食各种昆虫及幼虫以及植物的果实和种子,属杂食性鸟。4月下旬开始繁殖,延续到6月。营巢在针叶林、常绿林、杂木林等各种类型森林的荆棘或矮树上。巢呈深杯状,以叶梗、竹叶、草或其它柔软物质夹杂少许苔藓构成,内铺以细根或纤细的草。巢常悬挂在离地面0.5—l米的灌木或矮竹的垂直或水平枝上。每巢产卵3—5枚,卵呈绿白色至浅绿蓝色,散布有暗斑。

红嘴相思鸟在国外的声誉远比国内高,它们雌雄形影不离,在笼中栖杠上互相亲近的动作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被视为忠贞爱情的象征,常做为结婚礼品馈赠。

1、鸟的选择 红嘴相思鸟羽衣华丽、动作活泼、姿态优美、鸣声悦耳,颇受人们喜爱。但其鸣啭与其它画眉(亚)科歌鸟相比,显得单调,也不善模仿,所以养鸟者多重其羽色。

雌、雄多从叫声、眼周颜色、头顶颜色、胸部红色大小等方面区别。雄鸟叫声为多音节;雌鸟为单音节。雄鸟眼围黄色;雌鸟眼围灰白。雄鸟头顶颜色较背部黄,雌鸟头顶与背同色。雄鸟胸部红色部分大而且色浓,雌鸟胸部红色部分小且淡。雄鸟尾部从腹回观,尾羽分叉部内黑色部分在8厘米以上;而雌鸟仅4厘米。这些在鉴别时须综合判断。要选叫声高、体型大、羽色鲜艳的雄鸟。嘴红的程度,据说与年龄有关,老鸟嘴全红,幼鸟嘴基部呈黑色。

2、笼的特点 没有严格的标准,有用点颏笼的,也有用亮底玉鸟笼的。可自制竹笼,大小介于画眉笼和点颏笼之间,条间距1.8厘米,底为亮底,下有托粪板,设栖杠一枚。因鸟食量大,喜洗浴,一见水就要淋洒,所以,食、水罐应深大,可用口较小的画眉罐。

3、饲料和喂法 北方饲养红嘴相思鸟多以鸡蛋小米、或蛋黄搓玉米面(3:7)为主食,常有消化不良和羽毛退色较严重的现象。南方养红嘴相思鸟离不开花生粉,大致配比是:玉米面0.5公斤加生鸡蛋4个拌匀、烤干,再加花生粉200克。还应经常喂水果、浆果、昆虫及其幼虫(或鲜牛、羊肉沫)。

4、管理和调教 新捕来的相思鸟易惊撞,为避免嘴被撞破,羽毛损伤,初期应“捆膀”后再放入板笼或罩有笼套的笼,象点颏那样用“软食”诱食,并喂给水果。待鸟认食后逐渐改为粉料,并给饮水。人接近须慢慢进行,开始时先打开笼套的一部分(门帘),手拿面粉虫、玉米螟幼虫等饲喂,待可追人手吃虫时再全部打开笼套,并松开“捆膀”。

相思鸟肠道短,消化快粪便多而稀软,因此,每隔2—3天就得清刷一次笼底,同时给鸟水浴。平时为防止自行水浴,只好用小口的水罐,否则会污染食水。另外,鸟把水扑洒干后会渴坏鸟。要常检查笼条是否有损坏,串笼或用手从笼中取出时要特别注意,因红嘴相思鸟动作敏捷,善于钻空子逃跑。

相思鸟一般不学其他鸟叫,只能听本口。可成对饲养,雌雄相互偎依、理羽,亲密无间、十分有趣。在东南亚各国被当做结婚礼品赠送。

灰头鸦雀、银耳相思鸟等,均可用上述方法饲养。

八. 湖南省 株洲市 株洲县 姜爆飘香鸭

用大小适中的土鸭,处理加工后再卤汁进行卤制,加入生姜、红椒爆炒,其浓郁的香味会从鸭皮一直渗透到鸭骨中,食客不用吃就会被这种菜香所引诱,馋得口水直往外涌,飘香鸭也因此而得名。再尝其味道,鸭肉外焦内嫩、香辣可口,甚至连鸭骨也根根渗透出椒香味浓的特色,吃起来嚼劲十足。

九.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醴陵草鸭

醴陵草鸭其食法多样,烹饪可制小炒鲜鸭、啤酒鸭、火锅鸭,一、二号用高压锅炖后,采用加工狗肉配料,其味胜过狗肉;柴火熏制的干制品,色香味美。

十. 湖南省 株洲市 株洲县 株洲油茶

株洲油茶是湖南省株洲市株洲县的。株洲县是经相关部门评审认定的湖南省“油茶大县”,共有油茶林26.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9.12%,14个乡镇均有油茶林分布。

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全球茶油产量的95%以上来自中国。作为我国油茶产业的龙头大省,湖南油茶产量占全国的40%强,加工能力占全国的60%强。株洲是全省油茶中心产区之一,株洲市下辖的醴陵、攸县、株洲县均为国内著名的油茶之乡。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我省将大力培植油茶龙头企业,至2015年,湖南省油茶林总面积达到20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50万吨,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株洲县是经相关部门评审认定的湖南省“油茶大县”,共有油茶林26.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9.12%,14个乡镇均有油茶林分布。近年来,该县采用“公司+油茶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依托县内现有无林地、疏林地营造油茶林,改造部分低产低效林,加快油茶基地建设步伐。引进湖南省森龙林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洲坪、南阳桥、仙井3个乡租赁38000亩山地,栽种油茶树。经过4年多的努力,该县油茶产业开发初具规模,11.5万亩优质油茶林基地项目已于去年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备案建设。建成后,可年产茶油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茶生产基地。

湖南株洲茶陵特产茶陵县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