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特产礼品送人 玉林送礼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31 10:14:22

一.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六地坡梅菜

六地坡梅菜是北流有名的农业,在两广、海南、港澳地区甚至东南亚等地享有盛誉。

六地坡梅菜是选用上好的大肉包心芥菜(潮菜)、火筒菜,采用传统方法腌制加工而成,色泽棕黄,芳香浓郁,味道鲜美,口感脆嫩,含丰富的膳食纤维、蛋白质及镁、锌等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具有降脂、消滞健胃等保健功效。老少咸宜,是家常便宴及馈赠亲朋的佳品。每当秋冬时节,在六地坡村,看到最多的便是一丘丘、一垄垄平整得像绿地毡一样的潮菜、火筒菜地。微风吹来,波浪般起伏。因此六地坡又是北流有名的梅菜村,全市大约30%的梅菜产自这里。

作为一道品牌名菜,六地坡梅菜对气候的要求较严,一般在秋后入冬时分种植,以施用农家肥为主,收成后经特别的工艺腌制而成,稍加晒干即可,既环保又可长久贮藏。外观色泽金黄,有少量盐分淅出,手感柔软,闻之有独特的芳香,食之清脆爽口。性不寒、不热、不湿、不躁,还有良好的消滞祛湿,促进消化等治疗保健功能,又被称为健康菜。

二.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何源记豉油膏

何源记豉油膏  传统包装的豉油

何源记豉油膏是选用小珠黑豆中有光泽、饱满、皮薄、颗粒均匀者为主料的调味品。制作流程如下:先把黑豆置锅中加水熬煮,待豆烂取出,摊在筛上,厚度为2-3厘米,移置发酵室,分层叠放。此时要注意调节发酵室的温度,适合酵母菌的快速繁殖;待烂豆充分自然发酵后,取出,洗去豆面的霉毛;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糖、盐熬出浓汁,捞出豆渣,继续以文火熬煮,浓缩成膏;冷却后,舀入容器中。

何源记豉油膏自有一种特殊的浓香;咸淡适宜,易溶解,不粘锅,无焦味,用来煮肉则味透肉心,煮鱼则去除腥味,煮青菜又可除去“臭青”气、腐水味;长期保存油润如初,不发霉,不变味,不回潮,不稀烂。
何源记豉油膏工艺独特、浓香扑鼻,特别适用于制作豉油鸡、鸭、鹅、猪、狗肉、羊肉、牛、豆腐、蒸鱼、排骨等烹饪菜肴时使用。

由玉林市何源记调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制作的“何源记豉油膏”源于清末民初,继承了100多年的酿造工艺,纯天然,原汁原味,香飘万家,目前是广西同行业中首家获得国家QS认证的产品。前不久,在旅德华侨画家吴英玲女士与玉林市文化时空文化艺术交流会上,玉林市何源记调味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就赠送了“何源记豉油膏”给吴女士。吴女士接过礼品,非常高兴,并赞不绝口说家乡好,她会永远牢记家乡的这份情和爱。

玉林人有吃豉油膏的习惯,特别是老年人,在年节里,少不了用豉油膏作调料,做出各种各样美味佳肴,如“豉油鸡”、“豉油蒸排骨”、“ 豉油焗虾”等等。那股原汁原味的豉香,会直扑鼻腔,令你馋涎三尺。现在,春节将临,给亲朋好友送礼,以略表亲情、友情、乡情、爱情,很多人要就乐送“何源记豉油膏”。愿“何源记豉油膏”那股醇浓的豉香飘出广西,飘向全国,飘遍世界!

三.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凉亭鸡

凉亭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北流凉亭鸡原产于广西北流市塘岸镇凉亭村,俗称“凉亭香鸡”,不仅是广西特色地理农产品,同时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北流凉亭土鸡,由于口感佳,品质好,深受广州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北流凉亭鸡

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由北流凉亭美食城独创的“广西十大名菜”之一的凉亭水蒸鸡,以其独特风味及数十家连锁餐饮规模,成为首届广西十大餐饮品牌评选推荐活动的耀眼品牌。凉亭水蒸鸡用的主料是广西北流市的凉亭鸡。凉亭土鸡以它的蛋白质高,蛋固醇底,不含抗生素,激素等特点迎合了食客的宠爱,而土鸡本身具有的滋补,美容,养颜的功效,又为道菜锦上添花。

“凉亭鸡”自古就为北流人民广为饲养,目前在北流已经形成了“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年销售肉鸡1800多万只、鸡蛋1000多吨,产品远销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国家。为加强对“凉亭鸡”这一北流特有产品的保护,提高“凉亭鸡”及其产品的附加值,促进“凉亭鸡”养殖产业的发展,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北流质监局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凉亭鸡”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工作。“凉亭鸡”获批准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对这一传统产业的保护、发展“凉亭鸡”养殖业以及增强“凉亭鸡”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

四.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果蔗

玉林果蔗以黑皮蔗为主,具有皮薄肉松脆、清甜多汁、抗寒力强、耐贮、品质稳定、产量高等特点。一般亩产5~7吨,高的10吨以上。年种植面积约0.45万亩,产量3万吨。上市时间11月至次年1月,产地批发参考价500~700元/吨。 

五. 广西 玉林 博白 博白桂圆肉

博白桂圆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到博白的桂圆肉,那可是名声在外。早在1991年,-就被定为国家优质龙眼生产基地,1992年被命名为“桂圆之乡”。博白生产的生晒圆肉以其颗粒完整、干散、色泽金黄、营养丰富而饮誉全球,1993年在曼谷“93年中国优质农产品及科技成果设备展览会”上被评为银奖,1994年在“94年全国优质农产品郑州展销会”上被评为金奖。

目前,博白种植的水果种类达41种,品种达160多个,全县水果种植面积48万亩,年产量10万吨左右,分别占玉林市水果总面积和总产量的21%和27.7%,面积和产量在玉林市各县(市)区中排名第二位,其中龙眼面积达21.63万亩,年产量2万吨左右,在玉林市排第一位。

近年来,-大力实施“优果工程”建设,结合品种结构调整,改造低产园,引进新品种,推广应用套袋,标准化栽培等先进技术,全面提高了该县果品档次,增强了水果业的竞争力。尤其是从2003年起,该县按照“优果工程”建设的要求,从县情乡情出发,因地制宜,推广优质高效新品种,确定东平、三滩、龙潭、文地等为优质早熟石硖龙眼生产基地。该县积极抓好低产园改造工作,通过改种、改接、重剪等措施,完成了龙眼低产园改造。同时,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抓好示范基地建设,在博白镇城西村建立了300亩的优质石硖龙眼标准化生产基地,按照基地建设要求做好宣传牌匾,明确生产技术、规程,严格按照程序喷药施肥,并组织果农参观,现场讲解有关管理技术。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该县龙眼的竞争力。

大面积种植龙眼是博白发展特色水果经济的主要手段,而龙眼加工则是增值的有效途径。据行家称,博白圆肉加工技术是广西最好的,每百斤鲜果有5公斤圆肉干,每公斤圆肉可增值16-20元以上,龙眼加工很有“钱图”。至今,博白全县有6万人、1.2万户从事圆肉加工工作,仅三滩镇就有600多户。他们不仅加工本地的龙眼,还从外地拉鲜龙眼回来加工。近年来,-年产桂圆肉1000吨以上,产品远销国内及香港、新加坡、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大大地拉动了博白地方经济的发展。

博白桂圆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现辖行政区域。

六.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仁东香蒜

玉林市仁东、仁厚两镇自古盛产香蒜,已有一千多年种植历史。据宋至道年间(995~997年)记载,仁东多产蒜,“蒜苗鲜嫩,味浓郁;蒜头味辛温,消炎、理胃、温中、除邪痹毒气”。仁东大蒜头气味辛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钙、铁和维生素A、B、C等营养物质,并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个头大、粒瓣结实、辛辣多汁、肉脆味香,茎皮颜色多为紫色,亦有白色。

仁东大蒜性耐寒,喜松软沙质土壤,幼苗与蒜头生长期需保持土壤的潮湿,每年冬种,次年春夏收。仁东香蒜的香,是仁东独特的地域、气候条件和栽培方式形成的。仁东、仁厚的水土,含硒量丰富,因而在这片水土上种植出来的大蒜含硒量高,这正是仁东大蒜特别香辣的一个原因;其次,千百年来,仁东以水稻、大蒜轮流种植,两季水稻一季大蒜,稻草化作天然有机生物钾肥,极利于蒜苗吸收,且不伤根,这也是仁东大蒜溢香的一个“秘诀”。据玉林地方史料记载,从清朝到民国时期,仁东大蒜头多由南流江运经北海远销海外,1932年曾出口5000担。另据《广西名优品牌志》载录,20世纪50~70年代,玉林香蒜由国营土产部门收购运销,在历年中南区和桂南物资交易会上都热销,产品供不应求;80年代以来,年均出口2430吨,最高年为4834吨,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2005年11月,玉林香蒜获得了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006年9月被评为广西优质农产品,2007年3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现在,玉林香蒜已注册“仁东”、“郁州”商标。如今,仁东大蒜种植面积约8万亩,已形成“菜蒜”、“种蒜”两大种植生产基地,大蒜产品有新鲜青蒜、干品大蒜头、腌制糖醋蒜及大蒜油深加工产品等。

七. 广西 玉林 博白 那林鱼

那林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那林鱼是指位于广西博白县所辖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等7个乡镇境内养殖,符合特定质量标准,具有独特品质,用“那林”地域名称命名的一种本地活体草鱼。

地处六万大山余脉深处的那林镇一带,山顶浓雾覆盖,河溪纵横,无公害无污染的山溪泉水丰富,长流不息,水质清新无污染,矿化度小于1克/升。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等优越自然条件,当地人在溪边、山沟或村边空地挖成小鱼(塘)池,引来长流的山泉水养草鱼,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全程投喂草料,经3年至4年养殖,便达到4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

在博白当地一直有句老话流传下来:“博白蕹菜鲜,那林鱼味绝!”。那林鱼历史悠久,有300多年养殖历史,从古至今,深受文人墨客,逐味品鲜之人的喜爱。白州之野产异鱼,此言不假,据《太平寰宇记》记载,唐、宋时期,博白绿含山和大荒山上之池皆有婢妾鱼。宋·乐史《绿珠传》有云:州境有博白江盘龙,洞房山、双角山、大荒山有池,池中鱼有婢妾鱼。绿珠生双角山下,美而艳。据传,绝代美女绿珠即七彩婢妾鱼精幻化而生。到清代,这种珍贵的鱼类不再见记载于任何史料,倒见清道光年间的《博白县志》(道光十二年重版)记载,上述大山之池中亦见菩萨鱼清游。故老相传,最大的那林鱼是清朝年间养了105年的一条草鱼王,重达41公斤,有着“水浸木”的传说。

传说在古时候,当年七仙女中的织女跟牛郎相爱出走后,剩下的六仙女闷闷不乐,故偷偷下凡散心,经过那林镇六塘胫,见此地风景优美,有六口清澈见底的水塘,因而一人一塘在水中戏耍。由于塘中没有生物,显得过于沉静,六仙女中的一人便出从天庭中取鱼放入此六塘中,以焕生机。有一天,六仙女在水塘中逗玩水中的鱼,旁边有一放牛青年路过,由于长期缺乏营养,加之受烈日爆晒晕倒在地,六仙女看到后,便将其扶到树下,从水中取出一条鱼用于煲汤给该放牛青年喝,该青年喝后便恢复了清醒,更是感觉得精力充沛,口中鲜味仍回味无穷。六仙女同情放牛青年生活贫穷、艰辛,便取水中之鱼给他带回家中繁殖。

放牛青年得此鱼后,回家利用那林自然生态环境,在溪水旁边挖窝养鱼,每天勤勤恳恳上山割草,摘瓜叶喂养鱼,精心喂养的鱼条条都膘肥体壮。由于干旱无收,乡亲们每天都挨饿,放牛青年抓鱼煮汤,分发给乡亲们喝,助乡亲们渡过了难关;乡亲们个个称赞,口口相传,此后那林家家户户都把此鱼当宝一样养殖开来。鱼愈养愈多,名声越来越大,从此那林便成了鱼米之乡,那林鱼也因此得名。

博白群众自古就有利用山泉水养鱼的习惯,那林鱼主要以草鱼为主,利用六万大山余脉山泉水源众多,水流长年不断,水质清新、无污染、溶氧充足的优越自然条件,人们在溪边、山沟等地方筑10-100平方米的小鱼塘,且利用当地特有的泉水自由落差,形成一种循环流水养殖,名曰“小窝养大鱼”。那林鱼长年生长在山泉水中以吃嫩草、菜叶等草料喂养,养殖3年至4年,便达到6公斤以上,所以形成了肉质结实,鲜嫩、味香、清甜与众不同的特点。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养殖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

那林鱼在博白悠久的文化历史中,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鱼类资源,而是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也承载着丰厚的文化沉淀,伴随着六万大山山泉溪水静静流淌,在博白的发展史上留下不可或缺的一笔。

那林鱼生活在长流山泉水中,山泉水水源充足,长流不息,非常有利于那林鱼的高品质、标准化养殖。那林镇一带冬暖夏凉,水温冬季在10度以下,夏季在25度左右,全年适合那林鱼生长,但由于仅投喂天然草料或农作物的茎叶,生长不是很快,养殖周期长,一般要喂三年以上,可长到4公斤以上,5年以上可达到6到10公斤。1981年,国家水产总局副局长肖锋闻讯亲自前往博白那林实地考察山窝大草鱼养殖,提出山区养鱼要学那林。中央电视台、广西日报、玉林日报等各级媒体也对那林鱼进行过大量报道。2010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博白大观》则对那林鱼的历史、地理方位、养殖方式、品质等等作了详细的记载。

如今,那林鱼早已畅销深圳、广州、东莞、南宁、上海等地,当地村民用氧气袋长途运输,越销越远,享誉全国。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那林镇、江宁镇、顿谷镇、永安镇、水鸣镇、浪平镇、双凤镇现辖行政区域

《博白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那林鱼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名称和保护范围的通知》博政发〔2016〕27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那林鱼》(草案)

八. 广西 玉林 北流市 生焖茅岭鲈鱼

生焖茅岭鲈鱼

此菜精心挑选新鲜茅岭鲈鱼,并配以生姜片、蒜米、葱头精心制作而成,鲜咸滑口,富含蛋白质,具有滋补瘦身之功效。

九.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碳烧肉

此菜精选陆川土猪的猪脖子特有的两块精肉,经师傅加入各种调味料,精心腌制,并经过烹制和刀工处理搭配上菠萝、面皮、腌萝卜丝等辅料搭配,令菜肴更加精美,其色泽金黄、美观、口感脆嫩,实为一道美味佳肴。

十.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肉蛋

玉林肉蛋 肉蛋则是另一种出身玉林的草根食品。要制作肉蛋,不仅在材料上要精选上好的小黄牛后腿肉,遵循严格的加工工艺,实际制作时也是一种体力挑战。据说需要搅打,直到掷地能反弹10—20厘米才算合格。

肉丸,玉林人称肉蛋。玉林肉丸洁白、嫩滑、松脆、无渣、味鲜美,富弹性,从高处扔下,可弹起10-20厘米。肉丸汤、炒肉丸是筵席的佳肴。民国时期,玉林的酒楼、饭店多有肉丸出售。30年代至40年代,城区专卖肉丸的摊档有十多个。 肉丸的制作,有一套完整的操作程序。一般选用黄牛肉,后腿肉为佳,也可用精瘦肉代替。把选好的牛肉剔筋去膜,切成厚片,捶成肉浆。置肉片于平滑的青石板上,用木槌(荔枝木槌为好)边捶边翻动。用力均匀,快慢适度,过快则其热不散,易成腐渣,食之无味。肉浆以用手抓起放下,肉不粘手为度。把肉浆移置大瓦钵,加进视水、盐、胡椒粉、味精适量,制作者叉开五指,插入肉浆中,顺同一方向不断搅拌,以使肉浆的微孔增加,形成网状结构,使水分与调料均匀;然后把整团肉浆掀起,在钵中摔打,连续十几次,以把肉浆拉开,能自动收缩为度,以增加肉蛋的脆度。先把锅中水烧至温度50度之后,左手抓肉团,稍用力一抓,让肉团条从拇指与食指合成圈中冒出,右手持汤匙迅速一勺,即得拇指大小的肉丸,落入锅中。把锅水加温至微沸,待肉丸浮起,捞放容器中。

玉林特产送人必买清单玉林家乡特产简短一句话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