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贺州里松镇特产是什么 广西贺州里松镇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20 00:11:07

一. 广西 防城港 防城区 广西肉桂

广西肉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又名玉桂、牡桂、亚热带常绿乔木樟科植物,是广西亚热带芳香药料植物中的“三宝”之一。肉桂树的皮、枝、叶用途很广。可作药用,可制香料和提炼桂油。成品有:桂皮、桂子、桂蛊、桂丁、桂辛和桂油等。防城区、上思县等地一般年产桂皮200万公斤以上,最高年产达350万公斤。桂皮是传统的出口商品,多年前就已远销欧洲,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誉。

“广西肉桂”系中国广西省南部亚热带地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该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悠久的栽培历史,传统的生产农艺和加工工艺,形成了广西肉桂皮厚、色泽光润、含油率高、味辛香偏辣、药用和调香料用兼优等特点。.肉桂(CinamomumCassiaPresl),属樟科樟属,是亚热带特有的经济树种,具有生长迅速、收益快、经济价值高的特点,造林后5-6年即可剥取桂皮和采叶蒸油,桂皮和桂油是中国的传统出口商品。

据史料记载,在秦汉时期就有人工种植肉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0把发展亚热带优势水果和经济林木作为“奔小康工程”来实施,肉桂被列为重点项目来发展。广西桂东南、桂西南适宜发展肉桂种植的县市,掀起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大规模营造肉桂林地,从而广西肉桂生产创了历史新的篇章,出现了一批批肉桂种植千亩村、万亩村乡(镇),10万亩以上的县市,展现出连片开发、连片造林,建大基地的新格局。据有关部门统计资料显示,20世纪80年代末广西肉桂有林面积还只是50万亩左右,但到1996年总面积已达176万亩,六十年时间面积增加了3倍多。到2000年广西肉桂林地面积已突破200万亩大关,达到250万亩以上。其中肉桂林地面积在30-40万亩的县市有平南、防城、岑溪、藤县;20万亩以上有容县、苍梧,10万亩以上有上思县。广西肉桂建成了我国最大的肉桂生产基地。年产桂皮3万吨以上、桂油约1000吨,种植面积和桂皮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桂皮出口和桂油的加工出口量均占全国总量的60%以上。

2008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广西肉桂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广西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广西八角肉桂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建议的函》(桂政函〔2006〕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防城区、平南县、苍梧县、岑溪市、藤县5个县(市、区)的全部乡镇及那坡县百合乡、百南乡、百都乡等3个乡;东兴市东兴镇、马路镇、江平镇等3个镇;上思县南屏乡;桂平市油麻镇、罗秀镇、麻垌镇、罗播乡、木根镇、中沙镇、中和镇、石龙镇、金田林场等9个乡镇林场;昭平县古袍镇、五将镇、富罗镇、木格乡、马江镇、富裕乡、庇江乡、走马乡等8个乡镇;梧州市蝶山区长洲镇、夏郢镇等2个镇;蒙山县陈塘镇、黄村镇等2个镇;玉林市福绵区成均镇;-浪平乡;容县十里乡、县底镇、自良镇、浪水乡、松山镇、罗江镇、石头镇等7个乡镇;北流市六麻镇、平政镇、六靖镇、隆盛镇等4个镇;兴业县城隍镇、北市镇等2个镇;陆川县陆川林场等44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二. 广西 贺州 平桂区 芳林马蹄

芳林马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芳林马蹄是贺州的传统名牌产品,也是主要产业之一,因其最初种植地起源于贺州市平桂管理区沙田镇芳林村,且当时其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及认可,因此人们习惯称其为芳林马蹄。芳林村清代就已经有种植马蹄的习惯,一直以来,贺州历届政府非常重视这一传统名牌产品的发展壮大。 发展潜力与品牌提升方向:经多年发展,目前芳林马蹄在贺州种植面积已有4878公顷,年产马蹄160593吨,种植面积最多的年份达到5347公顷,产量181883吨。在贺州市辖区内拥有以马蹄为主要原料的食品加工企业5家,年加工生产能力70000吨,其中有1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龙头企业,1家企业被认定为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嘉宝、贺兴、大成等企业生产的清水罐头等系列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国家,深受各地消费者的推崇,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马蹄(荸荠)是贺州市平桂区大宗农产品,主产于沙田、鹅塘、莲塘、贺街等镇,2003年全区马蹄种植面积5.89万亩,总产10.47万吨。八步马蹄是果蔬兼用型保健食品,既可鲜吃,又可加工成马蹄罐头、马蹄粉、马蹄糕等系列产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降压的功效。“芳林马蹄”是八步的名优,其球茎扁圆形,表面光滑,成熟后呈深栗色或枣红色,果大,单果重大的可达55.6克,皮薄细嫩,肉白色、脆甜多汁、富含淀粉、化渣爽口,风味独特而闻名,亩产量2000-3000公斤左右,八步区年种植马蹄6万多亩,11月底上市,可年产鲜马蹄10万多吨。产品畅销两广、湖南、海南、福建以及东南亚等地。1996年以来,八步区通过外资企业对马蹄进行加工出口,从而促进了马蹄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有大成食品有限公司(台资)、富翔食品有限公司(美资)、嘉宝食品有限公司(闽资)和鹅塘罐头厂从事马蹄加工生产,加工后“清水马蹄”罐头远销欧美及日本市场,价格一直看好。今年又有鼎盛机构食品公司(美资)以洁净的鲜品马蹄销往美国市场,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

地域范围

芳林马蹄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范围包括:平桂管理区的黄田镇、沙田镇、羊头镇、鹅塘镇、公会镇、望高镇、西湾街道、水口镇、大平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11°05′至112°03′,北纬23°39′至25°09′。地域保护范围的面积4878公顷,年产量160953吨。

三.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三角包

三角包

所谓“三角包”也就是包成三角形的粉饺,广西人习惯称之为粉饺,但是广东中山有一种特别的叫法——三角包,其实就是根据这种粉饺独特的外形来命名的。广西的粉饺大多是饺子的形状,而这里的粉饺却做成了规规矩矩的三角形,个头看起来也比较大。

三角包的内馅主要是由猪肉、四季豆、凉薯、胡萝卜、木耳组成。做法挺简单,首先将三角包外面的凉皮蒸好,然后将内馅的食材剁碎成末状用凉皮包裹住馅,做成一个三角形即可。虽说制作过程很简单,但是关键在于凉皮的制作。经常吃粉饺的人可能会知道,粉饺外层的凉皮如果做得不好,里面的馅很容易散开来,口感也会不好。这里的三角包外层的凉皮厚度刚好,又可以很好地包裹住里面的馅,吃起来很有嚼劲,爽滑可口。虽然体型比较大,但是吃几个是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四. 广西 贺州 平桂区 贺州田螺煲

贺州田螺煲:选取的为农村稻田、河塘的田螺,煲制时大约要煲十几分钟以上才能煲好,鲜香味和卖相好特别,它味道鲜美,爽脆香滑可口!味道与众不同,田螺具有滋阴补肾的功能。有句发广州音“想螺就螺”四个字是的偕音口头禅。

功效:螺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蛋白质、铁和钙,对目赤、黄疸、脚气、痔疮等疾病有食疗作用;食用田螺对狐臭有显著疗效。1.适宜黄疸、水肿、小便不通、痔疮便血、脚气、消渴、风热目赤肿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同时适宜糖尿病、癌症、干燥综合征、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动脉硬化、脂肪肝者食用;2.凡屑脾胃虚寒,便溏腹泻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故风寒感冒期间忌食,女子行经期间及妇人产后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小贴士:螺肉不宜与中药蛤蚧、西药土霉素素同服;不宜与牛肉、羊肉、蚕豆、猪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类同食;吃螺不可饮用冰水,否则会导致腹泻。

五.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茶叶

茶叶在市内化峒、地州曾有些群众种植,因加工技术落后,交通不便,销路不大,解放前夕人工茶园已濒临灭迹,仅有少量散生。1981年县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新兴项目, 开始引种白毫茶和大叶青茶,直播试验300亩,获得成功,此后不断扩大。1988和1989年又在县城和同德、龙邦、地州等地建茶厂。市内茶叶品种有白毫茶、云大绿茶和红碎茶等3个产品, 其中红碎茶经自治区农牧渔业厅组织区茶科所、区外贸厅、区农垦系统、区土产公司等7个单位茶叶专家实地鉴定,具有浓度高,香气好等特点,内质总分达113分,比世界上最好的茶叶(肯尼亚茶) 的内质还多9分。产品销往区内外并供出口,已被正式列为全国30个优质茶基地和广西红碎茶出口基地之一。全市19个乡镇有17个乡镇种植,主产地为地州、同德、龙邦、安宁等乡。

六.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钟山话梅

钟山话梅,是广西贺州的主要之一,创制于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钟山话梅分“盐渍水梅”和“黄糖渍梅”两种,前者以青梅晒制;后者将青梅经黄糖腌制而成。后来,盐渍水梅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话梅,话梅是在盐渍水梅的基础上增加了甘草和香草油等配料。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清嘉庆年间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1753年~1823年)在《晒书堂诗抄》中写了这样一句咏梅汤的诗。贺州人不仅用梅做汤,而且用梅入药、制酒:头痛时把梅干肉敷在肚脐眼上;还把青梅汁煮熟后装入瓶中,一旦肚痛,用筷子蘸点尝尝,就会止痛;用白酒浸泡青梅,需密封一个月,所制青梅酒香醇味美。据说常饮青梅酒,能缓解风湿筋骨痛,其依据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

据《广西通志》记载,梅原产西南地区,在广西种植有2000余年,兴安县曾发现成片的野生梅林。现在,广西梅主产区为贺州、南宁等地,分红梅、青梅、白梅3种,较优的是大肉梅,原产钟山县,有“梅中王”之称,其特点是果实大,肉厚核小,酸甜适度,汁多脆口。宾阳县也有梅及话梅出产并出口。

七. 广西 桂林 平乐 广西名茶桂花干

桂林因桂花成林得名,桂花气味辛温、无毒,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外包装采用本地甜竹做成双木桶,美观大方又极具民族特色,是送礼和观赏的佳品。

八. 广西 贺州 富川瑶族自治县 贺州大肉姜

名称: 大肉姜 产地: 贺州

    贺州市大肉姜以块茎肥大、皮薄、肉厚、纤维少、脆嫩、辣味适中、汁多、品质好、耐贮运等特点而远近闻名,全市每年种植面积超过3.5万亩,6.5万多吨,由于大肉姜具有可作为烹调佐料和药用功效,深受市民青睐,近年来,其鲜品或加工产品畅销日本、新加坡、粤、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

九.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沙田柚

名称: 昭平沙田柚 产地: 昭平

昭平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这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有着发展沙田柚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是种植沙田柚的优势区域,是广西沙田柚生产基地县之一。

我县种植沙田柚历史悠久,尤其是文竹镇种植的 “桂花蜜柚”曾获1983年国家外经部优质产品奖, 1998年又获广西优质果品奖,在果品市场中享有盛誉。“桂花蜜柚”因果大、皮薄、糖分高而畅销全国。

我县于1997年开始在全县开展沙田柚低改大会战,动员全县机关单位干部职工联系一个小果园或1-3户农民开展水果低改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0年,昭平县沙田柚低产改造综合技术丰收计划项目,被列入区科委“星火”综合技术改造计划之一。2001年10月,经贺州地区项目验收小组对文竹镇文竹村十三口小组42亩沙田柚果园进行验收,采取随机抽样摘果过称测产推算,该果园总产达110509公斤,亩产2631.17公斤。

近年来,昭平县大力推广“猪-气-果”生态农业模式,在果园施用沼气粪,不仅可降低沙田柚生产成本,而且改良沙田柚的品质,果皮亮、果肉松软、甘甜香蜜。同时果树抗病虫害能力增强,降低农药使用量,达到了绿色食品的标准,深受消费者青睐。通过低改和使用沼气液作沙田柚肥料,全县沙田柚长势一年胜似一年,树冠、树势、果型、果质也有了明显改善。
目前,全县沙田柚种植面积达51000亩,总产量达3万吨以上,是广西的沙田柚主要生产基地之一。主要分布在昭平、五将、富裕、文竹、仙回、庇江、走马等乡镇。

昭平沙田柚果大皮薄,果肉脆嫩,清甜香蜜,营养丰富,风味极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3%以上,含有人体所需各种维生素,每百克果汁中维生素c的含量为106.04毫克,比柑橙高1--3倍;沙田柚维生素p含量较高,有益于心血管病及肥胖症患者;还含有类胰岛素成分,有降低血糖的作用;柚子所含的枸椽酸能恢复人体疲劳。常吃沙田柚有健胃润肺、清热解毒、化痰止咳和延年益寿之功效。

十. 广西 桂林 全州 石塘生姜

石塘生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味辣、皮薄、肉嫩、鲜脆”是全州石塘生姜的特点,作为“全州三辣”土品之一,以“五指姜”为上品的石塘生姜每年上市时都能热销一空,甚至远销湖北、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的引入,石塘生姜从产量到品质都有了提升,带动了全州全县的产业辐射。今年,全州县生姜种植面积2.85万亩,生姜产量12万吨,平均售价6000元/吨,产值达7.2亿元。“石塘镇种植效益得到提高,也辐射带动了安和、两河、凤凰等周边乡镇规模化种植石塘生姜。种生姜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项目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现辖行政区域。

《全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石塘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全政发〔2016〕5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石塘生姜》(草案)

(当地种植户供图)

广西贺州特产大全排名前十名广西贺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