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家乡特产红枣100字怎么写 家乡的特产红枣怎么写二年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9 10:57:42

一.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神木红枣

神木红枣是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县的。神木红枣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

神木县南部乡镇以非煤产业致富,其中沿黄乡镇马镇、沙峁、贺家川、万镇及花石崖等以红枣为主导产业,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乡镇,其红枣初加工产业也开始逐步走上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独占地理品质优势万镇镇位于神木县最南端,毗邻佳县,东靠黄河,因其地处黄土高原峁状丘陵沟壑区,且有黄河流经,以土石山为主,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多为绵黄土,成为了红枣的宜生之地。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万镇成了神木县主要发展红枣“一镇一品”产业的基地之一,也是我国红枣的五大古产区之一。红枣不仅是万镇镇的支柱型产业,也是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神木全县共有红枣20多万亩,其中仅万镇就有6万亩,产量占全县的一半左右。目前,全镇已建设烤枣炉200多座,就地加工转化2000多万斤,超过总量的60%。仅红枣这一项收入就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左右。

二. 河北省 邯郸 肥乡 肥乡红枣

翟固乡:红枣。

三. 甘肃省 武威 古浪县 红枣

古浪手工拉面以河西旱地“红秃头”小麦粉为原料,配以特质精盐、天然饮用水调和。结合传统纯手工工艺,揉、压、行、搓、拉、晾制作而成,不掺任何添加剂。产品爽滑可口、高精强韧、风味悠长,它象征长久、和谐、安康。是历代宫廷之贡品,更是现代人居家、旅行、馈赠亲友之佳品。

手工拉面技艺 数百年传承演变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面条可追溯到距今一千九百多年前的东汉。在东汉《四民月令》一书中载有“立秋勿食煮饼及水溲饼”之语,据考证“水溲饼”“煮饼”是中国面条的先河。翻开历史的画卷,足见面条(拉面)历史之悠久。古浪“伊禧堂”手工拉面的雏形肇始于西夏时期,800年前的党项族自青海湖畔来到兴庆府和河西走廊,建立西夏政权后,游牧生活转向了农耕生活。党项人学会了食用面条,在连年征战中,当地人学会了将面条晾干,在征途中食用。经过之后的几百年演变和成熟,便有了今天手工拉面的制作技艺,古浪手工拉面就是在历史和现实的交汇中,对健康饮食文化的完美再现。

古浪手工拉面具有高筋强韧、爽滑可口、天然醇香、风味独特等特点。其麦胶蛋白质和麦谷蛋白质的含量几乎为普通小麦的二倍,膳食纤维的含量高出普通小麦的10%,且富含矿物质钙、铁、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及维生素A,经常食用可有效地减少人体内的胆固醇堆积,改善冠状动脉状况,具备养心益肾、健脾活血、除热止渴之功效,明末至清一直为宫廷望族必备粮馔,现今则是人们享受生活不可或缺的佳肴,为现代人居家、庆贺、旅行、馈赠之佳品。《武威通志》记载:“肇始于明末清初,流行于豪门里巷”,当地“花儿”赞曰:圆不过月亮方不过斗,好不过娘亲送饭的时候;甜不过冰糖辣不过酒,香不过古浪拉面的味道。

四. 山西省 临汾 永和 永和红枣饴

主要原料:优质红枣、芝麻、花生、白糖等。主要营养成分:植物蛋白、脂肪、有机酸、多种维生素、及抗癌物质环磷酸腺苷。功用特点:滋肾暖胃、保肝艰脾、补血润肺、抗癌、预防衰老。年产量:75吨。商标:“贡皇”最高获奖:1991年中国食品工业十年新成就展示会优秀新产品奖、1992年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厂家: 永和县粮食局食品厂。( 临汾)

五. 甘肃省 兰州 七里河 东川乡马泉村红枣

东川乡马泉村:红枣

六.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民勤红枣

民勤红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勤红枣

民勤红枣皮薄肉厚,核小味甜,已有200多年的栽培历史。每百克含蛋白质1.2-3.3克,糖分24%以上,维生素C80毫克,还含有山楂酸、环磷酸、腺苷和三萜类化合物等,每百公斤热量可达600千卡,具有养胃健脾、益血壮神、防癌抗癌之功能,是治疗高血压病的天然药物食品,也是血气双亏病人的滋补佳品。年总产量在3000吨左右。

甘肃省河西走廊民勤县昌宁乡、蔡旗乡、重兴乡、薛百乡、大坝乡、三雷镇、苏武乡、东坝镇、夹河乡、双茨科乡、大滩乡、泉山镇、红沙梁乡、西渠镇、东湖镇、收成乡、南湖乡、红沙岗镇等18个乡镇及石羊河林场、勤锋农场2个国营农林场。

《民勤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民勤红枣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民政函〔2015〕98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民勤红枣》(草案)

七. 河北省 邢台 临城县 临城红枣

临城红枣

八. 湖南省 怀化 溆浦 溆浦红枣

红枣 溆浦是湖南省最大的枣果生产基地,有“江南枣乡”的美誉。全县有枣树面积10万亩,枣树栽培品种23个,其中鸡蛋枣、牛奶枣因其果大、营养价值高等特性而名扬海内外。民间流传“一天食仨枣,一生不显老”、“五谷加小枣,胜似灵芝草”的谚语。鲜鸡蛋枣,加工的“金黄蜜枣”、“当归阿胶枣”、“风味枣”在2000年、2001年、2002年全国红枣交易会、省农博会上,多次被评为金奖和银奖。

九. 山西省 吕梁 柳林县 柳林大红枣

柳林大红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柳林大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闻名海内外的柳林黄河滩枣生长在黄河岸边,已有2500年的栽培史。充足的阳光、适宜的气温和清洁的空气为红枣提供了最佳的生长环境。 红枣在这里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传说当年李闯王拴过战马的大枣树,至今犹存。在这里不乏历史的底蕴,而更多的是这里出产的枣子营养丰富,味道甜美。

柳林枣还是补脾益胃的滋补佳品,对高血压、冠心病、肝病有一定疗效。晒干后肉润如油,糖丝长亮,醇香沁心。 而进行加工过的枣有不同种类的形态与味道,可谓人间果品之王。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柳林红枣色鲜、肉厚、核小、糖分大、味甘美、耐储藏。鲜果脆而可口、甜中含酸,肉如油、糖丝长亮、醇香沁心。2.独特内含成分,每百克干枣中含总酸0.96%、维生素C 7.34mg、维生素B2 1.4mg、铁0.91 mg、钙58.1mg、镁37mg、钠6.38mg、磷61mg、18种氨基酸总量2014mg,发热量309大卡左右。

地域范围

柳林红枣生产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柳林现辖行政区域。包括王家沟乡、孟门镇、成家庄镇、贾家垣乡、石西乡、薛村镇、穆村镇、柳林镇、庄上镇、李家湾乡、陈家湾乡、高家沟乡、三交镇、金家庄乡、留誉镇8个镇7个乡共257个行政村。县境东西宽42.25公里,南北长54.75公里。地理坐标:东经110°39′45 ″-111°05′33″,北纬37°08'00″-37°37'28 ″之间。

十. 河南省 安阳市 内黄 枣相情红枣

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8月,其前身为内黄县后河镇红枣协会。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设理事长1名,副理事长l名,理事23名,社员360名,合作社以“服务社会、谋求全体社员共同利益”为宗旨,主要职责是以“推广科技、服务枣农”,指导枣农搞好无公害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同时带动农户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农副产品深加工,提供农产品销售服务,促进农民增收。

该合作组织是一个集科技服务、新技术、种植新品种、新模式示范推广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辐射内黄及滑县、汤阴三县共18个乡镇,带动农户3000余户,形成上联科研院所,下接科技示范户、种植户,中有农民技师、营销经纪人、红枣加工企业的组织网络,实现了以科技兴产业、以市场活产业、以拉伸产业链条富枣农的发展目标。在2009年合作社成功创办了高效特色生态示范园,进一步规范了枣相情农副产品加工厂,红枣销售市场拓展到全国20余个省市,红枣深加工的品种由原来6个扩大到目前的10余个,并向国家商标局注册了“枣相情”商标,内黄红枣真正有了自己的品牌,从而使内黄红枣产业初步形成了统一无公害技术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加工、统一销售的一体化生产格局。

内黄县枣相情高效特色生态示范园,位于内黄县城南15公里-----后河镇后河村,南距镇政府所在地1公里、省道吴黄线东侧,是由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创办,始建于2008年,占地面积260亩,示范园内种植有无公害大枣、彩色红薯(紫色、红色、黄色、水果型)、黑色花生、彩色玉米(红穗、黑穗、彩穗、白穗等),以及各种奇形观赏瓜,该生态示范园是一个集特色种植和红枣无公害生产于一体的高效特色生态示范园。该园正处于安阳市规划的现代高效休闲农业黄金圈内,2009年国庆节期间,枣相情生态园已隆重推出了“上采摘无公害大枣、下刨彩色水果红薯、挖黑色花生、品尝彩色玉米,游绿色走廊、观赏奇形瓜”为主体的特色农村旅游采摘休闲观光园,游客达两万余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该生态示范园的建成有力的带动了内黄无公害大枣生产和高效特色农业发展,同时为丰富内黄红枣文化,发展内黄生态旅游产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为增加红枣附加值,促进枣农增收,紧紧围绕红枣等农副产品深加工这篇文章,2008年合作社以股份制形式,创办了内黄县枣相情农副产品加工厂,近两年来产销两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在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体社员的共同参与和不懈努力,为内黄红枣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多次受到市、县表彰,2008年被安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优秀农村经济专业合作组织”;被内黄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2010年被省农业厅评为“河南省农民合作示范社”;2010年被国家科协评为“国家科普示范基地”2011年被省团省委农村办评为“河南省杰出青年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荣誉。在今后的发展中,内黄县枣相情红枣专业合作社将不断创新,勇于开拓,为合作社自身发展、为建设新内黄实现新跨越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介绍大枣特产的小短文100字左右介绍自己的家乡特产50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