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特产腌制橄榄 信宜腌制橄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8 06:23:26

一.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钱排三华李

钱排三华李有早熟,迟熟两种品种。早熟果皮青黄色,迟熟外观色泽红润光亮,果肉紫红色。

钱排三华李长于地处北纬22°168′2"~22°309′7",东经111°957′9"~111°203′5.7"的钱排镇。钱排镇境内山高林密,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8℃。钱排镇地貌为低山区和中山区,昼夜温差大,有春暖迟、秋冷早、霜冻长的气候特点。信宜全市19镇,11个镇种植生产三华李,但钱排三华李其质果大色优,肉厚脆爽口,味美清甜等特点远优于其它镇产的三华李。

钱排三华李属于蔷薇科李亚科,中国李属中一种,落叶木本,单叶,叶基常具腺体。托小,早落。萼筒(花托)杯状,子房上位,雌蕊由1个心皮组成。核果,钱排三华李最早在广东翁源县三华种植而得名三华李,钱排三华李由三华李在钱排本土嫁接优化而成,其果型,色泽,味道均优于其它三华李故得名钱排三华李,钱排三华李果肉含有丰富营养物质,肉色深红,气味芳香,肉质松脆爽口,果味清甜。成熟期在5月下旬到6月中旬期间,有“岭南夏令果王”之称。钱排三华李有早熟,迟熟两种品种。早熟果皮青黄色,迟熟外观色泽红润光亮,果肉紫红色。

钱排镇目前种植三华李面积8万多亩,丰富的山地资源和独特的高寒气候,使该镇成为目前全省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质量最好、效益最佳的三华李生产基地,建有国家、省级和市级标准化生产基地数个。钱排三华李品质有“李中之王”的美誉。

2011年10月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主办、南方农村报和南方农产品贸易网承办的“岭南十大佳果”评选活动中钱排三华李获得“岭南十大佳果”。

二.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鲜凉粉

信宜鲜凉粉 广东凉粉不是北方说的那种凉粉,信宜鲜凉粉也被当地人直称叫作凉粉草,在广东算是一种食疗。凉粉草清热解暑。能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信宜鲜凉粉制作必备原料:新鲜凉粉草、大米、山泉水或井水.可选原料:番薯叶汁、西瓜汁、苹果汁或鲜橙汁.

【成份比例】鲜凉粉草与大米比例是1 :1.5 。大米与水比例是1 :5 磨浆。 .凉粉草加水1 :2 煮熟取汁。

【凉粉做法】把大米浸泡后,连水带米磨成稀米浆备用.把鲜凉粉草煮熟捣烂,入纱袋榨取胶状汁液,再把稀米浆与鲜凉粉汁下锅煮沸,然后一边兑一边用勺子搅拌,当搅至稀糊状时就倒进盛器,凝固后置于凉水中加速冷却而成.

以前在信宜乡村中做凉粉,很多人家是加进番薯叶汁的,目的是减少使用米浆,节省粮食,使凉粉更碧绿爽脆,现在有人经不断探索,加入西瓜汁、苹果汁或鲜橙汁等做成各式果味凉粉.

信宜鲜凉粉制作考究,用料独特,凉粉既能“解渴”,也可“下菜”。信宜鲜凉粉以山美水美闻名于天下,碧绿如冻,凉粉草清香鲜芳自然,拌以姜汁红糖浆而食,凉脆爽滑,凉盈盈、冰飕飕、令人置身清凉境界.是清热解暑的上等甜品.信宜鲜凉粉还可以用炒花生、芝麻、葱花、酱油、香油凉拌或以生葱煎炒,成为席上菜肴.

信宜鲜凉粉以水口镇双狮墟的甜品水凉粉著称,有民歌唱:双狮墟凉粉糖,清心润肺凉喉胧.

【植物名称】凉粉草

【植物科属】唇形科 Labiatae,凉粉草属Mesona

【植物别名】仙人草(《职方典》),仙人冻(《纲目拾遗》),仙草(《中国药植图鉴》)。

【植物形态】凉粉草一年生草本。茎下部伏地,上部直立,长约15~50厘米,枝疏长毛。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4厘米,先端稍钝,基部渐收缩成柄,边缘有小锯齿,两面均有疏长毛;着生于花序上部的叶较小,呈苞片状,卵形至倒三角形,较花短,基部常带淡紫色,结果时脱落。总状花序柔弱,长5~10厘米;花小,轮生,柄长约3毫米;萼小,钟状,2唇形,上唇3裂,下唇全缘,结果时或筒状,下弯,有纵脉及横皱纹;花冠淡红色,长2.5毫米,上唇阔,全缘或齿裂,下唇长椭圆形,凹陷;雄蕊4,花丝突出;雌蕊1,花柱2裂;花盘一边膨大。小坚果椭圆形。花期秋季末。

凉粉草 气微,嚼之味淡甘,有胶性.

【 生境分布】分布我国南部。生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

【性味】①《本草求原》:涩甘,寒。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甘淡,凉。

【功效】清暑,解渴,除热毒。 是凉粉的主要配料之一。治中暑,消渴,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①《本草求原》:清暑热,解藏府结热毒,治酒风。

②《中国药植图鉴》:为清凉解渴除暑剂。

全草煎服,治糖尿病。

③《广东中药》Ⅱ:治湿火骨痛,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暑。

治中暑,感冒,高血压,肌肉、关节疼痛

三. 江苏省 南通市 如皋 橄榄鸡

将三黄鸡毛褪净内外洗净,除去胰脏,鸡身剁成4厘米左右的大块,用干净餐布充分吸去表面水分,用盐反复揉搓10 分钟。鸡肝、鸡肫切成4块,鸡心一破为二,鸡肠破开,洗去渣滓,反复用盐+醋揉洗直至洁净无异味,切成4厘米的小段。鸡块、鸡杂与橄榄菜、姜丝、碾碎的花椒末、味精、胡椒粉、碾碎的冰糖放入大碗拌匀,腌制30分钟入味。讲腌好半成品上蒸锅旺火蒸3小时即可。

四. 广东省 潮州 湘桥区 潮汕橄榄

橄榄又名青果、忠果、谏果等,是一种硬质肉果。初尝橄榄味道酸涩,久嚼后方觉得满口清香,回味无穷。土耳其人将橄榄、石榴和无花果并称为“天堂之果”。

营养分析

1. 橄榄果肉含有丰富的营养物,鲜食有益人体健康,特别是含钙较多,对儿童骨骼发育有帮助;

2. 新鲜橄榄可解煤气中毒、酒精中毒和鱼蟹之毒,食之能清热解毒、化痰、消积。

相关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五.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闽侯橄榄

闽侯橄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闽侯橄榄,又称白榄、青果、黄榄,为橄榄科橄榄属植物,是热带、亚热带的名优水果之一,闽侯。作为果树栽培的橄榄有橄榄和乌榄两种。

闽侯橄榄营养丰富,含有17种人体所需要的氨基酸,果肉富含钙与维生素C。每100g橄榄果肉含钙204~400mg,维生素C21.12~39.89mg,蛋白质0.77~1.2g,脂肪6.55g,碳水化合物5.6~12.0g,叶绿素约30mg,类胡萝卜素7.52~8.05mg,总糖1.67~2.3%,还原糖0.49~0.75%,有机酸0.97~1.55%,可溶性固形物11.21~14.25%,单宁2.57%。橄榄仁含蛋白质16.64%,脂肪59.97%。橄榄花粉是驱除疲劳的保健品。橄榄核可以雕刻成工艺品,还可以制成活性炭。
橄榄果实除鲜食外,还可以制成各种盐渍品、蜜饯、果汁、果酱、果酒等加工品,如冰橄榄、拷扁榄、大福果、十香榄、去皮酥、咸橄榄、橄榄汁、橄榄果酱、橄榄酒、橄榄茶等。.

历史发展

闽侯县种植橄榄历史悠久,早在唐朝已很盛行。据《新唐书》及《八闽通志》记载,唐朝时福州府在土贡品中就列上橄榄;民国版《闽侯县志》载:橄榄“出福州甘蔗洲,芋原八十里间,沿麓树之。”20世纪80年代末,该县开始大规模种植橄榄,至2006年橄榄种植面积达4万余亩。闽侯橄榄有多个品种,其中惠圆品种最多,每年产量是闽侯所有橄榄产量的一半左右。闽侯橄榄特别好吃,它比较嫩脆,又回味,甜的回味。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致力协助推动闽侯橄榄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申请工作。.
2007年8月14日,福建闽侯县橄榄行业协会正式成立,该县橄榄行业生产、加工、流通、科研推广、管理等领域的121人成为首批会员。.

产品荣誉

1996年8月,在安徽省郎溪县召开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研讨会上,闽侯县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部,中国农学会经济专业委员会评为“中国橄榄之乡”;
1990年,福建电视台拍摄了“闽中橄榄”科教片,详尽地叙述了橄榄的功用以及栽培管理;
1993年,闽侯县食品加工厂饮料有限公司研制的“天然橄榄汁饮料”荣获福州市食品饮料产品三等奖;
1994年,闽侯县奥利福天然饮料有限公司生产的“天然橄榄汁饮料”获中国星火计划国际研讨会及星火技术和产品展示会金奖。.

六.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金玉三捻橄榄

金玉三捻橄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玉三捻橄榄”原产于汕头市金灶镇,是该地。其果皮黄蜡鲜亮,倒卵形,果基较平、钝,微呈三捻状,因此得名。该产品是橄榄中的一个名优特珍稀品种,其果实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光滑、肉质爽脆而不粘核,味道甘香而无涩味,嚼后满口生香,堪称橄榄中之极品。

“金玉三捻橄榄”原产于汕头市金灶镇芦塘等村,在汕头市有150多年的栽培历史。橄榄是橄榄科橄榄属的常绿乔木果树,是南方特有的热带亚热带果树之一。中国是橄榄的原产地。三捻橄榄是橄榄中的一个名优特珍稀品种,其果实成熟时果皮呈金黄色、光滑、肉质爽脆而不粘核,味道甘香而无涩味,嚼后满口生香,堪称橄榄中之极品。三捻橄榄在潮汕地区乃至广东省内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它也是金灶镇的地方,金灶镇拥有一批百年以上的三捻橄榄古树群,其中500年以上的有3株,在金灶镇官坑村存一株500多年的三捻橄榄古树,堪称三捻橄榄的鼻祖。.

三捻橄榄产于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小北山的中心地带,小北山东.北侧为榕江平原。金灶镇地处潮阳区西北部,处于东经116度18分,北纬23度24分之间。东接揭东县,南与谷饶、贵屿镇毗邻,北与揭阳、普宁接壤,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拨高度144米,高程最高为大尖山447米。金灶镇地处南亚热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雨量充沛,气候温和,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金灶镇因近海多风,年平均风速2.3米秒。冬春由于受冷空气影响而吹北到东北风,4至5月多吹偏东风,6至8月多吹偏南风,9至10月多吹偏西风。金灶镇所在范围历年来冷期短,暖期长,气候温和,冬季少见霜冻,年平均气温为21.6℃,极端气温最高为38℃,极端气温最低2.6℃。常年最冷季节是一月份。平均气温13.7℃,热月出现在7至8月,平均气温28.6℃。年平均日照1891.4小时,日照率达48%。历年各月日照时间最长出现阶段在7月份,全月有261.5小时,日照率63%,最少是2月份,全月只有100.2小时,日照率31%。雨量充沛,常年雨季是3至10月份,年降雨量1650—2740毫米。历年相对湿度平均为84%。小北山中心地带为厚有机质或中有机质层,厚层花岗岩赤红壤土,各层地质有异。 总之,独特的气候、土壤、环境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珍稀名果三棱橄榄。2004年底金灶镇成功举办了“中国百年三捻橄榄认证暨拍卖会”,使三捻橄榄的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产地范围

金玉三捻橄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金玉三捻橄榄产地范围的函》(汕潮阳府函〔2007〕1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金灶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西江柴枪粉

信宜西江温泉位于北界镇的热水窝村(也称温泉村),是远近闻名的风景名胜区。在这个美景区生产一种美食——柴枪粉。它是大米制品,是美味的小吃品,因其中间大、两头尖形似柴枪而得名(柴枪是信宜人用来挑柴草用的竹木棒)。柴枪粉与其他米粉比较,有其独特的风味:薄、韧,质地幼嫩,有光泽,厚薄均匀,香味可口,食后回味。

柴枪粉主要产于温泉村,历史悠久,始于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新中国成立前,该村几十户人家,大部分都制作柴枪粉。成品主要运往东镇、镇隆、北界等集市销售。专业户陈志光现已70多岁,从他祖父开始,几代人都以制作柴枪粉为主。到他当家时,每天加工大米20多斤,从傍晚开始至次日凌晨才能制作完成,天亮后即挑往集市出售。以优质美味取胜,产品十分畅销。

柴枪粉制作工艺精细,选用优质大米,磨成幼嫩米浆,盛于器皿如镜子光泽。蒸制时火候要适度,时间不够则糊,时间长了则鼓气泡。1斤大米可制成30块,平均17克大米制成一块,体积轻巧,每块长20厘米,厚0.5厘米,大小规格一致。柴枪粉的佐料十分讲究,用花生油、沙姜、蒜米、丁香、川椒、韭菜……多种香料混合,以微火熬制几个钟头而成,斟下粉面成珠状。普通成品以韭菜、芝麻作馅料,精制品则加肉粒、豆饼粒、云耳丝、蛋丝等。

八. 广西 柳州 鹿寨县 腌制头莱

腌制头莱

寨沙头莱为地方特色品种,球茎呈园球—椭圆形,收获后经洗净、切片、晾晒、搓盐等处理工序后,用容器密封淹制数月,成品菜色翠棕黄,香味浓郁,酸甜脆爽。主产地寨沙镇,年种植1.5万亩,产量1.5万吨。头菜密闭封存可贮留1年。散装头菜产地批发价:2—4元/公斤。

原料

大头菜10千克 食盐15千克 精盐5千克 五香面300克 醋500克

制作方法

1.将大头菜去须、根,洗净后横切3刀,深度为整个大头菜的2/3,然后放入缸内,加食盐腌制3天后捞出晒干。 2.将精盐炒熟,与五香面、醋拌在一起。 3.将晒干的大头菜与精盐混合物掺拌均匀,装入坛内,封坛口放置7天即成。

特点

香味纯正,脆嫩爽口。

九.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合箩茶

【名称】合箩茶

【简介】信宜合箩茶,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现在被列入中国名茶--历史名茶类,载入《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是广东省15个名茶之一。特级绿茶外形紧结、多毫、呈翠绿色,汤色呈绿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可口,带自然花香味。

信宜合箩茶,历史上曾列为贡品,现在被列入中国名茶--历史名茶类,载入《中国名茶志·广东卷》,是广东省15个名茶之一。

合箩茶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合箩茶产地是径口镇三唛顶茶园。三唛顶海拔605米,山顶上有一块大石,直径3米多,形似竹箩,中间裂开,在裂缝中生长一棵茶树,由它繁殖发展,故称合箩茶。该茶抗虫性强,内含物丰富,据测定,茶多酚38.3%,儿茶素总量132.2%毫克/克,咖啡碱4.1%,氨基酸3.3%,水浸出物38.99%。制成的特级绿茶外形紧结、多毫、呈翠绿色,汤色呈绿色且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滋味浓醇,鲜爽可口,带自然花香味。

关于这种茶有一个民间传说:早在200多年前,有户姓杨的茶民,在合萝石下开辟了20多亩茶地,世世代代以经营此茶园为生。由于气候适宜,所产的茶叶色清、味香、甘喉、质佳。一天,老茶农正在精心炒茶,一股香味外溢。有两位神仙腾云驾雾来到"合箩石"下棋,忽然被茶园飘来的香味吸引住了。仙人立即弃弈来到茶园,品尝了茶农的香茗,赞不绝口。后人便根据这个传说写出了不少赞美合箩茶的诗句。合箩茶由此声名大振,甚至饮誉海外,到清代,还被列为贡品。直至解放前的三十年间,因遭抢劫和火灾,这户茶农的后代-迁往外地谋生,这里的合箩茶才逐渐凋残。

合箩茶虽然美名远扬,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茶园凋残,零星种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合箩茶得到恢复发展。1953年有50亩,1965年后扩大到1600亩,产量50多吨;1980年后稳定在300亩左右,年产量在25吨左右,其中特级合箩茶5吨左右。近年来,合箩茶多次参加市茶叶质量评比均获得第一名。1992年和1996年两次参考广东省茶叶质量大赛,均获得特种优质茶类高分,列入中国名茶之一。

十. 广东省 茂名 信宜 信宜豆饼

信宜的豆饼是豆制食品,与豆腐相仿,大豆制成豆腐后,还需压少水份,加工成块状。这种食品遍及信宜各地。但最有名气的,数北界豆饼。该地制作的豆饼,皮韧,肉嫩,桔黄色,结实可串,豆香浓,耐炖。切成三角形半裂开,内装入韭菜、猪肉粒、虾米馅料,煎制而成,称“豆饼角”,其香味浓郁可口,为家庭待客之上等菜式,酒家把它列为信宜传统美味菜谱之一。外地人来信宜,品尝后,均赞口不绝。

北界豆饼主要产于北界镇的坡头、金渠、桃子等地。豆饼制作始于1930年前后,迄今已有70多年历史。抗日战争时期,坡头村的张伦瑞(绰号“豆饼佬”)制作豆饼出名。20多人的大家庭大部分劳动力投人制作,每天加工六七十斤大豆,兼制腐竹运去高州、湛江等地销售。取剩下的豆渣作养猪饲料,发展养猪业,平时养七八头肉猪,数头母猪,以及几十头猪仔。近年,张氏后代有些已迁往外地发展豆饼制作业。

北界豆饼制作工艺精细。大豆去壳后,吸足水份(约浸10小时),豆浆幼嫩,只用盐卤凝固,一般不用石膏,故成品无石膏异味。煮豆浆用过的铁镬,去净镬焦加油拭擦再用。包制成块后,用铁筛烤黄。每块6厘米见方,厚1厘米,每斤大豆可制作十三四小块。

北界豆饼主要在当地销售,旺销期逢圩日(集日)有30多摊挡上市。除供当地群众外,市区酒家饭店有时专程前往购买。

电白特产腌制橄榄信宜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