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芜湖特产茶叶有哪些 安徽特产茶叶排行榜最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24 17:43:00

一.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襄安席草

襄安镇位于无为县西南部,由于特殊的气候、水土优势,使得该地区的席草种植业及草席制品饮誉国内外,是全国四大席草基地之一。 襄安席草种植始于60年代初,发展于70年代,到90年代才形成现在的规模。今年全镇种植席草面积达2万多亩,平均亩产1200公斤,年产2400万公斤。近年来,全镇及周边乡镇年种植面积已达6万亩。襄安镇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进行手工织席,逐步发展到现在的机械化织席。全镇现拥有织席机1000余台,年产草席1500万条,年产值8000余万元,利税1500余万元。可吸纳2000多剩余劳力。今年底,全镇各类织席机可望增加至1500台。全镇现有35%的群众从事席草系列开发。襄安镇席草资源丰富,其特点是:草质柔软,富有弹性,表层附着植物腊,吸汗功能强。近年来镇政府还组织人力,不断引进其他地区的优良品种,如“蔺草”等,所生产的草席久睡无汗渍,冬温夏爽,色青味香。在草席加工业上以镇办企业——无为县草制工艺品实业总公司、无为县麻经厂为龙头,以草席大市场为纽带,使整个席草系列开发形成种、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目前,生产的草席和草制工艺品已有20多个品种80多种规格,其主要品种有间花席、榻榻米席、挎包、太阳帽等,畅销全国各地,特别是“榻榻米席”和部分草制工艺品已远销东南亚。按照襄安镇的总体规划,到2005年,全镇席草种植面积将达3万亩,各类织席机不少于3000台。襄安镇的席草种植及其加工业正朝着规模型、集约型、效益型方向发展。( 无为县)

主产地无为襄安镇,主打品牌是"舒梦"系列产品,品种有高档电脑绣花席、烘干蔺草席、空调席、亚草席、儿童席、平光席、麻经席、出口榻榻米席、电脑绣花席枕、枕筒、汽车座垫、沙滩席、旅游席、旅游帽等。无为是全国"四大席草生产基地"之一,"舒梦"系列产品原材料均来地本土,故生产成本低廉,价格便宜,质量上乘,且有保色保鲜,质感柔润,,吸汗力强,保健性好,冬温夏爽,清香宜人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二. 安徽省 芜湖 弋江区 濮家凉粉

炒粉和刨粉两种,炒粉里放上好的麻油和虾皮,在众多的凉粉摊子中以质量取胜,目前是由老上的儿了小上经营的,他家隔壁的老王家凉粉也一样吃,有一阵了名气甚至超了濮家凉粉。

三.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茶叶

嵊州市素以产茶著名,千百年来,嵊州茶业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嵊州茶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1996年3月嵊州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市茶园多分布在红壤、黄壤、侵蚀性红壤,以及油质红黄壤,香灰土等土壤中。

嵊州茶业,起源汉晋时期,《异苑》有“剡县陈务妻”故事。唐时,茶圣陆羽曾来嵊州考察茶叶生产,他的好友皎然对嵊州所产“剡溪茶”作出高度评价,宋高似孙在《剡录》中还记录了剡地十种茶品,即瀑布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焙坑茶、大昆茶、小昆茶、鹿苑茶、细坑茶、焦坑茶。宋代,嵊州茶叶在日铸茶影响下,品质亦很优异,常充作日铸茶,“世之烹日铸者多剡茶也”。当时,朝廷还在嵊州设立了茶叶贸易的官方管理机构茶事官置司。

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叶进贡朝廷。清代至民国,嵊州茶叶作为平水珠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欧美及非洲国家,清同治年间,嵊州创制出“前冈辉白”,不久即驰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名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嵊州市曾有茶园10万亩,年产量曾达8万担,1936年,吴觉农在嵊州三界创办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引进良种及先进的机械设备,开展茶叶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日寇侵占后,嵊州茶叶一落千丈,茶园荒芜,面积降至3万亩,产量跌至17800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茶叶生产指导机构,引进优良品种,发展条栽专业茶园及密植茶雷锋,推广生产技术,引进和研制应用先进的制茶及茶园作业机械,建设了一批初精制茶厂,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嵊州市对珠茶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60年代中后期,嵊州人马传进、张德兴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师合作,研制成功珠茶炒干机,后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这一成果是我国茶机行业最为成功的典型之一。据统计,1969年至1982年各珠茶产区共向嵊州市购置、移植、仿造珠茶炒干机达1.1万余台。嵊州市还对珠茶炒制工艺作了成功的改革,改烘二青为滚二青,对提高品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部分高山茶区还创立珠茶匀火制茶法。1971年和1980年,嵊州市茶叶产量接连跨上2500吨和5000吨两个台阶。1981年,天坛牌特级珠茶获国家银质奖,1984年,又获国际金奖,之后嵊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珠茶出口三个基地县之一,1989年茶园面积达15.6万亩,产量近万吨。 1975年起,嵊州市开始恢复历史名茶、1985年开始创制新名茶。先后恢复和创制了前冈辉白、金钟茶、桂岩雾尖、舜皇云尖、湖尚院龙井、麦饭石龙井等一批名优茶品,90年代后,嵊州市名优茶发展速度加快,1998年名优茶产量达4.9万担,产值超亿元。崇仁镇应桂岩村创出亩产名优茶300公斤的先进经验,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名优茶专业村。长乐镇乌埂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还长有一株珍稀的茶树白茶,此茶树春茶前期叶片呈白色,后期起恢复为绿色,制成的茶叶风格独特。

目前,嵊州市已形成从生产、初精制加工、销售到茶机制造等门类齐全的茶业体系,1999年嵊州市有茶园11万余亩,初制厂1100家,精制厂36家,名茶市场9个,其中三界茶厂是我国最大的珠茶精制厂。茶区拥有修剪机、采茶机、耕作机等茶园作业机械200余台,名优茶制作机械2100台,又制订了前冈辉白的综合技术标准。嵊州茶业正在沿着产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向前迈进。

四. 安徽省 芜湖 南陵县 芜湖馄饨

馄饨在芜湖有自己的特色,馅大皮薄,个大。大多都是用鲜猪肉加葱姜调料拌馅,鸡汤或排骨汤加味精,煮出来异常鲜美。爱吃酸的,加点醋;爱吃麻辣的,加点胡椒面,更加开胃,增加食欲。天津不少饭馆都出售馄饨,较为有名的有致美斋,周家食堂,吉美林,登瀛楼等,其中有的是南方风味,有的是北方风味,品尝起来风味各不相同,各有特色,讲究一些的,汤里放些鸡丝,皮蛋,有的放上点虾干、冬菜、紫菜,次点的放些香菜,都能提味增鲜。

五. 安徽省 芜湖 繁昌县 砖雕

砖雕

安徽徽州(今安徽歙县)的砖雕,历史悠久,雕刻精致,独具一格,名闻中外。主要用在门楼、门罩、飞檐和柱础等上面。古代砖雕多以浮雕为主,少数也有线刻的。徽州建筑多用青灰色的屋脊和屋顶,雪白的粉墙,水磨青砖的门罩、门楼和飞檐等,门槛和屋脚(升高地面一、二尺)皆用青石或麻石,有的人们也用水磨青砖平铺,而后用圆头铆钉固定在木质门板的表面。象这样的整体建筑,砖雕装嵌其中,十分和谐协调。徽州砖雕的图案,有花鸟、人物、戏出、生活场景和吉祥纹饰等。工艺精细,雕刻工整,运线流畅,主题突出,层次分明。安徽省博物馆藏有《郭子仪上寿》、《百子图》等,都是徽州砖雕的代表作,表现出高超的技艺。

六.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七.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八. 安徽省 芜湖 镜湖区 芜湖蟹黄汤包

 蟹黄汤包(地方小吃)

金秋菊黄,正直螃蟹蟹肉蟹黄肥美的时季,鲜为人知的芜湖蟹黄汤包也应时上市了。
早在20年代初期,芜湖“同庆楼”、“醉春”、“一品轩”等大餐馆供应的蟹黄汤包就享有盛名。著名的白案点心师傅刘厚富、黄家治制作的汤包尤为考究,成为商家大户洽谈生意,招待亲朋的必备名点。至今,“芜湖酒家”、“丰富酒家”等名馆仍应时有售。传统的技艺得到发展,风味特色更为考究。刘厚富老师傅的高徒、芜湖酒家的“省级三级点心师”刘扣锁制作的成品尤受欢迎。
蟹黄汤包是用螃蟹、鲜肉皮、五花肉、精白富强粉作原料,佐以白糖、味精、酱油、葱花、姜末、细盐等配料制作而成。芜湖蟹黄汤包用料精细,制作考究。需经过制作皮汤、芯馅、擀皮掐制多种工序。
蟹黄包皮汤制作是:1先将鲜肉皮洗净加水煮烂,撇去皮沫后把肉皮绞碎,加入适量的酱油、虾籽、料酒,烧开后冷却成皮冻待用。2把鲜蟹煮熟,剔出蟹肉。五花猪肉洗净搅成肉泥。取适量猪皮冻绞碎,与肉泥混合放在缽内。加入适量的蟹肉、蟹油、酱油、味精、细盐、姜末、葱花和清水,顺着同一方向搅拌均匀,即成蟹黄汤包芯馅。3皮面选用精白富强粉擀制,包上芯馅后掐制成型。包子的封口上有20道花纹匀称的折子,包口似鲫鱼嘴状、逐个排列在小笼内,每笼8只,起旺火熏蒸15分钟左右即可成熟。
蟹黄汤包具有面细洁白,皮薄馅大,汤多肉嫩,油黄味鲜的风味特色。蒸熟的包子呈半透明状,用筷子夹起晃动时,里面的汤汁隐约可见。吃时先咬开一个小口子,再慢慢吸出汤汁,蟹黄滋味美醇,配上香醋、姜丝食用,更是味美爽口,是秋季应时的上等佳品。


九.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茶叶

茶叶

横县所产的茶叶味佳质优,开水冲之即香扑鼻,入口微甘,提神醒脑,饮用一杯,尽消疲劳。以南山的白毛茶最享盛名。此茶产自县城南面宝华山及附近的六旺、桐油等村,相传为明朝建文帝植,传种至今,故名圣种白毛茶。茶叶背面白茸如银,萌芽即采,细微类似银针嘴,色味远胜他茶,并兼有荷花香气及蜜味,饮之香而有余。曾获巴拿马国际农产品博览会二等奖。此外,横县绿茶也较有名。目前,全县茶园约有731公顷,年产茶约250吨。

十.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无为兰花萝卜

兰花萝卜,安徽省无为县酱品厂腌制萝卜的传统产品,以当地品种小长白萝卜为原料,经过加工的成品,具有鲜、咸、脆、嫩等特点,色、香、味、形俱佳。

制作方法:

1.腌制:采用一次重量盐的腌制法,即每100千克鲜萝卜头,腌渍时加食盐15千克,方法是利用水泥池或大缸,将洗净泥土的萝卜倒进一层,并撒一层盐,第一次用盐量按每100千克鲜萝卜用10千克。以后每隔2~3天翻缸一次,共翻缸5~6次,每次翻缸均加撒一些食盐,共加撒食盐5千克。每次翻缸剩下的卤水澄清后仍倒入池(缸)内。最上面用大石头压紧,池(缸)内保持浸没盐水10~15厘米深。经过10~15天的腌渍,萝卜头的外观有明显的变化,有弹性,呈玉白色。

2.切花:经过腌渍的萝卜头,随时可取出加工。先用清水洗一遍,再放入清水中浸泡24小时,目的是退卤减少盐分,然后用锋利菜刀将萝卜头直切一刀,成几乎相等的两瓣木梳背形,再在这两瓣木梳背形上交叉斜刀切划,形成交叉的菱形花纹,用手拉长后即成兰花状,故名“兰花萝卜”。

3.酱制:切划好的兰花萝卜瓣,可投入甜酱缸内进行酱制。酱内可加入糖、八角、五香等配料少许。一般在酱缸内浸泡3~5天即为成品。每100千克鲜萝卜可加工出兰花萝卜65~70千克。

产品特点:具有鲜、咸、脆、嫩等特点,色、香、味、形俱佳。
芜湖特产什么茶叶最好喝又便宜安徽特产茶叶排行榜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