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梓特产干竹笋价格 桐梓特产干竹笋销售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30 01:50:52

一.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埔田竹笋

埔田竹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埔田竹笋,广东省揭东县。因主产于该县埔田镇而得名。埔田竹笋品种独.特,品质优良,在国际市场上有很好的声誉。.2005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予以保护。

北回归线斜穿揭东,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气候,四季常青,无严寒酷暑,.年均气温21.5度,年均降雨量1722.6毫米。在气温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气温28℃左右,日最高气温≥35℃的酷热天数,极端高温38.4度,每年在3天以内。最冷月份为一月,平均温度14.1度,极端低温2.1 度。夏长冬暖春来早。年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左右,平均每天约6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46%,平均太阳辐射强度为126卡/平方厘米。特别有利于竹笋的生长和养分积累,造就了埔田竹笋优良的品质。

埔田竹笋品种独特,是国内罕见的食用笋品种,有“岭南山珍”美称,具有植株矮、分枝低、叶片密、叶量多、产量高等特点。所竹笋产品质优良,具有高纤维、低蛋白、无脂肪,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等特点,有保健减肥美容等功效。竹笋整个生产过程不需施用农药,不受任何污染,是绿色食品,在国内外被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额限制,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埔田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审查合格,批准自2005年12月21日起对埔田竹笋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5年第179号)。

保护范围

埔田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揭东县人民0《关于界定埔田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揭东府函[2005]7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揭东县的所辖行政区域内的东经116°5′23″至16°37′39″,北纬23°22′56″至23°46′27″。

二. 浙江省 丽水 龙泉 鲜竹笋

鲜竹笋,竹笋的新鲜竹子嫩芽,竹笋别名笋,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初生、竹笋嫩肥、短壮的芽或鞭。竹原产中国,类型众多,适应性强,分布极广。全世界共计有30个属550种,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中国是世界上产竹最多的国家之一,共有22个属、200多种,分布全国各地,以珠江和长江流域最多,秦岭以北雨量少、气温低,仅有少数矮小竹类生长。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 崇阳雷竹笋

崇阳雷竹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崇阳雷竹笋是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的。雷竹笋是森林蔬菜新秀,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它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崇阳“天城”牌、“瑞发”牌雷竹笋系列产品畅销城乡市场,长城内外。

湖北崇阳素有“鄂南竹乡”之称,竹的栽培在崇阳历史悠久,竹文化源远流长,竹类资源规模宏大,瑞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正是利用这个得天独厚的条件,采用天然的深山雷竹为原料,利用现代一流的加工工艺制成雷竹笋系列产品:雷竹干笋、湿笋、调味笋等。现在,“天城”牌、“瑞发”牌雷竹笋第列产品作为森林蔬菜新秀,绿色保健食品,畅销城乡市场,长城内外!

雷竹笋是森林蔬菜新秀,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它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多种医疗和保健功能。据营养学家和医学专家确认,每100克雷竹笋含蛋白质2.74克,脂肪0.52克,总糖3.54克,含有18种氨基酸,是很好的减肥和健身食品,其纤维素能促进肠道蠕动,有利消化和排泄,减少有害物质在肠道的滞留和吸收。雷竹笋纤维素和人体脂肪酸结合,能防止血浆中过量胆固醇的形成。雷竹笋还具有清热、化痰、消炎、利尿之功效,对肺热、咳嗽、浮肿、腹水、糖尿病、高血压、便秘等疾病,都有一定的食疗作用。雷竹笋中含量较高的酪氨酸,还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目前崇阳县雷竹基地已发展到3万亩,省计委、省林业厅已组织评审。按亩产2000公斤鲜笋,10斤鲜笋可晒1斤,每斤干笋售价15元计算,3万亩可年产鲜笋6万吨,干笋6000吨。并继续扩大规模,计划到2003年达到10万亩,产值可达6亿元。

四. 江西省 宜春 宜丰县 宜丰竹笋

宜丰竹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宜丰竹笋是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的。宜丰是“中国竹子之乡”,宜丰竹笋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幼芽,笋体肥壮,中间有节,节短而粗。宜丰竹笋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类别:蔬菜 产品名称:宜丰竹笋 登记证书编号:AGI01294 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2046号(2013.12.30) 人文历史简介: 宜丰县是全国 “竹子之乡”, 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生态条件优越,竹类资源丰富。竹子与宜丰县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元李璐(元延祜四年任新昌州判官)诗《新昌山源》云:“山围疑路断,忽转又人烟。家家池沤竹,处处枧分泉。”席上的“三笋”(冬笋、春笋、笋干)、河里的竹筏、肩上的扁担、手中的竹扇,处处都是竹的身影。南京林学院收藏的全国最大的竹类标本,就是1982年采自宜丰的活竹;1972年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展出的三棵大毛竹,也选自宜丰。冬笋是宜丰的名菜八扎(又称炒八扎)的主要原料。宜丰竹笋已成为发展旅游和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大支柱产业,成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优化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强大动力。

宜丰县位于江西省西北九岭山脉南麓。东临高安、上高,西与铜鼓接壤,南连万载,北毗奉新、修水。宜丰是全国第一批荣获"中国竹子之乡”称号的县,具有独特的森林资源优势。

宜丰竹笋为禾本科植物毛竹的幼芽,笋体肥壮,中间有节,节短而粗。冬笋:为冬季采收的嫩芽,纺锤形,箨舌尖硬、亮黄,箨叶色泽金黄,肉紧实、无空隙,米白色,质地细腻。春笋:为春季采收的嫩芽,宝塔形,箨舌厚长、青绿,箨叶密被褐色茸毛,肉白色,肉质厚,质嫩多汁。

2013年,宜丰县绿色食品发展办公室申报的“宜丰竹笋”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宜丰地处赣西北九岭山脉南麓。宜丰竹笋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4°30′26〞-115°04′13〞、北纬28°18′17〞-28°40′38〞之间;保护区域在宜丰县黄岗镇、石花尖垦殖场、车上林场、芳溪镇、双峰林场、黄岗山垦殖场、潭山镇、天宝乡、同安乡、花桥乡、澄塘镇、新昌镇、桥西乡13个乡镇(场)117个村(分场)。保护面积56000公顷,毛竹蓄积量达1.2亿株,年产量20000吨。

五. 贵州省 遵义 桐梓县 官仓拐枣

拐枣,又叫万寿果、万韦果、金钩子、鸡距子、木蜜、梨枣、枸等,属鼠李科,枳属木本植物。落叶乔木,高达10米多;嫩枝、幼叶背面、叶柄和花序轴初有短柔毛,后脱落。叶片椭圆状卵形、宽卵形或心状卵形,长8—16厘米,宽6—11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常不对称,边缘有细锯齿,表面无毛,背面沿叶脉或脉间有柔毛。两义式聚伞花序顶生和腋生;花小,黄绿色,直径约4.5毫米;花瓣扁圆形;花柱常裂至中部或深裂。果柄肉质,扭曲,红褐色;果实近球形,无毛,直径约7毫米,灰褐色。花期6月,果期8—10月。果柄含多量葡萄糖和苹果酸钾,经霜后甜,可生食或酿酒,俗称“拐枣”;果实入药,为清凉利尿药,并能解酒;“拐枣酒”能治风湿症;木材硬度适中,纹理美,供建筑及制家具和美术工艺品等的用材。

六.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竹笋

南江竹笋,四川省南江县。因主产于风景秀丽光雾山景区而得名。2012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定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南江竹笋植株矮、分枝低、叶片密、叶量多、产量高、纤维高、低蛋白、无脂肪,含多种氨基酸及维生素,味道鲜美,风味独特,在国内外被誉为“第一绿色保健食品”,是国内罕见的食用笋品种,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在历届南江县政府的重视下,一是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推广科学栽培措施。抽调技术人员组成科研小组,深入到各个生产基地考察,总结群众生产经验,总结出一套南江竹笋高产栽培技术,并大力推广,建立了高产栽培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南江竹笋栽培技术水平的提高。二是完善科技推广网络。使广大群众都能掌握运用先进技术,从而提高笋农种笋技术水平。三是加强笋制品的研制开发。为实现南江竹笋的深度加工和多层次转化增值,与国内外部分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信息优势,开展科研攻关,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档次,引导企业开发新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快标准化建设。笋制品是该县外向型农业的一个主导产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标准,制定了《南江竹笋综合标准》,并把技术标准应用到生产中,建立了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逐步将规范化栽培管理标准扩大到全县,规范了南江竹笋栽培技术,保证了南江竹笋产品质量。

七.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英德竹笋

鲜笋、笋干、香笋

八. 湖南省 益阳市 桃江 桃江竹笋

桃江竹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桃江竹笋产自中国十大竹乡之一的美人窝湖南桃江,独特的气候与土壤条件孕育着115万亩楠竹林。“桃江竹笋”2015年由桃江县竹产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要产品有鲜笋(春笋)、玉兰片、笋干、水笋、榨笋、烟笋、笋丝、冬笋等十个产品。桃江竹笋不仅具有光泽绒黄、笋体饱满、笋纹浅细、笋肉朴厚、味香质脆等独特品质,而且营养成分齐全,主要成分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等并富含铁、磷、镁、钙、锌、硒等微量元素。含有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和胱氨酸,是一种优良的保健蔬菜,名符其实的绿色无公害产品。

竹笋产业是一个能致富的产业,已有越来越多的竹农们加入到竹笋行业中,靠着山里的楠竹赚钱发财致富。桃江是名副其实的“楠竹之乡”,拥有竹林115万亩。近年来,桃江把竹产业作为一项特色富民重点产业来抓,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竹产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鼓励竹农进行竹林低改,培育笋竹两用林,增加收入。目前,已建成面积500亩以上的丰产竹林基地35个、100亩以上的笋用林基地47个,分布在全县15个乡镇及2个国有林场,修建林道2000公里,开展“竹王”评选,激发林农培育竹林的热情。2015年,全县产商品竹笋1000多万斤,收获竹笋干等产品50多万斤,为竹农增加收入5000多万元。这不仅为桃江竹农拓宽了致富路,也为湖南竹产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

九. 重庆市 荣昌 荣昌麻竹笋

重庆荣昌是“中国麻竹笋之乡”,主打竹牌,该县发展适合在本地种植且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林业项目,通过以奖代补,引导农民种植麻竹。主打“竹”牌,从广东省英德市引进了10亩麻竹新品种试种。通过积极培育和科技攻关,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经济林协会名烟“中国麻竹笋之乡”。

近年来,重庆荣昌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机会,林业特色产业优势明显。多年来,荣昌县从2001年起通过退耕还林与农民致富相结合,荣昌县充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笋竹产业建设,建成竹林面积30万亩,使其成为全县农村继生猪产业后的又一大主导产业。如今,10亩麻竹地变成了11万亩麻竹林,荣昌因此而获得了“中国麻竹笋之乡”的美名。

十.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西牛麻竹笋

西牛麻竹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牛麻竹笋”,也称“英德麻竹笋”,广东省英德市,因主产于该市西牛镇而得名,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西牛麻竹笋具有鲜嫩、爽口、笋味香浓的特色,享誉山珍之称。麻竹笋富含粗纤维和A、B2、B6、C等多种维生素,是天然无污染的优质食品,多食有助消化、消滞、益寿延年。西牛麻竹笋产品主要有即食系列和笋干系列。即食笋系列以优质麻竹笋为原料采用现代工艺精制而成,产品有脆笋、玉笋、凤尾幼笋等;笋干系列有笋花、笋尖、笋衣、生笋丝等,以民间传统加工而成,是美味佳肴的上乘佐料,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新加波、台湾等国家和地区。西牛镇是麻竹笋生产加工集约基地。2005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

麻竹笋在英德市栽培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清朝,1821年-1850年间(清代道光)对英德麻竹笋有记载“麻竹长数大,大者径尺,概节多枝丛生回枝,叶大如履”。1921年(民国十年)《广东农村概况调查报告》英德县概况,在森林部分记述“第四区内除松林外,以取笋制干之竹为多”。这里提到的第四区指的就是西牛镇一带。“西牛笋干”,曾于1922年(民国十一年)3月1日至7日举办的“广东省第二次农品展览会”上获特等奖。历史上,以西牛、沙坝出产的笋干多、质量好。1949年后,“西牛麻竹笋”逐步有所发展,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更快。历年,县商业、供销部门,均有笋干收购外调出口。到21世纪初,已形成规模企业十多间,在当地形成麻竹、麻竹笋、麻竹叶生产、销售的产业链,西牛麻竹笋是广大农民奔小康的其中一项新兴产业。随着农村制度的改革、地方0的推广,英德市麻竹笋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不断增加,到1986年,麻竹笋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1986年广东省山区经济工作会议之后,根据麻竹笋易管理、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明显等特点,英德市进一步引导山区人民把麻竹笋作为山区种植的优先发展品种。同时,笋制品价格的不断上涨,麻竹笋鲜笋加工厂的建立,也提高了人民种植麻竹笋的积极性,使麻竹笋种植在以西牛镇为中心的周边镇迅速扩展,大洞、九龙、石灰铺、浛洸、连江口、黎溪、英城等镇也把麻竹笋作为主要经济作物进行种植。麻竹笋成了英德市农村快速致富的法宝,人们把麻竹笋称为“剥皮黄金”。经过多年的推广工作,英德市麻竹笋发展非常迅速,到2010年,英德市麻竹笋种植面积达到45万亩,良种推广率达到了50%,鲜笋产量为31.5万吨(毛重),笋干产量为12600吨,总产值为2.03亿元,主产区农民年人均竹笋收入1250元,占年人均总收入的41%,成为广东省乃至全中国最大的麻竹笋种植基地。2005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麻竹笋之乡”、中国果菜产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授予“中国优质食用笋基地乡镇”。西牛镇竹笋已有规模企业十多间,在当地形成麻竹、麻竹笋、麻竹叶生产、销售的产业链。西牛麻竹笋的发展有利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英德市广大农民奔康致富创造了条件。西牛镇区现建成投产的笋产品加工厂有巨龙、震兴、旭祥、欣乐,年加工笋产品3万多吨。主要品牌有巨龙农副产品加工厂的“鸿大”和震兴农副产品加工厂的“巧口”商标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

保护范围

西牛麻竹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英德市《关于划定西牛麻竹笋产地范围的函》(英府函〔2007〕2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英德市内低丘陵坡地,范围在东经112°45′至113°55.1′,北纬23°50′至24°33′。

贵州桐梓土特产狮溪方竹笋桐梓县狮溪特产野生鲜方竹笋500g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