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夏州旅游特产推荐 临夏买什么特产比较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2 19:11:52

一.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馓子

在欢度的古尔邦节、尔德节、圣纪节,以及婚丧大事中,都把馓子作为待客的主要面食品。油炸馓子要有娴熟的技巧,和面前先熬一锅放有一定比例量的花椒、红糖、蜂蜜的开水,冷却后再将面粉和成面团,在案板上反复揉压,使面团又软又劲富有弹性。然后切成小块,再磋成筷子粗的面条,拌少许食油放入,醒面到一定程度烧油锅。油沸腾时,掌锅人将搓好的馓坯,套在筷子上边摆边扯,放入油锅,馓子炸硬时即可抽出筷子,再炸成棕黄色即成,色泽黄亮,香脆味甘。“炸油香、从头学、回回的馓子是一绝”,这是人们夸赞回族馓子的诗句。

二.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临夏彩陶

彩陶是人类生产、生活而产生的用具,它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标志。河州彩陶的密集出土,既使临夏享有“中国彩陶之乡”的美誉,又见证了临夏为人类发祥地之一,把临夏的历史提前了五千年。

河州彩陶多姿多彩,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半山类型、马厂类型)、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四个文化类型各具风韵。各种陶器造型迥异,有瓶、盆、壶、钵、瓮、罐、碗等,表面饰以精美花纹,纹饰多以黑、橙、褐、红、灰色为平行线、曲线、交叉线、同心圆、涡形纹组成。河州彩陶最负盛名的是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陶器,其代表作为1954年出土于积石山县三坪村,被郭沫若先生称为“彩陶王”的双耳四鋬彩陶瓮,为国家一级文物,现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临夏的先民在河州大地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彩陶文化,境内发掘的古文物遗址有370余处,仅临夏市的王坪、罗家尕塬、护林山等多处遗址中,就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器皿,佐证了远古时期的临夏就是人类生息繁衍的乐土,演绎了临夏这方热土的人们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旅。

临夏这块沃土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古文化遗存。以“马家窑”文化为代表的各类文化遗址星罗棋布,“半山文化”、“齐家文化”因最早在这里发现而命名。被郭沫若先生命名“彩陶王” 的国宝就出土于临夏。甘肃彩陶王属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距今五千年左右,通高49.3厘米。以造型独特、花纹别致而闻名于世,原件现收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临夏是著名的中国彩陶之乡,出土彩陶是国家的珍贵文物,数量有限,价格昂贵,市场上流通的少,为了满足人们对彩陶的喜爱之情,临夏的民间艺人们通过长期探索研究,仿真复制出不少精美的彩陶手工艺品。这些仿古复制的盆、罐、壶、瓶等,保持了真品的基本特点,成为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工艺品。

三.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酿皮子

康乐酿皮子是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康乐县的。酿皮子,是回族独特的风味小吃之一。其特点是色泽橙黄而透明,吃起来柔软又有韧劲,风味特佳。

酿皮子是一种面粉制成的食品。将优质面粉加水合成硬团,然后在清水中揉搓,使面粉中的蛋白质和淀粉分离。面粉中的蛋白质,俗叫面筋,被分离出来后,另外放置。游离于水中的淀粉,待其沉淀于容器底部后,调成稀糊状,随即舀入大平底盘中,上笼蒸熟,成薄圆片形,待凉后缕切成条即成。面筋则另外蒸熟,切成薄片,随碗搭配入内。食用时,将切好的酿皮,上面放几块面筋,再伴上青蒜、椒盐、芥末、辣油、醋等佐料。看起来色泽鲜亮吃起来质地柔筋,咸、酸、香、辣、鲜五味俱全,使人食欲大振,愈嚼愈香。酿皮子价廉物美,其味独特,既可当零食小吃,也可当作主食来用。这种凉食的面制品,在夏秋炎热天气,极受人们喜爱。

康乐县酿皮子之所以有名,一是柔韧适度,晶莹透亮;再就是清凉爽口,以香辣取胜。康乐县酿皮子的做法是选用上等面粉放入大盆中,先调成面团,再用水有规律地抓洗,分出淀粉和面筋。而后在淀粉液中加入适量碱面,用勺臼入平底锅,大火蒸熟,抹上芝麻油,待凉后切成条即可。面筋放进笼屉内蒸出,切成小块,即为“面筋块”。康乐县酿皮的佐料也十分精到,青蒜、椒盐、芥末、芝麻酱、辣子油和熏醋缺一不可。辣椒油用十斤清油,二两辣椒大火煎制而成,辣而不呛喉,油而不腻,既提味,又开胃。芥末也选用白色优等品,其它调料也都讲究新鲜,注意火候,精工细做。

四.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油炸果

油炸果是临夏地区的穆斯林妇女精心制作的一种工艺独特、造型奇丽、图 案清晰、用料考究、香甜脆酥、颇为可口的传统油炸食品。油炸果的种类繁多,诸如:桃花、菊花、梅花、莲花、牡丹、柳树、石榴、葫芦、佛手、桃子、姜片、蛟龙、凤凰、麻雀等等,枚不胜举。其配料主要是:优等粉、熟面粉、鸡蛋、白糖、红糖、蜂蜜、食色。制作时,按品种将面调成各色面团,揉匀后经过数道工艺放入油锅炸熟,即成各种独具一格的炸果。

五.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刘家峡大红枣

永靖大枣

永靖大枣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质地细嫩、清脆、汁多、酸甜、深受广大群众好评。1997年曾经获得甘肃省林果产品博览会银奖。

永靖县栽培大枣历史比较悠久,主要分布于黄河、湟水沿岸的刘家峡、盐锅峡、西河等地,树冠自然分布,主干灰褐色,叶长椭圆,新发枝条具刺,果形椭圆,纵径3.3厘米,果皮薄,嫩熟枣果肉白绿色,细而脆,汁多、味酸甜。干枣皮鲜红,肉白黄色。产于西河乡二房村的永靖县馒头枣,个大、肉厚、核小,更具特色。枣果含维生素丙特多,比柑桔高7-8倍,比苹果高70倍。栽培简便,宜管理,与农作物间作影响小,抗寒耐盐碱。不仅可干鲜兼用,又可深加工成蜜枣、酒枣、熏枣和干枣,还可制作枣泥、枣面、酐作原目前,永靖境内共有枣面积7400万株万公斤,可实现产值90万元。

目前,永靖境内共有枣面积7400亩,125万株,年产枣45万公斤,可实现产值90万元。刘家峡大红枣其果实色泽鲜红、皮薄、肉厚、核小、清脆、质地细嫩、香甜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维生素及矿物质钙、磷、铁、镁等,是西北高原上的水果珍品,也是我国中药不可缺少的药中珍品。

刘家峡红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域范围为甘肃省永靖县太极镇、刘家峡镇、岘塬镇、三塬镇、盐锅峡镇、西河镇共六个镇五十个村。

六.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刘家峡樱桃西红柿

樱桃西红柿属番茄,属一年生蔬菜,是番茄半栽培亚种中的一个变种,原产南美洲热带秘鲁,从80年代开始在全世界迅速发展,我国90年代初引进,我县99年引种试验温室栽培获成功。樱桃西红柿以成熟果实供食,酸甜可口,营养丰富,完熟果实糖度达7-8度,每100克果中水份9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2.5-3.8克,蛋白质0.6-1.2克,维生素C20-30毫克以及胡萝卜素、维生素丙、矿物质等,可当成水果生食或当菜肴熟食,也能制成罐头等,具有独特风味,其果汁对肝脏病有特效,有利尿、保肾之功效,其果皮中含有与维生素D作用相同的物质,可降低血压,预防动脉硬化、脑溢血等病症。因而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宾馆、饭店的青睐。

果品性状表现良好,长势强、结果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经济效益显著。每亩定植3100-3300株为宜,采用年蔓单杆整枝法,是一种适宜我县种植推广的新型保健蔬菜。

七.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贾昌柿子

贾昌柿子凉晒制成。特点是个大肉厚,肉色金黄鲜亮,气味清香,味道甘甜。虽产于深山,却早已名达京城,古代是给帝王的贡品。

八.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唐汪川杏

唐汪川杏:又名大接杏、大桃杏,主产于唐汪川,以个大色鲜,皮薄肉厚,汁多味美,纤维少为特色,营养丰富,宜生食。其仁味甜,也可食用。桃杏栽培源于明代,距今已有五六百年历史。

唐汪乡:以大接杏、软儿梨著名。

唐汪乡照壁山村、塔石沟村:红枣、大接杏。

九.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

金秋八月,红椒坠枝。位于刘家峡水库之滨的东乡县河滩镇,一片片"大红袍"花椒

宛如朝霞,染红了田野山川。忙于采摘的椒农提筐背篓,穿梭于丛丛椒林之中,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地处大夏河与黄河河谷阶地上的河滩镇,俗称-川。这里土层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年积温2500℃-3300℃,适宜花椒生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和煦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也吹醒了这里的村民对"大红袍"花椒

的那份执着热爱。他们又一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满腔的热情,开挖荒坡山地。把"红希望"洒播在各类闲散地带,"大红袍"花椒的馨香,又萦绕在-川上空。1989年,东乡县将花椒列为基地建设项目,规模化发展。把川水区的河滩镇作为重点区域发展,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育"大红袍"花椒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开发荒山荒坡,承包花椒造林项目,扩大椒林栽植规模。

在1995年的甘肃省农土品评鉴会上,东乡县农林局从河滩镇选送的"大红袍"花椒获得金奖。目前,河滩万亩花椒林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大红袍"花椒栽植面积已达2.1万亩,160万株,其中挂果50多万株,常年产量达37万斤,实现收入400万元,户均近千元,人均增收1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镇"。

2004年,东乡县以河滩镇花椒基地为榜样,提出了"沿河百里20万亩花椒林带"建设项目,在洮河及刘家峡库区沿岸的考勒、董岭、唐汪、达板等八个乡镇广种"大红袍"花椒,现已完成5.3万亩。

"大红袍"花椒,也激漾起诗人墨客的情怀,他们写下了无数的诗词名句,有位东乡诗人对"大红袍"花椒有这样的赞美:

"大红袍"花椒

味道香淳

黄土坡处处栽植

那不是嫩蕊佳茗

是古河州花椒醉人

大红袍麻而不娇

不崇富贵

甘于清贫

尽管枝叶灰黝

可身披针刺不甘欺凌

春风吹来万花映红

唯花椒严守方阵

待到盛夏伏暑时

繁枝茂叶间珠串火红

沉甸甸的黄土地

孕育

红湫湫的果实艳俊

金灿灿的阳光

赐赋

麻辣辣的香馨

芬芳漫溢十里乡村

十.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唐汪大接杏

久负盛名的产于东乡县唐汪川,是当地人民经过长期培选育形成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400多年栽培历史。 唐汪大接杏肉质细密,味甜多汁,果色艳丽,富有芳香,平均单果重90.3克,最大的达150克,是极好的鲜食和加工品种。长期食用,具有润肺止渴、祛痰防癌等功效。

“唐汪川里有三宝,桃杏、瓜果、大红枣”。位于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的唐汪川为有名的“桃杏之乡”,所产大接杏为甘肃三大名杏之一,以果实硕大,味甜适口而享誉西北。"天水的苹果安宁的桃,唐汪川大接杏是一宝"。久负盛名的大接杏因盛产于唐汪川而有唐汪大接杏之称。此地土壤多为冲积母质形成的黑红土和沙壤土,土质肥沃,渠水自流灌溉,光照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尤其是略含盐碱的红砂土,极适宜于杏树的生长,所以,自明清以来这里逐步发展成盛产杏子的好地方。唐汪川大接杏源于明代,已有五、六百年历史,以个大色鲜、外形美观、果肩突出、顶端椭圆、杏肉桔黄、质厚松脆、汁液丰富、香甜爽口,纤维少,易剥食为主要特色。

唐汪川杏重逾三两,含有丰富的糖类和维生素,营养丰富,是色、香、味、形俱佳的果品。唐汪川杏每年6月底上市,最宜鲜食,但杏子不宜久存,因此多加工成杏干、杏脯、杏酱、杏子汁、杏子酒、杏子罐头等美味食品。杏子性味甘酸、微温,有小毒,归经入肝、心、胃,有生津止渴、清热去毒之功效。杏子也是止咳去痰、润肠通便的良药。

据省、州科委20世纪80年代初普查,唐汪川有一个比较庞大的杏子家族,它的品种有大接杏、包核杏、泉眼口、早杏、胡抓等22种之多,而唐汪大接杏是最负盛名的优良品种之一。成熟的唐汪大接杏果实形如桃,桔黄色、个大、皮薄、肉厚、质软、纤维极少;平均单果重90.3克左右,最大的可达150克;汁多、味甜、醇香,品质上乘。其树形高大强健,丰产、稳产。大接杏百年大树树身高达15米上下,根系发达,分枝很多,树冠硕大,最大的可高达20米左右,产量惊人,在丰收年景,产量可达七、八百斤 。

临夏特产必买清单临夏特产有哪些值得带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