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特产小吃美食 梧州特产有什么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4 14:19:17

一.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大福饼

大福饼是梧州市历史悠久的传统名点之一,相传大福饼最早见于清代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0年),原为从广东移居梧州城郊的一位老太太创制。故取名为“婆婆饼”。后来梧州城一位落第穷秀才为了生计,拜老太太为师学艺。老太太见穷秀才为人忠厚,又聪明勤学,便把“婆婆饼”的技艺传授给他。老太太谢世后,穷秀才觉得“婆婆饼”名不雅致,便易名为“大福饼”。此后一直沿用至今。到了民国时期,“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流传开来,当时梧州城已有四五家饼铺生产,影响也随之扩大,成为梧州人有口皆碑的著名糕点。到了40年代末50年代初,有的老师傅去世,有的退休或改业,“大福饼”的制作技艺濒临失传。1956年梧州市饼食社(现百乐食品厂的前身)为了抢救这一传统技艺,广泛收集了解放前各家饼铺“大福饼”的原料配方和制作工艺,加以综合研究,取其精华,恢复了这一著名糕点的生产。目前,梧州市百乐食品厂生产的“大福饼”,由于配方合理,工艺精湛,产品松软细腻,营养丰富,老幼皆宜,1983年荣获广西优质食品奖,1985年荣获全国儿童生活用品金鹿奖。大福饼的制作工艺如下:
(原料)精面粉50公斤,优质白糖25公斤,鲜鸡蛋5公斤,发酵剂适量。
(工艺)先把面粉筛一两遍,使其松散并充分混入空气;把白糖加适量水熬煮成稀稠适度的嫩糖浆待用;将面粉、糖浆、蛋液等混合拌匀,调成软面团,再经推、揉、拉、磨等工艺处理,制作熟面团,然后分块提出,做成饼坯,成型后送入烤炉烘烤。炉温掌握在摄氏180~200度之间,成熟后取出,经冷却、包装即成。
(特色)饼形端圆,品质细腻,松软,富有弹性,香甜可口,无硬、干、实现象。

二. 广西 梧州 岑溪 梧州砂糖桔

梧州砂糖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梧州砂糖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适宜发展各种南亚热带名优水果,尤其是特别适宜发展优质砂糖桔生产。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梧州市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砂糖桔生产基地。苍梧县的砂糖桔质量为全区最好。

梧州市地处广西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最适宜发展各种南亚热带名优水果,尤其是特别适宜发展优质砂糖桔生产。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砂糖桔列为农业特色产业进行重点发展。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自治区农业厅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梧州的砂糖桔产业得以迅猛发展,一跃成为全市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优质水果品种。砂糖桔产业已成为我市规模最大农业优势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之一,是广大农民朋友名副其实的甜蜜事业。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梧州市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砂糖桔生产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已种植砂糖桔16万多亩,年产砂糖桔7万多吨,年收入超2亿元。涌现了一大批专业户、专业村、10万元户,成为农村发展最快的一个产业。

梧州市的岑溪市筋竹镇、苍梧县大坡镇、藤县塘步镇发展势头最猛,已经成为砂糖桔专业镇。由于形成了产业,且质量好,产品远销区内外及出口越南,供不应求。岑溪市发展砂糖桔居梧州市各县(市)第一。为了把砂糖桔发展壮大,岑溪市因势利导,着力抓好筋竹镇黄陵砂糖桔专业示范村的建设和推广,全市先后办起了25个示范园。同时,采取资金扶持、种苗补贴、评选奖励种植大户等办法,鼓励和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砂糖桔种植,目前,该市砂糖桔种植已遍布14个乡镇,种植面积已达8万多亩,其中挂果面积达5万亩。去年产砂糖桔4.3万吨,产值1.42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被区农业厅列为广西优势农产品。据统计,去年在筋竹镇,种砂糖桔年收入10—20万元的农户有22户,20—30万元的14户,30—50万元的5户,50—100万元的3户,超100万元的2户。

苍梧县的砂糖桔质量为全区最好。由于苍梧县种植砂糖桔的乡镇气候、土壤都好,施肥讲究,实行无公害标准生产,在2005年的全区砂糖桔质量标准评比中获第一名。至今年7月,该县种植砂糖桔达6万多亩,今年预计产砂糖桔2万多吨。种植砂糖桔的后起之秀藤县,目前面积已超万亩。塘步镇16个村,村村都种砂糖桔,全镇种植砂糖桔面积达7000多亩。藤州镇潭东村曾锦永今年初投资13万元承包村里90多亩山地,种下7000多株砂糖桔苗,目前长势良好。

梧州砂糖桔

地域范围

梧州砂糖桔农产品地理标志标示的范围为梧州市现辖区,包括岑溪市、苍梧县、藤县、蒙山县、长州区、蝶山区、万秀区,东经110°18′~111°40′,北纬22°37′~24°18′之间,东连广东省封开县、郁南县、云浮县、信宜县,南接本自治区北流县、容县,西依桂平县、金秀瑶族自治县、象州县,北邻鹿寨县、荔蒲县、昭平县和贺州市的八步区。2011年生产面积21700公倾,产量32万吨。至2015年,梧州砂糖桔种植面积将推广至23000公顷,产量5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梧州砂糖桔外在感官特征:果扁圆形,端装;色泽桔黄-桔红色,鲜艳有光泽;果顶微凹;果皮稍粗,平均厚度1.97mm,油胞中等、明显;果实横径40-48mm,纵径30-40mm,平均单果重38g; 肉质细嫩、化渣、汁多,种子0-4粒;可食率78%;可溶性固形物12.5-14.3%,风味浓郁,有香气,品质上等。 (2)梧州砂糖桔内在品质指标:可食率≥75%,可溶性固形物≥12%,总酸量≤0.6%,固酸比10:0.4(±0.05),总糖≥8g/100g,维生素C含量≥18mg/100g。 (3)安全要求:梧州砂糖桔严格按照严格按照农业行业标准《NY/T975--2006柑桔栽培技术规程》、梧州砂糖桔地方标准《DB450200/T003--2005》以及制定的《梧州砂糖桔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进行生产。 (4)包装:采用牢固、洁净、无毒、无异味的纸箱、竹篓或泡沫箱作为包装原材料,包装材料符合GB/T5737的规定。 (5)贮存:鲜果的贮存地应该阴凉通风、防晒、防雨、无毒、无异味、无污染源。 (6)运输:运输工具应清洁、无毒、无异味、无污染,并应设有防晒、防雨设施。不得与有毒、有挥发性异味的物品同批运输。

三. 湖北省 武汉 汉阳区 武汉小吃

武汉小吃

四. 广西 梧州 龙圩区 梧州蛤蚧酒

梧州蛤蚧酒是用广西蛤蚧为主要原料泡制成的名贵药酒,酒色碧绿,酒味香醇,有滋补壮身的疗效。

蛤蚧酒系广西著名的动物酒之一,素以梧州出产的最负盛名,其生产历史十分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清代初期,梧州民间就有捕捉蛤蚧泡酒的习惯,距今已有360多年的历史。当时,梧州东门和河西三界庙一带盛产花头大蛤蚧,百姓常常捕之用以泡酒。《梧州府志》也说“梧州东门蛤蚧酒”在清代就远近闻名,可见,梧州蛤蚧酒成名是由来已久的了。到了20世纪30年代中期,梧州龙山酒厂博取民间泡制蛤蚧的精华,批量生产蛤蚧酒。在短短几年间,蛤蚧酒的生产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产品不但畅销广西、广东和华东地区,而且开始批量销往港澳,出口东南亚等地。

解放后,梧州蛤蚧酒生产发展迅速,产品产量和质量不提高。该酒不但酒色碧绿透明,味香醇和,而且具有滋阴补肾,补血养颜,壮腰固精,定喘止咳,肺痨咯血,气虚血竭,强壮身心等功用,对神经衰弱、0遗精等症疗效尤为显著。由于梧州市蛤蚧酒历史悠久,品质优异,货真价实,疗效卓著,1962年和l987年梧州桂峰牌蛤蚧酒多次荣获广西名牌产品和优质产品称号,1983年获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颁发的产品荣誉证书,同年被选送参加意大利国际博览会展出1985年被列为中国医药保健进出口总公司的名牌骨干商品。历年来,梧州蛤蚧酒畅销全国各地,行销港澳地区,出口英、法、日等40多个国家,在国内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梧州蛤蚧酒的制作工艺如下:

(原料)活蛤蚧,50度优质米酒。

(工艺)先将蛤蚧宰杀,挖去眼睛,除净脑浆和内脏,用药棉擦净血污,置大瓦缸中,按比例加入米酒浸泡制。3~4个月后,经品尝鉴定后,进行兑配、过滤、澄清、检验、包装即成。

(特色)酒色碧绿,透明感强,无明显沉淀物,滋味香醇绵和。

五. 广东省 佛山 顺德 顺德美食

顺德民丰物阜,县人自古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加以外出经商、作官人多,不断传入外地的制作经验,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饮食习俗。早在清代,就有“凤城食谱”的名目,菜式烹饪成为粤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人称道“顺德乳蜜之乡,言饮食,广州逊其精美”(梁介香《凤城梦游录》)。及至近世,“食在广州,厨出凤城”的说法,得到外界公认;广州、香港、澳门以及海外粤人聚居地的酒楼餐馆,多喜标榜“凤城(大良)名厨”以广招徕。顺德厨师特别擅长清蒸河鲜(海鲜),小炒菜式也很到家,充分体现鲜、嫩、爽、滑、香的特色。招牌菜式如“水鱼(甲鱼)三味”:甲裙加杞子、桂圆、冬菇、瘦猪肉清炖,头、尾和爪红烧,肉切薄片配冬笋或菜胆生炒。一只甲鱼因应不同部位可制作出多样的风味。“炒水蛇片”:水蛇剥皮起去骨后切片。配鲜笋、碗豆等菜料生炒。极其鲜美爽滑。“野鸡卷”:肥、瘦猪肉分别切片,拌生粉及其他佐料,卷成圆筒形蒸熟后切成棋子状。再油炸成金黄色上碟,以汁淮盐蘸吃,甘香可口而无肥腻之感,是佐酒的上等菜式;“大良炒牛奶”将鲜牛奶混和鸡蛋清,加入蟹肉、虾仁、鸡肝粒之类炒制而成,鲜嫩软滑,浓郁可口。是中国烹饪技术中软炒法的典型菜例。其他如褪骨大鳝、六味烩长鱼、乐从鱼腐、均安鱼饼、龙江米沙肉、虾饼、大内田鸡、凤城酿节瓜、酥炸春花肉等,都制作精细,独具特色

在吃法上,地方特色鲜明又大众化的,为淡水鱼的烹饪,方式主要有全食、块食、片食、拆食、剁食、酿食、生食和腌食八种

全食是制作时去除内脏、鳞、腮而保留鱼的全形,制法又可分蒸、煎、炸三种。加姜丝、葱丝、料酒、食盐蒸熟再淋豉油熟油(经煮沸的花生油),名“清蒸”,以鲩(草)、鲮、鲫鱼为主。煎炸则各种家鱼均可,一般在煎、炸后加酒、豉油及少许调料再蒸或炆,可免燥热上火,又别具滋味。先炸后炆称“红烧”,与“清蒸”并为两种常见的制法。如将抹盐蒸熟的鱼(以鲩鱼和鳙鱼为主)配上酸荞头丝、酸姜丝及酸甜芡法汁,则为“五柳鱼”,也很常见块食是将鱼带骨切成骨牌大小,调味后以生粉拌匀,放进沸汤锅内浸熟,蘸豉油熟油和姜丝、葱丝吃,香滑可口,俗称“浸滑鱼”

片食是将鲩鱼或大头鱼(鳙鱼)的脊肉起出,切片,以筷子夹持在沸汤锅内灼片刻,再蘸豉、熟油和姜丝、葱丝吃,俗名“鱼片打边炉”,是最方便的一种吃法。若拌蛋清等配料猛火炒之,名“炒鱼片”;若将鱼片拌少许姜丝、葱丝加入白粥稍烫片刻,名“鱼片粥”

拆食是将大头鱼的鱼头稍煎之后,放进沸汤中浸熟,取出去骨,放汤加配料制成羹,名“鱼云羹”。将整条大鱼浸熟后去骨拆肉煮粥,名“鱼蓉粥”。

剁食是将鲮鱼(鲩鱼、大头鱼亦可)的脊肉剁至糜状,加配料和挞至起胶,再捏成丸状,名“鱼球”,蒸熟或沸汤浸熟均可,又可配其他佐料煎、炆、炒、炸、皆成美食

酿食是将整条鲮鱼连头带皮完整剥出,取其肉剁糜,掺上猪肉料、冬菇粒、虾米等配料,调味后酿回皮囊内,回复原型,煎或炸熟后略炆即成

生食俗称"食鱼生",取鲩鱼(鲤鱼亦可)脊肉去皮及皮下红肉,抹干后以快刀切成蝉翼般薄片,再加入姜丝、葱丝、炸榄仁(或炸花生、炸粉丝)、酸荞头丝、蔬果(雪梨、莲藕之类)丝、熟盐末、花生油和芝麻油,拌匀生吃,味道鲜美爽滑。但由于容易感染寄生虫病,近年已不如过去盛行

腌食实为制作鱼干,将扁鱼(鲢鱼)、鲮鱼去除内脏和鳃、鳞,以适量食盐腌一夜后吊起吹至半干,里外再匀涂一层乌酱晒干,蒸熟佐膳。味道甘香,耐嚼醒胃,比之鲜食,别具风味

此外,有几种传统点心小食也名闻遐迩:一是金榜牛乳,为雪白圆状薄片的咸乳酪,以水牛奶制成,创始于明代,味略咸而甘香,佐粥下饭有坠火功效;二是大良双皮奶,始制于清代,为甜炖水牛奶,碗面覆盖一层鲜奶煮制时形成的薄膜,食味清甜嫩滑,乳香浓郁;三是大良的嘣炒,为面粉拌猪油、南乳、白糖等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始制于清代,形似金黄色的蝴蝶,过去广东人称蝴蝶为嘣炒,故名;四是凤城鱼皮角,始制于清代,鲜鲮肉刮青加入精面粉搓匀擀薄作皮,鲜瘦肉松、虾仁、韭黄等作馅,包成小巧玲珑的饺子状,宜汤煮、宜干蒸;五是伦教糕,始制于明代,糕体雪白晶莹,爽软滑润而有弹性,食味清甜透凉;六是龙江煎堆,始制于明代,为糯米粉掺和大米粉作皮、爆谷花与炸花生仁加糖浆作馅的球状油炸年宵食品。( 顺德)

六. 山东省 青岛 李沧区 青岛小吃

青岛小吃

七. 福建省 三明 梅列区 三明小吃

三明小吃

八. 广西 梧州 长洲区 梧州桑寄生(广寄生)

桑寄生又称广寄生,有600多年的历史。其节、茎、枝、叶均可入药,补肾补血,并可作茶剂、煎膏和泡酒之用。其中以长洲所产的最好。

桑寄生还有段历史:
长洲进士关广槐向太医献桑寄生处方,医好了慈禧太后气血两亏症和大臣张之洞的亏损虚症后,长洲杨桥的响水桑寄生就扬名天下,成为贡品,也成为了人们赠送亲友的珍贵礼物。

九.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小吃

传统食品类:孟大茂香糕、越味茴香豆、长塘角笋、糟鸡、越鸡、腐乳;霉系列:如霉干菜、霉千张、霉毛豆、霉苋菜梗;酱系列:酱鸡、酱鸭、酱菜等产品;现代食品类:银丝米面、中华鳖、珍珠粉;醉系列:如醉虾、醉鸡、醉鱼干等产品。( 绍兴)

十. 台湾省 云林县 天送小吃店

豆皮是将黄豆磨成浆,加水滚煮后,再将凝结于表面的薄膜层层筛取而得,常见的做法不外乎素豆包或切片炒肉丝,天送小吃店却将豆皮、笋丝、红罗卜、肉丝、鸭蛋酥等一起熬煮并加以勾芡,上桌前再滴上少许的乌醋,做成柔滑香甜的红烧豆枝焿,口味相当独特。( 云林县)
梧州小吃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梧州必买的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