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有哪些特产好吃 巧家比较出名的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22 18:48:06

一.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细褶子披毡

    细褶子披毡是巧家县地方产品。它素以色泽洁白、曲雅古朴、结构紧凑、防雨保暖、经久耐用为特色而著名于昭通市农村。凡是在农村高寒山区长期工作的干部,都以买到巧家县制作的细褶子披毡为快。    巧家细褶子披毡制作很有考究,首先要挑选绵羊的“六月毛”,经过洗涤、脱脂、弹毛、揉踩、提褶、嵌线等复杂工序加工而成。尤其是在揉踩,提褶及嵌线等几道工序中,毡匠必须要有娴熟的技巧,方能使所加工的披毡做到厚度匀称、褶子达到100~120条的要求。经过这样精加工的披毡,可以卷起来直立地上,尺寸适中,舒卷自如。( 昭通)

擀毡---是游牧民族的传统手工技艺。向达《蛮书校注》引宋人周云飞《岭外代答》说:"西南蛮地产绵羊,固宜多毡毳,自蛮王而下至小蛮,无一不披毡者"。徐嘉端在《大理古代文化史稿》中说:"披毡是牧羊人的遗俗"。其实,不仅"西南"也不仅是牧羊人对披毡情有独钟,全国各地各种毡制品不下数百种,兼有衣甲两用的披毡也达十数种。在众多披毡中,巧家细褶子披毡以选料精细、制作考究、造形古朴、结构紧凑而别具一格,历史上特称为"东要披毡"。明代,细稻子披毡是向朝廷贡赋的三项内容之一。

巧家细格子披毡长约2米,宽约1米,纵边的一边串以领绳,收缩领绳可以把披毡聚攒成六七十至一百一二十榴,卷裹成筒,坚挺如柱。披毡可披可盖,挡风御寒,遮阳避雨,四李皆宜。古代充作战士甲育,不碍乘骑,可抵御弓矢。1963年昭通出土的东晋霍彪招魂墓壁画中,墓主霍彪坐像两侧,部曲雁列,有头戴毡帽,身裹披毡,足登毡靴,手持梭标的武士,其着装的毡制品特别是披毡,与巧家细褶子披毡毫无二致。说明最迟不晚于距今1690多年前的东晋时期,这种披毡就已定型。

细褶子披毡产于巧家县属的马树、-铅厂、养麦地、崇溪等地处高寒山区的乡镇。毡工以养麦地、法拉、木瓦、半管等村寨最为有名。毡工既收原料代人加工,也应邀登门擀制,有的也自购羊毛加工成品出售。披毡质量既取决于羊毛质量,也受加工技术影响。羊毛以"六月毛"为最好,毛色光润多脂,擀成的披毡不透雨,可聚攒成100榴以上;其次为"九月毛",最差的是"三月毛"。擀毡全用手工,工序为:选毛分等,将分等后的羊毛洗涤、脱脂,用弦弓弹松;卷帘,即将弹松的羊毛平匀地铺在特制的竹帘上,卷成帘筒;用热水浸发;蹬踩竹帘筒,边蹬边泼水浇淋,去掉羊毛中的杂质,使之粘贴;提褶;嵌线。尤其是在蹬踩、提褶、嵌线几道工序中,毡工必须要有娴熟的技巧,才能使所加工的披毡厚度均匀,结构致密,褶子达到100-120褶的较高要求,尺寸适中,舒卷自如。"筋骨好"、"站得直"、"褶子细"、"收得拢",是细褶子披毡基本的质量要求。

自明洪武十七年(1384)定东川府岁输披毡八百领,历明、清两朝,细褶子披毡贡赋成为定例。在漫长的岁月中,金沙江沿岸地区,可以当衣服、当被盖、当座垫、当睡袋,一物多用、四季皆宜的细褶子披毡,是耕耘放牧者贴身、贴心的心爱之物。到山区农村工作的干部,也以拥有一床细稻子披毡为幸运。近年来,时尚变异,细褶子披毡已不复旧时光景。但只要有牧羊人在,谁敢说"牧羊人的遗俗"不会是永远的存在呢?

二.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巧家石榴

石榴,原名安石榴。据《群芳谱》记载,石榴是张骞出使西域时从安石国(今伊朗西部)带回来的品种,故名安石榴。历史上全国著名的石榴产区有云南巧家、陕西临潼、安徽怀安、山东济南、四川会理;巧家名列榜首。


巧家石榴栽培历史悠久,适宜栽培的地区广泛,品种繁多,品质优良,被称誉为石榴中珍品。《民国巧家县志稿》记:“县北巧家营三十里,种植宜于果木,以石榴为。果实硕大,味甘适口,远近多争购之。居民广植园圃,以为生业,故种榴甚多,榴花盛开时,如锦如霞。”“北圃榴红”是旧时巧家风物胜景之一。


石榴性喜阳光充足、煦和温暖的自然环境。巧家营海拔800~1200米,年平均气温16℃~20℃,冬季气温在8℃~10℃之间,全年日照2000小时以上,年降雨量900~1100毫米,终年无霜,具备了石榴生长的理想条件。在石榴花开授粉时,正是春和景明的仲春时节;石榴结果、成熟期,又是高温多雨季节;多种因素的优化组合,为石榴生长及后期高糖分转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巧家石榴有玛瑙、红袍、彩霞、糯米、白花等品种,以玛瑙、红袍品质最好,被誉为“神品”、“极品”。单株产量平均在80公斤以上,平均果重200克左右,最大果重900多克。果形扁圆,棱角分明,皮薄,籽粒大,核软,汁多,味甜,爽口,甘之如饴,营养丰富。据检测资料,巧家石榴果实含糖9.37%,含酸0.60%,还含有脂肪、维生素C、蛋白质、钙、磷、铁等微量元素,有补血、开胃、助消化作用。


石榴全身是宝。石榴树能吸附空气中的氟、硫等有害物质,净化空气;石榴皮含有鞣质、单宁和石榴皮硷,入药有涩肠止泻、止血、驱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久泻、赤痢、脱肛、便血、崩漏、带下、虫积腹痛诸症。石榴树根皮有驱虫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蛲虫、蛔虫症。工业上,单宁类物质可作鞣皮原料、染料。石榴枝叶秀丽,花色鲜艳,花期较长,无疑又是一种极好的观赏树种。

三.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巧家天麻

【科属】兰科天麻属


【来源】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干燥块茎。


【别名】 赤箭、木浦、明天麻、定风草根、白龙皮


【拉丁文】 Gastrodia elata Bl.


【英文】 RHIZOMA GASTRODIAE


【植物形态】多年生共生植物。块茎横生,椭圆形或卵圆形,肉质。有均匀的环节,节上有膜质鳞叶。茎单一,直立,圆柱形,高30~150cm,黄褐色,叶鳞片状,膜质,互生,下部鞘状抱茎。总状花序顶生,长5~30cm;苞片膜质,披针形,长约1cm;花淡绿黄色或橙红色,萼片与花瓣合生成壶状,口部偏斜,顶端5裂;唇瓣白色,先端3裂;合蕊柱长5~6mm,子房下位,倒卵形,子房柄扭转,柱头3裂。蒴果长圆形或倒卵形,长1.2~1.8cm。种子多而极小,成粉末状。花期6~7月,果期7~8月。


生于腐殖质较多而湿润的林下,向阳灌丛及草坡亦有。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现多栽培。须与白蘑科真菌密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 (Vahk ex Fr.)Karst.和紫萁小菇 Mycenaosmundicola 共生,才能使种子萌芽形成圆球茎并生长成为健常的天麻块茎。紫萁小菇为种子萌发提供营养,蜜环菌为原球菌长成天麻块茎提供营养。
DYCMS_info_next

【采制】冬至以后采挖者称“冬麻”,体重饱满质佳;立夏以前采挖者称“春麻”,体松皮多皱缩者质次。挖出根茎立即洗净,擦去外皮,蒸透,60℃以下烘干或晒干。


【产地】主产于陕西秦巴山区,四川、云南、贵州,产量大、品质好。


【性状】块茎长椭圆形。扁缩而稍弯曲。长3~15cm,宽1.5~6cm,厚0.5~2cm。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略透明,多不规则纵皱纹,有由潜伏芽排列成的多轮横环纹,具点状痕点或膜质鳞叶有时可见棕黑色菌索。顶端有残留茎基(春麻),或为红棕色鹦哥嘴状顶芽(冬麻),末端有自母体麻脱落后的圆脐形疤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黄白色或淡棕色。气微,味甘,微辛。

四.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昭通花椒

昭通花椒

花椒具有浓郁的麻香味,有“调味品之王”的美誉,其经济用途广泛:可作食品香料和香精原料,并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药用功效。由于昭通特有的士壤和地理气候特征,出产的花椒有品质好、麻味正、回味久等特点。

五.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六.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包谷酒

包谷酒

包谷垴乡包谷酒是巧家酒品中有名的老字号,到包谷垴乡的客人,一下车到路边食店均可饮上几口,就是邻县的鲁甸、会泽都能品尝到包谷酒,到县城,专营包谷酒的店主高高悬挂的三角旗,醒目的“包谷垴乡包谷酒”格外显眼,饮酒者大有挤破店门之势。

包谷垴酒源于清朝中期,包谷垴乡燕麦沟村小酒坊社,初为一外籍私人酿制,自制自饮,原料取自于当地盛产的小黄包谷,取山泉配制而成,其酿制过程较单一。在清朝乾隆年间,鲁甸县开办的“罗马银矿厂”正处鼎盛时期,银矿远运昆明,当时的交通条件极其落后,全靠人背马驮,运输要途经此地,每天数以百计的运工均到此一歇,运工因劳累而四处寻酒喝,该户见酿酒有利可获,便扩大规模,转为销售,其村民见酿酒获利颇丰,便仿效自制酒坊酿酒,规模不断扩大,工艺不断得到改进,因运工在痛饮之后,均要买一些上路,用酒量特大,凡酿酒者均获利,该地农户视酿酒为专业,由于这里酒坊酿制的酒以口味醇香,久饮不醉而名声四扬,该地也因酒而得名——小酒坊,沿用至今。

七.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巧家虾米烧魔芋

巧家虾米烧魔芋是云南省昭通市巧家县的特色美食。巧家虾米烧魔芋味道鲜香,清淡爽口,可当主食来吃。

虾米烧魔芋的所需原料:魔芋约1斤(图上这么多就有一斤咯),切1厘米大小的丁(又软又滑,不太容易切哦,切小一点比较容易入味),先用水(最好用茶水)焯过,去掉那股子石灰水的味道,也增加茶香。捞出来,沥干水分。韭菜(粗壮些的)约15根,洗净后,切1厘米长的小段。姜1-2片,切丝。虾米1汤匙,洗一洗,加水泡透后沥干水份。杞子十颗左右,用水洗干净。

虾米烧魔芋的制作方法:烧锅下油,小火,加姜丝、虾米,爆香出味,转大火,加入可以淹过魔芋的鸡汤(没有就加清水和鸡精),适量的盐(虾米有少许咸味,要酌量,尝一下),倒入焯过水的魔芋,用中火煮开,小火焖约十分钟,等魔芋变浅色时,加入韭菜段,杞子、胡椒粉,韭菜煮熟,淋少许麻油即可。

八.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九.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十.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巧家最好的特产店在哪里巧家有哪些特产送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