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特产大全有哪些 吉首有哪些特产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2 19:18:28

一.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湘西枞菌

    湘西起伏的山峦,松林叠嶂,枞菌飘香。枞菌也叫松菌,是松树底下长出的菌子。橙红色的叫红枞菌,紫褐色的叫乌枞菌,均属山珍。用枞菌煮豆腐味道格外鲜美;枞菌拌野葫葱爆炒,满屋飘香,引人垂涎;枞菌汤的鲜香美味更是食中一绝。湘西人接待贵宾时,枞菌是待客的首选菜肴,十分讲究。

枞菌还可加工成一种上等的佐料--菌油。煮面条、米粉或作汤菜时,加上一点菌油,格外醇香味美。加工菌油要选择肉质厚实、新鲜嫩小的枞菌,尤其以乌枞菌最佳。枞菌拌和鲜茶油,再添少许黄豆、花椒等配料,文火煎熬后,再装入容器密封,可较长时期食用。( 吉首)

湘西大山中林木繁茂,主要为松、杉、檫、樟,枞菌便生长于其间。它无法人工培植,也不便运输,所以大城市基本很少接触到,每年只有20多天的生长期。它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而且富含人工培植菌无法比拟的多种微量元素。用枞菌煮汤味道特别鲜美,最好是单吃,别让其他的配料夺了它的味。枞菌也可爆炒。

用枞菌和食用植物油熬制成枞菌油的。枞菌生于枞林(松林)和枞林附近的野地里,是上等食用菌。无论用它作汤或油煎,酣浸或盐渍,全部味道鲜美,富于营养。可惜鲜菌不易保存,熬制菌油是保存菌子的好办法。

加工菌油的方法颇为简单,采回鲜菌以后,去潭滓,洗干净,放进花生油、芝麻油或茶油中煎熬。油与菌的比例,一般是0.5公斤油熬制1-1.5公斤菌子。煎熬时加热不可太猛,待菌内水分熬干以后,就可以熄火端锅,放入罐中储藏。

菌油是高级调味品,内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其味清香鲜。汤菜、面食中加上一匙半勺,看着鲜,嚼着香,“咽后方知滋味长”,实在是美得很!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黄桥酥饼

黄桥酥饼也是千层的,挺酥脆。吃起来是淡淡的甜,表面的芝麻非常香。里面是空心的。也有些在里面夹一些豆沙馅,也很好吃。

三.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四.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五.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吉首酸肉

吉首酸肉是湘西地区吉首市的民族传统风味。酸肉是在腌肉的基础上加入了玉米粉。并装坛密封半个月即成。菜肴的特点是色泽黄亮,味道香辣,略有酸味,肥而不腻。( 吉首)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挑花锦绣

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精美的挑花织锦刺绣,高雅古朴大方。苗族民间传统工艺--精美的挑花织锦刺绣,高雅古朴大方。( 湘西)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阴米和糖散

阴米并没有阴森之气,糖散也没放糖,都是母亲每逢过年必须要制作的,也是我小时候非常爱吃的,香喷喷、解馋又饱腹的零食。

其实,阴米和糖散只是湘西人的叫法,因为阴米阴干后要用沙子炒,所以也有人把阴米叫做炒米,但我百度后却发现湘西人做得阴米和百度里的炒米有很大的区别,从百度的图片来看炒米都是金黄色,看起来比较硬,而湘西人做的阴米却是白色的,有点像爆米花,口感上也是综合了米花和炒米的优点,香香脆脆百吃不厌。

至于糖散这个名字,百度是没有的,所以我也搞不清楚把糖散写成糖散对或不对,既然糖散里没有糖,那么为什么还要叫做糖散呢?思来想去可能是因为糖散放进热油锅后就会散开,所以有人把它叫做了烫散,而烫散这个名字无论如何都没有糖散好听,于是就谐音成了糖散吧。当然咯,不管是阴米,还是糖散,外地有或是没有,我只当它是湘西人的专利就好了。

阴米和糖散都是用糯米制作,都会用胭脂红调色,便因其喜庆的颜色,香脆的口感成了湘西人家春节期间必备的过年物资之一。至于阴米和糖散的做法,在我很小的时候便因为耳濡目染而学会了。

年边,母亲就会称上几十斤上好的糯米,然后用筛子过一遍,把细碎的米粒筛掉用做其他,再把糯米里面的谷子和小石头选一选,然后用清水淘洗干净,再泡10个小时。待糯米泡透呈洁白晶莹饱满状再放进甑子蒸熟。用甑子蒸糯米时一定要等甑子里有了水蒸气才能倒进糯米,而且一定要分两次倒糯米,才能使糯米全部熟透。

糯米蒸熟后,倒出来冷却,再弄散铺在干净的地方阴干就成了又瘦又长又硬的阴米。撒点胭脂红在蒸熟的糯米上,便红白相映,煞是美观。要做糖散的话,得先准备一个铝制的圆环,手镯样。然后把染了胭脂红的糯米放在圆环里按压成圆形的糯米饼,再阴干即可。阴米和糖散阴干后可以放很多年都不变质。

把阴米和特制的沙子一起放在锅里炒,原本细长干硬的阴米受热膨胀后,就变成了圆鼓鼓白胖胖炒米,抓一把放进口里,便满嘴生津,还可以用开水冲了像稀饭一样的喝,加点红糖更是可口。

糖散因为是圆饼状,便不能用沙子炒了,要吃的时候就放进热油锅里一炸,原来才巴掌大小的糯米饼马上就膨胀成盘子那么大了,原来的深红色也变成了粉红色,让人看着就特有食欲。抓起一个糖散咬一口,才发现糖散真的会散开,这边赶紧用首捧着免得破坏了糖散圆满的形状,而牙齿早就咔嚓咔嚓的把那一口的糖散嚼碎咽进肚里了。

其实,湘西人喜欢做阴米和糖散还因为其方便携带,无论是出去做农活或是游山玩水,饿了看直接抓一把阴米或者嚼一块糖散,再喝一壶凉水,马上就饱了。虽然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母亲也不再动手做阴米和糖散,但临近过年,我还是会去市场买一些阴米和糖散放在家里,一来是图个喜庆,二来也是要记住这些曾经丰富过我们生活的民间美食。

作者:杨 涛 来源:凯风湖南

九. 湖南省 湘西州 吉首 酒鬼酒

酒鬼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酒鬼酒是以优质糯高粱为原料,择取吉首市郊兽塘卡龙、凤、兽3眼泉水酿造而成。泉水水质优良,纯净甘甜,其物理性能和离子成分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生产工艺仿民间传统药曲为糖化剂,以陈年大曲老窑继渣发酵,陈年3载以上。该酒系兼香型,酒度54度,1988年开始生产,年产量1000吨。

酒鬼酒清澈透明,香气优雅,酒体醇厚,回味悠长,尤以绵甜净爽、落口舒适而见长。由著名画家黄永玉精心设计的外形似捆口麻袋状的紫砂陶瓶包装,装潢稀奇、大方古朴、雅致,酒名风趣、新颖,为酒中之稀品、珍品。

该酒以其独特的酒质、酒瓶、酒名而闻名遐迩,受政要和酒界专家、国际友人的高度评价,成为高级宾馆盛宴用酒,亦为国内外朋友交往中赠送礼物的佳品。

酒鬼酒1988年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1989年获北京首届国际博览会银奖;1993年获第七届法国波尔多世界酒类专业博览会最高荣誉金奖; 1994年获比利时布鲁塞尔国际博览会金奖和北京亚太国际贸易博览会金奖;1995年被世界名牌消费品认定委员会认证为“世界名牌消费品”。

酒鬼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湘西酒鬼酒原产地域保护范围的函》(州政函〔2005〕69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南省吉首市振武营酒鬼湘泉城现辖行政区域。

吉首特产排名榜前十名吉首十大土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