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特产燕麦 甘肃岷县产燕麦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3 20:18:36

一.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把把肉

把把肉

俗称“份子肉”,又叫“打平伙”、“凑份子”,源于盐川民间社火、祭祀活动。一般在二月二、四月八、五月五、六月六、七月十二、八月中秋、九月重阳、腊月初八等传统的民间节日期间进行。或猪一头,或羊几只,在农闲时节,村民少则十多户,多则三五十户,联合宰猪、杀羊,请厨师调做。将整条猪羊煮熟放在案板上,取肉褪骨,将割下的熟肉剁成糊状。是猪肉者,佐以大香、花椒、大蒜、大葱、香菜,少许食醋。是羊肉者,佐以丁香、小茴香、紫兰、大蒜、大葱、香菜。然后将调料拌匀、攒紧,使调料和熟肉粘接一起,按凑份子的人数或户数分成小堆,一户一堆或一人一堆,分而食之,味酣肉美。据说漳人王宪任河南巡抚时,爱吃家乡美食,随带盐川厨师专做“把把肉”,并请同僚品尝。

二. 甘肃省 张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美丽的祁连山麓,有一个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森林茂密,矿藏丰富,绿草如茵,牛羊成群,风光秀丽。这就是裕固族人民的家乡。裕固族共有1.2万多人,主要分布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裕固族有三种本民族语言,没有文字,通用汉文。公元11世纪中叶到16世纪,河西回鹏人与邻近各族相融合,逐渐形成了裕固族。明朝初年,裕固族东迁入关,在祁连山一带放牧,史书上曾称他们为“黄番”、“西番”等。他们自称“晓平尔”、“洒喇尧乎尔”。1953年以“裕固”作为本民族的正式名称。裕固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文学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寓言、民歌、叙事诗、格言、谚语等,成为我国文艺百花园中别具一格的青葩。民歌,是裕固族最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形式。历史上,裕固族曾有职业歌手,他们主要为举办丧葬嫁娶等的家庭演唱。唱歌在他们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裕固族有句俗话说:“当我忘记了故乡的时候,故乡的语言我不会忘;当我忘记了故乡语言的时候,故乡的歌曲我不会忘。”在裕固人放牧的草原和山坡上,可以看到数不清的牛羊,并随时会听到引人入胜的歌声。裕固族民歌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富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裕固族人民擅长造型艺术。他们编织的毛袋、毯子和马缓绳都织有图案,妇女的衣领、衣袖和布鞋上绣着各种花、草、鱼、虫、兽等,色彩绚丽谐调,独具特色。民俗风情(服饰、礼仪、生活习俗、禁忌等) 剃头仪式:裕固族的习俗十分有趣,首先是儿童剃头要举行仪式。儿童满周岁或三岁第一次剃头时,要选定吉日,请来客人,举行隆重的仪式,目的是预祝孩子健康成长,长命百岁。客人们要带着钱、哈达,舅舅家带着牛犊或羊羔、马驹等礼物来参加仪式。孩子先由母亲领到舅舅跟前,另有一人端着盘子,上面放有剪刀和奶、酥油、惜粑做成的裸子。舅舅先把酥油裸子套在孩子头上,剪下一缕头发在盘子里,用手指蘸酥油点在孩子的额头上,抹到孩子嘴里,说着吉祥的话。紧接着,其他亲友们也用同样的方式剪下一缕头发,同时唱着歌,到最后大家一齐高唱祝福歌,再由舅舅将头发都剃光,只留头顶的一小撮。之后,主客共同举杯、欢宴。饮食:裕固族人民的饮食,牧区以酥油、格粑、乳制品为主,农区以粮食、蔬菜为主。款待客人要献全羊或羊背子。他们喝的茶,除放盐和鲜奶外,还加放草果和姜片。热滚滚的奶茶冲开碗里的炒面、酥油、曲拉(奶制品),香味扑鼻。裕固族肉食的品种很多,主要有手抓羊肉、“肉肠”和“支果于”。“肉肠”是把羊脖肉和里脊肉切碎后拌上调料熟面,装进肥肠煮熟而成。“支果干”是将羊肝脏等切碎,拌上熟面、葱、蒜做成的,吃时切成薄片,蘸蒜泥和醋。忌吃马、骡的肉。服饰:裕固族服饰也很有特色。男子戴毡帽,穿高领的左大襟长袍,柬红蓝色腰带,穿高统靴。女子也穿高领长袍,衣边绣有图案花纹,饱子多数是绿色或蓝色,外罩一件鲜艳的高领坎肩,脚蹬长简靴、头戴喇叭形的毡帽。裕固族人讲究戴耳环、手镯、戒指和其他佩物,如有些年老的男性仍保持左耳戴耳环、腰挂腰刀、火镰、火石、小怫像、鼻烟壶、小酒壶等的装束。(生活习俗)裕固族牧民以帐篷为家。过去是住圆锥形,由四、六、九根木柱支撑的帐篷。1958年后改用藏式方形帐篷。帐篷是用牦牛毛和绵羊毛织成毯子后缝制而成的,既遮风又挡雨,便于拆卸和搭盖。裕固人的帐篷忌坐南朝北。帐篷正上方过去是摆神位的地方,现在多是放置家具、收录机、电视机等物。左边是用木板拼接成的板炕,上面叠放着被褥、毛毯,来客也请到炕上就座,而且按不同的辈分分坐不同的位置。帐篷右边放置奶桶、锅碗等用具。中间是炉灶。烧火做饭就在这里。帐篷顶端有天窗。在定居放牧和农业地区,裕固族的住房则多以土房为主。经济活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裕固族实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发展了以畜牧业为主的多种经济,基本上实现了定居放牧,兼营狩猎、农业。改革开放以来,裕固族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得到很大发展。重大贡献 长期以来,裕固族和各族人民一起曾多次进行反对封建压迫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裕固族地区,裕固族人民为红军送粮带路,救护伤病员,有的光荣牺牲,为革命做出了贡献。

全省共有甘肃高山细毛羊300多万只,其中肃南县有100多万只,天祝县有60多万只,主要推广至新疆、内蒙、青海等地。高山细毛羊年产羊毛3000多吨、羊肉6000多吨。2013年“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为畜牧业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牧民收入的稳步增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该羊种只均产毛量达3.8公斤,酮体重21.8公斤,是县内科技含量最高、经济效益最好、牧民得到实惠最多、发展潜力最大的优势畜种,肃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70%以上来自细毛羊产业,高山细毛羊产业已成为肃南县牧民群众增收的支柱产业。

甘肃高山细毛羊相比普通山羊,性格较为温顺,所以对生态破坏力度也很小。目前,肃南县已建成科技示范园区1个、科技示范点40个、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高标准暖棚羊舍2500座,发展人工种草面积11万亩,扶持和培育规模养殖户3500余户,全县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70%以上,仅2014年推广绵羊标准标识打号20万只,推广羊衣3.2万件,穿衣羊达12万只以上,检测出含有多胎基因羊23只,推广怀孕母羊后期补饲和羔羊早期补饲技术,使羔羊成活率得到有效提高。

肃南甘肃高山细毛羊

地域范围

地理环境概况。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地处河西走廊南部,祁连山中段北坡,地理位置约处在东径90°20′—102°13′,北纬37°28′—39°49′之间,地形呈狭长地带,全县除明花乡属沙漠外,其余7个乡镇均系山地。与青海甘肃15个县(市)接壤,地势南高北低,自南向北呈带状起伏,整个地貌分走廊山前倾斜平原区和祁连山中高山区两个形态单元。海拔1327—5564米,相对高差4327米。 畜牧业概况。2009年6月末全县各类牲畜饲养量达到105.12万头(只),其中:绵羊84.4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61.84万只),占80.3%。年末存栏各类牲畜 59.39万头(只),其中:绵羊46.93万只(甘肃高山细毛羊38.64万只),占79.02%。出栏各类牲畜42.11万头(只)。全县绒毛、肉类产量分别达到194万公斤828万公斤。全县农牧业增加值达到1.95亿元,其中牧业增加值1.48亿元,占7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098元,其中来自畜牧业方面的收入4331元,占78.4%。年饲养量85万只,年产羊肉6000吨,产毛2000吨。

三.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菜花合子

菜花合子

当油菜含苞待放时,取其上段用开水浸过,清油炝拌,加上调料作为馅子,白面为皮,包成三角形、半月形和荷叶形的合子,生煎或蒸熟食之。

四.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燕麦炒面

燕麦炒面是用燕麦和花椒做原料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是彝家古老的传统风味小吃。
做法:用清水将用来加工炒面的燕麦淘净滤干蒸熟或者煮熟,再用沙锅炒过,炒时要掌握火候,加上少许花椒,这样既有点麻味,又可防止拉肚子;最后用磨推、箩筛筛细即成炒面 ( 现在可用机子加工 ) 。
吃法:先用甜酒和蜂糖煮成甜酒开水,现在可以不用甜酒和蜂糖,直接用白糖或黄糖烧成糖开水。吃的时候,先将炒面舀入碗内,开水烧沸即舀入与之搅拌,开水越沸搅拌的炒面越细致,味道也越好。糖不宜放多,要使搅拌起来的炒面有甜味、麻味和燕麦味三者合起来的味道才适口,隔很远就香气扑鼻,闻之使人馋涎欲滴。因燕麦炒面喷香,故又有人把它叫作香麦面。
燕麦有青杆麦、小黄麦、尖嘴麦三种,属小季杂粮。古时彝家种燕麦,一是用来做咂酒营养价值高,味道比用其它粮食做的醇正;二是用来推炒面做礼物送人,算是对别人的一种特殊尊重。此外用炒面做干粮远行在路上方便,所谓“行者有稞粮”,彝家远行带的就是燕麦炒面。
彝家婚俗,到娘家去吃鸡卦 ( 打财礼 ) 的时候,燕麦炒面就是其中的主要礼物,用它和白酒配成双礼双信,古朴大方,民族气息浓郁。
1991 年。民革中央正式将纳雍定为扶贫重点联系县,首次在纳雍兴办希望小学。 1993 年 9 月,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李沛瑶一行从北京来纳雍姑开参加陶家寨、发都寨两所希望小学的年度开学典礼,为感谢他们对边远高寒地区少数民族的关怀,姑开苗族彝族乡党委和乡人民政府以燕麦炒面和甜荞面、红稗面做礼物送给李沛瑶委员长等北京远来的客人,这是一种古老的彝家礼节。

五.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洮绣

洮河两岸妇女的刺绣,统称“洮绣”。品种繁多,有花枕头、花荷包、花针插儿、花鞋、花兜兜、花缠腰、花系腰、花膝裤儿、花袜溜根儿等等。洮绣既要讲究针法,又要讲究绣法。针法有平针、参针、挑针、长短针、空心针等;绣法有锁针绣、错针绣、网地绣等。同时还要看式样,式样有盘花、剁花、贴花、拼花等。不同的针法、绣法,施以不同的式样,共同在色彩搭配中,形成强烈的对比。随着农民生活的提高,刺绣艺术又广泛运用到美化环境中去。如花门帘儿,电视机上的套子,小学生的书包,幼儿园儿童穿的花围围儿。上面绣的除了简易的花样外,还衬绣着行书文字、拼音字母、英文句子,使洮绣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拓宽和提高。

六. 甘肃省 定西 渭源县 甘肃洮砚石

渭源县

峡城乡:为甘肃洮砚石产地。

七. 甘肃省 陇南 成县 红川酒

红川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红川酒

甘肃省成县红川镇现辖行政区域

甘肃省《成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红川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成政发〔2012〕34号

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GHJ028-2012《红川酒》

红川酒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

1.高粱:精选的糯红高粱,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的90%以上。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2.小麦:精选的优质小麦,粗蛋白含量介于9.9%至18.5%。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3.玉米:精选的优质玉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4.大米:精选的优质大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5.糯米:采用符合优质糯米标准的糯米。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6、大麦:采用优质大麦,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相关规定。

7.酿造用水:水源来自于产地范围内的井水,pH值6.5至7.0。水质符合国家标准的相关规定。

二、大曲

1.制曲工艺流程:小麦、大麦(2:1)检验→小麦、大麦润料→粉碎→拌料→踩曲→入房发酵30天→成品曲检测入库→存放4至6个月后使用。

2.成品大曲的感官指标:表面呈灰白色细丝且分布均称,皮薄,断面茬口齐整,有黄红心,菌丝分布均匀,繁殖生长旺盛,曲香味浓。

三、酿造工艺

1.窖池:用当地的红粘土筑成,窖龄全部在40年以上。

2.大曲:采用符合本质量技术要求规定的制曲工艺所生产的大曲。

3.发酵期:入池发酵≥75天,双轮底发酵≥150天。

4.窖泥培养:以原始老窖泥为基础,传统窖泥培养。

5.蒸粮发酵:采用采用续糟发酵,混蒸混烧,老六甑工艺,原料配比为高粱不少于50%,大米不超过20%,糯米、小麦、玉米分别不超过10%。

6.断花摘酒,掐头去尾,分段(头、中、尾)量质摘取,按质并坛。

7.基础原酒和调味原酒储存:基础原酒在陶坛中储存不少于一年,调味原酒在陶坛、酒海分别储存期不少于三年。

8.禁止性要求:生产过程中不得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项 目

要 求

酒精度

酒精度50%vol以上

酒精度41—49%vol

色 泽

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

香 气

窖香浓郁、陈香自然、怡人。

口 味

绵甜爽净,香醇甘冽,香味协调、

余味悠长、酒体丰满。

绵顺醇香,甘冽爽口,香味协调,余味悠长、干净

风 格

具有本品独特的风格

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

注:当酒的温度低于10℃时,允许出现白色絮状物质或失光,10℃以上一定时间内逐渐恢复正常,该过程属正常现象。

2.理化指标:

项 目

要 求

酒精度

50%vol以上

41-49%vol

总酸(以乙酸计)

≥0.60(g/l)

≥0.50(g/l)

总酯(以己酸酯总计)

≥2.00(g/l)

≥2.00(g/l)

己酸乙酯

1.5-2.8(g/l)

1.5-2.8(g/l)

固形物

≤0.4(g/l)

≤0.5(g/l)

注:酒精度允许误差±1.0%vol: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八.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皮影

环县皮影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环县皮影质量技术要求

一、原料要求

选用当地两到四岁的黄褐色公牛皮。

二、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泡制→剔皮→分解→软化→推磨→阴干→描摹→镂雕→着色→封色→熨烫→装订→成型。

2.工艺技术要求:

(1)泡制:将牛皮置于当地河水中6到8天,至毛根发软,绷于木框上进行剔皮。

(2)镂雕:以镂空为主,阴雕阳镂、阴阳交错、明暗相辅,造型严谨,刀口精细流畅,没有毛刺。

(3)着色:用皮胶(熬好的鱼鳔或牛皮胶)调色(硬色)涂染。用色以胭脂红、藤黄(桔黄)、绿、蓝、黑(锅黑)等为主,色彩纯正绚丽,对比强烈。

(4)封色:用牛皮废料熬成胶水,用干净排笔刷在皮影上,使其透明光亮。

(5)熨烫:将已着色的皮影熨烫脱水,达到平整。

(6)装订:用皮线或丝弦联结皮影各部位,形成整体,摆动灵活,自如。

三、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着色艳丽、均匀,色调层次分明。影件透明度高,立体感强,造型规范,人物形似,布景陈设、神怪异兽布局丰满。刀路清晰,线条流畅,粗细得当。皮子薄厚匀称,润泽柔软且有弹力。

2.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环县皮影

甘肃省环县现辖行政区域

《环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环县皮影产地范围的请示》,环政发〔2012〕80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环县皮影》(草案)

九.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豆类

豆类是我区主要粮食作物。各县都有种植,产品质量优良特别是渭源、漳县、岷县盛产的蚕豆,粒大饱满,色泽乳白,在国际市场享有盛誉。豆类是重要的食品和工业原料,在食品工业,酿造工业上具有广泛的用途,可制糕点、罐头、酱类、代乳粉等多种美味食品。在轻化、医药工业上,可制成油漆、塑料、药品等数百种工业品,如大豆工业品多达四百多种。( 定西)

十. 甘肃省 定西 岷县 黄酒泡馍

岷县大南门上早晨的黄酒好喝。黄酒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明清时期,《岷州竹枝词》中说:“西川禾老家家酿,闾井鱼肥处处筌”。禾老,指当地青禾成熟,家家都在酿酒。这种酒原先是黄酒,以后发展成为烈酒了。古时岷州人在清明时节酿酒,用黄酒祭祖,把自己的一片赤诚洒向黄土,祈求吉祥如意,这是特有的风俗。黄酒性味平和、清香爽口,人称"液体蛋糕",喻之为"酒的精魂"。用黄酒泡馍吃早餐,对身体大有补益。岷县的风味与各地不同,所泡的馍,除了花糕,还有一种油锅儿,这是南关回民特意制作的。里面入油,锅鏊炕黄,吃起来又脆又酥,泡在碗内像棉花团样散开,别有一番滋味。

甘肃特产莜麦燕麦米甘肃特产燕麦甜胚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