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农特产品产业园 金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09 22:00:31

一.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高山茭白

金寨高山茭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高山茭白是安徽六安金寨县的。

茭白,又名高瓜、菰笋、菰手、茭笋,高笋。是禾本科菰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为双季茭白和单季茭白(或分为一熟茭和两熟茭),双季茭白(两熟茭)产量较高,品质也好。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可入药。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茭白在山东新泰白庄子被誉为三好之一(三好即茭白、春芽、野鸭蛋),自古流传至今。多生长于长江湖地一带,适合淡水里生长。

二.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将军菜

金寨将军菜是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的。金寨县将军菜是绿色食品,生产在大别山。为菊科植物的一个大族。我国各地称作苦菜的,包括苦苣菜属、莴苣属、苦荬菜属、菊苣属等十多种。,古书上记其别名的五花八门,可见人们对它的珍重。既可作菜下饭,又可煮羹充饥,还可入药治病。

将军菜为菊科植物的一个大族。我国各地称作苦菜的,包括苦苣菜属、莴苣属、苦荬菜属、菊苣属等十多种。,古书上记其别名的五花八门,如苦(《诗经》)、荼(《原雅释》)、苦荬(《晋书》),游冬(《名医别录》)、苦苣(《嘉佑本草》)、天香菜(《本草纲目》)、天精菜(《农政全书》)……,其别名之多,可见人们对它的珍重。既可作菜下饭,又可煮羹充饥,还可入药治病。李时珍说:“苦菜即苦荬也,家茎中空而脆,折之有白汁。胼叶似花萝卜菜叶而色绿带碧,上叶抱茎,梢叶似鹤嘴,每叶分叉,撺挺如穿叶状。开黄花,如初绽野菊。一花结子一丛,如同蒿子及鹤虱子,花罢则收敛,子上有白毛茸茸,随风飘扬,落处即生。”据科学分析,苦菜中含有甘露醇、蜡醇、胆碱,酒不酸等多种成份。但虽然苦,经过加工处理,食用则别有风味。鲜嫩的苦菜,去根,洗净烫水,揉去苦汁,或晒于干,用猪油烹煮,或以香油、辣椒拦炒,无不促进食欲。以它入药,可治疗多种疾病。《神农本草经》说它“苦寒,主治五脏邪气,厌谷胃痹,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本草衍义》说它“折之白乳汁出,常常点瘊子自落”。《嘉佑本草》综合诸说,讲其历用有三:清热,凉血,解毒。近代医学证实,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对白血病细胞有抑制作用。用它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慢性支气管炎、口腔炎、胆囊炎以及急慢性盆腔炎等症,都有一定的疗效。以它外敷,治刀伤、烧伤、蜂螯蛇蝎咬伤与疮疖痛肿等亦有大用。苦菜遍生全国各地。四时可取,人又称它“穷人菜”。

三.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花鲢鱼

金寨花鲢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花鲢鱼是安徽六安金寨县的。

花鲢又叫 胖头鱼、大头鱼、黑鲢。外形似鲢。侧扁。头部大而宽,头长约为体长的1/3。口亦宽大,稍上翘。眼位低。鳃孔较大,鳃盖膜很发达。鳞细而密。背部黑色,体侧深褐带有黑色或黄色花斑。腹部灰白。各鳍浅灰。从腹鳍基部至1之间具有角质腹棱。胸鳍较长,其后缘超过腹鳍基部。

金寨花鲢鱼

金寨县槐树湾水产养殖协会

13171525

鱼(活的)

四.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红豆腐

金寨县山区传统食品,尤以燕子河一带的为佳。据说,它是当地山民年夜饭的必备菜,取红豆的谐音“都富”。其制作方法是以新鲜猪血、碎猪肉、豆腐等为主要原料,配上姜末、蒜花、食盐,拌匀后灌入洗净的猪膀胱或猪大肠中,或做成馒头状,日晒数日,挂在厨房内烟熏月余即可。食用时,切成片状,蒸煮、炒菜均可。其色如枣,鲜嫩油润,风味独特。

五.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黑毛猪

金寨黑毛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金寨黑毛猪属于寿霍黑猪,是安徽省优良地方品种。我县农户有长期饲养黑毛猪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现已注册了“金家寨”、“土门山”两个黑毛猪商标,已在合肥、六安等开设黑毛猪肉直销专卖店,且准备向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拓展,另外,还有部分养殖户通过物流方式成批外调,金寨黑毛猪肉已成为上海、南京、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餐桌上美味佳肴。

寨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黑毛猪养殖。国家高度重视养猪业发展,出台了如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标准化养猪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养猪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金寨县“十二五”特色养殖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将黑毛猪养殖作为四个重点产业发展之一。

金寨黑毛猪

金寨县黑毛猪养殖协会

12748507

猪(活的)

六.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灵芝

金寨灵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自古盛产灵芝.金寨地处大别山腹地,生物资源极为丰富。历史上金寨就产灵芝。李时珍《本草纲目》和宋朝唐慎薇撰写的《重修政合经书证类备用本草》均对六种灵芝所处地理环境有详细记载。有“赤芝生霍山,青芝生泰山,黄芝生嵩山,白芝生华山,黑芝生常山,紫芝生高山夏峪”的说法。而“霍山”在古代就是现今湖北、河南、安徽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区,境内野生灵芝分布较广,海拔500米以上的中高山地带,在阴暗潮湿的阔叶林里,枯树腐枝和伐桩周围都可见野生灵芝生长,药农一直把野生灵芝的采集作为挖采中药材的一个重要品种。

金寨灵芝人工栽培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1993年2月,县科委从六安地区农科所引进灵芝栽培技术,并在本县全军乡全军村、沙河乡碾湾村开展灵芝栽培试验,两村共有41户参加,种植灵芝12亩,灵芝夏季出菇,长势良好,产品全部售出,小范围试验获得成功。1994年3月,六安灵芝公司与金寨食用菌种厂合作,采取赊销灵芝菌种的办法在沙河乡禅堂村、碾湾村开展灵芝短段木栽培生产,并获得大丰收,其中有一姓李的农户当年灵芝子实体收入4000元,灵芝孢子粉收入20000元,在全县农民中引起轰动,从此,灵芝生产在全县迅速推广。1995年,沙河乡灵芝栽培农户超过100户,产量达10余吨,江苏、吉林、福建等地客商纷纷前来采购,金寨灵芝在全国开始小有名气。1996年,全县灵芝栽培区域从沙河乡扩大到关庙乡、水竹坪乡、青山镇、燕子河镇等七个乡镇,灵芝产量90吨,孢子粉11吨,产值530万元,其中沙河乡灵芝产值为370万元,是全县灵芝总产量的70%。1997年,全县有19个乡镇栽培灵芝,灵芝产量500吨,总产值1600万元。1998年,沙河乡灵芝达到高峰期,年产灵芝600余吨,产值2500万元,全乡仅此一项人均增收1500元,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沙河乡成为“全国灵芝第一乡”。2003年,全县灵芝总产量1205吨,其中孢子粉260吨,总产值达5200万元。之后金寨县调整灵芝发展战略,坚持总量控制、合理布局、持续发展的原则,年规模控制在500万棒,产量500吨左右,仍是中国最大的段木灵芝生产基地。由于金寨灵芝发展较早,在全国有很高知名度,现已形成全国知名的灵芝交易市场,年灵芝交易量达千吨。

灵芝的主要成份有:灵芝多糖,灵芝酸,灵芝腺苷,有机锗等其它有效成份。

灵芝的药理作用有:抗肿瘤作用,保肝护肝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病的作用,对糖尿病的作用,对慢性支气管炎的作用。

灵芝孢子粉:当灵芝成熟期来到的时候,在那朵朵华盖上会升腾起一种如烟似雾的褐色粉末,这裼色粉末就是灵芝孢子粉。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灵芝孢子粉的药效相当于灵芝子实体(灵芝菇)的75倍,孢子中含有丰富的灵芝多糖、灵芝酸(三萜)和多肽等多种物质。

金寨发展灵芝生产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二是雨量充沛,气候温和,生态环境适宜;三是有一批从事菌药生产技术队伍,有上万户灵芝栽培农户。依托成熟的灵芝生产基地,建设灵芝产品加工企业,潜力巨大,欢迎社会各界人士来我县发展灵芝产业。

金寨灵芝

金寨县中药材协会

12973042

灵芝(中药材)

七.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高山米

金寨高山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县因地制宜,引进新技术,生产高山有机米,通过合作社运营,在全省乃至全国闯出新名堂。金寨县共有6个高山有机米合作社,高山有机米总种植面积达1.5万余亩,今年生产高山有机稻谷450万公斤,加工有机大米225万公斤,销售收入达到4500万元,高山有机米成为金寨县8大重点产业之一。

金寨高山米

金寨县粮食协会

12748517

八.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土鸡

金寨土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之土鸡,肉质细腻,味美可口。金寨土鸡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六安市金寨县大别山脚下生态土鸡养殖园,拥有优质的土鸡苗,正宗的山泉水喂养,天然的放牧土鸡,风景优美,气候适宜,从而形成味美价廉的上等佳肴。

2013年,金寨县动物防疫协会申报的“金寨土鸡”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2749109。

金寨土鸡

金寨县动物防疫协会

12749109

鸡(活家禽)

九.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板栗

金寨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县地处安徽省西部,鄂、豫、皖三省七县二区结合部,属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年降雨量 1100-1500mm,土壤呈酸性或微酸性,适宜板栗生长。

简介

金寨县板栗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是长江流域板栗品种群的集中栽培区之一。自80年代后期以来, 全县已发展板栗50万亩, 1600万株,年产板栗2. 5万吨, 年创产值亿元以上。板栗面积、株数和产量均居全省之首、全国前列,是全国七个板栗生产重点县之一,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 现全县26个乡镇、1个办事处都发展板栗生产,其中15 个乡镇面积都达2万亩以上。426个行政村有板栗的村达 418个。其中55个村为板栗专业村,建有一条长140华里、面积达5万亩的百里板栗带,全县山山有板栗,处处有板栗,户户有板栗,成为全县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是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经济增长点。 全县现已筛选培育了适合区域栽培的10余个优良板栗品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早栗子、大腰栗、大曲果、迟栗子等为代表的早、中、晚熟优良品种。各品种分乡镇区域化栽培、形成了金寨板栗上市时间早( 8月节旬-9 月上旬)、产量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具有果大、色泽鲜艳、涩皮易剥、品质优良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栽培历史

金寨板栗栽培可追溯到清代同治年间,据《霍邱县志》记载,现梅山镇船冲、徐冲,白塔畈龚店的许多村庄都盛产板栗,这些地方今仍有成片分布的老栗园。梅山镇的龙湾村、龙井村的房屋前后和堤坝滩地百年以上的栗树有200多株,其中龙湾村塘湾居民组一片河滩地上生长着一株树龄高达300多年的紫油栗,树高1.7米,腰围6.3米,占地近一亩,年产板栗200公斤左右,人称板栗王。 主要成就

到2006年,金寨县共有板栗面积50万亩,产板栗2.74万吨,产量位居全国第一。金寨成为全国板栗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多的县。金寨板栗已销往新疆、宁夏、台湾、广东等22个省市自治区,并走出国门,进入日本市场。全县发展板栗生产的农户5.5万余户,占总农户数的42%,栗农人均板栗年收入达500元。板栗生产已经成为金寨县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安徽省最大的板栗市场

金寨县船板冲板栗大市场建于1997年,是全县板栗的集散地。大市场基础配套设施齐全,始终实行工商、林业、税务、市场管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票放行。每年有来自宁夏、新疆、台湾、浙江、广东等22个省市自治区的客户前来购销板栗,年成交易额达1.5至2万吨。

十.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胡店鸭蛋干

主产地为金寨县桃岭乡、槐树湾乡的库区一线(梅山水库淹没的胡家店集镇移民聚居区)。制作工艺为:用棉纱方巾包豆腐,压榨成方块白豆干,阔约5公分,厚约1公分,经日晒或炭火烘烤后,投入缸中卤制。卤料以鲜鸭蛋、蓼叶灰、腊鹅汤、腊肉汤等配制。浸泡一夜后,取出晾晒,直至表皮渗油。成品呈淡绿或淡黄色,乍闻有点臭,吃起来醇香细嫩,表皮柔韧。可凉拌、油炸、炒菜。
农特产品项目谋划什么是农特产品产业集群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