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特产都有哪些图片和名称 中国各地特产的名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4 23:00:20

一. 海南省 琼中 蜡染和针绣

蜡染和针绣是苗族古老悠久的民间传统工艺,也是苗族同胞们最喜爱的装饰品。为制作蜡染,妇女们从山上采回特定植物,捣烂后配上其他颜料,经过发酵后制成色素染料,借助简陋的工具,经过反复几次的漂染和晾干,再用白蜡点缀,便可以将用土纺机织成的土布蜡染布成不同颜色的布料。海南省苗族妇女还在蜡染过的布料和蜡染布所裁制成的衣裙、头巾、腰布等服饰品上以变形夸张的手法,用鲜明的色彩线条进行针绣。针绣细致精巧,图案美观大方,题材多样,反映当地自然风光、飞禽走兽和奇花异木。

二.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厦门黄则和花生汤

黄则和花生汤店系以厦门饮食服务公司小点名师黄则和命名。此店始创于1951年,至今已有48年历史,不仅在厦门家喻户晓,而且享誉海内外。黄则和花生汤取料精细,泡发考究,烧煮时间及火候恰到好处。其中成品具有花生片完整无缺、清香酥烂、入口即化、汤甜而不腻的特色,曾获1986年福建省小点比赛“金奖”殊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解放初期和近期先后两次到过厦门,都特地光临品尝花生汤,对黄则和花生汤的美味大加赞赏,给予高度的评价

( 厦门)

花生汤是福建 沿海地区风味独特的 甜汤佳点,清甜爽口,滋补润肺。厦门方言有一句:“顶开花,下结子,大人小孩爱吃甲要死。”它谜一般地揭出花生为人人所喜爱。闽南籍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 自然、风趣的笔触抒写了花生的多种烹调和吃法。

花生汤润肺生津,比之药膳也有食疗之效,价格便宜,家家吃得起,老少都能吃。

厦门的花生汤最著名的是位于 中山路头的 黄则和花生汤店,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黄则和的花生汤,不仅本地有声誉,在外来旅客、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中,也早已闻名。且味道美味而久久难以忘怀。

花生汤用料简单,煮法却甚考究。 花生仁用沸水冲烫去膜,加水、加少许纯碱,用旺火煮至花生仁熟后,改用微火煮烂。其特点: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

花生汤的做法

主料:新鲜的 花生仁300克, 白糖200克, 清水1500克, 橙膏30克。

做法

1、先将 花生仁盛入锅内,另用一个锅煲开水。当水滚开时,把开水趁热冲入放有花生仁的锅内,用锅盖盖密浸约15分钟。然后倒入竹筛内,用手捏擦,使花生仁膜脱出,边捏擦边边漂水,漂至全部的花生仁膜脱干净为止,待用。

2、把已脱过膜的花生仁放进锅内,加入 清水1000克(可加少许纯碱),先用旺火煮滚,然后改用慢火熬煲。熬至约1小时后,再加入清水500克,再煲滚后,改用慢火再熬,熬至花生仁用手指压下去成为粉烂时,把 白糖和 橙膏放入搅拌均匀(在熬煲的整个过程大约要2小时30分钟)。上席时把甜花生汤盛入汤碗,趁热上,即成。

花生汤的特点: 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

三.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刺绣和挑花

毕节市苗族刺绣和挑花多以大自然为背景,结合生产实际,绣出风格优雅、充满民族气息的花纹图案。苗族妇女随手绣来,花样百出,有平绣、盘绣、结绣、绉绣、牵线绣、布贴绣等多种绣法,图案美观大方,耐人寻味,凝聚着苗族妇女的才能和智慧,堪与其他绣种争芳斗妍。挑花历史悠久,除苗族以外,其他民族也非常喜爱。挑花多以几何化的形体挑绣,讲究反挑正看,平滑细腻,朴素自然,无论在色彩、构图等方面都极富审美情趣,用挑花绣制而成的裙子、披肩、围腰、帽子、背包等生活饰品在民族传统工艺品中独具特色,深受游人青睐。

四. 辽宁省 鞍山 岫岩 酸汤子和馇子

县内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是各族群众的主食。尤其是用玉米面做成的传统食品酸汤子和馇子,是各族群众都喜欢的主食。

五. 湖北省 孝感市 应城市 干浆粑和汽水粑

干浆粑和汽水粑也是生受人们赞许的早点。做干浆粑较有名气的要属刘金宝,他的蒸锅比别人大,用手在浆盆里一把把抓起米浆往锅里搭,一锅搭四层,米浆不跌不流,呈滴水型,搭完后盖上锅盖,凭听锅里的水响,指挥作火人如何烧柴。上大汽后,停火焖一下,然后用锅铲铲起,粑子底黄肉白,焦香甘甜。

六. 甘肃省 天水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 张家川羊羔肉和清真碎面

张家川羊羔肉和清真碎面

张家川羊羔肉主产于关山林区,肉嫩味纯,色泽鲜艳,尤以小尾寒羊为最。以羊肉为主要原料的手抓羊肉、清炖羊肉、羊肉泡馍是陇上美味。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

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也有人不称碎面,而形象地称为“雀(天水人读雀为qiao)舌头”。

清真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七. 浙江省 丽水 云和 金瓜丸和金瓜饼

金瓜丸和金瓜饼

南瓜,云和俗叫“金瓜”,是民间最普通的蔬果。山区农民房前屋后,田头地角大量种植,困难年景,它是救命主粮以瓜代饭,吃得边皮肤都发黄;年稔岁丰,这代主粮的瓜果,又会降格成为猪饲料。但想不到聪明灵巧、善于烹调的农家主妇,还能使它变化成为美味佳肴,接待贵宾的地方特色食品,“金瓜丸”就是其中之一。每年除夕团圆宴,就缺少不了这位名角,它名字高雅而寓吉祥,味道鲜美,风格特异,又非珍禽异兽、山珍海味所能媲美,它比肉不油,比鱼不腥,比山珍不清淡,比海味不鲜浓,可说是集百家之优点而无百珍之异味。浓淡适口,鲜香诱人,主料价廉物美,配料亦极普通,难怪民俗中流传久远!笔者从记事起,上至祖母、父、叔,下至子侄,人人爱吃,数十年来,每逢年节,年年不能无此君。

八.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九. 辽宁省 鞍山市 岫岩 饽饽和粘米饭

县内群众尤其是满族人喜粘食,称粘米做的糕为饽饽。饽饽品类多样,有豆面饽饽、粘糕饽饽、苏子叶饽饽等。此外,大黄米、粘高粱米等各种粘米饭也是各族群众喜欢的主食。

十.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武乡和子饭

和子饭

“和子饭”也叫“和则饭”。是武乡民间晚餐常见的一种饭食。主料有小米或少量的玉面圪糁。配料按季节选用豆类(大白豆、大绿豆、黄豆),蔬菜类(红薯、土豆、南瓜、北瓜、鲜豆角、红萝卜、白萝卜、芹菜、甜菜、干豆角、南瓜条)、野菜类(苦苦菜、玉谷菜)。品种可多可少,数量根据喜爱,各取所需,适量为宜。调料多用葱花、蒜片、精盐、食油、醋烹炝入锅。

全国各地的地方特产一览表各地特产大全一览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