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清水河县特产有哪些 清水河的土特产有哪些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0 19:25:15

一.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二.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商河大蒜

商河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河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位于东经 116°58′—117°26 北纬 37°06′——37°32′之间,隶属济南市,是济南市的北大门。东靠滨州市的惠民、阳信,公路直达渤海沿岸;西与德州市的临邑毗邻,距津浦铁路及德州市90公里,南临济阳县,到济青、京福高速公路70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50公里,北与德州市的乐陵接壤,公路畅通京津。省道s248线(商河至济南路段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纵贯南北,s316线横跨东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70公里,公路密度名列全省之首。全境呈菱形,南北最长51公里,东西最宽43公里,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

大蒜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蒜苔总产8万吨,蒜头总产27万吨,两项实现产值7亿元;成为山东省近几年新崛起的大蒜主产区,蒜区主要分布在白桥、岳桥、杨庄铺、玉皇庙、郑路、钱铺、孙集7个乡镇,中心产地白桥乡是济南市的"科技兴农示范基地",农业部命名的"中国大蒜生产第一乡"。商河所产大蒜肉质脆嫩,香辣味浓,品质优良,营养丰富,无污染,无公害,深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产品远销北京、天津、内蒙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商河大蒜以“商玉宝”牌商标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并被济南市质检局、济南市蔬菜办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整个蒜区形成了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区域化布局、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的大蒜产业化生产格局。2004年商河县蒜薹总产10万吨,蒜头总产20万吨,大蒜产值4.8亿元,大蒜加工冷储企业发展到42家,产品涉及蒜片、蒜蓉、蒜米等,其中蒜片年产量8000吨,可消化大蒜3万吨,商河县冬暖式大棚发展到6.2万亩。

三. 广东省 汕尾 陆河县 柏树草席

柏树草席

四.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地毯

地毯,古称“地衣”、“氍毹”,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品。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出现了麻织地毯,最早的地毯是从西北牧区开始的。到了唐代,地毯的生产和应用更为广泛,制作工艺也有所提高,并出现了“丝彩绒绒香拂拂,绒软花虚不脱物,美人踩上歌舞来,罗丝绣鞋随步设”的红地毯。

自古以来,甘肃地处丝绸之路之要冲,又有着得天独厚的羊毛资源,远在唐代就有地毯生产。相传,乾隆皇帝在北京设立的“地毯传习所”就是从甘肃请的艺人传授技艺的。始于民国的天水地毯,亦成为富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工艺品之一,所制作的产品尤以仿古地毯著称中外,被国际市场誉为“象锦锻一样光彩夺目的软浮雕”。如今,这一传统工艺的发展与传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正面临困境,需要受到世人的关注。

甘肃省天水市地毯厂生产的“飞天牌”地毯,图案新颖,织工精细,经平、洗加工,毯面色泽鲜艳,如绸缎,似剪花精雕细琢,花纹富有立体感,号称“软浮雕”。

10多年来,该厂产品质量一直保持出口正品率在90%以上,是甘肃省地毯生产重点厂家之一,1985年获全省地毯生产优质奖。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中东及东南亚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传统工艺的悠久历史

天水作为“丝绸之路”的重镇。其深厚的古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从远古时代就为地毯手工业的发展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基础与物质基础。

天水地毯生产始于民国。民国5年(1916年)成立的陇南第一工艺厂,曾举办栽绒生产,采用土法染线,图案单调,工序单一,产品多为马褥子、独立褥子、坐垫等,旋兴旋废,未形成工业生产能力。1973年,原天水市综合加工厂,因产品滞销,而转产地毯。面对初期技术水平低的现状,1986年该厂组织技术人员下大力气研制开发新产品。并先后试制成功了100道艺术挂毯和90道、100道、140道机拉洗地毯,使产品上了一个新档次。并于1988年12月,改称天水市地毯总厂。

随后,该厂通过近十年培训技术力量,改进设备,又进一步提高了地毯质量,并开辟了外贸途径,使企业逐步具有规模生产能力,成为生产出口地毯的专业化厂家。80年代初,该厂开始向农村扩散栽毯工序,并采用城乡互助的形式下设110个加工网点,将劳动密集的织毯工序分散在省内各地进行织作生产,地毯产量迅速扩大。

到了80年代后期,已形成了跨地区的扩散联合生产网络,地毯年产量达到两万平方米,在甘肃省地毯行业中占有较大份额,成为秦州区出口创汇的重要产业之一。其中90道机抽洗和100道机拉洗地毯获得甘肃省优质产品称号和工艺美术品“百花奖”、荣获中国轻工部出口产品“银质奖”和首届轻工博览会“金奖”。该厂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甘肃厅研制生产的特大型地毯获省人民政府“技艺精湛、信誉一流”的赞誉。产品远销欧美、中东、日本及东南亚等18个国家和地区。

五. 福建省 三明 永安 清水盐笋

清水盐笋

六. 陕西省 安康 白河县 白河黄姜

白河黄姜是陕西省安康市白河县的。黄姜是白河县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也是该县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黄姜俗称“火藤根”,学名盾叶薯蓣,属多年生藤本植物,根状茎横生,外表棕褐色,肉质为黄色,黄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粗纤维、挥发油和激素类药用成份,可提取皂素、双烯、黄体酮等多种医药、化工用品,有“激素之母”和“药用黄金”之美誉,是一种市场需求较为稳定的中药材。

黄姜在白河县有着久远的野生历史,1998年,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考察调研的基础上,决定将黄姜产业化种植作为白河经济发展战略之一。通过“行政推动、效益拉动、典型带动”等手段,使全县的黄姜种植面积于2003年达到14万亩,年产鲜姜10万吨。2003年黄姜产业平均为每个姜农提供纯收入300余元,提供税1500万元,已成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

为打造白河黄姜品牌,把白河县树立为“中国黄姜之乡”,通过各方努力,2004年已通过国家质检总局验收,并制定系列标准,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

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清水河县 清水河海红果

清水河海红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海红果简介

源自晋陕蒙交界处,其中内蒙古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的海红果分布最广,品质优良。海红果已有800余年历史,是一种经过多年优胜劣汰由野果变家果后惟一保持管理粗放型的优选稀有树种。叶长5——250px,叶宽2——100px,叶柄长2——75px。

完全花,伞状花序,花冠直径4——125px,白色带有红晕,花瓣卵圆形,花柱基部联合,有葺毛。果实小,扁圆形,纵向有5棱凸起,但不显著,平均单果重10克,纵径57.49999999999999px,横径62.5px,果实呈彩暗红色,果面有光泽,果肉黄色,质地细脆,汁液多,味酸甜。果树3月中旬开始萌动,四月中、下旬开花,6月上、中旬新梢停止生长,6月底果实开始着色,9月下旬成熟,11月上旬落叶期结束,而后进入休眠。

营养成分分析

海红果营养丰富,医食同源,用途广泛。据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分析,果实含可溶性糖15.18%,可滴色酸1.04%,维生素C2.38mg/100g,此外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含钙66.59mg/g,铁2.16mg/g,锌0.54mg/g,含钙居水果之首,素有“果中钙王”之美称。鲜果市场。海红果实兼有鲜食、制干、酿造等用途,同时具有健脾胃、增食欲、助消化等功效,特别对婴幼儿及老年缺钙症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用海红果制成的果脯、果汁饮料、果酱、罐头、海红酒、果丹皮、果干等产品倍受消费者青睐,多次获奖并远销全国十几个城市,其果汁饮料被誉为半干旱地区的可口可乐,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极具产业开发潜力。

悠久历史

海红果是清水河县的特色果品,其栽植历史悠久。海红果树,树冠圆周46米,枝繁叶茂,生机盎然,年产鲜果500公斤左右,清水河县窑沟乡乡的海红果个儿大圆润,秋天呈深紫色,同时府谷县清水乡海红梁村的村名就是以海红果而定名,本地群众对海红果树情有独钟,称海红果树为“摇钱树”,并有“家有5株海红子,顶养一个好儿子”的美喻,可见海红果在清水河的栽培历史至少也在四百年以上。由于资金和深加工技术滞后,使得海红果近年来发展缓慢,产销衔接差,农民积极性受挫。

科学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绿色保健食品正在成为我国乃至世界食品加工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我县海红果产地远离工矿污染源,紧靠黄河沿岸的东南部乡镇,农田化学物质很少施用,其产品是天然状态,是最佳的绿色保健食品源。海红果资源较为独特,栽植区域较小,总产量有限,目前产业化程度不高,而且预期的产品数量也十分有限,加之营养丰富,医食同源,风味独特,天然纯净,可以预计海红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继续坚挺,市场空间巨大。由于国内国际市场对绿色保健食品的需求为海红果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清水河县政府和群众亦了解海红果的价值、功效,深知其产业开发潜力巨大。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促进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调整步伐,充分利用特色资源优势,加快贫困山区脱贫致富的步伐,真正做大做强该产业,纯天然的海红果产业,极具开发潜力,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发展前景广阔。

八. 广西 南宁 上林县 清水黑山羊

上林的黑山羊肉质鲜美,也是到上林不得不品的特色美食。

九.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庞公石

明朝时为朝廷贡品,产于清水县红堡乡庞公庵。质地坚细、翠如碧玉,兼有黄白纹理。现在,庞公石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以妙趣天成的千姿百态,滑润溢翠的玉玑,斑纹细腻的纹理,寓有雅意的名称,被誉为“中国一绝”,畅销海内外。

十. 河北省 邢台 新河县 鬼子肉

鬼子肉

鬼子肉即驴肉,先将洗净的生驴肉放进盛有老汤的缸中,腌制一两个月后,放上佐料(陈皮、肉桂、砂仁、豆蔻、大小茴香、花椒、葱、姜等)。连同老汤一并放入锅内用文火浸煮,开锅后,放入飞硝(硝液经过炮炼后的固体硝,能除污去垢,催熟促烂),浸煮十几个小时后,从锅中随意捞出一块带骨的肉,轻轻一抖,骨、肉分开,即为煮熟,就可以出锅。出锅后再放入老汤里浸泡一两个月后,即可食用。熟鬼子肉呈紫红色,光泽鲜艳,香味浓郁。在清光绪、宣统年间,地方官吏常用鬼子肉向自己的上司送礼,乃至向皇帝进贡,成为宫中名菜,饮誉朝野,现亦不失为一道美味。

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特产内蒙古清水河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