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边县特产有哪些 盐边最好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05 07:56:11

一.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定边马铃薯

定边马铃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马铃薯是陕西省定边县传统的粮菜兼用作物,也是全县第一大宗农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定边县委、县0按照“特色农业富民、马铃薯经济引领”的战略思路,抓住马铃薯产业不放松,不断优化种植布局,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加强优质薯推广,稳步推进产业化开发,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带动全县近28万农民实现致富奔小康最具优势潜力的主导产业,2007年定边县被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获陕西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及产品认证,“定边洋芋”被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受地理标志保护,显示出了以下四方面优势:

种植基地规模大,产量高。马铃薯是定边县栽培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农作物。截至2006年种植面积达100万亩,总产鲜薯105万吨,规模连片种植基地在万亩以上的乡镇有18个,4万亩以上的乡镇有8个,100亩以上的专业种植大户有3000户,全县农民人均达3.5亩,占到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56%。定边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是榆林市的三分之一、陕西省的五分之一和全国的七十分之一,成为陕西省马铃薯生产第一大县,在全国位居前列。

自然地理资源优势强,产品品质优。定边县海拔高、气候冷凉、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加之土地广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宜耕,为马铃薯生长发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气候环境,是全国马铃薯最佳优生区之一。目前,全县已建成脱毒微型薯原种扩繁基地2000亩,一级种薯扩繁基地3万亩,主推品种有紫花白、费乌瑞它、陇薯3号、大西洋、夏坡蒂、新大坪、早大白等,优质薯年推广面积达60万亩。定边种薯退化慢、病虫害少、产量高、质量好,旱地一般亩产1500公斤左右,水地亩产可达3000-公斤左右。定边商品薯个大、形圆、光泽度好、无污染、无畸形、耐储运、淀粉含量高(16-23%)、鲜食口感极佳、加工产品色泽鲜亮、鲜食加工兼用,是天然的无公害绿色食品。

产业覆盖面宽、带动作用强。目前定边县从事马铃薯种植、加工、销售从业人员达28.2万人,已形成了近28万农民齐种马铃薯、4.5万农户共发“洋芋财”的良好局面。全县现有薯类专业村280个,薯类专业批发市场4个、薯类加工企业及作坊100多个,投资1.2亿元的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陕西榆林治国荣源粮油贸易有限公司即将全面建成并打造出了“榆薯”牌系列马铃薯加工保鲜包装品牌。定边马铃薯种薯在宁夏、甘肃、陕西、湖南等地享有很高声誉,是这些地区重要的种薯供应基地。

定边商品薯畅销广州、武汉、湖南、山东、上海、河南等南方26个省市。定边马铃薯主要加工品有淀粉、粉条、粉皮、粉丝等,产品质量上乘,受到消费者广泛青睐。

定边县是陕西省最大的马铃薯种植基地,也是全国马铃薯最佳优生区之一。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生产规模较大、薯类品质优良,多年来一直作为广大群众亦粮亦菜的主要作物。近年来,县委、县0审时度势,按照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的发展要求,不断优化种植布局,积极调整品种结构,全力推进马铃薯产业开发,已使马铃薯产业成为定边人民增收致富最具潜力的主导产业之一。特别是2007年8月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定边马铃薯文化节,有力促进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连年超过百万亩,年产量均超过百万吨,被确认为中国十大马铃薯生产县之一,被国家技术监督总局批准受地理产品标志保护,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乡”, 被中国烹饪协会命名为“中国马铃薯美食之乡”。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定边的马铃薯产业,使之能够更好更快地走出定边、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县委、县0经过精心组织筹划,决定于2009年8月27日至29日,举办第二届中国·定边马铃薯文化节,目的是以文化节的形式,扩大定边的影响,提高定边的知名度,以节会友,以节招商,以节富民,弘扬薯文化,提升薯品质,开拓薯市场,做大薯品牌,树立和展示“中国马铃薯大县”的良好形象。节会期间,我们将通过文艺演出、基地观摩、论坛讲座、项目推介、招商引资、民俗竞赛等形式,努力把本届文化节办成弘扬区域文化的盛会,办成促进经贸合作的盛会,办成以薯会友、以薯为媒、增进友谊的盛会,使本届文化节真正成为定边扩大开放的窗口、展示形象的平台、内外合作的桥梁和实现跨越的载体。

定边县种植马铃薯有近400多年的历史,在当地形成了独特的马铃薯文化。这种文化是黄土文化、草原文化、三边文化的交相辉映,历史悠久,积淀深邃。2007年“首届中国定边马铃薯文化节”的隆重举行,吸引来国内外1000多位客商和数万群众一起品尝定边丰富的马铃薯特色食品,享受文化大宴,开展多层次经济技术交流。通过“文化搭台、马铃薯唱戏”这种有效形式,向世界叫响“定边马铃薯”品牌。

定边马铃薯产业有着绵长的过去、生动的现在,更将有美好的未来。今天的定边,薯香弥漫,薯韵悠扬,中国·定边马铃薯文化节连同定边马铃薯产业,一定会像一朵灿烂的奇葩,绽放在陕北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一定会香飘四海,闻名全国,走向世界!热情、淳朴、好客的32万定边人民,正以博大的胸怀、开放的姿态、超常的气势,真诚地欢迎五湖四海的客商来定边投资兴业,大展宏图!

定边马铃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定边县现辖行政区域。

二. 四川省 攀枝花 盐边县 国胜茶叶

国胜茶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盐边县国胜乡屹立着攀枝花市海拔最高的山——百灵山。过去,这里并不产茶。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位农艺师见百灵山山峦起伏,云雾缭绕、溪涧交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名茶生长的宝地,于是就从云南引进茶苗进行种植。虽然由于种种原因,种茶没能在这里形成产业和规模发展,但当地农民一直都在进行小规模种植,使国胜乡种茶的历史延续至今。

万亩茶乡香四方,国胜阔步奔小康。茶产业基地的建设、茶叶经济的发展不仅打造出了“国胜茶叶”的品牌,也使国胜乡从此迈上了可持续发展的致富之路。

国胜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盐边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国胜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有关情况的函》(盐边府函〔2007〕57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永兴镇、国胜乡、红宝乡、箐河乡、温泉乡等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定边羊肉

定边羊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羊羔肉是定边,靖边独具地方特色的风味小吃,也叫宰羔子肉。宰羔子肉是滩羊出生40天左右,宰杀的羊羔,以公羊羔为主。羊羔肉的吃法有两种:

一是清蒸法。即将羊羔肉带骨头剁成一寸见方的块,将清油至锅中烧七八成热,放入花椒面、姜丝、蒜片、葱丝等,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用旺火拦约10分钟左右,待肉块呈白色状,加入面酱,再拦二三分钟,待锅中水干(肉本身水)后,将肉置入盆内或碗内,入笼内蒸熟,撒上味精、芫荽即可食用。这种吃法最佳,味道鲜美,酥嫩清香,久吃不厌。

做法:将羊羔连骨剁方块,锅内烧麻油、入花椒、地椒、葱丝、蒜片、盐、面酱、爆出香味,投入肉块炒10分钟,加温水炖半熟,再装盆上笼蒸透熟。上席时葱花、芫荽、味美鲜嫩,滋味难以用言语描述,只有亲口品尝才能知道,是定靖二县待贵宾之佳肴。

二是清炖法。将肉块投入烧至七八成热的油锅里,拦10多分钟,待肉质呈白色状,加面酱再拦至肉中本身水消失,再加温水、盐等,用温火炖一小时左右,放少许味精、葱丝、芫荽即成。

陕西省定边县定边镇、张崾先镇、郝滩镇、樊学镇、贺圈镇、红柳沟镇、砖井镇、盐场堡镇、白泥井镇、安边镇、石洞沟乡、堆子梁镇、白湾子镇、油房庄乡、纪畔乡、姬塬镇、冯地坑乡、杨井镇、学庄乡、新安边镇共20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定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定边羊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定政函〔2015〕77号

榆林市技术规范:

DB6127/T026-2015

《定边羊肉加工技术规范》

四. 云南省 红河 屏边县 云南米线

云南米线,即云南当地的米线,是著名食品,也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食物。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大锅米线还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著名的有过桥米线、鳝鱼米线、大锅米线、豆花米线等。

米线顾名思义是用米加工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加工米线用的大米一般都是相对不太好的米,或者是陈米,据说以前人们因为这些米不好吃,才把它做成米线的。

米线的意义

知道吗?米线是云南人的命,云南人长期在外,回家第一件事必是先过米线瘾;也有的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请人从昆明坐飞机带碗米线来解馋……

米线制作

制作米线有以下几个步骤:泡米(将大米倒入木桶,用凉水浸泡半小时),磨面(放掉水,控干,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机将米粉碎成面),制粑(将米面加凉水合成耙),压线(将和好的耙送入米线压榨机(旧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庞大的压米线器械)。15分钟后即成熟米线。),回生(将主线晾24小时,使之回生,用水浸泡散开。),这样大众味美的米线就制作完成了。

“过手米线”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独具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做法特别,吃法有趣。先把手洗干净,把少许米线放在手心,再把调料加在米线上,用手把米线包圆喂进嘴里,故称“过手米线”。

“鳝鱼米线”是玉溪风味小吃的当家品种。鳝鱼米线以鲜鳝鱼为主料,还有油炸的水发猪皮,有滋有味。

“鸡肉米线”要数弥勒、云县等地的比较有特色,米线中加入卤鸡汁、卤鸡块,香甜可口,富有营养。

“肠旺米线”主要内容有肠和旺,肠是将猪大肠翻洗干净,卤熟;旺即血,可用羊血或猪血。“豆花米线”的配料为煮过的水豆腐脑,风味别致。

五.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塞上香哪

香哪,是榆林传统名食品中的一绝,其历史悠久,用料考究,制作独特。其渊源可上说溯至1000多年前的唐代。今天,"榆林香哪"的用料和制法根唐代的"消灭饼"一脉相承,只是有所改进和提高。它与其他油炸食品相比较,最独特之处在于制作时用酒和面,另外加熟猪油等其他原料,经复杂精致加工,制成坯饼,先入油浸泡,再用旺火炸,捞出洒上白糖即成。一句话,就是面粉加白酒、猪油制饼,油煎而成。色泽发白,清香酥软。

塞上香哪"色泽油白,清香绵软,有浓郁的酒香味。数百年来,一直是榆林一带的传统风味食品,不仅是当地宴席和馈赠亲友的上乘美点,而且远销国外多地方。

六. 云南省 红河 屏边县 壮族花米饭

壮族花米饭是屏边壮族传统的“三月三”民俗文化节风味食品。主要精选头年上好的糯米为主料。他们从山上挖回一些野生植物的根茎花叶,用它们提取红、黄、青、紫、黑等色素(此色素为天然植物生成,无毒无污染,非化学工业制品),再把这些自制的色素和选好的糯米共同浸泡使其着色,然后放到甑子里蒸熟。这样制出的花米饭,色香味具全,既可蒸食,也可凉干后用油煎熟而食,香脆可口,别具一番风味。

屏边的街边经常有人背着花米饭卖,来到屏边,不妨买上一小坨尝尝鲜吧!

七.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盐边县 盐边桑椹

盐边桑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盐边县位于四川省西南角,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县,境内居住着汉族、彝族、苗族、回族、傣族、纳西族等十九个少数民族,有“八分耕地,一分水,九十一分林草坡”之称。盐边栽植桑树历史悠久。公元四世纪,“南方丝绸之路”途经凉山、攀枝花,带来桑树种源,沿线人民受其影响开始栽植。明未清初年间发展迅速,在当时的 “宁远府阿所拉地”(今盐边县健康、渔门、永兴等乡镇)大力种植桑树,民国初年桑树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据《宁属林产调查》记载,盐边常年盛产桑树30多万株,是宁属地区桑树栽植最多,发展最快的县。 民国初年至70年代中期,盐边蚕桑业的发展停留在60万株,且多为实生桑品种,桑椹产量少,果粒小,酸涩味较重。80年代,盐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桑椹生产,依托地域优势及攀西独特的阳光、土壤及气候优势,引进良桑品种,扶持全县各乡镇大力发展桑树。1984年全县桑树种植113万株,面积1100亩;1992年种植1700万株,面积18000亩;到2010年桑树面积超60000亩,年产桑椹6500余吨,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 盐边桑椹产量高,果粒大,营养丰富,富含氨基酸、维生素、β-胡萝卜素及花青素等。上世纪未,盐边桑椹主要用于中药材、桑椹膏及桑椹酒等。近年来,盐边县加快了桑椹产业的发展,成立协会并组织商户统一收购鲜果进行集中销售,产品远销北京、大连、重庆、成都、昆明等各大城市,市场供不应求,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盐边桑椹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渔门镇、永兴镇、惠民乡、国胜乡、鱤鱼乡、箐河乡、温泉乡、红宝乡、格萨拉乡、共和乡、红果乡等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6′17″-101°47′45″,北纬26°47′46″-27°07′35″,东到共和乡东界,南到红果乡南界,西到温泉乡西界,北到红宝乡北界。保护面积265000公顷,年产量1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盐边桑椹果实较大,椭圆形;果长1-3厘米,果径1厘米左右;表面不光滑,黑紫色,色泽稳定,干品仍呈黑紫色;果汁多,甜而带有微酸味。 (2)内在品质指标:盐边桑椹可溶性固形物≥13%,花青素≥1500㎎/㎏,含有丰富β-胡萝卜素和氨基酸。 (3)质量安全规定:符合《无公害水果》(GB18406.2-2001)标准的安全要求。

八. 四川省 攀枝花 盐边县 攀西茯苓大如斗

“百里松杨绿荫青,苍颜铁干老龙形,蛮儿采药深山去,斗大如风得茯苓。”这是古人对攀枝花茯苓的颂诗。攀枝花地方志中曾记录了一张地方土司给皇帝的贡品单:“银座铜佛一尊,哈达五根;茯苓五个,石菖蒲五匣……”民国三十八年,现属攀枝花市的盐边县大恶霸诸葛世槐为了弄到金沙江上游守备司令之职,给当时镇守此方的胡宗南选的礼品,就有茯苓、熊胆、灵蛇胆等。茯苓性味甘平,入心、肺、脾、肾,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之效。茯苓全国有,为何土司上贡行贿均爱用攀枝花地区所产呢?原来茯苓素以云南产的“云苓”为其中上品,而攀枝花地区的茯苓,又为“云苓”中的上品。它生长在高大挺拔、树脂丰富的云南松根下,肉厚、组织细密、色白。且当地人多从百年古松根下采掘,挖得时往往大得惊人,一个重可达二、三十公斤,营养丰富、药效很高,产量高时年产可达数万公斤。茯苓旧时多作仙家之食,旧时小说中之神仙方土都是饮仙露、食茯苓者。古人认为茯苓能延年益寿,苏东坡有诗云:我今百日客,养此千岁树,茯苓无消息,双鬓日夜催。曹雪芹亦在《红楼梦》里描写过茯苓霜。药膳中有茯苓膏、茯苓粥,肥儿保健食品中常配茯苓,在中药中,茯苓更是无所不在。那么请记住:茯苓中之珍品,还在攀枝花。( 攀枝花)

九.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十.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靖边小米

靖边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边小米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晋谷21、晋谷29等。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1100m至1900m,土壤类型为风沙土、黄土,有机质含量≥0.7%,土壤pH值7.5至8.5。

三、栽培管理

1. 轮作:实施轮作倒茬。轮作年限3年以上。

2. 播种:5月中至下旬播种,用种量为每667㎡(亩)0.9kg至1.2kg, 播种深度4cm至6cm,基本苗每667㎡(亩)1.2万株至1.5万株。

3. 施肥:每667㎡(亩)施腐熟有机肥1500至2000kg,结合播前耕翻一次施入。

4.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储存

1. 收获:9月上至中旬,全株2/3籽粒成熟即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色泽时收获。

2. 加工:工艺流程为:分选→去石→筛选→碾米→风机降尘→精选→包装→入库。

3. 储存:储存时要求籽实含水量≤13%,库存不超过两年。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正圆形、色泽金黄、大小一致、颗粒饱满、口感香甜。

2. 理化指标:千粒重≥2.4g,蛋白质含量≥9.0%,脂肪含量≥3.8%,维生素B1含量≥0.7mg/100g。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陕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靖边小米 陕西省靖边县张家畔镇、红墩界镇、宁条梁镇、东坑镇、王渠则镇、中山涧镇、杨米涧镇、周河镇、杨桥畔镇、天赐湾镇、青阳岔镇、黄蒿界乡、海则滩乡、镇靖乡、席麻湾乡、龙州乡、小河乡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靖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靖边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靖政函〔2012〕271号 靖边县地方标准:DB612725/T01-2012

《靖边小米种植技术规范》

盐边7月份最好的土特产盐边县特产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