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左旗土特产有哪些 阿拉善盟左旗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06 13:33:29

一.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苏尼特左旗 莜面宴

提起莜面,许多人也许不知它为何物,可说起燕麦,却在国内外久负盛名。其实莜麦即裸燕麦,莜面即裸燕麦粉。



燕麦(莜麦)是一种古老的农作物,属于世界禾谷类作物中的八大粮食作物之一,它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温带地区。我国莜麦产量不大,主要集中在内蒙古阴山南北地区和河北张家口地区。



莜面的营养价值非常高。据有关资料介绍,在我国日常食用的九种食粮中,莜面在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元素、纤维素五种营养素的含量均居首位。莜面所含水溶性膳食纤维是小麦的4.2倍,玉米的7.7倍;所含钙分别是小麦、稻米、小米、玉米含量的2倍、5.5倍、2.3倍和1.5倍。



美国《时代》周刊介绍的十大有益健康的食物中就有莜麦。文中提到:这是一种多孔的可溶纤维,能够消除肠道内产生的胆固醇物质,并将其清除体外。新的证据证明,燕麦可能还有助于降低高血压、抗氧化的作用。



我国的一些科研单位及医疗机构也曾联合做过实验,证明燕麦对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症具有抑制作用。另外,由于燕麦中富含对人体皮肤有益的维生素E,所以也具有很好的美容功效。



早年的时候,莜面只是西北农村的一种最普通的粮食,并没有太多的做法,也谈不上美味可口。而今天,莜面也作为一种民间美食,登上了饭店、餐馆的餐桌,成为西北风味的一大亮点。

二.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蒙古族马头琴

蒙古族马头琴

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特有的一种弓弦乐器。当一首悠扬的马头琴曲在您的耳畔奏响时,闭目冥思,眼前仿佛出现了坦荡辽远的大草原。这种弓弦乐器,相传成吉思汗时期(公元1162——1227年)就已在蒙古草原流传,因琴头以马头为饰而得名,琴箱用松木制成,蒙马皮或羊皮;弦两根,琴弦和弓弦均用马尾;音量较小。左手演奏方法,除了按弦处,还有指甲从弦下向上顶弦,这种特殊的演奏,声音坚实有力,别具风格。

马头琴表现力丰富,善于演奏抒情乐曲,据说有的不给小羔吃奶的母骆驼,听到了感情深沉的马头琴声,竟然感动得掉下了眼泪去哺育小驼羔。马头琴嘹亮的旋律,体现了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特色,展现出阳光灿烂五畜兴旺的草原景象。坚实有力的指法,引出了纯净柔美绵延不断的音流,像小河的潺潺流水,赞美着草原牧民的幸福生活。

三.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左旗 巴林左旗笤帚

巴林左旗笤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林左旗十三敖包镇,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东部,距巴林左旗政府所在地25公里,全镇辖区33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14415户,总人口58374人,全镇总面积114.2万亩,耕地面积31.29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8.9万亩,草牧场面积68.4万亩,现有家畜存栏17.5万头(只).十三敖包镇是以农业为主的乡镇,种植作物以玉米和笤帚苗为主,旱坡地以种植笤帚苗为主,年种植笤帚苗达到10多万亩.

十三敖包镇笤帚苗生产已有50多年历史,素以(笤帚苗之乡)而闻名,笤帚苗制品是广大农村,城镇,工厂,学校,企事业单位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和消费品,笤帚制品以其绿色环保,无污染,无公害等优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需求量逐年上升,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经济效益可观,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现在已开始出口韩国和欧洲等国家,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指导和关怀下,制定优惠政策,创建宽松环境,采取有力措施,实行专项推进,取得一定成效,笤帚苗产业已成为全镇主导产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2005年,全镇笤帚苗种植,加工,销售产值达到2亿元,获取收入达到8000多万元,人均1340元,占人均纯收入的43%.

经过多年培养和发展,笤帚苗产业不断壮大,知名度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地位,信誉程度越来越好,现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笤帚苗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笤帚苗集散地:内蒙古地区种类齐全的笤帚制品加工基地,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笤帚苗交易市场.

四.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玛瑙宝石

硬度在摩氏6以上,颜色鲜艳纯正,透明度高,符合工艺要求的非金属矿物晶体称为宝石,主要用于作首饰。内蒙古自治区已知宝石矿物有红宝石、蓝宝石、海蓝宝石、金绿宝石、黄晶、碧空、紫晶、发晶、红色石榴石、玛淄等。全国地质博物馆中长达千余厘米的海蓝宝石和黄晶即产于内蒙古。宝石中以玛瑙分布最为广泛,从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左旗到呼伦贝尔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均有发现。玛瑙远景储量居全国首位。

五.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土默特左旗 蒙古手把肉

顾名思义就是手抓羊肉。把带骨的羊肉按骨节拆开,放在大锅里不加盐和其它调料,用原汁煮熟。吃时一手抓羊骨,一手拿蒙古刀剔着吃。客人不要自己动手随意选食,主人会视客人的年龄,选择不同部位的羊肉。

六. 内蒙古 赤峰 巴林右旗 温莎荞麦

赤峰地处于内蒙古东部地区,这里是东北乃至内蒙古最大的杂粮集散地,因其特异的地理环境,日照时差造就了当地杂粮的特殊品质,尤其是荞麦制品受到众多出口商的一致称赞。

七. 内蒙古 呼和浩特 土默特左旗 毕克齐大葱

毕克齐大葱是内蒙古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的。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毕克齐镇所辖的水磨、十里坡、五里坡、讨合气、大旗、南园、北园、银匠坊、流水、解放、曲房、官保、崞县、腊铺、脑包、碾道、五道、二道、马王庙、庆春园、白庙、小古城、大古城、杨家堡、鸟素等25个村。

八.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风味肉食手扒肉

风味肉食手扒肉

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扒肉就算没完全领略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扒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扒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蒙古草原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

手扒肉的烹制方法是,挑选一只肥嫩的绵羊或山羊,宰杀剥皮,去掉头蹄,然后用锋利的蒙古小刀,顺着筋骨连接的关节部位,连骨带肉将一根根完整的骨头卸开。骨肉卸好后,放进锅里,倒入凉水。锅内除添加小许的食盐外,不再需要任何佐料。待锅开后,用勺子上下扬汤,小许有血沫浮出,再将其撇出锅外。肉刚熟即出锅,这叫开锅肉。这种做法肉香味美、鲜嫩异常,富有营养。食用手扒肉时,不用筷子,用蒙古刀剥、刮、剔、手扒着吃。牧民十分珍惜劳动成果,因此一定要把骨头上的肉刮下吃净。羊的后座部位有胛板骨,牧民把胛板骨上的肉称为“掀板肉”。上手扒肉的时候,主人特意将“掀板”放在最上面。通此习俗的人是绝不会随意动“掀板”的。倘若有哪位客人,拿起“掀板肉”独自享用的话,陪客的人就会婉转而善意地劝他。当然,豁达、好客的主人,是不会责怪的。中国有句古话“不知不为过”。牧民认为掀板上的肉是最好的肉,因此要大家分享。掀板肉一般是由年长者,或主人指定最尊贵的客人为大家来分。为表示谢意,分肉的人先自饮一杯酒。分肉是有讲究的,无论有多少人,每个人都应分得一份。即不能多一份,也不可少一份,否则,将被视为不吉利。分得肉的人要起身双手接,并自饮一杯酒,以表示感谢。肉分完后,分肉的人要将胛骨上残留的肉丝,用蒙古刀刮下吃净。然后,用左手掌着胛骨,胛骨上放一杯酒,依次向在坐的人敬酒,以感谢大家享受了自己的劳动成果。敬完酒后,要把胛骨置于所在房子的高处。至于羊的小腿骨、脖子肉、下颌等,均由在场的晚辈们分享。

一切仪式,所有礼节进行完毕后,就开始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祝酒歌不断,充分体现出蒙古民族朴实大方好客,粗犷豪爽善良的独特气质。

九.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新巴尔虎左旗 呼伦贝尔蓝莓

呼伦贝尔蓝莓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蓝莓,学名笃斯越桔,俗称都柿。我国主要生长在北纬52度以北的“五星级地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纯天然、无污染。成熟之后为蓝紫色,球形或椭圆形,果皮有白霜。蓝莓属高钙、高锌、高氨基酸、高铁、高维生素果实,并且富含其他常规水果所不具有的超氧化酶和视紫质。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21世纪首选的“十大健康食品”之一,被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是野生浆果中的极品。



主要功能:解酒 爽口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阿拉善左旗 蒙古炒米

有人说蒙古族的炒米是中国最早的方便食品。是不是“最早”,暂不追究,可由此引开的话题却是颇有意趣。蒙古语称炒米为“呼日森布达”,是草原牧民日常食用的主食之一。蒙古人不可一日无茶,也不可一日无炒米。有客人到家,好客的蒙古人总会佐着奶茶、奶皮、奶豆腐、黄油,在桌上摆上一碗黄橙橙的炒米。

炒米是蒙古民族的传统美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早在汉朝时就有用煮、炒、碾等工序加工制作糜子的食用方法出现,到了宋末元初,蒙古族人民便开始广泛地食用炒米。

炒米的原料是糜米,要经过煮、炒、碾等工序制成。先将洗净、去掉杂质的糜米放入锅中煮沸,待破开米嘴后,马上出锅晾干再炒熟,炒锅中要加入干净的细沙和糜米混在一起。这样炒出的炒米发硬,有嚼头,是蒙古人喜欢的口感。但没有破嘴就炒出的炒米,发软好咬,但没有什么嚼头,被当地人称作“汉人炒米”。最后,将炒好的糜米用石碾碾去皮,既可食用。

蒙古人食用炒米的方法可为变幻无穷,讲究和多种食物搭配。干嚼可做零食,泡入肉汤可当主食。总之,怎么吃仿佛都是信手拈来,全凭个人口味。

巴林特产十大排行榜巴林左旗特产介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