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点军特产 宜昌的土特产详细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06 13:08:21

一.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奇石

清江奇石,孕育于八百里清江。清江古名“夷水”,北魏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中撰文作记:“夷水……之经者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化石》主编刘时藩教授在《万里长江源何处》一文中对长江及清江等支流的考证,清江始于中生代的三叠纪,即一亿七、八千万年前,在北京大学徐钦琦教授所绘制的《地质历史上两个宏年的黄道斜倾变化示意图》上显示,正值地质历史上第二个宏年,是时水往西流,新生代的第三纪的渐新世约三千年前的一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清江改西向东流至今,所形成的武陵山余脉纵贯古“长杨”。八百里流域全境经过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纪的古新世、始新世的冲刷,又历经第四纪的洗礼,将太古代和元古代的震旦系、古生代的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裂变成的所有矿藏物质和生物相互渗透,随着地壳的剧烈运动、风雨的四季浸蚀,水浪不舍昼夜的冲击及石与石的相互磨砺,由整冲散、由大冲小、由棱磨圆、由初砺精,从崇山落入深谷,从上水卷入下游,清江的内力地质作用和风雨、冰川、温度等外力地质作用,就象万花筒滚动一般,将山岩逐渐冲成千姿态百态和异彩纷呈的奇石精品。

如此得天独厚的生成条件,造就了清江石作为艺术石所凸现的极高的品位与价值。在八百里清江流域,无论是潜藏于深山的经过流水千百万年切割与雕琢的山川秀石,还是在流水中反复历经磨砺和冲刷的江河美石,其形制,其颜色,其图案,其质地,都无一不显现出巧夺天工的自然美。就颜色论,现在有清江红、清江绿、清江墨、清江彩、清江乳之分;就质地论,有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纹理石、晶体石以及各类化石等。清江奇石所独具的观赏美,受到了广大赏石爱好者的钟爱,在中华石中独树一帜,已经成为了“三峡奇石”的劲旅,不仅流布国内,而且走出国门,远至东南亚和欧美一些国家,并多次获得国际性大奖。在中国第一至第五届赏石展上,共获5金19银22铜,名列99个参展团的第3位,其中原县委顾问刘光荣收藏的“大漠春意”、原政协主席李道槐收藏的“疏梅筛影”、县赏石协会副会长张祖武收藏的“黄山夕照”、县赏石协会秘书长覃世本收藏的“沙鸥翔集”等获金奖。另外,李道槐收藏的“阳光下的邓波儿”、“金沙水拍”、“伴侣”还在山东举办的全国奇石邀请展、广州举办的中国第五届花卉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奖、银奖和铜奖;覃世本收藏的长阳清江龟纹石“琼枝骊石”,在中韩于洛阳联合举办的国际奇石交易博览会上荣获一等奖。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部分热衷于奇石文化研究的老同志的带动下,长阳赏石文化热潮蓬勃兴起,收藏、开发清江奇石的气候逐渐形成。早在1995年,由龚发达等一批长阳文化人发起,成立了长阳奇石协会,到目前为止,组织机构日益健全,队伍不断壮大,会员达160余人。在协会的推动下,一批奇石爱好者纷纷上山下河,收藏了大批清江精品石,后又带动了几千农民和上百城镇居民抢救奇石资源,使清江奇石的发现、收集、整理、展示、交流活动尉然成风。一是赏石艺术协会成功举办六届石展,并进行了评审,还有意地组织外出考察参观;二是家庭收藏成馆的百余人;三是编撰出版了大型画册《清江石》,受到韩国、台湾、香港及各省的好评,还组织专家撰写各种论文,进行赏石理论研究;四是大力宣传清江赏石文化,扩大了清江奇石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在三峡奇石热兴起后,一大批专家把长阳清江作为他们搜寻奇石的基地,宜昌、武汉、广东、广西、山东、河南、韩国、台湾、东北、上海等地来长阳寻觅清江奇石者达数万人次之多。可以说,清江奇石文化极大地拓展了巴土文化的内涵,丰富并满足了人们精神生活需求。清江奇石正与根艺、盆景一起成为长阳民族文化“新三宝”。

以此为契机,一批依托赏石文化而发展的奇石专业户、专业村也在县内悄然兴起,并逐步形成了奇石采集、加工、鉴赏、收藏、买卖五位一体的文化产业链,为文化与经济结合独辟蹊径。全县总计有采集、收藏奇石的人数达数万以上,估价2000万元,交易的最大画面石达15吨重,单体最大价位达20万元,交易达10000人次,交易额达500多万元,现已销往韩国、美国、德国、东西亚等国家和港、澳、台等地区。全县现有奇石采集专业村6个(龙舟坪镇渡口坪村、西氏坪村、白氏坪村、永和坪村、津洋口村、渔峡口镇招徕河村),采集奇石人数达2000人以上,其中奇石产业专业户达百余家。渡口坪村家家户户采奇石,户均年收入达3万元,带头人杨远寿采石年收益30万元左右。清江奇石的后来居上,无疑壮大了文化产业,极大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进一步发展壮大长阳文化产业,让正在崛起的文化“新三宝”成为文化产业中的龙头,2002年10月,县委、县政府兴建了集奇石、根艺、盆景交易和休闲、游览于一体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清江奇石苑。该苑地处县城北入口处,交通方便,区位环境好,占地2.1万平方米,内设盆景园、根艺走廊和奇石交易所,功能齐全,设施完备,园内建筑设计自然得体,闲静优雅,是广大参观者益智、愉悦、休闲、浏览、购物的好去处。

清江奇石,源于自然,高山大川,取之不尽。奇石文化是“发现美、欣赏美”的文化,其资源永远不会枯竭。随着社会的文明进步、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与日俱增、审美情趣的不断丰富与发展,奇石文化产业将以其永恒魅力而呈现出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前景和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峡长阳网

二.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沮漳鱼

当阳市是湖北省渔业“十强”县市。全市有各类水域30余万亩,目前已开发利用12.5万亩,其中精养鱼池4.5万亩,水库5.8万亩,塘堰2.2万亩。全市渔业已初步实现规模化经营,渔业基地星罗棋布,有100——300亩基地30个,300—500亩基地13个,500—1000亩基地8个,1000亩以上基地4个,万亩以上基地2个。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万吨,实现渔业产值3亿元。除常规的四大家鱼外,还有黄鳝、黄颡、七星才鱼、加洲鲈、大口鲶、云斑鲴等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伍家岗 宜昌茶

宜昌产茶历史悠久,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孕育了宜昌茶的优良品质,采花毛尖,峡州碧峰,千丈白毫,邓村绿茶,天然富锌茶等名茶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产品畅销全国,享誉海内外。( 宜昌)

四.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双莲荸荠

双莲荸荠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相传从湖北省当阳市玉泉寺美丽的玉泉山上流下两股清泉,一段向东,一股向西,向东的在山脚下汇聚成地,地中涌出粒粒“珍珠”,引来宾客驻足观赏,这便是闻名胜迹的“珍珠泉”。向西的一股也有“珍珠”涌出,但来观者甚少。于是当地人便用此水培育出一种风味独特的地下“黑珍珠”供人品尝,结果招来大量客商争相购买,此物便是成名已久的“双莲荸荠”。

双莲荸荠最早产于双莲乡境内的双莲寺庙东南面的两畈水田里,后来逐步发展到双莲集镇以东的双莲村和白河村为主的集中产区。到80年代,已在双莲集镇方圆十公里内大面积种植推广,种植面积发展到4200多亩。双莲荸荠以“果大、色鲜、无法、味甜”而著称,是湖北省著名的土之一。解放前双莲寺佛事兴旺,远近的香客拜佛朝香,拜了菩萨再买荸荠,双莲荸荠也就远走四方,香客自然成了它的义务“推销员”和“宣传员”,据了解,双莲荸荠远销到全国10多个省市。

双莲荸荠属地方小气候型优质品种,区域性较强,主产双莲荸荠的双莲乡位于当阳市西南边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水源充盈,全年无霜期达265天,很适宜荸荠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土壤酸碱度适中,土质各种元素的含量有利于培植出优质荸荠。双莲荸荠属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外形椭圆,皮薄呈红褐色,上部顶端有数个聚生芽,比一般普通荸荠要长一些,芽长约3—4cm,下端脐部较平或凸出,味甜肉质脆嫩,细嚼无渣,单个重20克左右。

双莲荸荠每年农历冬月成熟,于小寒前后源源上市,是城乡居民新春佳节喜爱的佳品。双莲荸荠与一般普通草养相比,有许多共同点,但也有它的独特之处,其水份、全糖、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的含量远远高出普通荸荠和杂交荸荠。据技术部门对双莲荸荠营养成份的含量分析,水份占85.8%,比普通荸荠高10.8%,可食部分82.5%,大于普通荸荠0.1%和1%,每10克双莲荸荠单位的全钙、锌、铁的含量为0.03 7、3.71、10.6毫克,分别高出普通荸荠0.01、2.5 6、l.31毫克,而脂肪只0.14毫克,低于普通0.18毫克。

从以上指标看出,双莲荸荠所含营养成份要优于普通荸荠,主要表现在水份多,可食部分大,蛋白质高,脂肪低,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高。尤其是钙、锌、铁的含量丰富,这对补充人体对钙质,增强体能,提高智力有极大好处。

双莲荸荠不仅个大肉嫩,果质细腻,清甜芳香,沁人心肺,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其叶茎和果实均有一定的医药作用,能消渴去热,温中益气,下丹石,消风毒,辟蛊毒,疗五种膈气,抗癌治癌,治误吞铜物、血崩等病症,绞汁漱服还可治咽喉肿痛,预防感冒,降低血压等。

双莲荸荠

所在地域:

湖北

申请人:

当阳市王店镇农业服务中心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双莲荸荠产于湖北省当阳市王店镇所辖的双莲、严河、白河、泉河等村。地域范围:东经110°41′34″至111°55′48″。北纬30°53′53″至30°05′00″,东与本镇的新店村交界、南与本镇的泉河水库交界、西与本镇的熊河村交界、北与远安县接壤。种植面积4000多亩,年产量达1万吨,核心种植区位于双莲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性:双莲荸荠外形椭圆,皮薄呈红褐色,上部顶端有数个聚生芽,比一般普通荸荠要长一些,芽长约3—4cm,下端脐部较平或凸出,味甜肉质脆嫩,细嚼无渣,单个重20克左右。 2、内在品质指标:双莲荸荠有它的独特之处,其水份达到85.4%、可溶性固形物达12.5%、可溶性糖达7.84%、淀粉达5.4%,蛋白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份的含量远远高出普通荸荠和杂交荸荠,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含量高。尤其是钙、锌、铁的含量丰富,这对补充人体对钙质,增强体能,提高智力有极大好处,乃荸荠中精品。 3、安全要求:双莲荸荠生产方面严格按照GB18406.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产地环境要求)的要求生产。

五.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关公李

关公李是本地麦黄李的杂交后代,由我地果树科技人员历经15年选育而成。它保留了麦黄李子丰产稳产的特性,具有了果大、早熟、质优的特征,是一个特早熟大果李新品种,填补了我国李树品种中果大早熟的空白,其特点如下:

一、结果早。“关公李”嫁接苗当年成花,栽后当年试果,半成苗第二年结果率100%,早果性能极佳。

二、成熟早。当地三月开花,五月中旬成熟。该品种个大,单果重100克左右,最大可达130克。酸甜适度,风味极佳。

三、丰产早。栽后当年试果,第二年株产可达3公斤左右,第三年形成产量,株产最高可达300斤以上,亩产可达5000斤以上。

由于该李子上市时正值鲜果淡季,市场价高俏销,平均每公斤批发价3元左右,最高价可达5元。济效益十分可观,是一个极有发展潜力的特早熟品种。

其适应能力强,耐脊溥,除积水地外均可栽培。自花授粉能力强,不需配置授粉树也能连年丰产。其栽培技术与其它品种相同。

六. 湖北省 宜昌市 夷陵区 宜昌香菇

宜昌香菇

七.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清江椪柑

清江椪柑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清江椪柑属桔类,芸香科植物,主产于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岩松坪村。因清江河谷地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平均气温17.5℃,最低气温-3℃,年有效积温5500℃,在这种独特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清江椪柑果形端正、色泽鲜艳、香甜可口、脆嫩化渣,单果重130克以上,可溶性固形物达到达13.5%以上,是长阳柑桔中的极品,分别于1985年、1987年、2000年三次获得湖北省优质水果称号,2002年又取得了国家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证书,产品批量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

清江椪柑在长阳有近二十年的栽培历史。1984年,长阳利用联合国贷款在清江河谷地区大力发展柑桔,在大量引种蜜桔的同时,引进了近千株椪柑。经过自然的选择,椪柑以其卓越的品质在所有引种中脱颖而出。1989年,李长藻开始在岩松坪对椪柑单株进行选育,1993年他确定了三个优良单株,经过一年的自繁自育,1994年椪柑栽种渐成规模,1996年岩松坪村椪柑面积达到100多亩。

长阳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椪柑生产,一直将其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特色优势产业来抓:一是壮大基地规模。经过十年的发展,已在适宜椪柑生长的5个乡镇38个村建立了椪柑基地。全县现已有椪柑2万亩,其中已挂果面积1万亩。2002年,产量达到1500吨,实现产值300万元。二是提高椪柑质量安全水平。一方面,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加强科技的推广应用,定期安排县内柑桔技术人员出去学习,聘请国内一批知名柑桔专家学者前来传授实用技术,指导柑桔生产。在椪柑基地建立农民函授大学,由农技人员讲授椪柑生产技术。另一方面,在椪柑的生产上实行目标控制,严格控制化肥和化学农药的用量,采用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使化肥的施用量在总施用量的30%以下。三是着力打造椪柑品牌。1999年全县椪柑注册了“清-”商标,2002年又申报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A级绿色食品证书”。引进了3条柑桔打蜡生产线,提高了分级、包装、贮存、保鲜水平,还设计印刷了椪柑精品包装箱,做好椪柑产后商品化处理。目前,清江椪柑已成功地打进了武汉等地的超市。

清江椪柑已成为全县区域性支柱产业之一,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一是进上步壮大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上有计划、有重点地对清江椪柑公司加以扶持,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二是进一步打造和保护好“清-”椪柑品牌。要逐步提高其专用包装箱、专用封口胶的防伪能力,保护好品牌,并利用品牌来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三是科学调整椪柑早、中、晚熟品种结构和提高椪柑贮存保鲜技术,使椪柑在柑桔销售旺季淡季均可上市。

地域范围

清江椪柑是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自主开发生产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柑橘种类,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专属产品。满足清江椪柑生产条件的区域严格控制在湖北清江流域海拔400米以下,年≧10℃有效积温5500℃以上地区。清江椪柑原产地域自然地理范围是东经110°21’至111°21’,北纬30°12’至30°46’。主产区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龙舟坪镇、磨市镇、渔峡口镇、资丘镇、鸭子口乡、都镇湾镇、高家堰镇等7个乡镇61个村,总面积6万亩。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实扁圆形或扁圆形略带短颈,果皮色泽介于橘黄与橘红色之间,果皮薄,肉质细嫩化渣,风味浓,香气宜人,果面较粗糙,油胞稍凹陷,平均单果重 160 g,耐贮运,贮藏后风味更佳。 2、内在品质指标:清江椪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2.5%-13.5%,每100毫升果汁中含糖9.3克-10克,酸0.3克-0.5克,蛋白质0.8克-1克,维生素C19毫克-20毫克,可食率71%-75%。 3、安全要求:农药残感物含量标准执行《绿色食品柑橘》国家行业标准。

八. 湖北省 宜昌市 枝江 桂花白瓜

“桂花白瓜”盛产于枝江市318国道沿线,品种优质,色泽纯正、甜味悠长。2001年,我市“桂花白瓜”不仅喜获丰收,而且供不应求,为各地客商所青睐。( 枝江)

九十年代初,董市镇桂花村四组邬祥鹏开始在岗地难灌区移裁种植早市白瓜,效益十分可观,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当地农民纷纷效仿,很快白瓜种植就形成气候,辐射全镇,1997年白瓜种植面积达到2000亩,我镇也被宜昌市列为丘陵岗地“早旱晚水”种植模式示范基地。

为了满足瓜农的需求。不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我镇适时成立了“桂花白瓜”协会,由白瓜大王邬祥鹏担任协会会长,网络农户1500多户。协会主要是为瓜农提供产前咨询、产中指导和产后销售等全方位服务。在产前咨询上,采取瓜农上门求教和协会成员走访宣传的办法,传授白瓜种植技术,宣传“桂花白瓜”品质。在产中指导上,每个协会成员包1—2个村,定期进行“上门义诊”,进行白瓜种植试验示范,同时,依托镇农业服务中心创办的《董市科技》,有效破解了瓜农生产技术上的难题,桂花白瓜亩平可产4000斤左右。在产后销售上,协会配合镇政府大力培育白瓜销售经纪人,负责白瓜产品的营销策划,网点建设、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服务,以确保“桂花白瓜”优质优价,销售均价可达0.8元,亩平收入3200元左右,比种早稻增收2000多元,从而提高了瓜农的积极性。

随着桂花白瓜的迅猛发展,协会不断优化品质,大力提升桂花白瓜档次,“桂花白瓜”于1999年6月向国家工商局申请商标注册,产品质量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于1999年参加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展,湖北省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7月对该产品颁发“湖北省质量执行标准证书。”

目前,协会已网络农户5000多户,网络农村经纪人200多人,种植面积达到12000亩。

九. 湖北省 宜昌市 西陵区 宜昌蜜桔

宜昌蜜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湖北宜昌,种植柑桔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桔颂》名篇。据研究,柑桔起源于我国云贵高原,途经长江而下,传向淮河以南。长江下游,直到岭南地区。经过我国人民长期栽培、选择,柑橘成了人类的珍贵果品。

十. 湖北省 宜昌市 当阳 子龙花生

子龙花生是最适合人体需要的食品,它以粒大、皮薄、美味可口、营养丰富而为人们所称道。抓把新鲜的花生当作小吃,这是最惬意的事情了。

现代的人们,在讲究吃的质量的同时,更加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我们知道,有很多因素诸如食物、运动、遗传等都对人的体形、肥胖水平产生影响,合理的膳食安排、科学的饮食习惯是很重要的,因此我们要多吃些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植物纤维的食品以及每日有规律地食用多样性的食物。

花生被誉为"长生果",科学家的研究发现,花生售有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他命和矿物质,适度进食对心脏有益。

宜昌十大特产宜昌有哪些土特产专卖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