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土特产静静 毕节特产在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30 15:24:46

一. 贵州省 毕节 大方县 大方天麻

大方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方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大方天麻,中草药,贵州省大方县。因原产地名命名。贵州是中国天麻的主要产区之一,因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所产天麻的天麻素含量较高,向来以品质好、药效高而享誉国内外。大方天麻主产于贵州高原大方县九龙山脉的深山丛林中和世界罕见的天然百里杜鹃丛林中。明代就是进贡皇室的珍品,且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素以“滋补之王”的称号而驰名中外。贵州天麻无论野生或家种,主要药用成分天麻素的含量均较高,而且还有10多种含量较高的人体所必需的元素,如钾、钠、钙、硫、磷、硼、锰、钴、钼、铷等。野生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为0.5%-1.0%,平均值为0.77%。.

药用价值

天麻作为珍贵名产,其身价可与茅台酒齐名,作为地道药材,其名气 图2 栽种状态的大方天麻

.又堪与东北人参媲美。《神农本草经》中称天麻有“主杀鬼精物,蛊毒恶气。久服益气力,长阴肥健,轻身增年”的奇效,列为中药上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天麻有“主诸风湿痹,四肢拘挛,小儿风痫惊气,利腰膝,强筋气,久服益气,轻身长年”的功能。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能激活脑细胞、改善微循环、防止脑血管疾病、补脑健脑、抗衰老、增强免疫力,对头目眩晕、头风、头痛、久病体虚、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脑震荡、高血压等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天麻还有抗炎作用,对多种炎症的渗出和肿胀均有抑制作用;在心血管系统方面,对心脏有保护作用;有一定的增加脑血流量和中枢抑制作用;对三叉神经痛、血管神经性头痛、脑血管病头痛等有镇痛作用。除了药用,在大方当地,天麻也作为蔬菜鲜食也很有名。.

生长环境

大方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属于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雨水充足,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11.8℃;土壤多为酸性砂质黄棕壤,植被常见常绿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岩溶灌丛、灌丛草坡等,特别适合天麻生产,因而所产大方天麻与一般天麻药材相比较感觉质地较为坚实、沉重,环纹较少,顶芽较小,断面较均一明亮,特异气味较浓郁,有“中国天麻数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之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名“中国天麻之乡”称号。.

品质特点

理化特性

天麻主要含天麻素、天麻醚苷、对羟基-等多种成分以及天麻多糖和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天麻素含量的高低是天麻质量的重要指标,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天麻药材含天麻素不得少于0.20%。
大方天麻以重要成分天麻素的含量高、微量元素丰富而形成独特的内在特征。市场上商品天麻所含天麻素一般在0.4%以下,而大方天麻的天麻素含量在0.42%-1.90%之间,是药典标准的2-9.5倍;天麻素平均含量为1.17%,是药典标准的5倍多。大方天麻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有硼、锌、硒等,其中,硒的含量高于其他产区的天麻。贵州天麻的硒平均含量为0.41μg/g,而大方天麻的硒含量为0.6μg/g,是实实在在的“富硒天麻”。
大方天麻的卫生学指标根据检测结果显示,重金属的含量:含铅量为0.24mg/kg、砷0.1mg/kg、镉0.0353mg/kg、总汞0.055mg/kg、铜2.65mg/kg,全部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分别是:铅≤5.0、砷≤2.0、镉≤0.3、总汞≤0.2、铜≤20.0,单位同上)要求。农药残留量中:六六六为0.008mg/kg、滴滴涕为0.009 mg/kg,也大大低于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六六六≤0.1、滴滴涕≤0.1,单位同上)。.

感官特点

鲜品:大方天麻的鲜品个形肥厚,肉质,长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约8-15厘米,宽3-10厘米,块茎表面黄白色或浅黄褐色,顶端顶芽显著,乌黑色或红褐色,习称“鹦哥嘴”;尾端有圆形疤痕,习称“肚脐眼”;全体节上有由点状痕点与膜质鳞片形成排列均匀的环纹。断面渗出乳白色浆液,气特异,习称“有马尿臭”,味微甜。
干品药材:大方天麻药材呈长椭圆形,略扁,个大肉厚,饱满体重,质地坚硬,不易折断,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有光泽;体皱缩而稍弯曲,表面黄白色至淡黄棕色,有纵皱纹,半透明,环纹多轮;顶端有红棕色至深棕色的干枯顶芽(冬麻)或残留茎基(春麻),末端有圆脐形疤痕;气特异,味甘,微辛,嚼之有粘性。.

历史渊源

贵州天麻产量高,质量好,是尽人皆知、蜚声四海的。日本著名药学博士难波恒雄在其专著《汉方药入门》一书中断言“天麻佳品出贵州”;权威著作《中华本草》在天麻项下也注明:“以贵州产质量较好,销全(中)国,并出口。”而大方天麻在贵州天麻中又属于佼佼者,在中药材行业中经常讲的一句话就是“天麻佳品出贵州,贵州天麻数大方”。
大方天麻产于历史文化名城、明代著名少数民族女政治家奢香故里的大方县,不仅博采了大方优越的自然精华,还秉承了厚重的历史渊源。
早在1372年(明朝洪武五年)就被当时贵州“水西宣慰使”、著名彝族政治家奢香夫人,将大方天麻与大方漆器、乌蒙马一起作为“皇室贡品”进贡朝廷,这也是大方天麻走出山区,走向全中国的开始;据《大定府志》(方物篇)药类记载,明清两代“上贡朝廷”的药品就有天麻、麝香等10余种,清代天麻就作为大方地产名贵药材运销省外,并且于光绪年间出口。20世纪80年代中国“中草药普查”中,明确指出大方是省内“野生天麻主产区之一,而且质量优良,外形美观。……不但数量大,从理化、药理成分上来讲,都比任何地区产的天麻含量高”。.

生产情况

贵州是中国天麻的三大产区之一。大方则是毕节地区天麻主要产地,质量、产量都居首位,该县各乡都生长。产量较高的有百纳、瓢井、长石、沙厂、城关等区,小范围又以草坪、星宿、大山等乡为最。.据统计,21世纪以来,大方天麻年产量5吨左右,最高年产达10吨。原来全部是野生。随着用药需求的增加,野生天麻远远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人工栽培天麻已成为解决药源的主要途径。20世纪70年代在百纳九龙山人工栽培成功后,不少农户已进行人工培植。1984年,大方县酿造厂、天麻酒厂制成保健型饮料天麻酒,具有醒脑镇静,明目清心,镇痉止痛等功效,年供应量为5万瓶。.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大方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大方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划定大方天麻地理标志产品范围的报告》(方府报〔2007〕4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大方县大方镇、羊场镇、黄泥塘镇、理化乡、鸡场乡、六龙镇、凤山乡、安乐乡、百纳乡、三元乡、雨冲乡、沙厂乡、大山乡、普底乡、星宿乡、黄泥乡、大水乡、双山镇、竹园乡、响水乡、东关乡、核桃乡、达溪镇、八堡乡、兴隆乡、长石镇、果瓦乡、绿塘乡、马场镇、牛场镇、猫场镇、鼎新乡、文阁乡、飘井镇、高店乡、小屯乡等36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二.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毕节苦荞粑

“黔西、大方一枝花,威宁、毕节苦荞粑。”这是一句赞美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传统名点—荞酥的古老民语。

威宁属高寒山区,盛产苦荞、甜荞,常以荞粑为主食。苦荞味苦,但用苦荞粉精心制作的荞酥却甜美芳香,为众多黔点中的姣姣者。

荞酥的出现至少已有600多年历史。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曾把奢香认作义女,明初袭其夫蔼翠贵州宣慰使职。1368年,朱元璋过生日,奢香就用苦荞面做一种寿糕送“干爹”。但是她连续做了49天也没有成功。于是她的厨师丁成久就替她制作,最后,做成了每个重达8500克的荞酥,面上有九龙围着一个“寿”字,意为“九龙捧寿”。奢香把荞酥进贡朱元璋,他尝后连声称赞之为“南方贵物,南方贵物”。

威宁荞酥历经几代人的继承和发展,在用料、制馅和工艺规格方面皆有不断改进和提高。解放后,其规格统一定型为为个重125克,分圆形、扁方形两种。精制礼盒包装分250克 500克和什锦三种。什锦盒内一般装10个,品种分别为威宁火腿、玫瑰、洗沙、水晶、桃仁、冰桔、瓜条、苏麻、椒盐和姜油等多种。

威宁荞酥以其民族食品的独特风格,多年来畅销省内各地。上世纪80年代初至今,还远销云南、四川、湖南、广西、广东等地,声誉极好。

三.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石雕

产于贵州省毕节地区织金县的石雕工艺品起源于清初,是地方官府对皇帝的贡品,朝廷曾将其作为珍贵礼品馈赠给缅甸、印度等国家。

织金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色彩靓丽,具有显著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工艺及收藏价值。

织金县国泰苗族艺雕厂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于2007年12月份开业,总投资20余万元,厂区占地1000多平方米。主要从事石雕工艺,原料为梵净山紫袍玉带石和金墨玉,主要生产茶具、摆件画屏、砚台、笔架、压书条、烟灰缸等石雕产品。目前,该厂生产的石雕工艺品主要销往欧洲、美国、香港、海南、湖南、北京、上海等地。

四.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清池茶

清池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池茶历史悠久,最早要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史书记载,西汉元鼎20年(公元前135年),汉中郎将唐蒙受汉武帝委派,征发巴蜀士兵千人,加上粮食、布帛、金银、珠宝等辎重队伍1万余人,从赤水河口符关(即今日四川省合江南关上码头)出发,沿赤水河上行,来到了紧邻古蔺的清池停留,后辗转北盘江直达夜郎国,并劝夜郎王多同归附汉家王朝。

2009年金沙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所以清池茶又被称作“金沙贡茶”

古茶树无疑是清池贡茶的见证,但当年的贡茶是怎么走出去的呢?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脚下的盐茶古道。盐茶古道纵贯川黔两省,跨越鱼塘河,穿过清池镇,北是四川省古蔺县,南为贵州省金沙县,在县境内以鱼塘河为界,宽1米、长约70余公里,从西北向东南依次经过清池、石场等数十个村寨。全线置有石券拱和石板铺就的大小津梁10余座。其路面均墁有承受力强,抵抗磨耗和保持平整的自然石块。我在清池镇境内,古盐道纵横交错,石板上当年运盐大军歇气时用背杵扎在石板上的“杵盘印”还清晰可见。

踩着沧桑绵长的盐茶古道向西走,大约5公里处在下里匡岩,到鱼塘河边上。这是一条美妙绝伦的河。从云南镇雄发源,一路驶来,一头栽进清池地界。把几十公里长的身影绎化成一条绿飘带,缠绕在一座座青峰之间。缓时清澈见底,清莹莹的水,映着蓝莹莹的天;急时瀑布飞泻,咆哮如雷,吼声震天,在该河的活鱼塘处一块突兀的石柱上题刻的“雷吼涛声”四个大字仍依稀可见。河两岸青山对峙,树高林密,没有机器轰鸣,只有鸟语花香。它是金沙的母亲河,河水一路向东,下游不到百里便是闻名世界的茅台酒厂,被称为茅台河或赤水河,最后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蜀盐走贵州,盐登赤水河,这里作为赤水河的上游,应该是除了茅台镇之外的最后一个川盐入黔必经之地了。据说,“清池的茶叶名动天下,也是因了这条河。”

顺着南岸再往上500米处,有个地方过去立有一块“贡茶碑”。精通地方志的清池小学校长罗成仲介绍说,这块“贡茶碑”于嘉庆年间所立,上面刻有“清水塘茶,渡船经古蔺出川,畅销各地,年年岁贡,惜产少耳!”等字样。可惜这块碑早在文革期间就已受破坏,散失不可寻,只在《金沙县志》里有记载。

由此石碑处往南上行1000米远,到观音岩口,又一块“贡茶碑”立于古道边。从上面的字迹辨认,它立于清光绪五年,但已破坏不堪,只剩下部分。据说,此处以前还有一块石碑,也是很多年前被破坏。三块石碑先后立于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因此地方百姓称其为“三块碑”,这一段地名也被叫作“三块碑”。

历史

据后来的《大定府志》记载:唐蒙出使夜郎,曾在清池停留一天,当地少数民族为了迎接唐蒙,将家中刚刚炒制的新茶让唐蒙品尝,口干舌渴的唐蒙和他的军队品尝到清池茶后,赞叹说:“我从都城出发,走了近一年,还没有品尝到这么好的茶。”临走时,唐蒙向当地村民购买了10斤上贡汉武帝。汉武帝品尝后,大加赞誉,亲自将此茶命名为“夜郎茶”,并传旨作为贡茶。

发展

“要了解金沙的贡茶文化,得去清池镇。”“金沙县之所以能获得‘贡茶之乡’称号,得益于清池古镇。古时候,是清池的茶贡到了皇帝那儿。”清池镇离金沙县城60公里,位于赤水河上游的鱼塘河畔,地处金沙县西北川南线上,位于两省三地市交界处。北与四川古蔺一衣带水,西与毕节市田坎乡毗邻,东与仁怀市九仓镇、龙井乡接壤,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地方。

清池还保存着许多上千年历史的古茶树,全国罕见。在大桠,一棵硕大的茶树立于路旁,这些树主干直径60公分,高45公分;两棵分枝直径30公分以上。树高约12米,根系异常发达,树冠覆盖面积达60平方米。省茶叶协会组织专家鉴定,它已有近两千年树龄,被当地人称为“神茶树”。但民间传说它是当年奢香夫人的义子——鱼塘河岜灰洞土酋的儿子“流涉才”父子,为置路标,引导奢香夫人去鱼塘河而培植的茶树之一,也是后来茶农们为抗拒朝廷的残暴苛捐而毁掉茶树、民间为纪念奢香夫人而保留幸存下来的唯一一棵古茶树。据茶树主人司开礼老人介绍,该树每年可采摘上百斤茶青,加工出来的茶叶有条索均匀、汤色明亮、味醇香郁、饮后留香等特点。400多年以前,芦竹山道士在山上掘了36眼井,取水烹煮早茶敬奉菩萨,有36种颜色和香味,朝山的人有幸喝上一杯能长寿。如今这里居住的300余人中,90岁以上的有5人,70岁以上的有30多人。这棵大茶树周围还有古茶树300余亩,它们都是这棵大茶树所繁衍,高的有一两丈。

在回龙湾。茶树群中最大的一棵被当地人称“大茶树”,也是盐茶古道上保存下来的珍贵茶树。据专家鉴定,大茶树树龄在千年以上,此茶树树高13米,主干直径58公分,树冠覆盖面积48平方米,枝繁叶茂,每年可采摘茶青70余斤,揉制的台茶呈褐色条索状,叶与秆混存,用砂罐炭火烹煮,汤呈褐绿色,浓香扑鼻,有清神爽气和明目功效。据调查,周围上百年的茶林有600余亩。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清池镇行政区域。

《金沙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议划定清池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金府函〔2015〕99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清池茶》(草案)

五.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毕节白蒜

毕节白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七星关区栽培大蒜的历史悠久,尤以“贵州白蒜”享誉省内外, 2003年“贵州白蒜”被评为毕节地区优质农产品和贵州省名牌农产品,根据《中国大蒜志》记载“贵州白蒜”品牌的形成已有50多年的历史。最早栽培于七星关区杨家湾镇塘边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大蒜的需求不断增加,大蒜已成为人们生活必备的保健食品。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大蒜作为具有优势的地方特色农产品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我区大蒜的栽培以大白蒜为主,其外皮嫩白,一般有8-12瓣,单个重量在30克-50克之间,具有瓣大均匀、味道纯正浓郁、辛辣醇香的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主要分布在杨家湾、撒拉、放珠、青场、朱昌、阴底、田坝等镇乡,截止2012年,全区种植面积达10万亩,套作单产水平200-300公斤,净作单产水平400-600公斤,产品主要在省内销售、在省处及香港、新加坡等地也具有一定的市场。

目前,全区涉及大蒜加工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有三家,主要产品为泡大蒜,专营大蒜有贵州省毕节市博冠食品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从事农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的民营企业。该公司着力挖掘地方农产品加工传统工艺,应用现代生物技术改造和提升,成功开发了“王老五”香蒜、泡小蒜、泡藠头、泡蒜薹等产品,该系列产品一经投入市场,即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六.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白萝卜

威宁白萝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威宁白萝卜是贵州毕节威宁的。

贵州省威宁自治县现辖行政区域。

七.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七星关魔芋

魔芋在全世界有130种,主要分布于东半球,我国有30种,其中13种为我国特有,能食用的只有13种。其主要产自于中国、日本、印度、缅甸等国家,其利用价值高,可加工魔芋面条、糕点、果酱、小香槟等系列化食品以及药物。因此,大量开发魔芋的前景十分广阔。

2009年,区委、区政府引进贵州神农果科技开发公司在梨树镇二堡村新建占地面积103亩,总投资1.2亿元的魔芋加工厂已建成投产。近年来,分别以以“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在生机、朱昌、鸭池、小坝、海子街、层台等7个乡镇建设种芋繁殖基地面积达5066亩,带动农户2236户。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在我区生机、朱昌、长春堡、撒拉溪、燕子口、层台等乡镇建设魔芋基地达14000多亩。以公司+基地的发展模式建成分别在撒拉溪镇、长春堡镇建标准化示范基地400多亩。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区魔芋基地已达2.6万亩。按每亩纯收入5000元计,涉及种植农户6500余户(种植大户51户),户均增收1.5万元。

八.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毕节白萝卜

毕节白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丰翘一代萝卜和丰光一代俗称毕节大白萝卜,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由山西省引入我区栽培,至今种植30余年,面积达2万余亩,产量达12万吨。我区生产的白萝卜个头大,外形美观、水份多,口感纯正、甜、脆、富含维生素C、E,具有开胃助消化、降血压等功效,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年四季丢药箱”的民谚,宜生吃、熟吃和腌渍。2007年2月7-9日,毕节地区赴贵阳特色农产品推介会上,毕节大白萝卜成为本次展销会上唯一排队抢购的特色农产品。继农展销会后各大中城市纷纷托人到毕节购买大白萝卜,毕节大白萝卜在省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七星关区碧秀佳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基地位于七星关区倒天河水库上游大新桥办事处魏家屯村,主营产品毕节优质大白萝卜,通过工商注册了“慧明”商标。拥有核心示范基地515亩,力争两年内建成1000亩标准化核心示范基地,年产优质大白萝卜100万公斤,优质无公害蔬菜200万公斤。

“慧明”牌毕节大白萝卜,以其特有的水质、土壤和气候,尤其是科学的栽培与管理技术,成就其水分多、又甜又脆、果味纯正,口感好,品质胜水果,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连续几年被当成礼品送往省城和北京、上海、昆明等城市,成为毕节试验区的一大。

九.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夜郎八卦鸡

推荐理由:夜郎民族素有以禽畜骨头卜卦预测吉凶祸福的习俗,卜卦杀鸡制作八卦鸡食用,是一道具有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名吃。

做法:先从火炉中夹出一块红火炭放于地上,左手持鸡脚,右手泼水在火炭上,口念涉及用事的-,将鸡在火炭上绕三圈,-诵毕,再杀鸡。脱毛洗净后,把鸡头、翅膀、腿卦按关节切出后,其余部分则切成块状一同清炖至熟即可食用。

特色:味纯、汤鲜、肉嫩。

十.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野菜豆腐

野菜豆腐

“野菜豆腐”清淡、回甜,若蘸上豆豉粑辣椒水,更为爽口,传说它同样是李世杰及高夫人制作给乾隆皇帝吃的菜肴之一。

配方:野菜500克,酸汤20克,豆浆800克。

制作工艺:将豆浆放入锅内烧开,把野菜倒入烧开的豆浆里煮至5至10分钟,在放入酸汤煮至4至5分钟点清,装入汤碗即成。

毕节市特产排行榜前十名贵州毕节特产说说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