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的文化风俗特产有什么呢 德州便宜的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29 11:39:25

一.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禹城西瓜

禹城西瓜
以个大汁多、糖多味甜、清脆爽口、耐运输、耐贮藏闻名全国。该处种植面积达2000多公顷,是鲁西北平原地区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主要集中在5~9月份上市,年产1亿多公斤,畅销全国各地。

二. 青海省 海北 海晏县 嘛呢石刻

石刻的加工工艺比较简单,工具也很简陋,艺人用铁锤、钢凿,根据石块的大小和文字的多少,在起伏不平的石块上进行凿刻,将图形阳凿或阴刻 ( 即凸出或凹人 ) ,有的经石需要用颜色装饰,绘制中再用牛奶稀释拌匀使用,有油质的色彩不易被雨水冲落,可使画面色彩保留很长时间。藏族文字具有很强的装饰性,易于美饰,表现最多、最突出的是“六字真言”即 ( 咯、嘛、呢、叭、咪、眸 ) ,其内容寓意深澳,广意为吉祥等。由这六个藏族文字组合成的画面,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六个字穿插组合成一个完整的、固定的、规则的文字图案,用于寺院绘制装饰或铸刻在器物上;再一种是按六字顺序排列组合,并形成一种固定格式凿刻在十公分见方的自然石块上。从旅游市场看,现有加工的嘛呢石刻产品还是很受游客的喜欢,它具有西部的民族文化特征和神秘的宗教色彩。

三. 广东省 广州 海珠区民俗文化 广州小凤饼

广式腊味是经历代不断实践、改善而形成的。广式腊味选料上乘,工艺精湛,以其外形美观,色泽光润、香醇芳厚、味鲜可口、皮薄脆而甘甜,耐于储存的特点而深 受大众的喜爱。广式腊味制作工艺相当严格:猪肉选料只用后腿肉和肥膘肉,酒选用纯正的玫瑰露酒;严格控制“三七肠”和“二八肠”的等级规格,制作时要求做 到“灌得行(满)、斟得匀、绑得紧”。此外,还选用自晒的生抽和老抽,使腊味真正具有“豉味”、“风味”、“香味”。生产腊肠可细分为“切肉粒”、“灌 肠”、“烘干”、“成品”等几个工序。广式腊味的代表“皇上皇腊味店” 始建于民国29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腊味家族中占到了重要地位。

四.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枣发糕

枣发糕

枣发糕将玉米面用八成开的水边搅边烫,晾凉后与面粉掺到一起,加入鲜酵母,用温水和成稀面团发酵,然后再掺入黄豆面揉匀。把金丝小枣洗净煮熟去汤,与青梅同洗净去核,雪成小条,拌入揉匀的面团。待蒸锅内水开,在篦子上铺好白布,将面团倒入,用手蘸水拍匀,再用小刀割成方块,用旺火蒸熟即可食用。食之松软、香甜,味美可口,营养价值高。

五.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桑蚕

桑蚕( 齐河)

六.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奎台窝头

奎台,位于乐陵市郑店镇西5公里,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奎台有着一种风味民间小吃“小米窝头”,该地的小米窝头色泽鲜黄、口味香甜,小有名气。用小米面、黄豆面或其他杂粮面做的食物,略作圆锥形,底部有窝儿,便叫窝头。窝头的起源无从考证,但至少在明朝已经有这个名称,至今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被山东美食协会授以“山东名小吃”。

七. 江苏省 连云港市 赣榆民俗文化 工艺柳编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赣榆柳编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柳编是我国传统的一项手工艺产品。江苏省连云港地区有着种植杞柳的历史,柳编工艺源远流长。特别是民国初期,赣榆的草柳编工艺品已颇有名气。据《赣榆县志》记载:赣榆县的柳编制品曾在国内外工艺品赛事中获奖。

赣榆柳编制作工艺技术在几千年的传承中,保持了连云港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连云港柳编工艺构思严谨、造型美观大方、纹理清晰、古朴典雅,以显工显艺为基本特征。柳编染色工艺、结合工艺、混编工艺、柳木结合家具、柳皮贴面家具等为艺术特色,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流传于世,还经上海、青岛等口岸销往世界各地。

改革开放以来,柳编工艺成为连云港市农村创业致富的支柱产业,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许赞有著有《中国柳编工艺》一书,被国家教育部列为全国职中教材。第七代传人周振庭和九代传人张西月都是柳编传承的骨干力量。“家家有柳条,户户有编织”,正是在连云港市部分农村的真实写照。

八. 云南省 保山 腾冲民俗文化 灰豆腐果

腾冲县是东南亚珠宝玉石的集散地和加工地。来凤山明朝蔺山墓0土的玉带钩和《徐霞客游记》对腾冲翡翠和玉石加工业的细致描述,均说明腾冲玉雕历史悠久。地方志中记载腾冲1949年前从事翡翠加工的作坊曾一度达到100多家,工匠超过3000人。清光绪《腾越乡土志》记载了清末腾冲玉石加工的盛况:“……制朝珠、手镯、簪珥、各玩器,琢磨之声达昼夜,彻通衢。居肆成事者数百人,散处村落者数千家。”

腾冲玉雕造型和表现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制作戒面、鸡心、胆坠、生肖、手镯、佛像、图章、龙凤牌、八仙、暗八仙、扳指、玉簪、耳片、花鸟鱼虫与走兽挂件、手玩件、摆件等几十种。传统工艺流程为冲砂、解玉(分为拉丝解玉和解盘解玉两个工序)、磨玉、打眼、“梭棱”、雕刻、抛光等工序。翡翠加工讲究碾磨过程,用传统工序制作,一个玉件从解、磨、细磨到抛光,每个程序都有不同的步骤,要不断更换各种型号的工具,以达到细腻的工艺要求。其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与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玉雕工艺十分吻合:“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充分印证了腾冲的翡翠雕刻一直保留了传统工具和工艺过程。20世纪70~80年代,腾冲玉雕工艺有了改进和更新,采用了电动化机械和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粉末工具,提高了玉雕的产量和制作速度,但部分流程仍然采用传统工艺。

腾冲玉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加工和销售队伍,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独特技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体现了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工艺价值,是“腾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腾冲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九.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民俗文化 泡泡青菜

非物质文化遗产九莲灯为三门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流传于渑池天池乡杨村和陶村,是渑池县唯一的花灯舞。每逢节日随社火队伍进行表演,表演人数为20人。花灯是自己制作的莲花灯、鱼灯、五星灯、一对马灯等。花灯用木料、竹篾、彩纸制作,灯内装有用牛油炼成的蜡,风吹不灭,可燃烧3个小时,表演者身穿戏剧服装,动作表演在原来简单的圆场步基础上,编入了云步、三和步、前进后退步,队形有莲花盘、龙摆尾、翻大弓、蛇脱皮、绞麻花、过灯等,用莲花灯组成的造型有灯山、灯坡、红五星字型等。曾参加河南省民间艺术汇演,获创作奖、演出奖。

十. 山东省 德州 德城区 德州羊肠子

羊肠子又名清血肠,德州的老百姓把它称为羊肠子。羊肠子实际上是由羊肠皮灌入羊血、淀粉、香料,然后在加料的老汤里煮熟。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很多老德州喜欢吃羊肠子,认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

听老人们讲,羊肠子是满族人发明的。清朝建立后,很多满族人迁到了德州。德州城北住着一满族大户,主人被后世的老百姓叫作吴三麻子,据传羊肠子最早就是他们家私家享用的美食。辛亥革命后,吴三麻子家道中落,成为贫民。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担起挑担,去街头卖羊肠子。为了保持垄断,他一直没有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给外人。但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以前在他家扛活帮忙的一个长工学会了羊肠子的制作技巧,吴三麻子死后,这个长工便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了下来,也给德州人留下了一种宝贵的美食财富。

德州街头卖羊肠子的摊位十分简单,大都是一辆长箱形的木车,所有的家什儿都放在车上。车前是装着碗筷的水桶、盛放作料的小盆,车后摞放着供食客坐的小凳,车中间是一只火炉,上面架着一口烧汤煮肠用的大锅。在出摊前,摊主要先将羊肠一节节地灌好,把汤烧得滚开,这样一上街便可以叫卖了。有食客来了,摊主便揭开热气腾腾的大锅,将灌好的羊肠放入锅中,稍等片刻即用筷子将煮熟的羊肠捞出来,用锋利的小刀将其斩成1寸左右的小段,排在碗里,再撒些胡椒粉及辣椒油、香菜、盐、味精等作料,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热汤浇在上面,一碗泛着油花儿、冒着热气、飘着香味的羊肠子便递到了食客手中。满满一大碗,才两块钱,再花上5毛钱买个烧饼,吃起来那叫一个爽!现在,德州有一家卖羊肠子的非常有名,他卖的羊肠子味道鲜美,每天食客都要排起长龙。据说,他的汤之所以味道如此鲜美,秘诀是放入了煮扒鸡的老汤。

很多人说,如果在外地摆一个小摊卖羊肠子,肯定火。但为什么羊肠子一直没有走出德州,始终使我很困惑,也许是知道它制作工艺的人太少了吧。希望有一天,羊肠子也能像扒鸡一样,成为德州的又一美食名片。

德州有什么值得纪念的特产山东德州的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