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特产送老人 西双版纳泡水喝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28 04:52:28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喃咪

喃咪是傣语,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酱。是用西红柿在炭火上烧熟,去皮,然后与葱、蒜、芜荽、香蓼草、野花椒、剁碎的小米椒、盐拌和而成。通常喃咪与一些煎炸的食品共吃,如果再加上一种当地产的酸果,借那种植物的酸味就更加可口了。

传说,它是由一对无儿无女的孤独老人首先制作的。老两口居住的寨子叫“曼炸”,承担着为封建领主烹饪食品的劳役。有一年过年时节,领主的管家突发奇想,下令曼炸寨的每位住户做一道美食送进领主司署,让参加“赶摆”(即娱乐性1)的头人品尝。于是,有的住户做剁生,有的做烤肉,有的做年糕,有的煎竹蛹,有的蒸鱼卵……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而这一对孤独老人别说鸡鸭鱼肉,就是时鲜小菜也拿不出来,他们的菜园子里仅有几株已经抽薹开花的青菜。为了应付差事,两位老人只好把几株留种的青菜砍来,洗净剁细,煮熬成菜汤。为把又老又硬的菜茎煮烂,老人不断加柴旺火,添水加汤,熬煮了整整一宿。至次日清晨,土锅里的菜汤已熬成膏。他们一尝觉得味道还不错,便细心地剔去没有煮烂的菜渣,在菜膏里加入食盐、蒜泥、辣椒和芫荽等调料,拌匀,然后拿了几碗送进领主司署。

这些绿汪汪的东西,达官贵人谁也没有见过,因此一上桌便引起了他们的注意。管家用筷子蘸了一点尝了尝,觉得味道不同一般,便请领主品尝。领主一尝,便连声称赞。其他1一听也都争先品尝,凡尝到过这道菜的人,个个啧啧称奇。大家都问领主厨师:这菜叫什么名?用什么原料做的?厨师也是头次见到这道菜,于是便跑去找到两位老人,询问做菜的方法。老人把详细情况告诉了他,并请他给这道菜取个名。厨师给这道菜取名“喃咪帕”,并找来一些鱼腥草、生萝卜让领主等人蘸着喃咪帕吃。从那以后,喃咪帕便在西双版纳各地流传开来,成为家喻户晓、人人喜欢食用的家常菜。

现在,西双版纳境内流行的喃咪除喃咪帕外,还有“喃咪麻克满”(番茄酱)、“喃咪阿”(芝麻酱)、“喃咪托领”(花生酱)、“喃咪麻个”(橄榄青果酱)、“喃咪巴”(鱼酱)、“喃咪布哈”(螃蟹酱)、“喃咪糯”(酸笋酱)等。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西双版纳小耳猪

西双版纳小耳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勐腊小耳猪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的。其体躯短小,耳竖立或向外横伸,背腰宽广,全身丰满,皮薄、毛稀,被毛以纯黑为主,其次为“六白”和黑白花,还有少量棕色的,0多为5对。

勐腊小耳猪按体型可分为大、中、小三种类型:大型猪体型较大,面平直,额宽,耳稍大,多向两侧平伸或直立,颈部短、厚,背腰平直,腹大而不下垂。四肢较粗壮,毛色以全黑为主,间在额心、尾尖或四肢系部以下有白毛;小型猪体型短小,有“冬瓜身,骡子0,麂子蹄”之称,头小,额平无皱纹,耳小直立而灵活,耳宽大于耳长,嘴筒稍长,颈短肥厚,下有肉垂,背腰多平直,臀部丰圆,大腿肌肉丰满,四肢短细、直立,蹄小坚实;中型猪体型外貌介于大、小型猪之间。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优质特色猪肉食品的需求大幅度增加,这给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低胆固醇的小耳朵猪养殖带来了商机。为了鼓励群众积极发展小耳朵猪养殖业,2009年,勐腊县加大了小耳朵猪产业扶持力度,认真落实能繁母猪饲养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抓实抓好市场引导、技术培训、动物防疫及保种工作,每年还安排20万元扶持小耳朵猪养殖专业户,并建立能繁母猪重大病害、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等保险制度,有效降低农户养猪风险。同时,勐腊县农业局通过政策扶持和项目建设,按照《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标准》,新建了科学、卫生的猪舍,极大改善了村寨的环境卫生和养殖基础设施,带动了农民和养殖户的养殖积极性,拓宽了人民群众的致富渠道。

截至目前,勐腊县共有瑶区乡冬瓜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等2个小耳朵猪养殖专业合作社,荣康小耳朵猪扩繁场,龙巴小组、苗旧寨等7个小耳朵猪养殖示范小区,全县小耳朵猪存栏达到35000头,年出栏可达15000头,全年销售收入可达2160万元。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腌牛筋

是傣族的一道名莱。制作时,将牛头、牛脚用开水烫过 后把毛刮去,再放到火里烧透,然后用水泡洗干净,砍成小 块放进锅里煮烂,出锅后将骨头剔掉切成小片,装入盆里用 淘米水浸泡3小时后捞出来,再用冷水淘洗干净滤干水,把准备好的辣子、姜、蒜、花擞、盐等佐料倒入盆中拌匀,装 入罐中封好,半月后即可食用。滋味酸香,质地软嫩,清凉 爽口。( 西双版纳)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炸竹虫

竹虫,又名竹蜂、竹蛆。寄生在竹筒内,以食嫩竹为主,从竹尖逐节往下吃,最后藏于根部筒内,到11月份体肥停食,宜捕,过时则变蛹。竹虫。不仅哈尼族喜食,壮族、布依族亦喜食善捕。布依族居住的河谷地带,楠竹茂密,视其竹尖发黄,即可剖开竹茎采取。竹虫经炸后色泽金黄而油亮,酥脆芳香,蛋白质含量高,是佐酒佳肴。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傣味撒撇

撒撇:为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傣族喜好的菜肴,各地做法不尽相同,“撒”系傣语,汉语意为凉拌;德宏傣族做法由蘸水和附菜组成,蘸水分柠檬撒撇、牛撒撇等,附菜有傣族特制细米线、黄瓜、刺五加、水乡菜、苦笋、马蹄菜等;柠檬撒撇味酸,有清凉解暑功效;牛撒撇味苦,有清热功效。牛撒撇这道菜具有药膳价值,可以帮助消化、健胃、消暑祛热。临沧地区的牛撒撇与德宏州、西双版纳州的牛撒撇是不一样的。

牛撒撇主原料

主要原料是牛肚(即牛胃,汉族叫牛百叶)。

牛撒撇的独特佐料

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成其为牛撒撇。

制作牛撒撇的方法:

在杀牛前一个多小时,给牛喂一些傣乡特有的野草——五加叶和香辣蓼草。五加叶因为周边长刺,所以也叫刺五加,是一种清凉、味苦的中草药。香辣蓼草叶型似辣椒叶,味道又辣又苦,具有杀菌的功效。

牛开膛后,把牛肚洗净,放在开水里烫两分钟,捞出来后快速刮洗干净,切成条,然后放佐料;从牛胃里取出初步消化的草汁,跟牛肚拌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佐料:小米辣、花椒面、花生末、八角、草果面、味精、盐;再放一些新鲜的切细了的五加叶和香辣蓼草,拌上从山里采来的野香葱——牛撒撇就制成了。对了,还要加上另一种你无法想象的东西:牛的小肠里的一种很苦的汁水。加了这种苦水的牛撒撇才是风味最地道的牛撒撇!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蜂蛹酱

以蜜蜂蛹或野蜂蛹为主要原料。调制时,将蜂蛹挤捏取汁后,再把蜂蛹剁细,加上糊辣椒末、野花椒粉和香蓼草等佐料与蜂蛹汁掺合,加食盐拌匀即供食用。蜂肾脏酱,味鲜而甜,民间多用生食蔬菜蘸食。( 西双版纳)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菠萝饭

菠萝饭

原料:香米饭(蒸熟)250克,鲜菠萝1个,鸡蛋1个,熟腰果仁少许,青红菜椒各1/2个,洋葱半个,鲜虾仁100克。

调味料:蚝油,油、盐、鸡精。

做法:一、将新鲜菠萝切半,用小刀将其肉挖出,切成1CM大小的丁浸入盐水,保留1/2个菠萝壳做容器。二、青红椒、切1CM大小的丁。三、锅中热油,待六成热时,磕入鸡蛋,抄成鸡蛋碎,盛出备用;虾仁过开水汤熟。四、锅内留底油,待热后依次放入洋葱、青红椒翻炒片刻后,加入香米饭,炒匀。五、往锅中加入鸡蛋碎、菠萝丁、虾仁,放入盐、蚝油、鸡精调味。六、将炒好的菠萝饭盛入菠萝碗中,撒上熟腰果仁即可。

推荐理由:营养全面,富含维生素及蛋白质,有助于提高记忆力;形式可爱,色彩丰富,香甜可口,在考试前夕能帮助精神压力大的孩子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制作小贴士:一、香米应蒸得稍干一些,这样制成的炒饭才好吃;二、有过敏史的孩子最好不要吃。菠萝中含有一种致敏物质——菠萝朊酶,而盐水能破坏其致敏结构,所以菠萝切开后要在盐水中浸泡一下。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骨头糁

此菜麻辣鲜香,酒香甜润,是布朗族开春后的美味肉食。常于冬末腌制,可贮藏2-3个月不变味,喷香扑鼻。与内地制地相似,不同之处在于用瓜叶包裹,入罐发酵而成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鸭子稀饭

取紫米(一般的米也可以),适量(因人而定),用清水淘洗,泡胀待用。鸭子应以饲养一年以上为佳。宰杀洗干净,把整只鸭子放进锅里,一次性加足水,同时把紫米和鸭血、鸭内脏混入锅中,用旺火将其烧沸。取茴香适量,洗净剁成寸长放入锅内,把两粒草果用炭火烧至焦黄,捣碎放进锅里。锅中水烧沸后改用温火慢慢熬1小时左右,捞出鸭子,撕下鸭肉重放锅内。投入适量的盐、味精、猪油,再熬10分钟。一道风味独特的鸭子稀饭就做出来了。( 西双版纳)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鸡肉稀饭

是哈尼族传统的美味佳肴,哈尼语叫“亚鸡欠玛”。其制作方法:先将鸡肉洗净剁细,把米淘洗干净,一起加清水煮熬,并加上适量的姜末、辣椒、八角面、草果面、猪油、盐作配料,熬至肉熟米烂成稠状,即可起锅食用。其特点:香甜可口,可当饭充饥,又可作菜。( 西双版纳)
适合送人的西双版纳特产高级包装西双版纳有什么特产带回家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