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部县的美食和特产 四川南部县十大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27 05:03:38

一. 湖南省 张家界市 慈利县 猪血稀饭、菊花心和金香柚

“猪血稀饭”,为土家人祭祀、祭祖等特定场合具有特殊用途特殊意义的特殊食品。每年三月,是“白蒂天王”的生日,届时土家人杀猪祭祀。庙祝时煮“猪血稀饭”祭于神前。凡祭祀之人,都要分吃猪血稀饭一碗。此外,过年杀年猪祭祖,也煮猪血稀饭。寨子里逢人都可舀一碗吃。有远道来客,更要请一碗“猪血稀饭”,甚至有相强之意。 菊花心和金香柚颇有名气,是中国名柚,产于张家界境内。这两种弛名三湘四水的特优水果,一是永定区的菊花心柚子, 二是慈利县的金香柚子,他们都具有很久的栽培历史,其果实风味,深获广大消费者的普遍青睐。近年来,它们又双双步入旅游市场,已成为国内外游客指名求食的“果中新贵”。( 张家界)

二.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三.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四. 甘肃省 甘南州 迭部县 迭部蕨麻猪

迭部蕨麻猪,又称迭部藏猪、迭部藏香猪,因采食一种名为蕨麻(人参果)的植物而得名,是迭部藏族先民由野猪驯化而来,主产区位于迭部县境内海拔2000米至4000米之间的高山峡谷地带。是一种体型矮小的古老猪种,嘴筒长、直,呈锥形,四肢长短适中,被毛浓密、粗长,纯黑者居多、12月龄体重平均22kg,耐寒、耐强烈日光照射,反应灵敏,合群性好。迭部蕨麻猪因长年放牧,采食蕨麻、车前子、野苜蓿、青杠子、羊肚菌、冬虫夏草、贝母、野山参等优质牧草和珍贵藏中药材,其肉质脂肪沉积量低、多汁、嫩度好,必须氨基酸含量高,富含钙、锌、硒等人体必须微量元素,是唯一具有碳酸酐酶的猪,不仅使用价值高,而且具有强心、改善血液循环、调整血压、抑制癌细胞生长、抗衰老、抗疲劳等药理活性,被誉为“高原山珍”、“森林与草原间飘动的黑色珍珠”。

五.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厦门黄则和花生汤

黄则和花生汤店系以厦门饮食服务公司小点名师黄则和命名。此店始创于1951年,至今已有48年历史,不仅在厦门家喻户晓,而且享誉海内外。黄则和花生汤取料精细,泡发考究,烧煮时间及火候恰到好处。其中成品具有花生片完整无缺、清香酥烂、入口即化、汤甜而不腻的特色,曾获1986年福建省小点比赛“金奖”殊荣。我国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解放初期和近期先后两次到过厦门,都特地光临品尝花生汤,对黄则和花生汤的美味大加赞赏,给予高度的评价

( 厦门)

花生汤是福建 沿海地区风味独特的 甜汤佳点,清甜爽口,滋补润肺。厦门方言有一句:“顶开花,下结子,大人小孩爱吃甲要死。”它谜一般地揭出花生为人人所喜爱。闽南籍作家许地山的《落花生》, 自然、风趣的笔触抒写了花生的多种烹调和吃法。

花生汤润肺生津,比之药膳也有食疗之效,价格便宜,家家吃得起,老少都能吃。

厦门的花生汤最著名的是位于 中山路头的 黄则和花生汤店,距今已有五十多年历史。黄则和的花生汤,不仅本地有声誉,在外来旅客、港、澳、台同胞及海外侨胞中,也早已闻名。且味道美味而久久难以忘怀。

花生汤用料简单,煮法却甚考究。 花生仁用沸水冲烫去膜,加水、加少许纯碱,用旺火煮至花生仁熟后,改用微火煮烂。其特点: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

花生汤的做法

主料:新鲜的 花生仁300克, 白糖200克, 清水1500克, 橙膏30克。

做法

1、先将 花生仁盛入锅内,另用一个锅煲开水。当水滚开时,把开水趁热冲入放有花生仁的锅内,用锅盖盖密浸约15分钟。然后倒入竹筛内,用手捏擦,使花生仁膜脱出,边捏擦边边漂水,漂至全部的花生仁膜脱干净为止,待用。

2、把已脱过膜的花生仁放进锅内,加入 清水1000克(可加少许纯碱),先用旺火煮滚,然后改用慢火熬煲。熬至约1小时后,再加入清水500克,再煲滚后,改用慢火再熬,熬至花生仁用手指压下去成为粉烂时,把 白糖和 橙膏放入搅拌均匀(在熬煲的整个过程大约要2小时30分钟)。上席时把甜花生汤盛入汤碗,趁热上,即成。

花生汤的特点: 花生仁酥烂不碎,入口即化,汤色乳白,甘甜爽口。

六. 四川省 南充市 南部县 南部脆香甜柚

南部脆香甜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南部县脆香甜柚,是柑桔属中较早熟的柚类良种。果形美观,果大皮薄,质脆化渣,酸甜适度,香气浓郁,可溶性固形物高,汁多核少,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欢迎。1989年参加全国优质水果评比,仅次于文旦和密轴,名列第三,获农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93年,又获联合国技术信息系统中国国家分部发明创造科技之星奖。

地域范围

南部脆香甜柚地理标志地域范围为老鸦镇、盘龙镇、群龙乡、平桥乡、马王乡等33个乡镇。产地位于东经105°27′-106°24′,北纬31°04′-31°40′,介于海拔300-450米之间,东邻仪陇县、蓬安县,西邻盐亭县、梓潼县,南邻顺庆区、西充县,北邻剑阁县、阆中市。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南部县西北地势高、东南地势低,东西分布着大巴山余脉和剑门山余脉,最低海拔290米,最高海拔880米。南部脆香甜柚产地海拔在300-450米之间,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浅坝带坝面积占9%。土壤类型为紫色土,土壤质地为粘性壤土,土壤有机质1%以上,全氮0.116%、碱解氮78ppm、速效磷9ppm、速效钾67ppm,土壤pH值6.8-7.8之间。产地特殊的地形地貌为南部脆香甜柚特色品质的形成和保持提供了基本条件。

(2)水文情况:南部县水利资源丰富,嘉陵江由北向南流经本县,流程116㎞,流域面积2236㎞2,其中一级支流西河由西向东纵贯境内175㎞,流域面积1779.9㎞2。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升钟水库位于南部县,境内,总库容13.39亿m3,县内40000公顷农田得到自流灌溉。全县地下水蓄量6266万m3,水质为软水或微硬水,水温10-27℃,无色、无臭、无味。水利工程、天然水系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为南部脆香甜柚生产及特色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3)气候情况:南部脆香甜柚产地处于亚热带温湿季风气候区,秦岭、大巴山形成天然屏障,境内冬无严寒,气候温和,季风显著,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8℃,极端最高气温42.4℃,极端最低气温-5℃,10℃以上积温5226-5624.3℃,年平均日照时数1293.2小时,无霜期316天,年平均雨量970.2mm,空气相对湿度78%。

(4)人文历史情况:南部脆香甜柚从引进、优选成型到推广种植已历经30余年。1978年,县果树技术推广站从苍溪县引进试种,发现品种混杂、品质退化。1980年起,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果树遗传育种学理论,利用果树芽变原理,用本地柚作砧木进行株系优选和区域试验,于1986年优选成型并获得南充地区优质果品鉴评第一名,其早熟性、丰产性、耐贮性、内在品质等明显优于同类产品。南部脆香甜柚于每年10月上旬即可食用,10月下旬完全成熟。对比检测结果,果汁增加3%,含酸量下降1.7%,含糖量增加1.31%,可溶性固形物提高0.3%,维生素C提高3.5%。

1990年,县委、县政府以南部脆香甜柚获评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为契机,将其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首选项目,在全县开始因地制宜大规模推广种植。在推广种植过程中,裂果比例较大,县果树技术推广站立即开展了为期3年的裂果防裂攻关,形成了异花授粉、地膜覆盖、配方施肥、前促后控合理调控水分的一整套特殊生产体系,大面积裂果率显著下降。南部脆香甜柚历经试种、优选、果实防裂攻关后,才形成独具区域特色的优质水果。1989年首次参加评比,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后,陆续获评1993年“泰国优质农产品博览会银奖”,“联合国科技发明创造之星奖”,第二、三、四、五届“全国柚类协作会金奖”,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5年中国西部(成都)“农博会金奖”。南部脆香甜柚品质改良及综合配套技术研究与开发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南部脆香甜柚裂果防止试验研究及推广获评“南充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脆香甜柚现有种植面积2666.7公顷,其中,已通过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2000公顷,省级标准化生产示范认定266.7公顷。年产脆香甜柚3.3万吨,全部通过了无公害产品认证。果品畅销于新疆、甘肃、山西、陕西、重庆等10多个省(市)。目前正在适宜种植的33个乡镇规模种植,规划形成10000公顷的南部脆香甜柚优势产业带。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八. 甘肃省 甘南州 迭部县 迭山烤羊蹄

迭山烤羊蹄

九. 亚洲 日本 电器和电子产品

电器和电子产品是日本有名的,主要有晶体管收音机、小型电视机、CD播放机、电脑、摄影机、录放影机、录音机、音响器材、数码时钟收音机、袖珍计算器等用品,在日本全国都能买到。这些产品的高质量和高性能均闻名于世界。

十. 四川省 南充市 南部县 方酥锅魁

方酥锅魁是南部名小吃之一。选用上等面粉经发酵后,抹上椒盐等特殊调料,反复揉搓,做成小正方形,两端粘点芝麻,压成方饼,放进平底锅烙硬,再放入锅下烤炉内膛四壁,烘烤至酱红色。

锅魁表面壳硬,敲打有声,但入口酥如饼干,脆香可口。携之远行,不脆散,三五天后依然酥香回甜,在半月内,可保持酥香特色。

四川南部县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四川南部县特产过年吃的可以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