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有什么特产鱼 青海湖最好的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01 10:06:06

一. 青海省 海南 贵德县 贵德蜂蜜

贵德蜂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德蜂蜜常温下呈乳白色或金黄色,全部结晶,无发酵征状。有蜜源植物花的气味,甜润细腻。贵德蜂蜜获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贵德蜂蜜质量技术要求

一、蜜源植物

产地范围内的油菜(Brassica campestris L. var. amplexicaulis Makino)和藿香(Agastache rugosa (Fisch. et Mey.)O. Ktze.)、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香草(Vanilla planifolia Jacks. ex Andrews)、党参(Codonopsis pilosula (Franch.) Nannf.)等野生蜜源植物。

二、蜂种

产地范围内繁育的、由喀尔巴仟蜂(A.m. carpatica)和意大利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培育而成的蜜蜂品种。

三、原蜜采集

1.时间:每年6月至9月采集,每3天至4天采集一次。

2.质量要求:波美度41°以上的成熟原蜜。

四、加工工艺

1.工艺过程:化晶→过滤→杀菌→冷却→灌装→包装→成品。

2.工艺要求:

(1)化晶:将原蜜桶放置在专业化晶锅中,用50℃水温逐渐将结晶蜜化开。

(2)过滤:80目。

(3)冷却:自然冷却至35℃以下。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常温下呈乳白色或金黄色,全部结晶,无发酵征状。有蜜源植物花的气味,甜润细腻。

2.理化指标:水分含量≤20%,果糖和葡萄糖含量≥65%,蔗糖含量≤3%,酸度(1mol/L氢氧化钠)≤20,羟甲基1含量≤20 mg/kg,淀粉酶活性(1%淀粉溶液)≥10mL/(g.h)。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贵德蜂蜜

青海省贵德县现辖行政区域

《贵德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界定贵德蜂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贵政〔2012〕105号

青海省地方标准:《贵德蜂蜜》(草案)

二. 浙江省 杭州 淳安 千岛湖鱼

千岛湖鱼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1、千岛湖有机鱼都是野生饲养的

千岛湖湖区面积为573平方公里,与新加坡国土面积相当。千岛湖有机鱼野生,不养殖,在浩瀚的湖里目田驰骋,而且由于水质清澈,营养物质少,鱼儿们不得不为了吃或者避免被吃而奔波,因此运动量大,肉质自然细腻鲜嫩。

2、千岛湖水质好,好水出好鱼

千岛湖水色澄清晶莹,清澈见底,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0.007千克,能见度达9—11米,属国家一级水体,不经任何处理即达饮用水标准。早在唐代,就以”清溪清我心,水色异渚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而蜚声四方。据相关部门化验测量,千岛湖水的PH值为7.1—7.4,为弱碱性,溶解氧在6mg/1立方米以上,且污染物质含量极少,是名副其实的”清溪水”。因此”千岛湖水人间稀”之说并非过誉。有点甜的农夫山泉就产于此,千岛湖的有机鱼天天在“农夫山泉”里游来游去,绝无半点泥腥味。

3、有机鱼不吃饲料,吃的是补品

千岛湖有机鱼为野生,自然生长,不吃任何饲料。而且千岛湖是中国最大的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有成千上万公顷的松林,每到春天,漫山遍野的松花粉纷纷散落,这滋阴壮阳的松花粉为千岛湖的有机鱼提供了天然的补品。因此,千岛湖的有机鱼除了味美,而且大补。

4、生长周期长

千岛湖有机鱼从鱼苗投放到捕捞至少需要7年时间,有道是“慢工出细活”,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孕育,味道自然鲜美。.

三. 青海省 西宁 湟中县 湟中堆绣

湟中堆绣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是一种运用“剪”“堆”等技法塑造形象的艺术,多用于唐卡制作,内容多以藏传佛教题材为主,是藏传佛教艺术的瑰宝,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之一,闻名遐迩。2008年,湟中堆绣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湟中堆绣最初由刺绣艺术发展而来,明朝嘉庆年间塔尔寺建成,塔尔寺堆绣便由此产生,经寺院僧侣艺人代代沿袭传承,成为塔尔寺佛教艺术三绝之一(酥油、壁画、堆绣)。此后有湟中当地人入寺学习,从而把这种精湛的艺术传入民间。

湟中堆绣采用填充的方法绣制而成,具有浮雕视觉效果,有平面堆绣与立体堆绣之分。平面堆绣是把剪好的绸缎块按要绣的物体,平贴拼合在底衬布料上,中间不填充羊毛或棉花,然后稍加修饰渲染,也产生立体效果。平年堆绣使画面均匀平展、色块突出、装饰性强。立体堆绣是将刺绣与浮雕完美结合成一体,在所堆的布绸图案中间铺垫羊毛或棉花,使其成凸起状。

湟中堆绣的图案造型富有强烈的真实感,立体视觉表现突出,作品粗犷中显细腻,点滴中见绝妙,技艺精湛,巧夺天工,具有较好的观赏价值。

四.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牛奶

牛奶

牛奶是藏族生活的必需品。每年5月底至10月底为产奶季节。牦母牛年平均产奶250公斤,犏母牛年平均产奶431公斤。挤奶时先放牛犊吸吮,诱使奶牛下奶后开始挤奶,一般早、晚挤两次,也有早、中、晚各挤一次。

五. 四川省 遂宁市 蓬溪 赤城湖鱼席

赤城湖鱼席是四川省遂宁市蓬溪县的特色美食。蓬溪赤城湖是川中旅游名胜之一,湖中餐厅“余味鲜”是特级厨师邓中义先生创办,用湖中鲜鱼制作筵席,高、中、低档随客选用。

近年来,到赤城湖的游客,凡品尝过赤城湖鱼席者,莫不交口称赞。

高档鱼席6种,即:鱼翅鱼席、鲍鱼鱼席、海参鱼席、鱼肚鱼席、混成鱼席、鱼皮鱼席。每席冷品9馔,热品9馔,1汤1羹。其中有工艺鱼肴如:葡萄鱼、菊花鱼、荔枝鱼、松鼠鱼等,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是理想的营养品。

中档鱼席5种,即:全鱼鱼席、龟凤鱼席、药物鱼席、山珍鱼席、混成鱼席。每席冷品6馔,热品6馔,两汤。中有时令蔬果入席,兼有逆时鲜品。

其低档随配合菜,1至4馔由客选用,色、香、昧、形、质均为上乘。

佳肴有:清蒸鱼块、双色鱼糕、三鲜鱼腐、沙锅鱼头、油滑鱼鳍、葱烧鱼肚、珍珠绕凤、鳅鱼入腐、清蒸怀胎鱼、干烧豆瓣鱼、清炖瓦块鱼、糖醋脆鳝鱼、三色鳝丝、珍珠全鱼、海参鲤鱼等共60多个花样,有浓郁的川味兼地方物色,爽口利腹,质优价廉,不择高低消费。

六. 青海省 玉树 称多县 玉树牦牛

玉树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玉树牦牛

肉类产品

地域范围

玉树牦牛地理标志地域范围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位于青海省西南青藏高原腹地的三江源头,平均海拔在4200米以上。玉树藏语意为“遗址”。地理位置大致介于东经89°27′~97°39′,北纬31°45′~36°10′,北与本省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相连,西北角与新疆的巴音郭楞自治州接壤,东与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互通,东南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毗邻,西南与西藏昌都专区和那曲专区交界。自治州东西最长738公里,南北最宽处406公里,土地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8.2%。现辖玉树、称多、囊谦、杂多、治多、曲麻莱1市5县,共10镇,35乡,共饲养玉树牦牛260余万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貌特征:(1)体尺大,成年公母牦牛体高比环湖牦牛高7和10cm以上;(2)体重大,成年公母牦牛体重较环湖牦牛高100和30kg以上;(3)头大,角粗壮,皮松厚,偏粗造型,前躯发达,后驱较差,鬐甲高、较宽长,尾短并有生蓬松长毛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测下腹周生粗长毛,公牦牛裙毛长14.57cm,母牛裙毛平均长14.57cm;(4)背线、嘴唇、眼眶周围短毛多为灰白色或污白色。毛色以黑褐色较多,占71.55%,栗褐色占5.47%,此外,还有黄褐、灰花和白色等。5.早期生长快,屠宰率、净肉率高。玉树牦牛长期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属传统游牧放牧饲养方式进行生产管理,胴体肌肉光泽润滑,肉色深红,脂肪淡黄色,肌纤维清晰有韧性,呈明显的大理石纹,弹性好,外表湿润,不粘手,无异味。2、内在品质指标:玉树牦牛肉中氨基酸丰富、种类齐全,品质优良, 肌间脂肪含量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饱和脂肪酸的;玉树牦牛肉谷氨酸含量较高,说明玉树牦牛肉通过采取适当的加工方法, 可获得鲜味的牦牛肉制品,为人们提供优质、安全、多种类型的牦牛肉产品。玉树牦牛的脂肪含量比环湖牦牛高32.73%;玉树牦牛的铁元素含量比环湖牦牛高62.42%;玉树牦牛的脂肪酸总量为2.12g/100g,比环湖牦牛高0.61g/100g,其中玉树牦牛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为0.94g/100g,比环湖牦牛高0.18g/100g,玉树牦牛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18g/100g,比环湖牦牛高0.43g/100g,其中玉树牦牛肉中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必需脂肪防酸含量更是显著高于环湖牦牛。总体上看,玉树牦牛肉与相邻区域环湖牦牛肉相比具有脂肪含量、不饱和脂肪酸与必需脂肪酸含量高以及铁含量高的的风味浓郁、营养丰富的特点。3、安全要求:玉树牦牛产地环境质量、牛肉及产品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要求。

七. 青海省 果洛 玛多县 青海花斑裸鲤

青海花斑裸鲤又称大嘴鱼,是鲤科裸鲤属淡水鱼类。主产于青海省玛多县内黄河段及札陵、鄂陵等淡水湖泊,柴达木盆地的奈齐河水系亦有发现。其肉质多脂,味道鲜嫩,富有营养,鱼子有毒,不能食用。鱼肉除鲜食外,还可干制、卤制、熏制及制成罐装食品,便于久藏及远销。

八. 青海省 西宁 城北区 青海土火锅

青海人把火锅称为“锅子”,其食材和做法极具青藏高原特色。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盛产牛羊,青海土火锅的“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口味偏重香辣,不加红油及过多调料,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令人齿颊留香,又绝无肥腻之感。

青海土火锅大致可分为家常火锅、海鲜火锅、素火锅三类,具体花样有十几种,但食材都是寻常之物,主要有牛肉、羊肉、猪肉、带鱼、土豆、豆腐、粉丝、海带及青菜、笋尖等时蔬,正应了一个“土”字。价格也十分便宜,三五好友要一个“中锅”,也不过百十元消费。西宁的“青海土火锅”店,一般都免费供应当地特有的“熬茶”,可解油腻,助消化。

虽然食材“土”,可原料加工却十分讲究,刀法细致,所有食材被均匀地切成块、片、条等形状,齐整利落。主要原料都经过煎炸或炖煮,使肉食去掉肥腻,土豆、豆腐等食材不易煮散,底汤始终保持清亮鲜美而不易浑浊。

青海土火锅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从西汉出现至今一直采用传统的铜质火锅,以木炭为燃料,使火锅受热均匀,味道天然。此外,与传统的“涮火锅”不同,青海土火锅端上桌传统的铜质火锅,在如今各式各样的“新式火锅”大行其道之时,“私房老味铜火锅”无疑散发出一种厚重的历史感。那已经变形却擦得锃亮的锅体,那火锅中央的炭炉内吱吱燃烧的火红木炭,不由得使人想起“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诗句来。他在让人们享受美食的同时,更让人体味着丰富的地方饮食文化内涵。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九.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藏族食肉

肉是牧区藏族主要食品之一。藏族食肉以牛、羊肉为主,偶而也食野牲肉。一般不食马、驴等奇蹄类动物的肉,也不食鱼、虾、禽等。吃肉时,将牛羊肉割成大块置于锅内,加水并放入适量食盐,将肉煮成五至六成熟,即肉中尚带血水便捞出,盛在盆里。食用时,用手抓起一块肉,拿出随身携带的藏刀割食。其肉熟而不烂,肥而不腻,鲜嫩可口。这种吃法俗称“手抓肉”。

藏族不喜吃煮烂的肉。缺牙齿的老年人一般也不喜欢把肉煮老,他们主要依靠锋利的刀子割食。牧区藏族,宰杀牛、羊一般不用刀,而用绳捆绑住牲畜的嘴巴,让其窒息而死。他们认为用刀宰杀牲畜放血是残忍之举。牲畜死亡后,在腹腔正中靠近胸叉骨处切开10厘米左右的刀口,将手塞进牛或羊胸腔内,扯断血管,?2º3血液流入胸腔,然后剥皮,剖开胸膛取出心肺和血液,剖开腹腔取出肠、胃。宰杀牛羊后,首先要吃各种灌肠,主要有血肠、肉肠、肝肠等。

十. 青海省 果洛 果洛大黄

神奇、美丽、富饶的果洛藏族自治州,风光幽美奇异,有插入云天的陡峭雪山,有遮天盖地的原始森林,有蜿蜒流淌的源头溪流,有宛如明镜的海子湖泊,有广袤千里的金色草原。素有"植物王国"之美称。果洛历史悠久,果洛藏语意为“反败为胜的头人”。远在黄河源头的河谷地区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为西羌牧地,南北朝时,为党项牧地中心地带。唐、宋时期,属吐蕃。元属“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节制。明属“朵甘思行都指挥使司”管辖,明末清初果洛黄河以北牧地被青海蒙古和硕特部所居,果洛隶青海办事大臣。公元1721年后,当今的班玛、久治、达日隶属于四川成棉龙茂道松潘漳腊营。由于果洛地处偏远,环境闭塞,历代封建王朝没有在这里真正建立过政权,实行直接统治,长期游离在各大政治集团之外,大小部落是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形态,互不统属,各自为政。直到1952年解放前夕,这里仍处在封建部落割据状态。人们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是游牧、狩猎、和采集业,生产方式原始落后,人民生活极其贫穷。在长期的狩猎和采集过程中将部分野生药用植物进行积累,换取生活来源或简单的医用。据史书记载,在草原宗教生活中采集大黄不但作为医用,而且用大黄流行占卜,在玛多莫格德哇遗址中发现一些石头排成圆圈,在石圆圈附近,出土了一些类似大黄残留物,显然在这儿曾进行过一些丧礼或或有关宗教仪式。根据以上推断,果洛先民通过宗教活动已初步掌握了用大黄进行医治或食用的方法,几百年来,果洛草原头人之间为了扩充草地资源相互残杀,由于少数头人牲畜不断增加,从而也增加了牲畜因疾病而死亡,为了减少牲畜的死亡率,大黄成了医治牛羊的良方,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消食,当地牧民将大黄切成片,作为大黄茶进行饮用,至今,在以肉食为主的果洛地区部分牧民任然喝用大黄制成的茶来降脂。在果洛民间对大黄的传说和故事很多,其中有一段是这样说的:“……大兴地精的各路神仙,地藏仙与地仙女,请引领我歌辞我福。此地乃是玛域福泽地,是将向往四溢的宝地,我是岭国智慧的受护神。此歌是岭国情器赞,在此要叙述草药。夏盛奇药大黄的由来,在森尖珠母诞生的格莫。曾长出过一只大黄,从此每逢盛夏,大黄之宝满山野,形如鹿角叶茂盛”。传说:很久以前,一商队从赤岭(今湟源一带)来到果洛达日地区,商队首领是个果洛通,旁晚在帐篷住宿,见有少女鞭打一老者,商人上前责问:“你何故这般打骂老人”?那女子道:“我责罚自己的儿子,与你何干”?闻者皆大吃一惊,原来此女子竟年近八十,老汉也已是花甲之年,他受责打是因为不遵守族规服用草药,弄得未老先衰,商人吃惊又好奇,鞠躬请教:“敢问女士,不知服的是何种灵丹妙药”?女子只是说:“这是一味藏药,是寺院“热宝且”(译—-),哪里得来的,它不是草,像鹿角,在我们草原上到处都有”,商人见女子不肯透露细节,忙跪拜道:“在下是赤岭(今青海湟源地区)郎中,家中老父年迈,命我带商队来贵地换一些养颜,便秘,积食的藏药,真是保佑今日遇见您,我愿将全部货物换你的草药”。女子见来着诚心一片,便以实情相告:“这草药名叫“军木扎”(译音)坚实,又称“将军”,四季可服用”。食用后使女人与花相配,男儿与许仙相容。后来,果洛生产的大黄名声越来越大,深受牧民的喜爱。果洛州班玛县著名藏医丘智合先生在他的藏医专著中专门叙述了大黄的药用及食用的的方法。果洛大黄除具有泻火解毒、活血消瘀等传统功效外,还具有突出的抗菌、抗病毒、抗衰老、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特别适用是糖尿病患者和保护肾脏的作用。使其从单一药用植物资源的局限中摆脱出来,得以向特色食品、饮料、保健品等产业领域扩展,资源实际需要量日趋增加,而人工栽培大黄用工少,投入小,收益大,无需精细管理。林缘山脚、闲置荒地、房前屋后、圈窝子旁都可种植,种植大黄即可改善退化草地,保护生态环境,也可提高植被覆盖率,增加农牧民收入。果洛地广人稀,日照强烈,气候特别适宜栽培大黄,潜力极大。果洛野生大黄面积400多万亩,人工种植20多万亩,年产量达120万吨,年产值达1.8亿元以上,市场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三.地域范围

果洛藏族自治州位于青藏高原东部,东经96°54′~101°51′,北纬32°31′~35°37′。以高山区为主,区内海拔4000—5000米的地区约占全区面积的80﹪左右。巴颜喀拉山绵亘在果洛州南部,阿尼玛卿雪山逶迤于果洛州北部,年宝叶什则屹立于东南。州内地貌类型大致可分为山地、河谷、盆地三大类。西邻玉树藏族自治州,西北和北部同海西蒙古藏族自治州接壤,东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相邻,东部同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相毗邻,南面和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紧紧相依。东西长约448公里,南北宽约334公里,土地面积为8078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11.22%,可利用草场面积8860.1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73.12%。野生果洛大黄在全州6县均有分布,但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甘德县上贡麻乡、下贡、麻乡、岗龙乡、柯曲镇、青珍乡;达日县建设乡、窝赛乡、特合土乡、吉迈镇、莫坝乡;久治县智青松多镇、门堂乡;班玛县吉卡乡、达卡乡等地区的河谷滩地、漫坡及平原地带,面积约400万亩。人工种植果洛大黄主要分布在玛沁县大武镇、达日县窝赛乡、班玛县玛柯河乡等地区的退化草地,面积约20万亩。

青海湖特产鱼种沧州特产金丝小枣作文200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