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四川巴中特产 四川巴中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22 01:40:39

一.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南江甘蓝

南江县蔬菜种植由来已久,尤以甘蓝最负盛名,当地俗称“包心菜”,为南江蔬菜作物中的佼佼者。据记载,民国时期,南江县便划定沙河等3个生产队为蔬菜专业队,商品菜面积550亩,以甘蓝为主,随后品种逐渐增多。1982年,全县栽植蔬菜面积3000亩,其中甘蓝2000多亩,产品因其叶肥厚、脆嫩、包心瓷实、个大、营养丰富,颇受顾客青睐,畅销省内外市场。历年来,南江县把南江甘蓝生产作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规模化生产、科学化种植、品牌化营销、社会化服务的“四化”战略,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狠抓技术开发和标准化生产技术培训、示范和推广,加强规范管理,强化优质服务,制定了《南江县蔬无公害输出生产结球甘蓝》技术规程,产品质量有很大提高。南江县作为巴中市第一个无公害蔬菜整体推进县,南江蔬菜已成为保障川陕城市秋淡市场供应的主要菜源,还在国内大中城市占有了一定市场,产品外销量大,农民增收致富明显。目前全县甘蓝种植面积3万亩,总产量12万吨,产值达6000万元。

二.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银耳

通江银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江银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江银耳是中国著名,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通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食用菌的生长,是银耳的发源地。通江县有一百五十多年银耳栽培历史,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现有耳林资源7万公顷,年产银耳60万千克,开发出银耳食品、银耳饮料、银耳保健品、银耳化妆品等系列产品10多个,年产值1亿多元,成为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四川省通江县盛产银耳,而当地的通江银耳相较于同类品种,品质更加优异,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一九九四年,通江县被中国之乡组委会命史为“中国银耳之乡”,银耳入人肺、脾、胃、肾、大肠经,有滋阴补肾强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嫩肤美容抑癌等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虚痨咳嗽、久咳喉痒、痰中带血、久咳伤络、肋痛及肺痈、肺萎、月经不调、肺痨、胃炎、大便秘结、大便含血、水泻、痢疾、面部黑斑、癌症、肿瘤等病症。

四川省通江县的银耳之所以品质优异,有别于同类品种,那是和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通江九湾十八包的山水间,每当日落之后,缕缕地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同时,团团雾气也徐徐自天而降,到子夜时分,地气和雾气相互交接,融汇而成棉花状的白色云团,在树林间翻滚,在山坳里扭结,变幻成各种稀奇古怪的形态,景色十分壮观,简直就是《易经》所谓的“天地交泰”的形象呈现。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十点左右,云团才慢慢散开,形成薄雾,最后完全消失。下午日落之后,又开始重复上述过程。通江银耳外形似鸡冠花,呈米黄色,约有透明的感觉,胶质浓重。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涪阳——陈河的九湾十八包,用耳农们话可以把银耳的起源解释为“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因为通江银耳是在一种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所以,有专家说: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

三.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魔芋

通江魔芋是通江县传统,地地道道的森林蔬菜。通江魔芋以无公害、无污染、高营养、高产著称。是当今大有发展前景的森林蔬菜。通江魔芋具备了八大奇特:1、通江魔芋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上部份是一柄羽状复叶,状如伞、叶柄有美丽花斑,极耐阴,可作居室观赏栽培。2、通江魔芋特高产,单个可重15kg以上,极耐肥耐阴,不但可高密度栽培,而且可重叠窖栽,亩产可高达成5000kg以上。3、通江魔芋利用率可达100%,叶是优质饲料,叶柄制干菜,味美于竹笋。地下块茎肉质洁白如雪、含淀粉高达60%以上。可加工成当今风靡世界的各种美容保健食品。4、通江魔芋品质优良,其淀粉膨胀率高达80-100倍加利润丰厚,1kg魔芋淀粉可制40kg魔芋豆腐。5、通江魔芋既可鲜品加工食用,更可规模生产,制成精粉,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化工、工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6、通江魔芋淀粉洁白、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舒适的各类风行食品。7、据科学测定,通江魔芋精粉中含葡萄甘聚糖64.78%,淀粉1.46%,还原糖1.6%,蛋白质2.56%,脂肪0.13%,纤维1.43%,矿物质元素3.78%,其蛋白质中含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及人体不可缺少的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7种不饱和酸。所以魔芋食品高纤维低热量,是肠胃的“清道夫”,可防痔疮、防肠癌,能有效降低胆因醇及高血压,对减肥、美容和糖尿病都有独特的功效。8、通江魔芋适应性广,抗病力强,凡北纬26°以南地方均可栽培,冬季最低-5℃以上地方可露地越冬。通江魔芋产品畅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越南、缅旬和台湾、香港、澳门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四.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平昌青花椒

平昌青花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平昌青花椒

平昌青花椒栽植历史悠久,是平昌县传统特色产业。平昌县地处盆周丘陵地带,地形多以深丘地貌为主,山多但不高,坡地多,大面积坡地的土壤酸碱值、气候环境都适合花椒生长。目前,全县种植花椒20万亩,打造万亩花椒产业示范片5个,千亩产业示范村25个,创建富有地域特色的花椒品牌“平昌青花椒”。近年来,平昌县委、县政府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政策实施的历史机遇,立足山区资源禀赋和地理优势,把花椒产业基地当作景点建,把花椒产业园区当景区建,把花椒作为全县扶贫攻坚、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来抓,加快基地建设,发展现代林业,加速生态惠民,实现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

四川省巴中市平昌县现辖行政区域

《平昌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平昌青花椒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的通知》平昌府发〔2016〕14号

四川省地方标准:

DB511900/T8-2016

《平昌青花椒种植技术规程》

五. 四川省 巴中市 巴州区 大罗黄花

大罗黄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罗黄花是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大罗镇的。大罗黄花菜条丰润,色泽金黄鲜艳,肉质滋润,油分大,弹性强,香气纯正、浓郁,味道鲜脆可口。大罗黄花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大罗镇黄花种植历史悠久,据史载,民国27年就开始种植黄花,70年代,黄花得到迅速发展,年产约8万斤,曾拍成纪录片《高举红旗抓住钢,大罗黄花分外香》在全国播放。改革开放后,这里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年产量达10.93万斤,曾被列入全省生产基地;二十世纪后历史最高产量达60余万斤,收入300多万元。迄今,黄花在大罗镇的发展历史已有80余年。

巴州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东西长72公里,南北长62公里。幅员面积2562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 107°7′,北纬31°31′~ 32°4′。最高海拔1460米,最低海拔301米。大罗黄花最佳生长地域为大罗镇、鼎山镇、羊凤乡、凤溪乡、龙背乡、梁永镇等乡镇。

大罗黄花菜条丰润,色泽金黄鲜艳,肉质滋润,油分大,弹性强,香气纯正、浓郁,味道鲜脆可口。产品外观无意味、无冻害、无病虫害、无机械伤、无腐烂。大罗黄花营养物质丰富,尤其是品种“七根须黄花”,其花内长有雌雄一体的7根花须,品质特优,其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含量丰富;胡萝卜素含量极高,维生素B2的含量更是大于其它同类产品,并富含大量的矿物质富,较国内其它地方如甘肃、湖南、省内渠县等地种植的“五根须”黄花的品质明显高出一筹。

2013年,巴中市巴州区经作站申报的“大罗黄花”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大罗黄花原产于巴中市巴州区大罗乡,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巴州区境内大罗镇、鼎山镇、羊凤乡、凤溪乡、龙背乡、梁永镇、金碑乡、清江镇、兴文镇、水宁寺镇、曾口镇、三江镇、光辉乡、花溪乡、大和乡、化成镇、关渡乡、凌云乡、大茅坪镇等19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32°4′,东邻通江、平昌县,南接仪陇县,西抵阆中、苍溪县,北接南江县。保护面积15000公顷,年产量6万吨。

六.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杜仲

南江杜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江杜仲,中药材品种,四川省南江县。南江杜仲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20米,主要以树皮入药。南江杜仲块大、皮厚、粗皮少、有效成分含量高,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药用作用,南江杜仲具有抗衰老、调节血压功能,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润肠通便、减肥、美容、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补肾壮阳和护肝醒酒等作用。美国哈佛大学胡秀英教授甚至认为,“杜仲是目前世界上最高质量的无毒副作用的天然降压药物”。 种植历史,南江人民世代栽种杜仲、使用杜仲,对杜仲怀有特殊的感情,并逐渐掌握了杜仲的生长规律和药用特点。他们在房前屋后大量种植杜仲,不仅因为它可以绿化家园、美化环境,更因为它具有药用价值、可带来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他们采用生态环剥采收方式,对杜仲进行环状剥皮,做到剥皮而不毁树,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资源可利用率。近年来,随着统筹城乡、连片扶贫开发的整体推进,他们依托光雾山“4A”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国字号旅游品牌,把建杜仲基地和开发农村旅游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生态观光杜仲园,走出了一条生态、环保的开发发展之路。每年的“光雾山红叶节”期间 ,人们常围坐在一起,做杜仲汤、品杜仲茶、吃杜仲宴、唱《杜仲谣》••••••纯朴的山乡民俗,让城里的客人赞不绝口。吸引了上万游客来观光。呈现了一幅具有南江杜仲民情风俗的乡村美景画。 产业发展近年来,国务院、四川省、巴中市人民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专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四川省加快中药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川办发〔2008〕6号)和《巴中市中药材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为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政策支撑。南江县委、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充分利用南江自然生态资源和中药历史文化,大力调整中药种植、生产和加工结构,重点发展杜仲、厚朴、淫羊藿等特色优势中药,加快构建具有南江地域特色的现代中药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引进了全市唯一一家以中药种植、收贮、切片、包装为主的重点龙头企业——四川省百草中药材公司。全县以“龙头企业+基地+标准化+农户”模式,种植杜仲10万亩、600多万株,2011年,全县杜仲干皮贮量7100吨,枝皮13860吨,年产叶13980吨,产籽2吨。“十二五”期间,全县将建成2个杜仲现代产业园区、 20万亩标准化种植基地,杜仲产业将成为南江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

南江杜仲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南江县现辖行政区域。

七.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眉毛酥

眉毛酥,酥点,特点:形如娥眉,酥纹清晰,绳边完整,味甜酥香。烹制法:炸。

川味眉毛酥的做法:2in

1、用油水面35克包上酥面15克,按扁,擀成牛舌条形,再裹成圆筒。2in

2、将圆筒横切成两节,刀口向下竖立在案板上按扁,再擀成直径7厘米的圆皮。2in

3、逐个包上洗沙馅成半圆形,抄两角,锁成绳边后放入猪油锅内,文火浸炸而成。2in

操作要领:擀酥时用力轻重一致;包馅时,酥纹一面向外;一直使用文火,边炸边淋油。2in

在四川餐饮行业中,此品常用于筵席之后,准备客人带走。2in

八.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凉蛋糕

凉蛋糕,蒸点,特点:松软柔嫩,化渣爽口,甜香宜人。烹制法:蒸。此品最宜春末、夏季、秋初食用,也宜作早点和冷饮、筵席配点。

选上等面粉、新鲜鸡蛋,按面粉400克、白糖500克、饴糖100克、鸡蛋500克、食用香草精微量的比例配料。qsv

蛋清掸泡,插上筷子不倒即可。蛋黄与白糖再掸至不现糖粒,加入面粉和好,放入蛋清泡调成稀糊状。蒸笼垫白纸后倒入蛋糊,旺火蒸熟,晾冷后改刀。qsv

操作要领:蛋糊应软硬适度,以舀起蛋糊慢慢来回叠起,其叠起层次能够慢慢地塌下即可;蒸笼坐锅内,待上蒸汽后才能倒入蛋糊;晾凉改刀,由底面进刀,面部收刀。qsv

九.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长赤麻饼

四川南江县“长赤麻饼”为长赤镇三绝之一,又名“空壳子麻饼”。因其独特的中空、薄皮、香脆、纯甜、价廉而远近闻名。相传明末清初“湖广填川”之时,有一柯姓人家,以“神仙面”(白泥巴)烧饼给其儿食用,为求易熟省面而挖成中空。后此法传广为流传,因其脸上有麻子,故传为“柯麻子”、"麻柯子"、"麻壳子”。后有清朝商人向宝和,改以糯米麦芽熬成饴糖作皮料,从玉米中提炼出馅心糖、揉以面粉、芝麻、香油、置平底傲子锅炕制而成,其独特技艺为地方一绝。长赤麻饼加工工序繁杂,其材料选择精细,烤制技术过硬。脆、香、爽。口感堪称一绝!

十. 四川省 巴中 巴州区 川味炸春卷

川味炸春卷,炸点,特点:色泽金黄,皮酥脆,馅鲜嫩。烹制法:炸。

川味炸春卷的做法:S5Z

1、鲜猪瘦肉切成火柴棍细丝,韭黄洗净切短节。S5Z

2、猪肉丝用盐、料酒、水豆粉码味,入油锅炒熟,加韭黄、绿豆芽拌成馅。S5Z

3、面粉加鸡蛋、水豆粉、盐少许调成稀糊状,下锅摊成薄圆皮。S5Z

4、将圆皮缝中划十字刀成四瓣,每瓣包入馅心,将两头抄拢裹成圆筒,接头处用蛋浆粘好,入菜油锅内炸成金黄色即成。S5Z

操作要领:蛋皮不能摊得过厚;接头要粘牢。S5Z

四川巴中有什么好吃的特产四川巴中特产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