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乌旗民族特产介绍图片 东乌旗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6 04:54:36

一.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东乌珠穆沁旗 东乌旗口蘑

口蘑属天然使用菌,担子菌纲、伞菌属。历史上内蒙古草原盛产的蘑菇大都经过由号称“塞上边城”的张家口加工后对外销售,因此草原蘑一直有“口蘑”的美称。口蘑的主产地在锡林浩特市灰腾锡勒草原,位于国道207线距锡林浩特60余公里处。



口蘑是直接食用的名贵真菌,可分为白蘑、香蘑、青腿蘑、鸡爪蘑、黑蘑等不同品种,肉质细嫩醇厚,味道鲜美,是菜肴中不可多得的野味,被列入山珍,有“素中之荤”的美称。

二.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西乌珠穆沁 西乌旗烤羊背

这道菜也是蒙古族人在非常隆重喜庆的场合才会制作的一道美食,按照蒙古族师傅的话来说,一头羊除了羊腿,肉就都在羊背上了,所以烤羊背也是一道庞然大菜。选用了草原牧场上最肥美的白条羊背,用当归等三十余种中草药和天然调味品腌制24-36个小时,腌好的羊背要在特制烤炉中度过2个小时左右的烘烤,注意一定得是野杏、桃、李、桦木和生长在沙漠中的“扎格木”等木炭作为燃料,只有这样烤出的羊背才原汁原味,饱具了草原的百草香,毫无腥膻之感,可谓色美肉香、外焦内嫩、干酥不腻,正应了那句话,“六月鲜羊肉,神仙也想吃一口”。



典故:看过《射雕英雄传》的朋友都知道,托雷是成吉思汗的四子,成吉思汗亡故后,他帮助三哥窝阔台统治了俄罗斯与中东地区,而后窝阔台在上京继承大统。为了奖励托雷的卓越功勋,新皇帝窝阔台就把咯尔咯地区(今内蒙境)分封给四弟,并允许他食之皇礼(烤羊背),并赐予他只有天子才可佩戴的金刀。自此以后,吃烤羊背之前都要手持金刀举行仪式。

三.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西乌珠穆沁 西乌旗奶茶

蒙古族人酷爱喝茶。其他地区的人都说:"一日三顿饭"是不可少的,但蒙古族往往是"一日三次茶",却只习惯于"一日一顿饭"。每日清晨起来,主妇们先煮上一锅咸奶茶,供全家整天喝。蒙古族人民喜欢喝热茶,早上一边喝茶,一边吃炒米。早茶后,将其余的咸奶茶放在微火上暖着,以便随需随取。通常一家人只在晚上放牧回家后才正式用一餐,但早、中、晚三次喝咸奶茶一般是不能少的。如果晚餐吃的牛羊肉,那么,睡觉前全家还会喝一次茶。至于中、老年男子,喝茶的次数就更多。所以,蒙古族人民平均茶年消费量高达8公斤左右,多在15公斤以上。

四. 内蒙古 呼伦贝尔 新巴尔虎左旗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手把肉

蒙古民族食肉主要是煮食。手把肉是呼伦贝尔草原蒙古、鄂温克、达斡尔、鄂伦春等游牧、狩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即用手把着吃肉之意。羊、牛、马、骆驼等牲畜及野兽的肉可烹制手把肉,但通常所讲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近代民俗资料《蒙旗概观》中云:食肉在半熟略熟之际,即刀割而食。蒙古人之通常之食量颇巨,每日饮茶十数碗,餐肉十数斤,饥甚颇有食全羊之事,然偶值三、五日不食,亦无关也。蒙古民族常把干肉或鲜肉用来煮食。手把肉即把羊按关节带骨分割成数块置于凉水中去煮。煮的不要太老,不加任何调料,加少许盐和乳酪。用大火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制火候。只要肉已变色,即可食用。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易于消化。一手抓肉,一手持刀,边割边吃。这种牧业民族的传统吃法可以追溯到古代。明《夷俗记·食用》中云:其肉类皆半熟,以半熟者耐饥且养人也。用现代营养学观点看来,煮至半熟,可以尽可能保存动物从青草中吸收的维生素及其他营养成份。手把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欢的餐食,也是他们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常年似乎已形成这样一种概念,即到草原观光旅游不吃一顿手把肉就算没完全领略到草原食俗风味和情趣,虚此一行。牧民不用手把肉招待客人,就不能完全表达自己的心意。因此,用手把羊肉款待远方客人,在呼伦贝尔地区已成为一种定规。蒙古族小伙子的杀羊表演是非常有特点的:一是杀羊不见血;二是扒皮不用刀;三是速度快。手把肉的制作和吃法也别具一格。

通常选用膘肥嫩肉的小口羊一只,先拔去胸口近腹部毛,后用刀割开二寸左右的直口将手顺口伸入胸腔内,摸着大动脉将其掐断,使羊血都流聚在胸腔和腹内,谓之掏心法。这种杀羊法优于抹脖杀羊法,即羊血除散在腔内一部分外,还有少部分浸在肉里,使羊肉呈粉红色,煮出来味道鲜美,易于消化,羊肉干净无损。然后剥去皮,切除头蹄,除净内脏和腔血,切除腹部软肉。并按羊各关节,将全羊带骨制成数十块,放入不加盐和其他佐料的白水锅内,用大火烧煮,保持原汁原味,适当控火候。只要肉已变色,一般用刀割开,肉里微有血丝即捞出,装盘上席。大家围坐一起,一手握刀,一手拿肉,用刀割、卡、挖、剔。手把肉鲜而不膻,肥而不腻。这是物民的常用食法。如在城市的宾馆餐厅、饭店,还可用芝麻酱、香油、韭菜花、辣椒油、腐乳汁、青酱油、味精等调成佐料,装入碗中,采用割肉蘸佐料食用。这种草原、城市结合起来的手把羊肉的食法也颇具风味。如果你头一次在餐桌上看到人们(包括自己)用刀割下自己所看中的羊肉,用手一块块送入口中的时候,除了感到肉的鲜嫩味美之外,还会感到新奇有趣。

五.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施秉县 贵州民族织锦

贵州民族织锦,当地群众叫做“织花”。她是祖国兄弟民族民间染织工艺百花园中一朵瑰丽的山花,播馥传俏于贵州高原清水江两岸;在苗族、侗族和布依族人民中世代相传,是贵州各族妇女朝暮接触的有着浓郁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民族民间手工艺品。

贵州民族织锦的织造,是用土机进行手工数纱挑织,即挑经织纬和纬线起花。它分素锦和彩锦两大类。素锦多以黑白为基调,属通经通纬织造,如黔东南从江一带的侗锦和丹寨的苗锦。彩锦则多以通经断纬或通纬断纬相结合,其织造工艺较素锦要复杂得多,如黔西南的兴义市依锦和黔东南台江一带的苗锦。贵州民族织锦多属几何图案,其取材主要来源于各族人民劳动生活中所熟悉的自然界的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之类。在织锦图案的造型上,少数民族妇女在挑、编、织、绣方面,一个个无不都是巧夺天工的能手,在图案造型上独具匠心。根据织物经纬结构的规律和本民族的审美习惯,她们凭借自己对于自然物象的直观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力,对所需饰物进行了高度的提炼概括、变形夸张,从而产生了自己独特的古朴优美的民族纹样。其用色多以暖调而不受自然色的制约。着重强调对比、鲜艳和明快,以达到五彩绚烂、艳而不俗的效果。

苗锦中的彩锦,流行于清水江一带,其代表作莫过于苗家妇女着盛装时围在百褶裙前面的“红围腰”了。它是古老苗锦中的明珠,可谓“彩锦之王”。苗家姑娘七、八岁就学织花,到十二三岁始学挑织,待十五六岁才基本学会红围腰的织造。它是聪慧的苗家姑娘心血的结晶,是她们借以显示手艺、寻偶择配、寄托终身和憧憬未来的珍贵织物。苗族妇女的盛装,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全身的银饰,这是珍贵富有的表示;再就是交织着姑娘们挑、编、织、绣才华的锦装而服。这主要是上装的衣袖花和下装的围腰花。围腰花,远看色彩斑斓醒目,近看龙盘鸟舞,花团锦簇。其比起衣袖花来,分外耀人眼目。所以,它是姑娘们“游方”、“踩鼓”和“吃姊妹饭”对比巧斗艳的奇珍佳品。

六.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县 民族特需用品

民族特需用品是临夏市的一张名片。临夏市穆斯林人口占到了55.3%。穆斯林的生活方式受伊斯兰教的长期熏陶和阿拉伯文化的深刻影响,形成了一些独特的生活习俗,除饮食方面外,日常服饰和生活用品有一些比较特殊,如穆斯林的号帽、中拜、拜毡、地毯、芭兰香、汤瓶等,临夏市既是这些民族特需用品的生产基地,也是消费市场。同时临夏市在藏族特需用品生产方面基础比较雄厚,藏服、藏靴、藏毯在整个青藏牧区市场占有率相当高。另外,临夏市生产的藏毯、腰刀、马鞍具等民族用品也广受外地群众的欢迎。

七.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东乌珠穆沁旗 乌珠穆沁羊

乌珠穆沁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乌珠穆沁羊产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部乌珠穆沁草原,故以此得名。主要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以及毗邻的锡林浩特市、阿巴嗄旗部分地区。乌珠穆沁羊属肉脂兼用短尾粗毛羊,以体大、尾大、肉脂多、羔羊生产发育快而著称。乌珠穆沁羊是在当地特定的自然气候和生产方式下,经过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而逐渐育成的。

外形特征

乌珠穆沁羊体质结实,体格大。头中等大小,额稍宽,鼻梁微隆起。公羊大多无角,少数有角,母羊多无角。胸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胸深接近体高的1/2,背腰宽平,后躯发育良好。肌肉丰满,结构匀称。四肢粗壮,有小脂尾。毛色以黑头羊居多,约占6.2%,全身白色者约占10%,体躯花色者约11%。

生产性能

乌珠穆沁羊的饲养管理极为粗放,终年放牧,不补饲,只是在雪大不能放牧时稍加补草。乌珠穆沁羊生长发育较快,2.5~3月龄公、母羔羊平均体重为29.5和24.9公斤;6个月龄的公、母羔平均达40和36公斤,成年公羊60~70公斤,成年母羊56~62公斤,平均胴体重17.90公斤,屠宰率50%,平均净肉重11.80公斤,净肉率为33%;乌珠穆沁羊肉水份含量低,富含钙、铁、磷等矿物质,肌原纤维和肌纤维间脂肪沉淀充分。产羔率仅为100%。乌珠穆沁羊适于终年放牧饲养,具有增膘快、蓄积脂肪能力强、产肉率高、性成熟早等特性,适于利用牧草生长旺期,开展放牧育肥或有计划的肥羔生产。同时,乌珠穆沁羊也是做纯种繁育胚胎移植的良好受体羊,后代羔羊体质结实抗病能力强,适应性较好。

产地及环境

乌珠穆沁羊产于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东部的乌珠穆沁草原。产区处于蒙古高原大兴安岭西麓,属大陆性气候,海拔为800~1200米,气候较寒冷,年平均气温为0~1.4℃。如东乌珠穆沁旗1月份平均气温为-21℃(最低-40℃);7月份平均气温为20℃(最高39℃),年降水量为250~300毫米,无霜期为90~120天。每年10月中下旬开始积雪,厚度为8~9厘米,到翌年4月底才能化尽。青草期短,枯草期长。牧草以线叶菊、冷蒿、羊草、大针茅、隐子草、早熟禾、苔草为主。另外还有直立黄芪、莎草和杂草。草层高度为20~30厘米。产区地广人稀,羊群大多以每群1200~1500只组群,管理粗放,终年依靠天然草场游牧,冬春季不补草料。

地理分布

乌珠穆沁羊主要分布在东乌珠穆沁旗和西乌珠穆沁旗,以及阿巴哈纳尔旗、阿巴嘎旗部分地区。

八. 内蒙古 锡林郭勒盟 东乌珠穆沁旗 东乌旗蕨菜

蕨菜属凤尾藻科,多年生草木植物,多产于山林树下,茎长,匍匐地上,又叫龙头菜、野鸭膀子,南方人则称如意菜等。春季生出嫩叶或幼苗,卷曲如拳,有黄色羽状复叶,具有特殊的清香味道,嫩叶及茎可供食用。无论妙菜或制汤,都美味可口。



蕨菜营养丰富,含胡萝卜素和多种维生素每年五月是采蕨菜的黄金季节,未开叶前采集。采时以6寸为规格,即分把捆扎,将折头用盐渍或笼蒸,上等品为嫩黄绿色,是出口和内销的资源之一,深受国外客商的欢迎。

九.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民族民间乐器

石林被誉为歌舞之乡,撒尼人皆能歌善舞,所用的乐器也也独具特色。主要有大三弦、小三弦、二胡、三胡、长竹笛、短竹笛、闷笛、月琴、葫芦丝等。
东乌旗有什么特产美食东乌旗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