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五特产麻花 黄老五麻花酥好吃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31 01:48:11

一. 天津市 南开区 王记麻花

王记麻花
又称馓子麻花。以特制面条拧细,形如剪刀,入油炸成。酥脆可口,桂花香溢

二. 江西省 九江 柴桑区 黄老门生姜

九江县黄老门乡种植生姜可谓历史修悠久,相传在明朝年间就有人种姜,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如今当地群众还流传着"陈友琼的薯,朱元璋的姜"的口瑶。黄老门生姜的具体名称无从考证,一般都称"黄老门姜"。黄老门姜与外地姜相比除具有生姜本身属性外,还有它的独特之处:一是味道鲜辣,回味时间长;二是含干物质多,水份含量较少;三是耐贮藏,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切口后短期内不易变黑腐烂。因此黄老门姜年历古以来在本省及长江中下游一带享有盛名,所产鲜姜大部分销往南昌,九江,武汉,南京,上海等地。

三. 辽宁省 沈阳 沈河区 大舞麻花

大舞台麻花原称“张麻花”,是1926年张兴德在台安县黄沙坨子村创始的。1941年张兴德带领全家来到辽宁沈阳,在小东门里开了个麻花作坊。不久其子张含余主持营业,1948年迁到大舞台剧场附近,因其麻花别有风味,久而久之大家就称其为大舞台麻花了。在老人们的记忆中,酥脆的大舞台麻花是如今的美食无可匹敌的。最初,大舞台麻花的售卖点摆在大舞台西侧的胡同口,后来随着生意的红火,大舞台麻花开始有了自己的店铺,不再摆摊售卖。附近的老人回忆说:“那会儿大家都是排队买麻花,这麻花酥脆到什么程度?说出来你可能不信,一根麻花拿起来不到半米掉到地上就碎了。”

与大舞台麻花齐名的便是大舞台油炸糕。它是由赵殿峰弟兄三人于1945年创制,外酥里软、色正甜香,是深受顾客欢迎的一种名牌风味食品,因其在大舞台附近出售而得名。

四. 天津市 津南区 天津十八街麻花

主料有面粉、花生油和白糖,再加桂花、青梅等十几种小料。需要10道工序发肥、熬糖、配料、制馅、和面、压条、劈条、对条、成型和炸制。好吃,又美观。颜色棕黄,不生不焦,由十根细条组成,内夹各种馅,拧成三个花,犹如妙龄少女的一条长辫子。它酥脆香甜,胜似酥糖,进嘴就酥,越吃越好吃,连牙口不好的老年人也非常喜欢。

五. 天津市 津南区 十香斋麻花

十香斋麻花为天津特色小吃,是天津十香斋名优食品总店的专营品种。制作此麻花的面团用鸡蛋、奶粉和制,故又称蛋奶麻花。成品油香、蛋香、奶香、麻仁香融为一体,口感香、甜、酥、脆,余味悠长。现已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六. 四川省 阿坝 理县 猪油麻花

猪油麻花,面食,特点:色泽茶黄,形如麻绞,酥脆香甜,散口化渣。烹制法:炸。此品是四川民间小吃,老幼皆宜,又名“麻花”,因形如麻绞而得名。

川味猪油麻花的做法:58H

1、面粉配红糖(化散)、白糖、化猪油、发面、纯碱,加清水。58H

2、先与面粉充分和匀,再用力揉和至熟,拉成9厘米宽、2.5厘米厚的扁形片子,抹上菜油。58H

3、待15分钟后,用刀横切成重约80克的一字条,搓麻花形。58H

4、下油锅炸成浅茶黄色,起锅沥去余油即成。58H

操作要领:和面是关键,加水时要把面粉尽力和匀后才揉合,否则就会成“包浆面”;炸时要掌握好火候,火大了麻花要散,以中火为宜;要根据季节温度变化掌握好面的碱性。58H

七. 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 众望小麻花

众望小麻花是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的。崇阳众望小麻花由于配方独特,选料讲究,生产设备精良,质量控制、检测手段完善,产品质量优异,产品连续多年供不应求,畅销于国内外市场。

湖北众望科工贸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以生产众望牌小麻花为主的专业生产商。公司拥有熟练工人800余人,管理人员50余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25人。拥有崇阳县天城工业园厂、白霓镇厂及上海大望食品有限公司等三个现代化生产基地。其中于2008年9月22日竣工投产的第三生产基地天城工业园厂厂区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总投资2000万元,设计日生产小麻花12万斤,年产值可达1.5亿元,拥有自行设计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小麻花专业生产线,建有按照现代企业标准设立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及产品理化检测中心。企业逐步迈向集团化。

公司成立12年以来,年年被评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市产品质量信用过企业”,2001年众望商标被评为“市著名商标”,自2002年起众望商标连续七年被认定为“湖北省著名商标”,自2004年起连续五年众望牌小麻花被评为“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湖北省名牌产品”,同年,被评为“市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市诚信纳税五十佳”、“湖北省民营企业百强”、 “重合同守信用企业”。 2004年,被誉为“麻花大王”的董事长方福德先生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社会主义建设者”、“湖北百强民营企业家”。目前公司正在实施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积极申报中国驰名商标及中国名牌产品等荣誉称号。

众望麻花由于配方独特,选料讲究,生产设备精良,质量控制、检测手段完善,产品质量优异,产品连续多年供不应求,畅销于国内外市场。在国内市场,众望小麻花凭着在上海食品一店的上市,连续几年排队购买,出现非典时期带口罩排队购买小麻花的热销景象,震动上海食品界。在上海,众望小麻花进1华、农工商、世纪联华、乐购、好又多、易初莲花、麦德龙、家得利、大润发、可的、良友等知名超市,上海市年销售可达3000万。在北京进入了物美、美廉美、北京华联、超市发、京客隆、天客隆、沃尔玛、旺市百利、欧尚、易初莲花、依滕洋华堂、中贸联万客隆、华普等知名超市,北京市年销量可达800万。在广东省进入了万佳、新一佳、沃尔玛,家乐福、天虹、好又多、吉之岛、百佳等超市,广东省销售已达1000万。在全国销售额超过500万的省市还有武汉、天津、长沙、沈阳、浙江、江苏、山东。在国际市场,产品连续多年出口到美国、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东南亚市场,形成中华传统食品的消费热,广受外商及消费者好评。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州麻花

麻花是一种油炸食品。宁县的麻花以其大、酥、香而文明,被甘肃民间艺术协会命名为地方风味小吃。制作麻花,先将一份兑好的面搓成绳状细条,再一手稳住一头,另一手沿着一个方向搓,这样整个细条都拧上了“劲”。劲上到一定程度再叠为三折一松手,三折很快就拧在一起,形同绳状,长约一尺。最后放到油锅里,待炸到金黄色时即熟,取出。炸熟的麻花带有绳子的花纹,故称麻花。

九. 江苏省 盐城市 东台 五香肠

五香肠

东台市传统名食。有1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一姓杨排行老五的巧厨在东台城专售熏烧肉制品,尤以香肠为著名,人们称为“杨五香肠”。近年东台肉制品厂保持“杨五香肠”的传统制作方法,以精、肥肉8:2配料,加入多种佐料,经腌、灌、烘、凉而成。

色泽鲜艳,美味可口。此品列入《中国名食指南》。

十. 山西省 运城 稷山县 稷山麻花

稷山麻花是运城的传统风味小吃。据传,麻花原是宫廷食品,传至民间时成为两股面粘在一起的形状,现在洪洞一带还可见到这种食品。清乾隆年间,翟店镇西位村的一位商人把它带回家乡运城,制作出售,食者甚多。后来,这位商人不断改进制作技术,将麻花由两股改成三股,然后拧成炸制,呈金黄色细丝花纹状。目前,稷山麻花已进入北京、深圳、黑龙江等10多个省市销售,颇受欢迎。

麻花是油炸食品之一,外形呈铰链形,故又称“铰链棒”。有甜、咸两味之分。甜味的又有拌糖的(外表撒砂糖粉)和不拌糖的区别。

原料配方(成品约168只,重约6公斤) 面粉5公斤 砂糖粉0.5公斤 植物油0.075公斤 奶粉0.175公斤 碱粉0.105公斤(冬季0.1公斤) 明矾0.1公斤 炸制耗用植物油1.25公斤

如制拌糖麻花另备撒用糖粉0.65公斤,如制咸味的可减少砂糖粉,加用适量冰蛋和盐。

最早享誉-豫黄河三角洲的山西稷山麻花,是中华传统风味特色名吃。如今,稷山粮局的邓氏麻花,太原的稷山白丑小麻花、王志勃麻花等在国内21个省市消费者中颇受青睐,在省城太原、首都北京及深圳、乌鲁木齐、大连直至冰岛哈尔滨,包括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老外在内,排起了长队,购买稷山麻花者络绎不绝,成为都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新华社、中新社、中央电视台、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等中央、省级平面、网络媒体,不惜版面和时段,集中策划,轮番炒作,使稷山麻花蒙上了一道神秘的面纱。

中华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有其一。稷山麻花,因源于中华民族农业始祖教民稼穑、栽植五谷的后稷故里而得名。

稷山麻花的起源有其传奇性。南北朝时,西魏大统四年(538年),河东行台王思政上表始建玉璧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玉璧城曾发生过两次大战。东魏的高欢政权,于公元542年和546年,两次攻打西魏的于文泰政权,都以高欢失败而告终。明代御史宋仪望曾写诗云:轺车转入稷山城,城畔犹传玉璧营;战骨只留荒冢土,萧萧落水尽悲声。此地汾河南玉璧城周围为战地实营,因战乱灾荒,在这里生息的民众,虽草木茂盛,但野兽出没,毒蝎横行,凡中毒者,十有半亡。人们为诅咒蝎毒,在每年的阴历二月初二,家家户户把和好的面拉成长条,扭作毒蝎尾状,油炸后吃掉,称之为“咬蝎尾”。这种起初只有一股油炸的蝎尾,演变成今天的两股、三股稷山麻花。古老的麻花绳子、大姑娘小媳妇的麻花辫子,与稷山麻花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稷山麻花始创于隋朝开皇年间,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为油炸食品,硬面和就,配料考究,口味独特,纯手工制作。特别是稷山翟店老街一黄姓开的“品香斋”麻花店,其麻花精细小巧,状如双龙盘绕,色泽金黄油亮,味道酥香脆爽,每天门庭若市,顾客盈门。其西位村的亲家宁氏在长安及兰州经商,便差人返乡学得好手艺,在长安、兰州开辟“品香斋”稷山麻花连锁店,轰动一时。

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宰相裴耀卿(681至743年),字焕之,稷山人氏。唐开元初年,玄宗升耀卿为长安令,后任济、宣、冀三州刺史,升任户部侍郎,调任京兆尹、侍中,升为尚书左丞相,封为赵成侯。他在做州官和朝政理事时,终不忘将家乡的稷山麻花和稷山板枣两大地方传统名介绍给朝中,使稷山麻花、板枣得以成为宫廷佳品。

元世祖监察御使姚天福,稷山南阳人氏,其升任刑部尚书后,在-一带任扬州路总管,吃到家乡稷山小麻花,赞不绝口,力荐元世祖忽必烈品尝,受到皇亲国戚的青睐。明朝皇帝朱元璋,曾在稷山佛峪口一带屯积练兵,登基后始终没忘稷山一带享有盛名的麻花,常食不厌。

清代大学士、一代文豪纪晓岚曾对推介稷山麻花做过历史性的贡献。纪晓岚的岳父马永图,敕封儒林郎,曾任四川江津、山西稷山、山东城武知县和内阁中书。马永图生有四女,次女嫁与纪晓岚。纪晓岚常吃到岳父带给他的稷山麻花和稷山板枣,细细品味,感悟许多,撰文称颂。乾隆皇帝江南出巡,纪晓岚向皇上介绍地方名吃稷山麻花,乾隆皇帝亲口品尝,称道:“形如绳头,香酥可口,出类拔萃,别具风味。”由此,稷山麻花被列为朝廷御餐食品,地方年年进贡。稷山麻花随之名声大振,传名后世。

稷山麻花发展 空间远大

稷山麻花制作精成,用料考究,色泽金黄,圆润透亮,食时酥脆适口,油而不腻,嚼后无渣,百食不厌,风味无穷,长存不回潮,留味一品香。几千年的中华美食文化中,稷山麻花成为中国麻花发源地,是炎黄子孙喜爱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食品。

稷山麻花既秉承了麻花传统的技巧和手法,又将现代科技注入到麻花制作中。因此,稷山麻花形成几大特点:一是具有领先的品质优势,体现了独特的配方和加工工艺;二是有极大的品牌优势,成为中华名吃;三是具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四是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大规模生产,集约化经营。同时,稷山麻花实现了由产品单调向数十种新型系列品种、造型发展和从不易保存到保存期时长三个季度的两大突破。

稷山麻花当今首推邓氏麻花。作为三代祖传的“老字号”和获国家注册商标的稷山致贵麻花,它继承了原有的特色,又使用现代新料质,配以精美包装,其名声远扬。邓氏麻花咸、甜兼存,油酥、巧克力、五香、怪味麻花数10余个品种,年销量达到1万余箱。邓氏麻花屡获全国和省市名优食品大奖,成为“中华一绝”。

1985年6月19日,时任0中央总-的-来稷山视察,亲自品尝了稷山麻花和稷山板枣,-称赞稷山油酥麻花“香脆爽口、老少皆宜”。二十一世纪初期,著名歌唱家宋祖英,著名影视剧、小品演员潘长江,豫剧表演艺术家小香玉先后莅临稷山演出,就餐时对稷山麻花情有独钟,赞不绝口。近年来,在首都黄河京都大酒店、太原迎泽宾馆、运城宾馆和稷山红楼宾馆,稷山麻花成为款待中外宾客必不可少的地方名吃。

1999年,稷山白丑小麻花挺进省城太原,其总部在桃园一巷安营扎寨,分部遍布三大区域。2002年11月初,稷山麻花开始火爆,繁盛时期每天销售达500多公斤,购买者多时达上百人,少时也有二三十人,排长队购买稷山麻花,时为并州一大风景。稷山麻花把消费者搅得欲罢不能,成为市场的-货。

稷山县想方设法发展麻花产业,成立了稷山麻花协会,为其商标注册。这为推动稷山麻花占领省城市场,拓展到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品牌名吃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在过去年代,白面、食油非寻常百姓日常生活所及,稷山麻花只是在北方一些喜庆婚宴、走亲访友、节日待客时偶尔品尝。在改革开放的今天,稷山麻花已从宫廷御食走向百姓餐桌,从小作坊走向大市场,从小城乡走向大都市,从中国走向了世界。

稷山麻花出奇制胜,抢占市场,其影响力巨大,一是消费者购买力日渐增强,其品牌得到了广泛认同。二是稷山麻花生产经营者的供给水平不断提升,其名产受到一致青睐。其秘诀在于,破解“供应”如何激发需求,刺激消费的难题。稷山麻花由冷到热,由小到大,由北到强,其缘由,一是高起点扩张,适应市场供求弹性。二是高水平运作,使特色产品再展风光,打造出了稷山麻花品牌。

五台特产炸麻花南浔古镇特产商行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