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特产带小孩的 抚顺特产排名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15 17:39:41

一. 辽宁省 抚顺 东洲区 琥珀工艺品

   抚顺琥珀工艺品是利用抚顺露天煤矿的副产品——琥珀磨制而成的具有浓郁地方风格的工艺品。琥珀工艺品透明如水晶,光洁赛玉石。抚顺琥珀雕刻历史悠久,艺人们根据琥珀原料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天然特征,精心设计,巧夺天工。

二. 辽宁省 抚顺市 新宾满族自治县 新宾林蛙

新宾林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林蛙,俗你哈士蟆、黄1、油哈蟆、红肚田鸡,是一种经济价值极高的两栖动物。其雌蛙输卵管干燥物是知名贵的中药材--哈士蟆油,也称田鸡油或1油。林蛙是一种著名的滋补保健食品,是食、药两用的珍贵蛙种,具有明显的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等功能。蛙油中含有蛋白质56.3%、脂肪3.5%、矿物质4.7%、无氮有机物27.5%,并含有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18种和多种微量元素。林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干蛙肉中含蛋白质79%,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位于辽宁东部清山绿水间的新宾县,从九十年代初开始,掀起林蛙养殖的热潮,县政府将其列为优势产业,按照科学养殖、精深加工、规模发展的模式,一手抓千家万户养蛙,一手抓精深加工和市场开拓,并于1995年被授予“中国林蛙之乡”的称号。

如今该县建设了中国第一个种蛙示范基地。率先在全国推广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成为中国第一个开展林蛙养殖精深加工的地区。全县现已建起两座大型种蛙繁育基地,推行半人工养殖、雌性诱变等科技措施,极大提高了养蛙效应,年收入达十万元的农户逐年增加。同时,当地药厂与科研部门连手推出了林蛙油胶囊与口服液、高级活性蛙油、林蛙精肉等系列产品,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以及东南亚地区,使中国林蛙之乡的美名传扬天下。

新宾林蛙

新宾满族自治县土品协会

11082730

林蛙干(中药材);林蛙油(中药材)

三. 辽宁省 抚顺市 新抚区 羊汤

羊汤

羊汤既全羊汤。现在的满族人是古老游猎女真人的后裔,传统的喝羊汤对满族人更是情有独钟,在其影响下,乃至喝羊汤已成为东北各族人民不可或缺得食俗。

每到炎热的夏季,杀上一只羊,熬成羊汤,喝上几碗,不仅能消暑去病,还能健身壮体。具体做法是:挑选膘肥体壮的羊,尤山羊为上,杀死退毛净体,取出心、肝、肺、羊血等内脏(称下货),洗涤调制干净,连同羊骨羊肉同锅熬煮,此汤则称老汤。待羊汤及羊下货熟后捞出,撕碎和切碎,就可备用做羊汤了。喝时,将碎羊肉和碎羊下货放入碗里,倒入老汤,再根据个人的习惯和喜好,选放辣椒面、香菜沫、葱花、精盐、味素等就可以喝了。

羊汤做法简单,风味独特,老少皆宜,是世居东北各族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四. 辽宁省 抚顺市 抚顺县 抚顺哈什蚂

抚顺哈什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抚顺哈什蚂是中国林蛙在抚顺地区特定的地狱条件下形成的一个优良品种,享有绿色“软黄金”之美誉,是集药用、滋补和食用于一身的名贵经济蛙种。抚顺哈什蚂半人工养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获得成功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市0全力推广人工养殖技术,在全地区大规模地展开了人工养殖哈什蚂,并起草制定了《抚顺哈什蚂半人工养殖技术规程》,由辽宁省技术监督局发布实施,使抚顺哈什蚂养殖进一步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经过近30年的发展,全市近1万户农民进山样哈什蚂,年产哈什蚂1亿只,年均产值达10亿元,成为我市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哈什蚂(蟆),又叫 “田鸡”, 即中国林蛙,源于满语,东北民间称它为“油哈蟆”。主要指雌性。

哈什蚂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雌性哈什蚂,二年后性成熟,开始长油。大约每200只左右能取出一斤油。这种油在中医学上被认为是养阴药。它的成份主要含蛋白质,以及多种氨基酸、酶类和各种胡萝卜素等物质。味甘、咸,性平,可以起到补肾益精,养阴润肺的作用。

主要功能是,用于治疗身体虚弱,产后失调,精神不足,心悸失眠,盗汗不止等。哈什蚂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用来食补。

体型较大的哈什蚂,后肢展开,长度可以达到20厘米,一般为15厘米左右。哈什蚂为两栖动物,在每年的春、夏、秋三个季节中,5个多月生活在高山树丛中,其余6个多月的时间从产卵、孵化、繁殖直至冬眠,完全在水中度过。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但哈什蚂则不同,它偏爱清水河。哈什蚂的食物主要是蚊子等昆虫,一般在夜间觅食。

抚顺哈什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辽宁省抚顺市 《关于界定抚顺哈什蚂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函》(抚政[2006]86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辽宁省抚顺市新宾满族自治县、清原满族自治县及抚顺县汤图满族乡、上马乡、后安镇、马圈子乡、救兵乡等5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六. 辽宁省 抚顺市 望花区 琥珀

琥珀

天然琥珀,产于抚顺西露天矿,是中国抚顺的天然,久负盛名。据考古学家和地质学家探测,大约在五千万年以前,茂密森林被烈日曝晒,含油脂树缓慢渗滴出粘稠的树脂,在地壳变迁中被深埋于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积年而成的一种化石便是琥珀。所形成的琥珀分、黄、褐、黑、白、花等颜色,有透明、半透明之分,含有昆虫的琥珀极为稀少,世上罕见,被视为珍宝。

琥珀雕刻制品的花样有:各种形状的项链、佛珠、佛象、小动物、面、内画,目前80%以上的制品是琥珀项链及佛珠。项链分圆珠形、菱形、八菱形、圆柱形、长方形、扁圆、椭形等。销往东南亚、南韩、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及欧美地区。

琥珀还具药用价值,具有镇静、避邪、清肺、利肠等功效。李时珍在《本草纲木》上称,琥珀安脏定魂魄,杀精魅邪鬼、消淤血,能配出十余种中成药。

七.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八. 辽宁省 抚顺市 抚顺县 抚顺单片黑木耳

抚顺单片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抚顺单片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单片黑木耳作为抚顺县的特色农产品,生长于大伙房水库上游,属于抚顺县生态农业区,其产地环境优越,水质标准高,森林覆盖率达68.8%,没有任何工业污染企业,不使用任何化学农药,使产品优于其它产地的标准。

这次“抚顺单片黑木耳” 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的地域保护范围涉及抚顺县的8个乡镇95个行政村,适宜栽种单片黑木耳面积1638平方公里,每年产量达3800吨。

抚顺单片黑木耳

地域范围

抚顺单片黑木耳产于抚顺县后安镇、石文镇、救兵乡、峡河乡、马圈子乡、汤图乡、海浪乡和上马乡8个乡镇。地处辽宁省东部,地处东经123。42'58″-124。27'01″,北纬41。26'49″-41。55'46″。地域南接本溪,北靠抚顺市区,东部与新宾、清原毗邻,西部与沈阳接壤,区域总面积16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6万亩。2010年抚顺单片黑木耳生产栽培面积达9800万袋(1万亩),产量3800吨(干品),成为辽宁省最大的单片黑木耳生产基地;2011年抚顺单片黑木耳计划栽培面积1.5亿袋(1.5万亩),产量5700吨;“十二五”末期,抚顺县计划发展抚顺单片黑木耳3亿袋(3万亩),产量1.14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抚顺单片黑木耳形似“碗”状,背面绒毛短而少,暗灰色;耳面黑褐色,平滑有光感;色鲜、肉厚(耳片厚1.7mm左右)、单鲜耳小(直径一般为45mm左右)。 (2)内在品质指标:抚顺单片黑木耳弹性好,口感润滑。内在养份与检验数据相近。即每百克单片黑木耳含蛋白质13.9克,脂肪0.7克,碳水化合物57.8克,粗纤维3.19%,钙710毫克,铁657毫克左右。 (3)安全要求:抚顺黑木耳生产过程执行《无公害食品 黑木耳》NY5098-2002标准。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抚顺特产能带走送人的礼品抚顺特产送人好不好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