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州土特产宣传语用排比 安徽池州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14 21:26:43

一.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升金湖青虾

青虾系长臂虾科,学名“日本沼虾”,升金湖沿岸人称“青虾”,县内通称“虾子”。体长4—8厘米,青绿色。夏季喜栖水上层和湖滩,冬季蛰伏泥窝。幼虾食浮游生物,成虾食水生植物茎叶及鱼、贝类广体,是湖区鹭、鹤、雁、鸭的饵料。青虾主产于升金湖,年产量约18万公斤,仅姜坝站年收购量就达7.5万公斤,前些年部分调运上海。1984年以来,收购青虾全部冷冻,出口日本。升金湖周围无工厂,水质无污染,所产青虾形体青亮,肉质鲜嫩,成虾规格每500克在80—100只之间,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

二.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臭鳜鱼

臭鳜鱼是一道青阳县名菜,别有风味。它统称“桶鲜鱼”,又俗称“腌鲜鱼”。所谓“腌鲜”,在土话中就是臭的意思。这“风味鳜鱼”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既保持了鳜鱼的本味原汁,肉质又醇厚入味,同时骨刺与鱼肉分离,肉成块状。

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鱼贩将鳜鱼以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取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屯溪等地。此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非但无异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

具体做法:将新鲜鳜鱼用淡盐水腌渍在室温25℃左右的环境中,经六七天后,鱼体便发出似臭非臭气味。然后入油锅略煎,配以猪肉片、笋片,小火红烧至汤汁浓缩而成。

此菜香鲜透骨,鱼肉酥烂,是徽式风味名菜的代表菜品。

三.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七都臭豆腐

七都臭豆腐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的特色美食。七都的臭豆腐干让人吃得回味无穷,因此它才得以遗“臭”千年,“臭”名四里。

七都,是池州市石台县的七都镇的简称。俗话说:臭豆腐不臭和女人不姣,是人生中不完美的两大极致。姣者,美好的意思也。这样说来,池州石台县七都镇的男人们是有福了,这里自古出美妇女,还有闻名的臭豆腐。

相传,臭豆腐的诞生,源于一次无心之失:豆腐没有及时推销出去而被长期遗忘在角落里,等发现时已为晚矣,本来纯洁如玉的豆腐已经彻底1了。其实这样的事件在人类历史上不知重演过多少次,平淡无奇,结局无一不是将其抛弃。偏偏那一年出了个叫王致和的安徽小子,天生就是个喜臭之人,他硬是大着胆子吃了一口。结果,啊,这一吃真是石破天惊,历史值得大书一笔:中国从此出了个臭豆腐。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臭豆腐演绎了这个原理。女人说愈堕落就愈快乐,臭豆腐最有这种精神,世上懂得“先臭后香”抑或是“大臭就是大香”的女人,肯定是常吃臭豆腐的。

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是个千年古镇,昔为徽省通衢之必经之道,饮食来很是发达,如今,这里的豆腐坊秉承了老0的手艺,所做的臭豆腐干通体呈黑色,据说,卤料中加了数十味中药,有清凉解毒的作用,当地人喜欢在炎夏以臭干子拌麻油佐餐。

臭豆腐拌马兰头,是七都人对臭干子的另一吃法。马兰头是野菜,比荠菜更高一格,具野香味,七都人喜欢用臭干子来拌,取其口感之韧,臭味之浓,与切得碎碎的马兰头结合,真是臭香臭香。

四. 安徽省 池州 青阳 大盘牛肉

大盘牛肉的原料:

新鲜黄牛牛腩400克、牛板 筋300克、卤水豆腐400克、抱腌菜(新鲜的白菜放太阳下晒 鄢后加盐腌制而成。)、小青蒜20克、料酒20克、酱油30克、姜块、葱结各一个、五香料­(茴香、桂皮、白豆蔻、草果、良姜等各适量、干辣椒10个)、盐5克、味精10克、鸡精10­克、高汤粉5克、高汤、熟菜油各适量。­

大盘牛肉的制法:

1、牛肉、牛板筋切大块后焯水,放 锅中加姜块、葱结、酱油、料酒、五香料、盐2克、味精5克、注没水烧开后转小火卤至就成熟,捞起冷却后切成大 厚片。卤水豆腐切成长4厘米宽2厘米的厚块,一半用高油温炸至中空。抱腌菜切粗条用水泡20分钟去除部分盐分。小青蒜切碎。­

2、锅烧热放菜油150克三、四成热放抱腌菜煸透,加牛肉原汤和高汤放豆腐滚三分钟,放盐、味精、鸡精、高汤粉调味,捞出原料放铜盘中垫的底,再放入切好的牛腩、牛板筋滚一分钟连汤倒入铜盘中,撒上切好的青蒜,随酒精炉上桌加热。

五.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琥珀蜜枣

金丝琥珀蜜枣是安徽石台县著名传统产品,有200多年历史,制作原料是新鲜的青枣,都选色白、无虫蛀、无红头的优质枣,加工经精选、发切、收切、锅煮、生焙、挤捏、老焙、分拣等八道工序,因制作精致,品质优良,外形美观,色泽金黄如琥珀,故称之为金丝琥珀蜜枣。这种蜜枣含糖分充足,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尤以维生素C含量为最高,维生素D含量也是果中之冠,是一种理想的营养滋补品,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素有“蜜枣王”之称,从1957年起,畅销美国、加拿大、日本、印尼、菲律宾、泰国、印度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六.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雾里清茶

雾里清茶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的。雾里清茶其品质特点是:条直似花瓣、犹如牡丹、白毫显露,色泽翠绿诱人,香气清高幽远,滋味甘醇鲜爽,汤色碧绿清澈,叶底成朵,嫩绿明亮。

雾里青,属绿茶类。宋代叫“嫰蕊”,1990年代称“雾毫”。明朝中叶,雾里青经京杭大运河销往俄国。明武宗正德三年(公园1508年)“雾里青”茶被列为朝廷贡品。(如今,皖南深山中还蜿蜒着一条古徽茶道)。清乾隆年间,雾里青茶开始销往欧洲。从广州登上“哥德堡号”运至瑞典,再分销其他国家。1745年,(三百多年前)哥德堡号商船广州启程回国,不幸的是在离瑞典歌德堡港口几百米的地方触礁沉没。200多年后,瑞典的海洋考古专家在深深的海底对这艘古船进行打捞,在打捞上来的青花大瓷坛中发现许多青花小瓷罐,里面装的是茶叶。令人震惊的是,被海水淹没了200多年后,这些锡纸严密包装、在海底与空气隔绝的茶叶仍然能饮用。通过瓷罐商标和专家的考证,这就是产于中国安徽南部高山云雾之中的极品名茶“雾里青”。当年,雾里青在欧洲被视为茶中珍品,价格十分昂贵,贵族以品“雾里青”为时尚和荣耀。不惜用同等分量的珠宝交换。

二十年前,因为一位老茶人的苦苦搜寻,曾经失落数百年的“雾里青”野生茶树在千米高山上重现身影。安徽天方茶业集团在这位老茶人的帮助下,于2004年恢复了这一历史名茶的制作工艺。在当今手工消失的时代,雾里青茶完全遵照当年十般手工,三十七道工序而达到经典,云雾、野花、富硒地,孕育了传奇雾里青茶的高贵品质。

雾里青,居中国名茶之冠。产于安徽省皖南仙寓山原始森林。位于北纬三十点五度和东经一百一十七点五度的交汇处,四周山峰耸立,云遮雾绕,天地葱茏,原始古朴。野生茶树多分布在海拔1000多米以上的高上幽谷中,优美 生态环境里,每一棵茶树让人感觉到大自然一尘不染的纯净和清新;有种超凡脱俗的奥秘和神圣。完全处于野生状态的"雾里青"茶树,终年与阔叶林,野花等植物相拥相伴,和谐生长。山谷水气蒸腾而形成云雾,一年之中达200天之多,正值“雾里青”茶树萌芽期,受云雾的滋润,加之花香的熏陶,从而造就了“雾里青”茶的独特品质。

雾里清茶的品质特征:

1、干茶用力捻即成粉末,全芽肥嫩,茸毫披露,嫩香持久,滋味鲜醇,汤色浅黄明亮,叶底嫩绿完整。 鲜叶标准为全芽,芽头肥壮,芽长15~20mm。

2、汤色青碧透明,回味甘醇,富含丰富的有益微量元素,特别以其“富含硒”和“野花香”而成绝于世。

3、冲泡在杯中的雾里青不仅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而且还有一缕白色的雾气缓缓上升,久而久不散。一根根饱满秀丽的茶芽开始渐渐竖立杯中,宛如一群仙女在云雾中翩翩起舞。

雾里清茶的冲泡方法:

1、依个人口味加雾里青干茶(3g-4g)放入玻璃杯中,干茶与水的比例直接影响茶的浓淡,一般的比例在1:50或1:80。

2、加开水(80℃-85℃左右)约1/3茶杯,摇动后。

3、待茶叶充分吸水、舒展,再加水至7-8分满,即可趁热饮用。 4、喝至剩下1/3茶汤,再加开水冲泡,这样前后茶汤浓度较均匀。

冲泡小贴士:

1、泡茶前,先以开水洗杯,将杯具温热后,再放入干茶。

2、雾里青以全嫩芽头为原料,冲泡水温不宜过高,80-85℃为宜,一般饮水机的温度刚好合适。

3、冲泡时,建议使用透明玻璃杯。朵朵茶芽袅袅浮起,好比出水芙蓉,赏心悦目。

4、可反复冲泡3—4次,一般杯中茶水剩1/3时,就应该加入开水,这样能维持茶水的适当浓度以及口感。

七.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玫瑰酥

玫瑰酥是石台县有名的小吃,其选用上等的面粉,加上白糖、芝麻、玫瑰花瓣等为材料制成,具有浓厚的玫瑰花香味,味道香甜。

八.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葛公豆腐

葛公豆腐之所以能赢得食客的青睐,首先缘其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风味。 “白、嫩、鲜、香”是其主要特色。先说“白”,葛公豆腐的色泽,不是那种纯白或苍白,而是那种耐看的乳白,常让人联想起“豆腐西施”之类的美闻趣谈。葛公豆腐的嫩,细腻而不硬结,柔软中略带弹性,掂在手上,总有微微颤感。葛公豆腐的鲜味出自天然,别具一格,绝非人为添料做作而成,非亲品者不能体会。葛公豆腐的香,淡淡的源于黄豆本身的清香,食在口,感在心,仿佛能觉出泥土的气息、田园的芬芳。成就葛公豆腐“白嫩鲜香”特色的,是它精细的制作工艺。

“料真工细高山水”就是这一工艺的高度概括。料真,就是选用当地河谷坡地出产的黄豆作原料。工细,就是采用当地流传上千年的制作工艺和基本器具(如石磨、铁锅、木桶、榨架等),严格流程,精细操作。而且每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来不得半点马虎。在制作葛公豆腐的过程中,用水也很讲究。这水,必须采用本地河中天然流动的水,只有用了这里的水,才可做出纯正地道的葛公豆腐来,否则就会变味。优质的原料,传统的工艺,良好的水源,成就葛公豆腐“白嫩鲜香”的美食特色。众人都说淮南豆腐天下闻名,殊不知,在当年乾隆巡游的古徽道上,在美丽迷人的仙寓山下,也有着与淮南豆腐相比却毫不逊色的“葛公豆腐”。

九. 安徽省 池州 东至县 东至蕨菜

蕨菜,凤尾蕨科,多年生草本。蕨的幼苗可食,谓之“蕨菜”。蕨苗出土一般在清明前后,有碧绿、紫绿、紫红3种,虽品味无分高低,但前者以色泽淡雅见长,可鲜炒佐餐,可干制、腌制备用,县人采用碧绿蕨苗加工腌制的蕨菜,味香嫩可口,色青绿悦目,深受消费者喜爱。县境除大渡口、胜利区外,均有出产,尤以尧渡、香隅两区为多。

十. 安徽省 池州 贵池 乌沙小花生

乌沙小花生是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乌沙镇的。乌沙小花生果型小巧玲珑,果壳光滑亮泽,果仁厚实饱满,果味醇正地道。炒食则酥脆可口,唇齿留香;煮食则绵软嫩糯,回味悠长。

乌沙小花生,生产历史悠久,主产于乌沙镇圩内沿长江一带。因1949和1954年乌沙大圩两次决口,给新庄村留下5000多亩的独一无二白沙质地,这块土地上种植的小花生小巧玲珑、光滑亮泽,而且厚实饱满、醇正地道,才有了“乌沙小花生”一说。乌沙小花生炒食则酥脆可口,唇齿留香;煮食则绵软嫩糯,回味悠长。长期食用,可降低血压,治疗贫血,对癌症、糖尿病、胃病、头晕眼花耳鸣等病症具有保健作用。

池州土特产一览表最新池州十大土特产有哪些东西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