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特产五香牛腱价格 五香牛肉腱子价格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02 06:56:14

一.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桑皮

亳桑皮又名桑白皮,亳州地产药材,来源于桑科植物桑的根皮。春秋季挖取根部,去泥土及须根,趁鲜刮去黄棕色粗皮,用刀纵向剖开皮部,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部分离,除去木心,晒干即可。亳州为三大桑皮主产区之一,其质优于其它两处。桑皮味甘、辛,性寒,有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

二.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阿胶养血膏

阿胶养血膏

拼音名:Ejiao Yangxue Gao

英文名:书页号:GLQ─253

标准编号:WS-10365(ZD-0365)-2002

【处方】 黄芪45.5g 当归90.9g 党参22.7g 阿胶81.8g 枸杞子22.7g 熟地黄45.5g 白芍45.5g 糖(炼)727g制成 1000g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稠厚的半流体;味甜、微苦。

【鉴别】 (1)取[含量测定]项下的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枸杞子对照药材各1g,分别加水40ml,加热煮沸15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15ml,合并乙醚提取液,挥干,残渣加醋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阿魏酸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上述两种对照药材溶液各5μl、对照品溶液3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醋酸乙酯-甲酸(7:3: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立即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枸杞子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一个相同的亮蓝色荧光主斑点:在与当归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40g,加水40ml,摇匀后,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氨试液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弃去氨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水5ml使溶解,放冷,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1.0cm,长20cm),以水50ml洗脱,弃去水液,再用40%乙醇3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芍药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再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30(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Ⅶ F)。 其他 应符合煎膏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 (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Ⅰ F)。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40g,加水40ml,摇匀后,加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30ml,合并乙醚提取液,备用。水液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5次,每次3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2%氧氧化钠溶液洗涤2次,每次30ml,弃去碱液,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洗至中性,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使溶解,并转移至2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供试品溶液。另精密称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8μl、对照品溶液1μl与3μl,分别交叉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过夜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取出,在薄层板上覆盖同样大小的玻璃板,周围用胶布固定,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附录Ⅵ B薄层扫描法)进行扫描,波长:λS=530nm,λR=700nm,测量供试品吸收度积分值与对照品吸收度积分值,计算,即得。 本品每1g含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不得少于3.0μg。

【功能主治】 益气养血,滋补肝肾。用于气血两虚所致老年体衰,阳痿遗精等症。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9~15g,一日2次。

【规格】 每瓶装125g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有效期】 1.5年。

三.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桐

亳州素有桐乡之称,其种植泡桐的历史在商代以前,商王朝建都亳州时,曾建桐宫。亳州泡桐的特点是面板光洁、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属于打制家具的上好材料。亳桐生长快,其花可入药。如今亳桐已是大宗出口商品,深受日本等国的喜爱。

四.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虾黄白玉盅

主料:龙虾黄50g

辅料:内脂豆腐1盒

调料:盐7g,味精4g,白胡椒粉2g,干生粉10g,香菜末10g,鸡蛋1只(用蛋清),色拉油10g,葱花10g,姜米 5g,高汤250g,麻油5g

制作:

1)将豆腐切成小粒,焯水待用;

2)锅置旺火,清油滑锅,投入葱、姜、虾黄煸香,舀入高汤烧开调味、勾芡,漂入蛋清洒上香菜末,搅匀即成

特点:色泽清爽,9味清淡,适合各年龄段食用

五.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皖麦38

皖麦38

皖麦38是安徽省涡阳县农科所历经十年艰辛培育的

优质、高产、稳产、多抗

小麦新品种,于

1999年5月26日

顺利通过

国家审定

,填补了安徽省半冬性小麦无国审优质小麦无国审二项空白,正式宣告了国内育种界高产与优质不能并举时代的结束,从而铸就了全省乃至全国小麦育种史上一座辉煌的里程碑。这是涡阳的骄傲、安徽的骄傲,更是国人的骄傲。

一.突破性的优质小麦新品种“皖麦38”

1997年“皖麦38”荣获阜阳市科技进步

一等奖

;1998年安徽省将其列为“九五”期间主打品种,并要求粮食部门加价收购“皖麦38”;1999年“皖麦38”的选育研究被列为“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中之重项目,获国家“九五”第二批主要农作物后补助品种,通过国家审定,现已在我省推广

100万亩

“皖麦38”具有

五大先进性。

丰产性

94-97年在省、地小麦区试中连年夺魁,较对照矮早851增产

8%

,较周九增产

4.2%.95-97年在国家黄淮麦区区试中,两次位居

第二

,均亩产

454.3-505.1公斤

,最高亩产达

614.7公斤

.98年在国家小麦生产试验中居

第一

,较对照增产

15.22%.96-97年大面积示范中,一般亩产400-500公斤,最高突破600公斤。1999年大面积推广长势喜人,一般亩产

450公斤

,高产突破

600公斤.

优质性

该产品经农业部谷物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和南京经济学院检验,主要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进口优质麦,评价值为

63和72

,超过

国家一级

面包麦

55的标准

,并且面包评分为86.6,超过

世界名牌

香港金像粉

74.8

的评分.该产品经安徽东方面粉厂、芜湖面粉厂和广东东莞面粉厂化验后,认为可取代进口加拿大优质硬红帽。并鉴定协议,加价大量收购“皖麦38

”商品粮。

稳产性

96-97

年国家、省区试稳产分析中,稳定性参数分别为

b=0.58568

b=0.83278,

表明该品种具有超平均稳定性。

多抗性

该品种抗寒性强,抗倒、耐渍、搞病性突出,对白粉病中到高抗,中抗叶锈、赤霉,中感纹枯、条锈(慢锈型),较抗穗发芽,综合抗性优良。

99

年在淮北麦区遇到罕见的干旱、暧冬、倒春寒、病虫草害等多种自然灾害条件下,表现出突出的抗灾能力。

突破性

突破性地解决了高产与优质的矛盾高产与优质并重是世界小麦育种上的难题,小麦产量与品种呈显著相关。目前,生产中应用的优质小麦品种产量水平亩产350公斤左右,较主推品种产量低,而“皖麦38”产量水平亩产400-500公斤,高产可达600公斤,较主推品种增产

5-10%.

适宜早播,淮北地区小麦持续高产、稳产的关键是充分利用9月底的温、光、自然降水等条件,种好早茬麦。而“皖麦38”是一个半冬性仿冬类型的品种,可提前到9月25日播种,是解决早茬比较理想的品种。

二、皖麦38品种简介

产量表现:94-97年三年在省、地区试中连年夺魁,在国家黄淮区试中表现突出;98大灾之年,在国家生产试验中,较对照增产15.22%,增产显著,顺利通过国家试验;99年,顺利通过国家审定。在试验、示范及推广中,一般亩产400-500公斤,高产栽培可突破600公斤。

特征特性:半冬性偏冬,抗寒性强,幼苗匍匐,叶色深,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紧凑,叶片上冲,蜡粉重,长相表秀,株高80-85厘米,穗纺锤型、白颖、白粒、角质透明,容重781-814克/升,其品质经检验,评价值63-72,砚评分86.6,超过国家一级优质砚小麦标准,可取代进口面包小麦.

该口种中抗白粉、叶锈、赤霉病、中感条锈(慢锈型)、纹枯病。闭颖授粉,避散黑穗病,抗小麦吸浆虫。抗蚜性能明显,抗倒耐渍,较抗穗发芽。产量三要素协调,亩穗数40-45万,每穗35粒上下,千粒重40克左右。播期弹性大,适宜早播,耐迟播。全生育期225天左右,中熟。

适宜地区:适宜皖北、苏北等早中茬高肥田块种植。

六. 浙江省 绍兴 上虞 盖北五香榨菜

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北五香榨菜为绍兴非物质文化遗产。盖北五香榨菜是上虞的著名,制作历史较为久远。七十多年前,处于盖北西侧的隆昌丘(兴昌村)村民就开始手工制作五香榨菜。

盖北五香榨菜其妙处在于香脆可口,美味至极,常食而不厌,它不但是布衣百姓的必备之菜,亦是各种酒席上必不可少的菜肴。

改革开放以后,盖北成了特色农业名乡,以种植“一果两菜”(葡萄、榨菜、芥菜)闻名长三角地区。全镇村民普遍种植榨菜,2015年全镇种植13200亩,亩产7500斤。特别是盖北的兴昌村,不但本村近1000亩土地种植榨菜,还外包土地两千余亩种植榨菜,销售额在50万元以上的榨菜大户就有36户,远销浙江周边各省,被誉为上虞榨菜第一村。一九九二年,兴昌村被评为“绍兴市优高农业龙头企业”,二00三年被评为“绍兴市科普村”。

五香榨菜的制作看似简单,其实技艺十分精湛,要真正掌握也很不容易。它要经过精心取材,腌制,压榨,再腌制,再压榨,剥根,拌佐料,装袋,封口等十来道工序。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信息来源:绍兴市文化馆

七.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楚村粉丝

楚村粉丝

粉丝是楚村镇的一大,加工粉丝在楚村已有多年历史,但真正大规模生产粉丝是在1970年以后,盛于1990年前后。

红薯是加工粉丝的主要原料,由于楚村盛产红薯,所以其出产的粉丝第一特点便是量大,盛产之时,几乎家家加工粉丝,每日有十余万斤粉丝外运,集市也几乎成了粉丝的专用集市;二是净白,粉丝纯白(煞白)不是上品,以青白为最佳,且无黑点在上面;三是手握不脆断,有韧性、角劲、耐煮。其丝有粗有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生产队为加工主体,盛行扁粗粉丝,又称为粉条,进入八十年代,由于大量外运(外地人喜细丝)粉丝便一律细化,有“楚村粉丝细如发、白如银”之说。

粉丝加工须纯净淀粉,其营养价值自不必说,主要是其口感甚好,顺滑爽口,角劲适中,深受人们的喜爱。

楚村粉丝食用方便,用开水泡软凉拌或加荤热炒,做汤均可,特别用它做牛羊肉汤辅料,其味更妙。到了隆冬,来到楚村牛、羊肉汤馆,叫上一碗汤,趁热辣啜上两口,用筷子夹起一缕粉丝入口,再喝二两白酒,全身冒热,身心振奋,实是一番美妙享受。

粉丝生产工序很多,讲究技术性。其主要工序有两个。

一是提取淀粉。

首先将成熟的红薯洗净、粉碎,再入大箩冲水过滤,滤入大缸或池中的含有淀粉的水再经过沉淀,放去浆水和黑油粉,下面便是雪白的淀粉,最后将淀粉挖出凉干备用。

二是加工粉丝。首先将晒干或半干的淀粉过筛,大盆一至两个(轮流使用)先取一定比例的淀粉(以盆为单位计量)打芡(芡稀稠也有讲究)并放入适量的白矾粉拌匀;二是和面,将芡趁热倒入淀粉拌和。早先和面用人工,两三人一盆,几把手在面盆中用力揣揉,硬了放入热水,和透和匀。芡粉适中,芡多粉少,面团不能流动下不成丝或粉丝出现鼓肚疙瘩,芡少粉多,则使粉丝入锅后立即成了粉花或碎粉丝,这样,这盆和好的面团只好作废挖出,称为扒盆,扒盆的面团只好分多次掺入以后和的面团中,如此返工费时费力,所以和面的人往往都是技术较好的人员。进入19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用搅拌机和面,减轻了劳动强度。

面子和好后试瓢成功,则开始正式下粉,一口大锅装满水,已经烧开等候(不可和好了面子等水开,因为和好的面子凉了,也容易扒盆)七八个分工合作,动作协调,犹如工厂的流水线,哪一角活慢了都会出现窝工,影响下粉质量,往往是一盆面子一气呵成最好。

下粉时一人捶瓢,又称打瓢,瓢用铁皮制成,圆筒形,有把,筒深约七八公分,两头筒口直径15公分上下,一口稍大向上,方便装面,一口向下,筒口边沿铁皮内卷,可以放入带有漏眼的硬铁皮做的圆形瓢底,可以根据需要随意更换下粗丝、细丝或扁丝的瓢底使用。下粉时,将和好的面子放一块于瓢中,打瓢人站立或坐于锅后,将粉瓢伸到锅水上方,用拳头或木捶向瓢中捶打,面团便经瓢眼下漏成丝入水,待瓢内面团下降后,立即有人往瓢中添面,称为添瓢,直到盆中面团添完为止。盆中面团也须不停搓揉,以防僵皮。称为盘分或盘面子。粉丝入水后经水煮烫浮起(水保持开而不沸)证明已熟(不加白矾熟而不浮)。一人捞粉,又叫刀粉(丝),捞粉人坐于捶瓢人对面,右手用一双长竹筷或一根长竹片,将煮熟的粉丝捞入锅旁边的凉水缸中,左手则在水中顺势将粉丝抓住捋顺,一反一正,入手中,满手为一把,掐断,递于旁边的洗粉者。洗粉人将接过粉放入凉缸中搓洗,上棒,再放入另外冰粉池中冰凉,捞出放在地面席子上面曲放称为蹲粉,然再洗而顺直,上架,洗、冰、蹲粉皆为消除出锅粉丝粘性,以免粘条而形成马马粉难以食用。如果无冻,下的粉称为风条粉,洗粉时须加入一些醒粉剂如豆油之类。冬天下粉有冰,称冰条粉,可在洗粉时省下一些工序,很是方便。后来技术有所发展,捶瓢用瓢架放瓢,不用手端,捶时有自动锤,冰粉有冷库,加上和面用的搅拌机,也算机械化了吧。后来又有了粉丝机,更快捷方便,但用其加工出的粉丝其味及耐煮性均难以和水煮粉丝相比。楚村粉丝质纯味正,价廉物美,远销全国各地,也的确给楚村人民带来不少实惠。

八.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义门熏牛肉

义门熏牛肉是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义门镇的特色美食。义门熏牛肉制作出来的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十分畅销。

涡阳县是“全国秸秆养牛十佳县”。涡阳义门镇是回民聚集的地方,所以食牛肉是这里人们的习惯。经过长期实践,义门人摸索出了一套熏制牛肉的方法,形成了风味独特的牛肉食品。

传说熏牛肉做法与韩伯俞有关,韩伯俞是后二十四孝的孝子之一,据说他自幼就对父母极为孝敬,每每外出归来,都要为父母买两个烧饼,中间夹一块卤牛肉,让其母品尝。久之,涡阳义门一带的百姓便仿效韩伯俞的做法,凡闺女走娘家、儿子外出归来便买上一沓烧饼夹熟牛肉,作为孝敬父母的礼物,并形成风俗,历代相传。日久,义门的卤牛肉生意经久不衰。

义门熏牛肉制作方法很别致。卤牛肉师傅一般将冬季的鲜牛肉分割打花、切块、使之薄厚均匀,纹路整齐。然后将精盐、茴粉、卤水等均匀撒在肉上,分层次摆入卤缸。定期适时翻缸,一日三摔(将肉块往树一类的硬物上摔,甩出肉血水),待肉卤透,呈半干状时,用芦席将缸顶封成圆锥形,内燃硫磺,外用灰浆糊严,圆锥顶尖部留一透气孔。硫磺燃尽,再将出缸后的牛肉洗净,配以作料煮熟,然后再用中草药及香料熏制,熏好的牛肉再过清香油炸,冷却后即可切片食用。这样,制作牛肉形状整齐,颜色鲜红,香鲜无比,且味透易嚼,入口即烂,美味极佳,十分畅销。

九.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狼山秋黄瓜

狼山秋黄瓜是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小涧镇的。狼山秋黄瓜的特点是:个大、皮薄、子稀、肉厚,吃起来脆嫩、甘甜爽口;更有清热、健胃、利尿、提神、助消化之功能,一向被誉为宴席上之佳品。

在小涧镇狼山南麓座落着一个三姓庄---潘刘于庄。该庄虽然不大,却闻名数百里,其缘故是盛产秋黄瓜。狼山秋黄瓜具有个大、细长、色青、皮薄、子稀、肉嫩、肉厚等特点,多数在0.5公斤左右,最大的可达1公斤以上。吃起来清脆,甘甜爽口,还有清热、健胃、利尿、提神、助消化等功能,一向被誉为宴席上佳品。当地有民谣:“狼山的黄瓜,砀山县的梨,鲍沙滩萝卜响县集!”以狼山东南麓18亩地所产的黄瓜最佳,其他地次之,亩产2000公斤左右。每逢秋季,其它瓜类基本结束,狼山秋黄瓜这时即上市,因此被称为秋季“瓜王”。除本县本省客商购买外,还远销开封、南京等地。目前,年产量已达10余万公斤。

十.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粉丝

利辛粉丝

长期以来,不断有营养专家告诫人们要少吃粉丝,因为粉丝中含有对人体健康不利的明矾。

明矾是传统的粉丝添加剂,主要为了使粉丝不粘连、不断条、不浑汤,但明矾含有铝离子。研究表明,人过量食用铝后,会影响对铁、钙等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影响神经细胞发育。这种状况今后将彻底改变,一种利用天然无害物质替代明矾的新技术已研究成功并应用于实际生产。

为此,×××公司投入大量资金,经过两年的努力,终于研究成功了粉丝不加明矾新技术、新工艺。

以这种新技术、新工艺生产的粉丝除了保持传统粉丝不粘、不断、不浑的特点外,外观更加细白柔润,口感更加劲道滑爽。专家称,这标志着粉丝这一传统产业实现了“绿色突破”。

以红薯加工粉丝,成为许多地方农民增加收入的手段之一。但是,由于含有明矾,粉丝的市场扩展、特别是出口受到限制。有关专家认为,粉丝生产的此次“绿色突破”,不仅给国内消费者带来福音,而且展示了粉丝这一传统产业走向国际市场的前景,进一步增加农民收入。

适度发展粉丝产业,目前已形成年产35万吨优质粉丝的生产能力。今年第一季度,该县平均每天外销粉丝10万公斤,收入30万余元。

利辛县具有粉丝生产的优良传统,产品备受消费者欢迎。近年来,利辛县为解决粉丝生产的原料难题,结合农业结构调整,把红薯、土豆、绿豆等淀粉类作物种植面积发展到10万余亩,并出台一系列激励政策,引导农民走产、加、销一体化的农副产品经营之路,通过实行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运作拉长了粉丝生产的产业链。现在,近3000农户从事粉丝生产、购销业务,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利辛县根据市场行情和消费者需求,近年以来在提高粉丝生产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加其品种,目前有以红薯、土豆、绿豆等精品淀粉为原料的三大类20多个产品。粉丝品种除占领周边7县(市)农副产品市场外,还销往北京、上海、南京、张家港等30多个大中城市。同时,

利辛县粉丝还实行上网经营,进一步扩大了市场和产品销售空间。
利辛县粉丝加工、冷藏和运输也带动了餐饮、商贸、流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万余名。

安徽特产老炊牛腱多少钱亳州特产义门熏牛肉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