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救驾永昌府宴是哪里的特产 寿县特产大救驾来历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15 17:21:58

一.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二.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长子大青椒

长子大青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子大青椒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倍受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地理标志特色产品。因此,1998年我县被中国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2007年“长子大青椒”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识保护。

山西省长子县是中国委员会授予的"中国青椒之乡",该县生产的大青椒以个大、肉厚、品质鲜美占领国内外市场,并转口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我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先后引进了大青椒富丽一号、富丽二号、5029、5018、维多利亚等多个品种,目前,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

“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倍受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地理标志特色产品。因此,1998年我县被中国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长子大青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大青椒之乡”的长子县大青椒

地域范围

大青椒产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境内,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位于东经112°27′-113°00′,北纬35°53′-36°15′之间。东望太行山,与长治县、长治市郊区搭界;西枕太岳山,与沁水、安泽两县为邻;南倚丹朱岭,俯瞰高平市大地,北与屯留县地陌相连。全县辖7镇5乡2个办事处,399个行政村,东西长约55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国土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78万亩,总人口为35万,长子县属黄土高原区,海拔平均在1000米左右。最高处1646.8米,最低处919米。总生产面积5万亩,年生产总量25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长子县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全县大部分土壤褐土类型,总的特点是地带性分布不明显,垂直分布和隐域分布十分明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西部、西北部的山地为山地褐土;中部丘陵地多为褐土性土;东部平川多为碳酸盐褐土;河流两岸有零星浅色草甸土。耕种土壤因地形、成土母质及其它因素的差异,土壤熟化度有明显的差异。

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52g/kg,全氮0.956-1.46g/kg,有效磷7.5

mg/kg,速效钾145mg/kg。

(2)水文情况:长子县地下水源较为丰富,全县共有水资源1.397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0.898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贮量为0.67亿立方米,地表水(主要来源于三条河流和六座中小型水库)径流量常年为1.136亿立方米,可蓄水0.4809亿立方米,其中申村水库蓄水量3320万立方米、鲍家河水库蓄水量1340万立方米、四个小型水库共蓄水量149万立方米,可利用水0.4809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长子县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高温多雨集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降雨量586毫米,年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气温9.2℃。大于10℃的年有效积温3157-324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86.2毫米,一般3月气温开始上升,10月后开始下降。稳定在5度以上的初日为3月28日,终日为11月4日,共221天,初终积温3720.1℃;稳定提高10度的初日为4月20日,终日10月5日,共165天,初终有效积温为3178.3℃;初终有效积温2542.4℃。月平均地面温度比气温高1.9℃,年内变化和气温基本一致,但日差较大。土壤0-20厘米年平均土温11.05℃,高于年平均气温1.85℃。通常在12月上旬开始结冻至次年三月上旬解冻,全年封冻日数102天左右,一般冻土层深度29厘米,极端冻土深度68厘米。

平均无霜期165天,平均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次年4月下旬,西部山区无霜期较短,东部平川无霜期较长,东西相差10天左右,一般背阴坡比向阳坡初霜来的早。

多年平均降雪期126天,最多151天,最少77天。历年平均降雪初日在11月26日,最早11月2日,最迟1月9日;终日在4月1日,最早在3月6日,最迟在4月18日。平均降雪日数为94天,最长为136天,最短为58天。

长子县一般降水量在560—650毫米之间,全县各月以7月份降水量最多(200-260毫米);12月和1月份最少,只有1-2毫米。降水的季节变化,以夏季最多,平均达32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4%;冬季最少,只有16.6

毫米。每年大雨和暴雨平均13.2次,最多22次,多出现在6、7、8三个月。

长子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6.5小时,阴雨天数年平均94天,最多121天,最少74天。全年有日照天数一般在266天以内,占全年总天数的73.8%。一年内日照时数以4-6月最多,晴天每天可照11-13小时。全年风躺在和季以东南风、冬季以西北风出现频率较高。

旱灾是长子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一般春旱年年有,春种捉苗难。有时伏旱夹秋旱,造成大减产。其次是冰雹,多出现在6—8月。雹灾主要发生于西部山区,到丘陵加强,直到东部平川,雹灾一般面积不大,但危害严重。

(4)人文历史情况: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清脆味美、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而倍受国人青睐,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土品。1997年,盛产青椒的长子县被中国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长子青椒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尧舜时期,便有“尧传子耕”之说,尧王让其长子丹朱带着五谷、蔬菜种子从平阳来到长子这块地平水浅的沃土上开垦种植,丹朱在这片洒遍炎帝神农氏心血和汗水的古老土地上勤劳耕作,精心栽培出了丰收的粮食、可口的鲜菜,特别是收获的青椒(当时叫尖辣椒),口味奇特,嚼时“针扎”,含时“锥刺”,长期食用,健脾胃,增食欲,强身健脑,成为当时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蔬菜。

新中国成立后,长子青椒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品种质量进一步提高。生吃可当水果,烹、炒、煎、炸、煮、蒸、拌馅、腌渍食之,香美可口,加工成青椒酱常年尝鲜,长子青椒越来越展示出一种高品位风味,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

党的下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子人民开发了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把种植青椒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不断发送生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使青椒生产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全县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年产青椒2亿多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一个集食宿、娱乐、代办长途降温运输包装、蔬菜检疫为一体的华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调运中心在长子出现。每年6月以后,来自广东、广西、湖南、

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区的高架拉菜车如同潮水一般涌进长子,一车车大青

椒载着长子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跃过黄河、跨过长江、运进广州、上海、深圳、海南,并转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一展风采,尽显风流。

生产技术要求

(1)选地、整地与施肥:选择远离工业污染,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区。青椒不易连作,连作易发生病虫,降低产量和品质,故要选择前茬为非青椒的地块,最好是新菜区。播前4月中下旬亩施优质农家肥4500-5000公斤,施有机复合肥(有效成份及含量,N、P2O5、K2O总量出≥5%,有机质含量≥45%)150公斤作底肥,掺匀整平。

(2)品种选择:选择“富丽一号”、“富丽二号”、“维多利亚”等优质青椒品种,其特点是:果色浓绿,果形好,个头大,果面有光泽,肉厚味甜,耐储运,单果重100-200克,肉厚0.6-0.8厘米,亩产4000公斤以上。

(3)培育壮苗:育苗时间以惊蛰前后2-3天,播种为宜。采用阳畦育苗,即在地上整一畦,长短不限,畦面净宽在1.5米,便于拔草,以竹片或光滑树枝条为支架,上边盖农膜。按每平方米施腐熟的优质农爱肥10公斤的比例掺入少量细砂入畦内掺匀配成苗床土,增温,保水、保肥能力,使秧苗根系发达。

播种。播种前一星期用55-60℃温水浸泡种子15-20分钟,边浸边搅,温汤浸种进行种子消毒,然后再用水洗净种子。将清水中捞出的种子用温白布包好,放在瓷器容器中,置于25-30℃的恒温处进行催牙,每天用水洗一遍。特种子70%芽眼露白,待播。播前苗畦要整平、整细,浇足底水,为使秧苗出土快,最好是在播种前一天浇水,浇后有一定时间烧畦,提高地温。播期3月上旬,青椒苗床撒播为好,播前畦面喷些水,然后再播种,撒播要均匀,播量13-15g/m2(亩用种量115—135g),播后复细土1-1.5厘米,复土后在畦面上盖一层纸,减少水分散发,防止因强光高温浇苗,同时也能为幼苗出土创造一个恒温小气候。

苗床管理。小苗60%出土后,在早晨或下午将紧贴畦面的纸拿掉,然后

把因种子集中顶起来的土块用钉子指导碎,使土壤下面的幼苗露出来。及时疏苗拨草,小苗长至2-3片真叶,应进行疏苗,刻度保持在每10cm2不超过1-2株,同时结合疏苗拨除杂草,避免苗、草争水争肥。鉴于苗床秧苗密度大,苗龄长,单靠基肥,是不能满足壮苗要求的。追肥要掌握少施、勤施;看苗追肥,小苗壮、黑绿色,少施或不施;苗子又黄又小,追施稀水人粪尿1-2次,每次10-15公斤/m2。当苗床温度超过28时,两头小通风,早揭晚盖。当苗高12-15cm时,两头大通风,控水控肥,进行蹲苗。移栽前6-7天进行锻苗,早揭晚盖,适应大田气候。移栽前浇透水,准备移栽。

(4)大田移栽与管理:垅距以1米为好,垅高10-12厘米,垅宽60厘米,垅沟宽40厘米,垅要起圆,膜要压紧。在地膜两侧侧打孔点水移栽,每亩3500-4000穴,一穴两苗,一般深2寸,栽苗深浅以埋至小苗子叶平为宜。定植浇水后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第一次中耕要深,达到增地温促根下扎快返苗。同时要用细土封严苗孔,以防地膜下边杂草生长。第二次中耕锄草在秧基部培一小土堆,既能压死在雨后孔土上生起的杂草,又有防止大量结果后造成的秧株倒伏。在浇足定苗水的基础上,一般正常年景开花结果前不用多浇水,特别是开花期不能浇水。每一个次浇水追肥在第一个青椒有核桃大小时,每亩随水追施人粪尿1000-1200公斤。第二层青椒有一分钱硬币大小和第三层开花时每次趁雨亩追尿素5公斤,或随水施入。青椒病虫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蚜虫、棉铃虫、烟青虫。定植后,要在田间设置趋黄板诱杀蚜虫,当有蚜株数达到50%或单株蚜量达到20头时,用10%吡虫啉可温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亩用量20克。以减少传毒媒介。谢花后要注意防治棉铃虫、烟青虫。防治的方法是:在畦垄上每亩插杨树枝把20束诱杀成虫;每亩放置性诱芯3盆,诱杀成雄虫;有条件的地方每30亩安装20W黑光灯一盏,诱杀成虫;及时开展人工查卵、捉虫;当每百株幼虫达到4-5头时,即用4.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于傍晚时分喷雾,亩用量20克;或用BT苏得利200毫升稀释300倍液,于阴天或晴天傍晚喷雾。

(5)青椒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病毒病等,防治方法:整地前清洁田园,消灭病残体,减少病源;起垄定值,合理浇水,防止地表积水减少病菌侵染;定植后第一、三周连喷2次EM发酵液,喷施方法为每亩用发酵液0.3公斤加水稀释300倍喷布叶面。合理密植,培育壮苗;一量发现病株,及时彻底消除,温当局浸种,种子消毒;防治蚜虫去除传染源;培育壮苗。

(6)及时采收:开花后35-38天,果色墨绿发亮即可收获。

(7)建立技术档案:将表椒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及采取措施详细记录,建立档案备查。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长子青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0.037%,胡萝卜素0.011%,矿物质0.034%,碳水化合物0.0018%和蛋白质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物质,长期食用,不仅可润滑肌肤,驻留青春,强身壮骨,补脾益气,生身调经,而且可预防和减轻脑血栓、败血病、血吸虫、乳腺增生,并对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长子青椒之所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食疗功效,取决于特殊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这里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发源于发鸠山的浊漳河及诸多泉水和地下水,多数是矿泉水,浊漳河边鳌泉村的“康裕牌”矿泉水,1997年度获得国际金奖。在种植技术上使用“无公害肥料”,使青椒成为“绿色”营养食品,典型的“无公害蔬菜,成为全国1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客商的抢手货。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原料(青椒)从订有供销协议的基地购进青椒。把不符合标准的小、破、虫果、畸型等杂、劣果拣去。人工分拣,标准为青椒形状、大小一致,分大、中、小三个等级,大:150-180g/个,中:120-150g/个,小:90-120g/个。把分拣好达标准的青椒,按2.5公斤/箱箱装。将装箱青椒全部进入冷库降温,温度降至2-3℃至少保持12小时,可库存20-30天出库销售。

三. 广西 钦州 钦南区 烧烤大蚝

蚝的吃法多种,可炭烧,煮汤、炒食、炸食、打火锅、姜葱、白灼、铁板、油泡、鲜焗生蚝等样样皆益,每当冬季来临时,蚝味肥美,鲜食尤其甘甜。蚝肉经过加工成为蚝豉,清蒸最佳,也是非常实用配料佐菜。在加工蚝的同时还可以制成调味佳品——蚝油,驰名中外的李锦记蚝油即源自珠海。只有深海中的深水蚝才能捞起来就吃,无渣而且营养价值极高,其肉不咸不淡,很适合人的口味

四. 吉林省 白城 洮南 大银鱼

大银鱼。洮南四海泡等五处渔场的10.7万亩水面已形成生产大银鱼规模。99年打捞大银鱼20吨,生产大银鱼精卵1.52亿粒,创产值86万元。由于我地区水质无污染,大银鱼色泽好,颇受日本和台湾客商青睐,产品大部分出口东南亚地区。到2002年计划开发水面15万亩,年产大银鱼15万公斤,年创产值2000万元。( 洮南)

五. 安徽省 淮南 寿县 寿县“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公元956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奉诏攻打寿州(今寿县),久攻不克,积劳成疾,食这种糕点,恢复了健康。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皇帝,赐名“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省寿县的名产小吃。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当厨师端上点心时,香味扑鼻,外形诱人。赵匡胤一见,心中高兴,食欲大增。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觉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内中之馅,色白细腻,红丝缕缕,青丝条条,如白云伴彩虹,色美味佳。赵匡胤越吃越有味,一连吃了几顿,病体大愈。他十分高兴,重赏了厨师。

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想到南唐一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大救驾”是安徽寿县著名点心,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制作大救驾的主要材料有:猪板油、金橘饼、核桃仁、青梅、青红丝、冰糖、白糖、糖桂花等,经过特殊的工艺加工而成。这种点心形状独特,其形扁圆,中间呈急流漩涡状,多层花酥叠起,犹如金丝盘绕,清晰不乱,色泽乳白滋润。品尝起来,酥脆可口,重油而不腻,而且含多种果香味,深受群众喜爱。

原料配方:

皮料:特制粉12千克炼猪油1.8千克白糖粉500克水5.25千克

酥料:标准粉8千克炼猪油4千克

馅料:白糖12千克炼猪油2.7千克红丝250克桔饼250克桂花250克核桃仁750克青梅250克冰糖750克花生仁750克

炸制用油7.5千克

制作方法:

1.制皮:先将水、油、糖搅拌均匀,再加入面粉制成均匀、光滑的面团,盖布回饧。

2.制酥:将油、面拌匀。

3.包酥:按皮95克、酥55克进行小包酥,经擀、折包好后,卷成长条备用。

4.制馅:将白糖、猪油在一起拌匀、擦透,然后将各种小料切碎擦拌均匀即可。

5.包馅:将包酥后卷成的长条,顺长切成两半,作成明酥,刀口切面向上,按扁后擀成圆片,包入馅心。包好后每只重125克,用手拍成直径7厘米的圆坯即可。

6.炸制:将生坯放在铁筛内,留一定间距,放入130℃热油中,炸至外壳发硬,表面呈淡黄色即可。

质量标准:

形态:圆形,表面酥层清晰,中间呈急流旋涡状。

色泽:淡黄色均匀。

组织:外皮酥脆,馅细软。

口味:酥松、香甜,有果料香味。

“大救驾”是安徽寿县历史悠久的美味名点。

相传在公元九五六年,周世宗征讨淮南,大将赵匡胤攻了九个多月才打破城池,取得成功。由于疲劳过度,赵匡胤进城后就病了,他胃口不佳,茶饭不进。这时,有个巧手厨师为了让他进食,便精心制做了一种点心。用上好的白面、白糖、猪油、香油、青红丝、桔饼、核桃仁等材料做了一些带馅的圆形点心。这种点心的外皮有数道花酥层层叠起,金丝条条分明,中间如急流旋涡状,因用油煎炸,色泽金黄。

当厨师端上点心时,香味扑鼻,外形诱人。赵匡胤一见,心中高兴,食欲大增。他拿起一个,咬了一口,觉得酥脆甜香,十分好吃。再一看内中之馅,色白细腻,红丝缕缕,青丝条条,如白云伴彩虹,色美味佳。赵匡胤越吃越有味,一连吃了几顿,病体大愈。他十分高兴,重赏了厨师。

后来,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想到南唐一战和这种糕点,说:“那次鞍马之劳,战后之疾,多亏这种糕点从中救驾。”于是便叫这种糕点为“大救驾”。

自此以后,“大救驾”的名称和制法便一直流传下来。至今,“大救驾”仍驰名淮河南北。外地来客慕名品尝,当地人们也常以此馈赠亲友,颇受欢迎。

六.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七. 甘肃省 金昌 永昌县 甘肃风味小吃

甘肃风味小吃

八.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九.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大凤丸

大凤丸产于古潞州的传统名药。具有舒筋活血、开窍祛风、通经络、强肝肾、补虚养壮的功能。对于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筋骨酸困以及妇女产前产后一般风症有特殊疗效。许多卧床多年的患者,服后药到病除。在华北、西北尤其是山区,享有很高声誉。处方始于明末清初,由“万镒堂”药号根据祖传秘方配制成药,霜蜡为丸。

当初炎帝在上党尝百草,不仅是发现了农业的种子,还发现了药材和发明了医药。聪慧的上党人民受炎帝的启迪,经过无数次的实践,研制成功了许多卓有疗效的中成药,潞城的大风丸即是其中之一。相传在明弘治年间,潞城合社村的郭泰恒一家染了一种腰腿疼的怪病,久治不愈,郭泰恒颇懂点医理,经过潜心研究,终于在明弘治三年研制成功了治疗腰腿疼的配方汤药,经服用疗效显著,取名"大风汤",至嘉靖年间正式投放市场。明末,后代郭忠镒老先生在汤药的基础上改汤剂为丸剂,首创"万镒堂"大风丸。大风丸具有舒筋活血、开窍祛风、补虚养壮,加速血液循环等功能,主治男女老幼腰腿疼痛、四肢麻木、半身不遂、筋骨酸困、遍身肿痛,尤其用于妇女胎前产后一般风症及10年以上陈年老病,效果更佳。据现存"万镒堂"印票介绍:

本堂先祖得授仙方,精制大风丸……远近驰名,村中并无二家。……此药专治男妇腰腿疼痛、半身不遂、遍身肿痛、左瘫右痪、筋脉拘挛或聚或块、五劳七伤、鹤膝风症。男妇服此药百发百中,其效如神。

大风丸以黑木耳、杜仲、淮牛漆等多种名贵中草药配方,以黄酒炮制,烘干为粉,再以黄米起胎,醋炼为丸,"选料考究、宁无勿滥"。由于大风丸的神奇疗效,所以从明代起就一直作为郭家的祖传秘方和立身之本,传长不传次,传男不传女。

建国后,"万镒堂"第11世传人郭金星响应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携带制药工具参加了合室村供销合作社,仍以"万镒堂"名义从事大风丸的生产,1956年加入县社。1957年,大风丸的生产归县供销社药材经理部经营,后改为药材公司经营。1983年改为潞城县中药厂经营。

随着生产的发展,大风丸的制作由手工操作,发展为机器操作,质量相应提高。1965年,经山西省卫生厅药政字159号文批准,延续600余年的"万镒堂"老字号改为当地名山---卢医山商标。1979年至今,大风丸一直为山西省优质产品,卢医山商标被山西省工商局授予著名商标称号。1992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入《药品标准》一书,在中成药剂中列第10位。潞城中药厂在保持大风丸传统特色的前提下,积极采用先进技术,开展以第12世传人郭五春为首的研新药、改剂型、创精品活动。1996年,大风丸被国家贸易部认证为"中华老字号"称号,产品远销广东、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受到全国各地用户的好评,供不应求。2000年1月13日在中国第三届农产品南京展销会上,获得最受欢迎产品奖,产品市场前景广阔。

十. 广东省 广州 番禺 大盆菜

番禺石基海鲜食街,是番禺本地人常去的地方,而现在因为其舒适的环境和物美价廉的美食吸引了不少住在广州的客人前往。这里共有11家美食档,而其中的“大盆菜酒家”以其独特的酒家名称吸引了大多数人的注意,而且这里有一条很长的长廊,可看到珠江上来往的船只,还有乡里人撑着船来卖着各种水果和新鲜的鸭蛋,在和他们来回的讨价还价中,让人觉得非常的轻松和惬意。



大盆菜历史悠久。相传南宋末年,宋帝为逃离元兵追赶,落难到新会,正当随从四处张罗食物之际,当时的村民得悉皇帝驾临,为表心意,纷纷将家中最珍贵的食物贡献出来,仓促间以木盆权充器皿,盛载佳肴。加上村民又挖空心思,将杂项菜式一层一层排在下面,鸡、鹅、猪肉等好菜则放置在木盆顶层,不致失礼。宋帝吃盆菜的故事,现在已沿袭成风俗,历数百年而不改。



据“大盆菜酒家”的梁总介绍,现在盆菜的用料已经比以前丰富多了,更考虑了现代人不吃太油腻的东西,所以肉类先用秘方去除多余的油脂,而配料方面尽量加入了更健康的食材,如不单是香菇,而且在即将到来的夏天加入了应季的对人体有益的野山菌,像红牛肝菌、老人头菌等等珍品,又或是加入营养价值较高的鲍鱼和海参,所以除了广州家庭喜欢吃这盆菜外,许多在广州工作、居住的外省人也开始喜欢上吃盆菜了。

寿县特产大救驾来历大救驾是哪个地方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