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彭州 彭州能拿得出手的特产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10 02:15:54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藠头

藠头,植物名藠,百合科,多年生宿根草本。作二年生栽培,鳞茎狭卵形,基生叶数枚,半圆柱状线形,中空,有不明显的35棱。伞形花序顶生,花紫色,不结实,用鳞茎繁殖。性喜温良,对土壤不苛求。夏秋间栽植,翌年夏季收获。鳞茎可作蔬菜,拌炒均宜,可加工制作酱菜,色鲜味美,香味诱人。盐渍藠头产品已远销全国各省市、流洋到东南亚各国,深受外商的好评,享有较高声誉。



它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为彭州市农民增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农民种的放心,卖的称心,推动了农业向商业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转变,盐渍藠头主要特点是:一是产品上规模、上档次、生产工艺先进,产品质量高。二是加工技术精密,选料精细,藠头新鲜,色白、个大、成熟、饱满、体型完整,无破损,漂洗干净。三是产品色泽光亮、白净,具有独特的香甜味,无辛辣、异味、口感舒服。四是食用方便、营养丰富,能增强食欲,有益于身体健康,是婚宴和千家万户极好的餐上食品。五是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高。



中医学上用燥鳞茎入药,性温,味苦辛,功能通阳散结,主治胸脾心痛,泻痢等症。彭州种植藠头历史悠久,从八十年代初期的小户种植,现已发展到了“公司+农户”规模化生产格局,藠头生产三界,丹景山等地。近年,山区磁峰、新兴、通济等地成为新生产区,山区栽培藠头常与玉米间种,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藠头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它是农田经济作物骨干品种之一,年商品量可达一千万公斤以上。

二. 四川省 成都 彭州 彭州柚

彭州柚,主产四川彭州市。树势强壮,树冠高大,枝梢较密。果实近圆或扁圆形,单果重1 000~1 500g。

简介 彭州柚,主产四川彭州市。树势强壮,树冠高大,枝梢较密。果实近圆或扁圆形,单果重1 000~1 500g。果面黄色,较光滑,皮厚1.2em。果肉白色,脆嫩化渣,多汁,酸甜适口,风味较浓。每lOOml果汁含总糖7.18、总酸0.66g、维生素C47.34mg,可溶性固形物10.4%,可食率75.4%,单果种子数128粒,品质上等。果实10月下旬成熟,耐贮运。彭州柚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稳产。近年在当地发展较多。

规模 彭州柚 彭州柚是彭州栽培历史悠久的地方良种柚,在70年代前就有成片种植,那时全县仅种植7000株左右。88年由于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报经中央林业部,批准为“彭州柚万亩商品生产基地”。近十年来间累计发展87万多株,栽植2.25万亩,产量达到550万公斤,产值达3700余万元。 92年以来,先后被评为成都市“市优”,获金奖,四川省“省优”果品, 95年获全国农业博览会“银奖”。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游汤元

“游汤元”,是彭州市天彭镇东街游全根继承父业发展而成,至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每碗汤元五种味道,香甜可口,风味各异。



汤元心有黑芝麻、白芝麻、鲜玫瑰、红糖苏麻和椒盐等多个品种,均系选用上等芝麻、苏麻,经筛选、淘洗、晾晒后,拌和纯净的白糖、菜渍、芝麻油、鲜玫瑰,加一定比例的精炒面粉,严格配方,按传统工艺炼制成。面粉则白净、细腻、滋润、无酸味,系选用本地优质圆、长糯米,按一定比例配合,经六次浸泡、漂洗、手工石磨而成。



“游汤元”在煮法上也特别讲究,添煤、下锅、加水、捞取都按传统方法严格操作,并认真把握火候,始终保持水清面白,不浑不垮,使顾客一饱口福。在彭州市天彭镇进行旧城改造后,游汤元店从东大街“十字口”处搬到南大街的迎宾路地段,食者如云,生意兴隆。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大蒜

彭州大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大蒜属百合科,为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分硬叶蒜和软叶蒜两类,硬叶蒜可抽生花茎——蒜苔。大蒜的蒜苗、蒜苔和蒜籽均可供人们食用,蒜苗叶色翠绿,口感香辣,是川菜盐煎肉、回锅肉必不可少的伴菜;蒜籽有瓣蒜和独蒜两种,既是美味的调味佳品,又因含有天然抗菌素,有防病治病之功效;尤其是蒜苔,脆嫩可口,更是备受人们喜爱的优质蔬菜。

彭州大蒜在全国都享有盛誉。彭州蒜苔具有色鲜嫩脆、香甜可口、蒜味浓纯、粗细适度等特点,商品率高达阳%以上;蒜籽个大质优,便于贮运,行销省内外,特别是独蒜甚至远销东南亚诸国。彭州种植大蒜历史悠久。西汉时,大蒜由新疆引入内地,彭州就开始少量 种植清光绪《彭县志》载:“蒜苔产万家庵(今隆丰镇境内)”,此时彭州大蒜已经得到较大发展, 成为传统大宗农田经济作物之一。彭州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很适合大蒜生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多种经营迅速发展更促进了大蒜的生产,八十年代初彭州大蒜种植遍及平坝地区并扩展到部分丘陵 区乡镇,种植面积也由1949年的不足千亩增至1997年的62000亩,主要种植乡镇有隆丰、九陇、楠杨、西郊、利安、军乐、天彭、致和、太清、丽春等i0余个乡镇,其中尤以“蒜苔之乡”隆丰镇种植面积最大,达两万亩左右,占全镇耕地面积的一半。

五. 四川省 成都 彭州 九尺鲜鹅肠火锅

九尺鲜鹅肠火锅:九尺镇在综合发展食品加工业的过程中,继九尺板鸭之后,又开发出风味独特的鲜鹅肠火锅。鲜鹅肠火锅以生扣鹅肠为特色,辅以鹅鸭的肾、舌、爪、翅、心和时令新鲜蔬菜,以麻、辣、香、嫩、脆、久吃不浑汤、色、香、味俱全,四季皆宜,成为该镇食品行业中又一道独特的风景。目前,九尺镇上的场口已形成了鲜鹅肠火锅一条街,其中赵老四、发发火锅最为著名。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九尺香米

九尺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桂花陶瓷

彭州市桂花镇素有“西蜀陶瓷之乡”的美称,该镇生产陶瓷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521年前,明嘉靖年间,土溪河畔瓦子坝建立了第一座土陶窑—嘉靖窑。

桂花工艺陶瓷,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深受国外的赞赏。仅花饰一项,就有粑、堆、刻、画、剔、镂、刷、印、嵌等。其传统工艺粑花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勘为绝技,独树一帜。1957年,桂花陶瓷产品参加全国工艺美展。1961年,陶瓷产品参加西德博览会。1977年,陶瓷产品赴美展出。桂花陶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目前有许多外商来电进行咨询、采购,其中有美国、德国、加拿大等外宾亲自到生产基地参观、购买。

四川省成都市彭州桂花镇素有“西蜀陶瓷之乡”的美称,该镇生产陶瓷制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公元1521年前,明嘉靖年间,土溪河畔瓦子坝建立了第一座土陶窑——嘉靖窑。桂花在工艺陶瓷,以其古朴典雅的风格、传统工艺在全国陶瓷行业中独树一帜。

工艺 近500年历史的桂花陶瓷,粑、拓、印、镂、雕、堆等别具一格的制陶工艺,曾经辉煌一时,其传统工艺粑花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勘称一绝。

展出 1957年,桂陶参加了全国工艺美展,1961年,参加西德博览会,1977年,赴美展出,1983年,参加北京旅游产品展览会,其展出的镂空龙瓶,被国际友人赞誉为“中国活龙,东方艺术”。在桂花镇,不乏美国、德国、加拿大以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宾客购买桂陶。去年,成功申报为成都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军屯锅魁

彭州军乐镇“酥锅魁”,又名“酥油千层饼”,历史悠久,做工考究,独具风格,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名扬川西。



“酥锅魁”,系彭州军乐镇周乐全与师父马福才共同打烤出名。选用优质中面,拌和适量温水反复操作,使之软、硬适度,张拉柔韧。水的冷热观气温高低而定,水温与气温成反比。配料方法别具一格,实行起面(酵面)与子面(生面)随打随配的原则。起面的多少,根据子面拌和后时间长短而定。子面时间长,起面多配;反之少配。再用撕去表膜的猪生板油、拌上八角、茴香、三萘、花椒、生姜、精盐、味精等香料,切碎揭绒,抹在拉长的面皮上,经卷压成形,上煎锅煎烤,最后放进炉膛烘脆。



如今,“酥锅魁”还发展了鲜肉锅魁、椒盐锅魁、化丝盐锅魁等十多个品种。北京亚运会期间国内外食客排长队争相购买,因制作难以满足,让不少人来不及一饱口福,一时传为佳话,名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世界各地。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洋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简介 洋芋,又名土豆、山药蛋,学名马铃薯。原产于南美,17世纪中叶由荷兰传入中国,故称"洋芋",也称"荷兰薯"。

彭州种植洋芋已有百年的历史。据调查,彭州洋芋最初是由法国 天主教传教士引进,并首先在白鹿乡下书院种植,然后才传入民间,品种主要有小白洋芋、大乌洋芋和水红洋芋等。彭州洋芋以"彭县黄洋芋"和白鹿乡优良的种薯闻名全川。民国元年,白鹿乡天主教华人传教士从广元引入"大白洋芋",该品种块茎大,结薯多,抗病力强,产量高,兼之生长期短,适应性广,且食用起来口感好,又沙又面,深受群众欢迎,很快就在彭县推广开了,并扩至邻近县市,因这种洋芋额色黄白,又盛产于彭县,当时人们就称之"彭县黄洋芋"。民国二十九年,省农改所将"彭县黄洋芋"与当时省内另9个品种的洋芋作对比试验,结果"彭县黄洋芋"品种优势明显,被公认为"全省之冠",得到广泛推广,仅彭县城内.洋芋种植面积即由当年的500亩扩大到民国三十一年的3万余亩。民国三十二年,白鹿乡塘坝子洋芋又被发现认定为优良无病品种,当年,即被农林部四川推广繁殖站全部收购,并特约当地农家继续繁殖,由此白鹿乡塘坝子洋芋以作为优质种薯声名大振,成为四川省洋芋种子基地。解放后,彭州洋芋生产发展很快,从坝区到丘陵山区均有种植,主要产于白鹿、大宝、通济、磁峰、新兴等乡镇,常年种植春洋芋和秋洋芋等十余万亩,每年向省内外提供薯种两千万公斤以上,洋芋这一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已成为彭州山区主要农作物之一。

彭州必买的十大特产彭州特产有哪些可带走吃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