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郓城特产有哪些呢 山东菏泽郓城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16 07:32:32

一.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祝口温室香椿

产于梁堤头镇祝口村。香椿一般春末夏初才能采收,可食用季节短。1984年,在县科委、农业局等单位的帮助下,祝口村村民进行温室种植香椿试验。温室香椿栽培品种主要有红香椿和红芽绿香椿。就地育苗,就地建室。育苗用种每亩1.2公斤~1.5公斤,亩栽6000株~8000株。离地20厘米处短剪,促生侧枝,11月上旬在原地建立日光温室或移入温室,进行升温、保温管理,保持日均温度12℃~15℃以上,元旦至春节期间即可采收。试验取得成功,亩采收香椿150公斤,经济效益相当可观。

1997年,全县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县委、县政府提出南部重点建立瓜果、香椿基地的要求后,温室香椿种植,亩产由原来的150公斤提高到200公斤以上,销售由原来的小把散卖变为塑料袋密封包装成箱销售,且生产技术日臻完善。2009年,种植面积4.3公顷,年产香椿8000公斤。产品远销济南、青岛、郑州、北京、上海、广州等10余个大中城市。

香椿的嫩芽和叶是美味佳肴,质脆,汁多,浓郁清香。食用方法颇多,新鲜椿芽经沸水烫后,凉拌、炒食,味道鲜美独特。“香椿拌以豆腐,芝麻酱调之,味甘美”;香椿与鸡蛋调和,用油炒亦香隽;夏季以香椿切作细丁撒在凉面中,亦能佐味;香椿切碎,拌以适量之盐,置坛中腌之,可供日用小菜。香椿芽(叶)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易被人体吸收。每百克香椿中,含蛋白质6克,脂肪1克,芳香油0.75毫克,还有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及矿物质等。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二.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州镜面柿

曹州镜面柿是山东菏泽的果品,用镜面柿加工的“曹州耿饼”素以质细、味甜、多霜而驰名中外。果实中等大,单果重150g左右,果形扁圆,大小均匀。果皮薄而光滑,橙红色,果肉金黄色,肉质松脆,味香甜,汁多,无核。

三.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万福甜瓜

牡丹区从2000年开始栽植早春小甜瓜,目前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万多亩,年产量突破5亿斤,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20多个省市,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引擎和建设新农村的大产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步提升。

5亿斤甜瓜香飘四方10亿元钞票喜进万家

——牡丹区早春小甜瓜发展之路解密

中国菏泽网消息姹紫嫣红-,早春甜瓜分外甜。春夏之交的牡丹区万福办事处瓜香四溢,行走在树木茂盛的田间小路上,感觉到的不仅是沁入心脾的浓浓甜瓜香,更多的是瓜农们那满脸的喜悦和幸福。

牡丹区有着10多年的早春小甜瓜种植历史,近年来,该区着力做大做强了小甜瓜产业发展的大文章。目前,万福、吕陵、吴店、马岭岗等乡镇办事处已发展甜瓜种植10万多亩,总产量突破5亿斤,产品以皮薄、质脆、味甜等特点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年产值10亿元左右,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过万元,早春小甜瓜已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兴大产业。

科技为本重管理

春节刚过,万福办事处农技站长苑玉宗就开始忙碌起来,常常是东家请了西家邀,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他为何具有如此“魅力”?因为他精通早春甜瓜的育苗、种植和管理,经他指导种植的甜瓜,长势好、结瓜多、个头大、成熟早,好吃更好卖。

在牡丹区,不仅有很多像苑玉宗这样的甜瓜种植专家,而且,农业、科技等部门的专家教授经常活跃在田间地头,面对面、手把手地将种植技术传授给瓜农。乡镇农技站根据甜瓜生长期的不同技术要求,制定明确了培训计划,经常邀请市、区的农技专家现场指导,让广大瓜农成为技术上的“明白人”。据悉,全区每年都举办各类甜瓜技术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等150余场次,参与群众2万余人次。

该区农业部门在做好技术指导的同时,先后累计引进筛选了30多个甜瓜新品种,像蜜玉1号、甜达等优质品种的种植已占到总量的50%以上。2007年,牡丹区农技专家在国内还没有薄皮甜瓜专用砧木和嫁接技术可借鉴利用的情况下,成功研究出了薄皮甜瓜嫁接砧木的优选和配套嫁接技术,不仅有效解决了甜瓜枯萎病的难题,而且增产20%以上,亩增收2000元左右。配方施肥、生物菌肥的广泛应用,避免了甜瓜重茬所带来的需肥障碍。

今年,在发展大棚甜瓜种植时,牡丹区又着重推广了生物秸秆反应堆技术,提高了地温、气温和棚内CO2含量,增强了瓜苗的抗病性,并为甜瓜提前定苗移栽、提前上市提供了有力保障。运用该技术种植的甜瓜,上市较往年提前7天左右,开市价格达到16元/公斤。

苑玉宗说,他计划明年创建甜瓜精品园,引进优质品种,实施标准化管理,走订单甜瓜、农超对接的路子,使甜瓜的身价再增长40%以上。

合作共赢谋发展

在万福办事处甜瓜种植大户潘喜山的瓜棚里,丰收的甜瓜让他打心眼里高兴,他乐呵呵地说:“我自从加入合作社后,就不用再为卖瓜而发愁了,我们社员们抱团发展。”他加入了万福绿色瓜菜协会,协会从选购瓜种、育苗、栽培、管理、销售等方面,都进行技术指导和优质服务,这使他种植的甜瓜价格比市场高出20%以上,目前该协会会员已发展到600多人。

为避免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相互竞价的现象,牡丹区及时帮助、引导农民成立甜瓜专业协会,吸收在种植、经营上的能人进入协会组织,从搜集信息到技术培训,从组织规模化生产到联系外地经销客商,从签约订单到外运销售,都及时为瓜农做好服务,走出了一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合作共赢之路。

为形成拳头闯市场,甜瓜协会每年都举办甜瓜发展论坛、甜瓜种植经验交流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邀请农业、科技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和种植大户等,共同为甜瓜产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甜瓜成了农民发家致富的“金疙瘩”,而瓜苗自然也成了瓜农增收的“金苗苗”。万福绿色瓜菜协会紧抓这一机遇,及时指导会员进行育苗,发了一笔瓜苗财。潘庄村瓜农潘金玉,今年培育了50万株瓜苗,卖了40多万元,净收益15万元以上。他高兴地说:“小甜瓜给我们带来了大实惠,给村里带来了大变化,我们的日子真是像小甜瓜一样香甜滋润啊。”

树立品牌闯市场

“拓展市场,品牌是制胜法宝”。对于这句话,去年被评为瓜王的潘富军深有体会。自从当上瓜王擂台赛的冠军后,他们的甜瓜立马成了香饽饽,不少客户慕名而来。

为提升甜瓜的档次和知名度,牡丹区积极引导瓜农严格按照农业标准化操作规程组织生产,鼓励瓜农科学注册商标。2004年,万福甜瓜通过国家无公害品牌认证,其注册的“沁肺春”牌甜瓜名声大振,身价倍增,畅销北京、天津、太原等地区。

举办甜瓜评比大赛、品瓜会等活动,是该区提升甜瓜知名度的又一策略,他们每年都邀请新闻媒体到甜瓜种植基地采访品瓜,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新华社、中新社、光明日报、农民日报、大众日报、菏泽日报等新闻媒体都对牡丹区早春小甜瓜的发展给予了及时报道。

牡丹区还积极引导农民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等现代媒介进行甜瓜销售,鼓励商业意识较强的瓜农外出推销,建立代理网点。目前,该区已在北京、上海、天津、济南、郑州、烟台、青岛等近20个大中城市设立了区域销售代理。

四月牡丹艳,五月瓜飘香。每年的甜瓜销售旺季,外地客商纷纷来到万福、吕陵等甜瓜批发市场开展收购业务。据北京客商吴东伟介绍,他在牡丹区收购小甜瓜已经3年了,每年都能挣上10万元以上,今年准备收完整个瓜期。郑州客商邹伟在刘寨甜瓜市场收瓜5年了,每年都是挣得盆满钵溢。

随着甜瓜市场的迅速发展,当地的二三产业也应时兴起,食品包装、印刷加工、肥料生产、交通运输、餐饮休闲等配套服务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目前已吸纳从业人员近万人,仅物流运输业年即可获利3000万元以上,早春小甜瓜成为助农增收的新兴大产业。

四. 山东省 菏泽 牡丹区 菏泽面塑

菏泽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小麦面和糯米面为主料,加入适量的颜料用水调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的防腐、防蛀、防干剂后,利用刀、剪簪等简易工具和独特的工艺,塑造成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山川、楼阁等富有观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

曹州面人 菏泽面塑是一种传统的造型艺术。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细小麦面和糯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入适应的颜料用水调分别和成不同色彩的面团,用锅蒸熟后再配上适量防腐、防蛀、防干剂,然后借助于批刀、塑刀、小剪刀、梳子、骨簪、花纹印章等工具,塑造成人物、鸟兽、鱼虫、花卉、山川、楼阁等富有观赏价值的各种各样的栩栩如生的塑像。由于它制做精巧,形象逼真,逐渐形成一种富有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

菏泽面塑历史悠久,名扬四海,颇受中外人士赞赏。

菏泽面塑历史悠久,闻名全国。 “天下面塑出穆李。”据碑文记载,清咸丰二年江西弋阳的米塑艺人王清原、郭湘云来到穆李村,与当地的花供艺人郝胜、杨白四合作,把米塑与花供技艺结合起来,形成了今天的“曹州面人”。从此,“曹州面人”脱离民俗功用,成为一种集观赏和把玩于一体的民间工艺品。除了它生动形象、粗犷、豪放、乡土气息浓的艺术风格外,“曹州面人”的持久保持期,也是其另一魅力。

在面塑艺术的发展过程中,穆李村面塑艺人走南闯北,影响全国,逐渐形成了三大流派,即山东菏泽的李派、北京的汤派、上海的赵派。三派各具特色,而菏泽市李派一直独占鳌头,其代表人物先后有李俊兴、李芳清、穆绪建等。

菏泽市面塑协会副主席穆绪建告诉笔者,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民俗艺术越来越感兴趣,而面塑作为一种艺术品,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穆绪建徒弟穆明芳凭借扎实的功底,受聘于广州一大型饮食公司。“现在穆李村有面塑艺人不下400余人,2008年6月3日,曹州面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他正在积极筹备,联合“单打独斗”的面塑艺人向产业化发展。

五. 山东省 菏泽 东明 东明烧饼

烧饼在东明制作历史较久,城乡均有大量加工户。是由精制面粉加水和制,内加调好的料泥,经反复揉搓制成圆形,外刻好看的花边,沾上精选的芝麻粒,在特制的烧烤炉上烧烤而成。刚烧烤出的烧饼外焦黄、里软嫩,香脆可口,十分好吃,很受人们欢迎。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东明县三八路老街王二小烧饼、馄饨馆

六.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水浒宴

水浒宴是由中国鲁菜一级评委、中国鲁菜大师、山东郓城水浒烹饪协会会长李传递根据《水浒传》中故事开发研制的特色风味宴席。宴席中的每一道菜都取材于《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并结合水浒一百零八位将领的生平事迹以及《水浒传》中所涉及到的美食佳肴,经过多次在水浒故里——山东郓城、梁山、阳谷等地民间走访收集资料,虚心向老一代烹饪专家请教、潜心研究食材,精心研制而成。如晁盖天王鸡、武松牛肉、智深狗肉、祝家报晓鸡、杏花村烧全羊……

宴席推出后受到各级烹饪专家、社会各界人士的好评。多道菜肴在各级烹饪专业竞赛中获奖,得到专家的认可与好评。此宴席让人们在品尝美味佳肴的同时感受到浓郁的水浒文化,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水浒文化宴席。

七. 山东省 菏泽 定陶区 定陶香肚

香肚,又称粉肚。是本县“靳家老店”的传统名吃。以80%鲜猪肉,20%绿豆粉为主要原料,加砂仁花椒、香油等佐料拌匀,装入猪尿脬、系口、呈球状,文火煮熟后、色、香、味具佳。是上等菜肴。

八.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青山羊

曹县青山羊适应性强、分布广、生长快、成熟早、繁殖率高,系毛、肉、皮兼用优良品种,利用价值高,尤其青猾皮闻名于世,出口许多国家。曹县青山羊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50年代,全县青山羊年饲养量达10万只左右。70年代,曹县以饲养青山羊数量多、品质好闻名全国。1972年,全国青山羊会议在曹县召开。80年代,曹县被山东省确定为“山羊板皮出口基地县”,被农牧渔业部、对外贸易部、商业部联合命名为青山羊基地。1986年起,陆续在青岗集、砖庙、常乐集、韩集、魏湾5处乡镇建立青山羊保种基地,青山羊种羊存栏近万只。1997年,曹县被中国评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山羊之乡”。此后,由千家万户的散养逐渐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由粗放性经营逐渐向科学化、良种化发展。1999年,全县建立92个青山羊提纯复壮点,改良复壮青山羊10万多只,有效地保护了青山羊的地方品种优良特色。进入21世纪,曹县青山羊持续发展。2009年末,全县青山羊存栏80.1万只,出栏147.3万只,年产羊肉1.32万吨。

特征特性曹县青山羊原为黑灰色,后经逐渐选育,形成黑白相间的青色。以被毛的黑色比例不同,分为正青色、铁青色、粉青色3种,其中具有“四青一黑”特点的正青色为最好,即被毛、嘴唇、角、蹄为青色,前膝为黑色。雌青山羊一般6个月性成熟,1年生两胎,每胎2~3只,多者5只。饲料以植物的茎、枝、叶为主,辅以麦麸皮、食物残渣等精料,圈养、放养均可。

加工利用曹县青山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皮毛品种之一。羊羔产后3天内宰杀,能保持天然花纹,每张猾皮面积800平方厘米~1000平方厘米。青猾皮经鞣制后美观光亮、色彩奇异。可制作皮领、皮帽和翻毛外衣。全县年产青猾皮300万张,每年出口东南亚、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达100多万张。以曹县青山羊肉制作的羊肉汤、羊肉水饺、羊肉水煎包、垛子肉、羊肉串、红烧羊肉,风味独特,成为地方名吃。此外,羊绒和肠衣也成为重要出口商品。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九.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郓城糊粥

糊粥,又称糊涂,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汉刘邦吕后发明,吕氏后人代代相传至今。具体做法如下:把小米和大豆磨成细面,以一定比例兑水搅匀成糊,把铁锅干烧至通红,然后把少量面糊倒入锅内,形成锅巴后再倒入大量度面糊,煮开后即为粥,此粥特点为入口米香,豆香甚浓,略有糊味,故称糊粥.。食之,温胃养胃。尤其醉酒之人早晨喝一碗糊粥,胃顿觉舒服。稍加冷却,则起一冷皮,但下面依然烫热,所以有“心急喝不了热‘糊涂’”之说,糊粥凉透后,可用刀切成豆腐块状。相传郑板桥偶然从郓城路过,喝了糊粥之后,挥笔写下“难得糊涂”四个大字,后人以一代传一代,遂成至理名言。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郓城圣达大酒店、郓州宾馆

十. 山东省 菏泽 郓城县 郓城壮馍

壮馍是菏泽郓城传统名吃,是一种带馅的椭圆形煎制饼食,具有外香酥、内柔软、馅味鲜香的特点,深受广大顾客的喜爱。

制作时,将面粉用八成热水反复搋成软面,盖上温布稍饧。带骨猪肉剔骨洗净、剁碎,加盐、水(分次加入),调搅上劲,再撒上葱、姜末和花椒面(用时现掺)调成馅,将饧好的面搓成长条,下成剂子,再搓成长圆条,用擀面杖压成长条。摊上馅心,用手扯成长带状,一头没有馅,从摊馅的一头叠起,把两头捏紧,用没带馅的一头盖严,压成椭圆形的饼。然后,平底锅里加入油,烧至五成热,放入生坯,用小火煎制,两面呈金黄色即成。煎制时,油随耗随添。

山东郓城十大特产排名山东郓城十大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