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土特产有哪些品种 江西宜春土特产有哪些品种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9 16:22:25

一. 江西省 宜春 高安市 高安腐竹

高安腐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安腐竹,江西省高安市,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安县腐竹生产历史悠久,得益于该县优良的大豆原料和锦河特殊的水质条件,高安腐竹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多次荣誉国家、省市产品荣誉,产品销售20多个省市,并打入了国际市场,部分产品已销往美国、科威特等国家。

高安腐竹是以优质黄豆为原料,用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而成的一种豆制品,主产.地江西省高安市,以产地而得其名。高安腐竹生产加工历史悠久,是腐竹品牌中的极品,产品外观油亮光泽,呈淡黄色,支条均匀,条内空心,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无异味、韧性好、有嚼头吸水膨胀后不糊,在同类产品中,尤以久煮不糊而显其长。具有较丰富的营养价值,蛋白质高达50%,脂肪达30%。高安腐竹别具一格,风味独特,行销二十多个省市,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高安市生产的高安腐竹与其他地区生产的腐竹从感观、风味、理化指标上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感观不同。高安腐竹外表油亮光泽,呈淡黄色(与黄豆色泽相吻合)、支条匀称、条内空心;而其他地方生产的腐竹缺少油亮光泽,色泽与黄豆本色有偏差,有的偏白、或偏黑,腐竹成型不均匀。二是风味不同。高安腐竹口味纯正,甘淡而清香,毋需加工煮熟即可闻到自然的豆香滋味,而其他地方生产的腐竹则缺乏这种感觉或不明显。用清水作浸泡试验,高安腐竹吸水膨胀后,腐竹变软又保持较好的韧性,水质清澈、不吐浆、不粘糊,而其他腐竹吸水后则出现吐浆现象,腐竹变形,水质混蚀。再经加工煮沸试验,高安腐竹的豆香味浓郁,久煮不糊,回锅回炉加热形状不变;而其他腐竹则香味不纯、久煮昀糊、有的回锅回炉后便变成糊状物。三是理化指标有区别。高安腐竹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一般要比其他腐竹高出5至10个百分点,对人体的营养性就显而易见。.

生产条件

地理环境

高安市地处江西省中部,锦河下游。位于东径115。00′12″至115Ο34′56″,北纬28。38′29″至28。38′29″之间,市内山川秀美,素有“农业大县”之称。高安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长达284天,年平均气温17.7℃,最冷月平均气温5.3℃,年平均降水量1560mm,境内最大的河流锦河,由西向东穿中而过,在境内流程近70公里,流经12个乡镇(街办),将整个区域分成南北两块。境内地形北高南低,中间舒缓平坦,低山丘陵与河谷平原相间,习惯称为“四山一水三水田,二分道路和庄园”。地理的气候因素为大豆的生产和腐竹的加工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原料基础

高安市全市耕地面积为101万亩,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宜南方种植的多种作物生长,高安农民喜爱种植大豆,自古以来,大豆就成了主要的食物源之一。全市可适宜种植大豆的旱地及高岸水田就达到30万亩。据《高安县志》记载,20世纪上半叶的民国年间,高安大豆每年的播种、收获面积为3-5万亩之间。解放以后,历史最高年的播种面达到10.45万亩,平均亩产113公斤,总产为1.18万吨。大豆品种以种植当地的“六月爆”、“矮脚草”、“六月白”、“湘春2号”、“浙春2号”、“赣豆3号”“矮脚春”等优良品种为主。由于高安土壤以中性偏酸、弱酸性为主,土层较深,有机质丰富,雨量充沛,生产的大豆表皮光滑,色泽鲜明,品质优良。是加工腐竹、豆腐、豆豉等豆制品的上等原料,使用当地大豆加工腐竹,其蛋白质含量与脂肪含量一般要比外地大豆高出3-5个百分点。.

水源条件

高安市水源发达,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均比较丰富。地面经流归属锦河、肖江、潦河、袁河四流域。其中锦河是最大的河流。全市地下水资源量在4亿立方米以上,水质良好。
锦河地下水水质偏软,非常适宜腐竹的生产加工。21世纪初,高安有18家腐竹生产加工企业,均分布在锦河沿线。这是因为:水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蛋白质含量和出品率。浸泡、磨浆是腐竹加工十分重要的工序,这两道工序都必须选用“软水”。首先是浸泡大豆过程中,使用“软水”或“硬水”差异十分明显,“软水”泡豆,豆浆中含蛋白质3.71%,豆腐得率45%;而硬水泡豆,豆浆中含蛋白质为2.49%,豆腐得率26.5%,其次是磨浆,一旦蛋白质含量过低,蛋白质胶粒间的碰撞机会减少,不易发生聚合,薄膜形成的机会就慢,甚至不能形成薄膜,就不能制成腐竹或降低其品质。所以,水质的软、硬是影响腐竹生产加工的重要因素。该市有的腐竹生产者曾尝试过“加工北移”,在松嫩平原(大豆产地)办厂,终因水资源不合无功而返。.

历史渊源

传说唐代有一位豆腐师傅从江西省抚州到高安县八景镇礼巷村,以制作豆腐谋生,在长年的加工实践中,他发现豆浆上面会结一层油皮,便用竹签将豆浆油皮串起来———这就是最初的腐竹雏形。据《中国江西地理标志产品指南》记载“锦河高邮对岸渡口是最早高安腐竹产地之一,吴国珍老人用平底锅烧稻草,日投黄豆十五斤,得腐竹十斤……”,又载“瑞州府排楼下由鞠炳坤等七位师傅办起了小型腐竹厂”。据高安史料记载,1919年高安生产腐竹,当时有名的店铺是兴隆腐竹坊。.

高安腐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江西省高安市《关于明确高安腐竹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建议》(高府[2005]3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高安市锦河沿线的筠阳街道办事处、瑞州街道办事处、田南镇、相城镇、灰埠镇、扬圩镇、龙潭镇、石脑镇、祥符镇、上湖镇、兰坊镇、大城镇等12个乡镇、街道办现辖行政区域。

二. 江西省 宜春 铜鼓县 冬笋腊肉

冬笋腊肉是铜鼓县人民极为喜爱的时令菜。隆冬时节,冬笋上市,取其肥嫩者与腊肉合烹,别有风味,此菜腊肉香软,冬笋鲜脆。



原料:



主料:腊肉500克。



配料:青蒜100克,净冬笋150克。



调料:味精0.5克,熟猪油50克,肉清汤50克。



制法:



(1)  将腊肉洗净,上笼蒸熟取出,切成4厘米长、3厘米宽、0.3厘米厚的片。冬笋先切梳子背形条,再切成约0.3厘米厚的片,青蒜洗净切3厘米的段。



(2) 炒锅内放入熟猪油烧至六成熟,下入腊肉、冬笋煸炒,加肉清汤稍焖收干水,放入青蒜、味精,再翻炒几下,装盘即成。

三.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神仙草

1988年世界人文组织在印度尼西亚考察,在一个小岛上,他们惊奇地发现,岛上有一半以上的都是百岁老人,科学家对当地的土质、水质、空气、温度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后发现,这些百岁老人经常使用一种名叫神仙草(学名:平卧菊三七)的植物,他们会经常把神仙草的根部泡茶喝,叶子当菜食用。得到这一惊奇的发现之后,中国科学家对神仙草做了研究。根据研究表明,这种植物能抗流感病毒,对抑制乙肝、降血糖、降血压等有着显著的功效,还具有提高人体免疫力之作用,同时,它还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保健养生植物。卫生部2012年第8号公告允许平卧菊三七为普通食品。从此,神仙草作为一种特色蔬菜可以放心走进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四. 江西省 宜春 靖安县 清炒苦菜

做法:锅中入油,油热倒入鸡蛋液摊开转小火,用锅铲划散鸡蛋,倒入黄花菜一同翻炒加少水

加盐、少糖,滴一点麻油,撒入葱花,盖上锅子一会会就可以起锅了,具有清热排毒的功效.

五. 江西省 宜春 丰城市 炆泥鳅

1、配料:泥鳅一斤,瘦猪肉二两,鸡蛋1个,食盐少许。

2、制作:泥鳅先清水养两天,吐出腹内泥尘,将泥鳅放入锅内,鸡蛋打碎捣匀放进锅内泥鳅吃,然后倒入钢筋锅内在火炉炆一小时左右,泥鳅成腹内爆裂,放少许食盐。

3、效能:味鲜嫩,汤更鲜,食舒畅。

4、药用:营养丰富,有益健康。

六. 江西省 宜春 袁州区 苎麻夏布

苎麻纤维细长,质轻,弹力大,光泽好,其构造中的空隙大,透气性好,传热快,吸水多而散湿快,是天然纤维之王,有“中国草”之美称。夏布是一种将天然苎麻纤维通过手工纺织加工而成的平纹布。作为“宜春三宝”之一的苎麻夏布,有着数千年的夏布文化底蕴,素以“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而饮誉国内外。

夏布工艺品夏布包即保留手工夏布粗犷、挺括、返璞归真的质感,同时结合了盘扣、刺绣、编织、滚边、植物染色等民间特色工艺,让你在背起一个布包包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土”。同时,你还感觉自己背着沉香四溢的千年文化。

七. 江西省 宜春 樟树市 樟树花生

樟树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樟树黑皮花生从外壳看,黑皮花生与普通花生并没有什么两样,但剥开外壳,紫黑色的花生衣包裹着的饱满细长且两头尖尖的颗粒,显示出它的与众不同。将花生仁放入口里缓缓咀嚼细细品味,立时,一股淡淡的津甜口中油然而生,悠悠的清香沁入心脾。

(1)外在感官特征:樟树花生果形中小,呈茧形,荚果整齐饱满,果壳薄、网纹浅,以双仁果为主,出仁率高。樟树花生仁饱满、种皮薄、浅红色,口感细腻,食味香甜。

(2)内在品质指标:蛋白质总含量≥28%;纯仁率≥70%;脂肪酸组分中:软脂酸含量≥12%,硬脂酸≤4%,油酸含量≥46%,亚油酸含量≥33%,亚麻酸≥1.0%。

(3)质量安全要求:樟树花生质量符合GB/T1532《花生》的要求;产地环境符合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的要求,并随标准修改变更而更新;质量安全控制符合NY/T2798.2《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质量安全控制技术规范第2部分:大田作物产品》的要求。

樟树花生主产于樟树市所辖张家山街道办事处、经楼镇、刘公庙镇、临江镇、洲上乡、吴城乡、昌付镇、黄土岗镇、中洲乡、义成镇、观上镇、大桥街道办事处、店下镇、阁山镇、永泰镇、洋湖乡、江西省双金园艺场、樟树市试验林场、樟树市园艺场等19个乡(镇、场)。

八. 江西省 宜春 丰城市 小港甘蔗

丰城历为江西省有名的甘蔗产区之一,甘蔗种植历史悠久。《江西风物志》载:“江西的甜蔗多产于南昌、丰城……”。明《丰乘.物产》志引宋大中祥符《丰城图经》亦载:“河东乡村多产甘蔗。”



丰城地处赣江下游赣抚平原地区、土壤肥沃、雨量充沛,阳光充足,适宜甘蔗种植。小港、袁渡、拖船、河洲、淘沙、桥东、筱塘、孙渡、荷湖等乡镇历为盛产地。尤以小港产量最高,居首位。该镇位于赣江河畔东岸平原地区,甘蔗种植始于唐宋,盛于今。甘蔗生产连年发展,遍及全镇乡村户家。甘蔗产量逐年递增。1985年总产量3443.62万斤,比1965年增长109.7倍,占全县总产量6750.77万斤的51%。到2000年全市总产85211吨,其中小港亩产最高达9280斤,总产达3.8万吨,占全市总产近40%。最高年1996年达56%以上。



甘蔗品种主要有二大类:一是甜蔗,俗称“果蔗”,是丰城地方传统产品,居丰城蔗种之最大宗。它具有茎粗干长,皮薄色青,水多汁甜的特点,以供解渴为主。二是糖蔗,1958年从外地引进抚州蔗、广东蔗、台湾红皮蔗等品种推广栽培,产量高,具有干长茎小,皮硬水多,蔗汁甜美的特点,主要供制糖用。甘蔗闻名省内外,畅销南昌、南京、上海、福建、湖南、湖北、河南、广西、广东等省市自治区。



每到甘蔗收获季节,昌赣公路两旁田晨堆成“蔗山”,全国各地来往汽车络绎不绝至此购买。在丰城城乡市场遍布甘蔗推销点。凡公汽车停靠站、铁路火车站、水上航运站、渡口边等交通要枢,均可看到农户户扛、手提甘蔗,沿车叫卖。上至新余、宜春、萍乡,下到南昌,九江等城市街巷,到处可见丰城甘蔗销售。


九. 江西省 宜春 万载县 夏布

万载夏布生产历史悠久,起源何时,已无从考据。新中国成立前万载县有十几家夏布行庄。1950年全县产夏布3.27万匹;1953年9.79万匹,为解放后最高年产;1978年产夏布1.27万匹。0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政府采取了鼓励和扶助等措施,夏布生产得到了回升和发展。1995年后,由于市场萎缩,生产量下降。2000年国际市场销量增加,夏布产量近年一直稳定在2万匹左右。万载县夏布素以“柔软润滑、平如水镜、轻如罗绡”之美称,远销粤、苏、皖、浙、上海及南洋、朝鲜等地,历年都有一批外地客商亲临万载订货。万载夏布系地方之一,也是江西三大之一。

生产万载夏布多在农家生产加工,属手工型和分散型制作的产品,保持着三大传统工序:手工绩纱,人力浆纱,土机织布。

1986年,县外贸为扩建出口夏布厂,由省纺织品进出口公司贷款12万元,对1954年创办的大桥乡夏布厂,进行厂房、车间扩改和漂、织布设备更新,改建为全县第一个“双桥出口夏布厂”,并在1987年4月,由县政府向省、地申报:双桥出口夏布厂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1988年,该厂能生产纯手工夏布、半手工夏布和漂白夏布,年产能力达1万匹。

1988年,全县夏布生产得到较大发展,当年出口供货夏布169万米,折合70416匹,在全省出口夏布总量中,万载夏布所占比率达46.5%。

1993年首次采用现代新工艺对夏布深度加工,进行蜡染和电脑绣花,制成床罩、床垫系列产品出口,至1994年两年出口供货3016条,供货额达4.98万元。

万载夏布生产回升主要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县委、县政府从价格政策、原料基地、奖励生产方面,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鼓励和扶助,先后办起了潭埠新开、陂田、马步的黄村、双桥的大桥村、白良的廖杭村等5家村办夏布厂,乡办有双桥夏布厂、白良夏布厂,1988年全县生产夏布96059匹,生产工人有500人,织机近400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东南亚市场均销600扣~1000扣漂白细纱夏布为主,农民从事夏布生产织工增多。1990年从事夏布生产织工1129人,生产细纱夏布35042匹。1994年全县从事夏布生产工人1500余人,有织机1200余台,生产夏布10.7万匹。1995年全县生产夏布425万米,(1万米为 454.5匹)。此后销售市场萎缩,生产量大幅下降,2000年来全县生产夏布15万米。2000年以后,国际市场销量倍增,夏布产量持回升之势。马步乡带塘村、新民村、宝石村、王村相继新办夏布厂。2004年全乡有夏布厂8家,织机120台,从事夏布织作1000余人。2004年末,生产夏布25000匹。全县夏布产量4万余匹。品种有:双色布、门帘布,全手工布,半手工布。规格有:0.6米、0.45米、0.3米等。2004年末年产量2000匹以上的夏布厂4家:元一麻织厂 厂址设马步乡黄村,2001年建厂,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法人代表章元生(南昌人)。织机30台,工人45人;双志夏布厂 厂址设马步乡黄村,2003年建厂,占地1000平方米,法人代表宋志元。织机25台,工人35人;鹏辉织布厂 厂址设马步乡黄村,1996年5月建厂,占地2000平方米,法人代表辛洪初,织机25台,工人35人;万载县全鹏织布厂 厂址设马步乡新民村客人路,占地7000平方米,织机40台,工人65人。

收购与销售 夏布的收购主要由县供销社土产公司以及各乡镇供销社收购点统一收购。出口夏布则由县外贸公司土业务部收购。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私营商号活跃,夏布收购由私营商号收购后直运外地。1986年以来,夏布在国际市场上行情上扬,销路增多,万载县外贸公司为开拓货源,扩大出口,采取新的购销方式,一是改变公司原来的坐店收为上户收,派出外贸人员走村入户,一家家一匹匹直接收上来,1988年上户达300多人次,直收6000多匹,保证了当年出口夏布货源,全县出口供货夏布169万米,折合70416匹,供货额达838.64万元。二是对夏布购销实行奖励,凡交售一匹夏布可换购计划物资进口尿素2.5公斤,1987年用于奖售的化肥达11.2吨,调动了夏布生产销售积极性。三是广设收购网点,建立夏布生产专业户、收购专营点,县内有16个,周边县、乡9个,如宜春三阳、宜丰石市、分宜双林等,均与县外贸直接建立购销关系。 夏布销售,除了少量通过集市交易外,百分之八十的夏布由县外贸公司、县土产公司统一收购销售,销往广东、上海、辽宁、芜湖、汉口,出口日本、朝鲜、南朝鲜等国家。1986年销售夏布3025匹,其0口量2760匹。1988年销售夏布96059匹,比1986年增长131%。1986年首次开辟了外省口岸提供夏布出口,向北京口岸直接提供夏布供货额23.07万元,1987年又向上海、深圳口岸提供夏布出口,4年内直接提供夏布货源金额达408.96万元。1989年至1992年还通过湖南、福建、广州等省市,多渠道出口夏布供货额为352.04万元。为准确辨别夏布的扣门、纱质、铁线、内斑、色泽等,县外贸改进夏布验收技术,研制“简易手摇验布机”,对20多米长的整匹夏布布面能平稳打开和卷拢,更加方便自如,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验质效率,使夏布残次品率下降23.4%。1991年香港百新贸易公司董事长,两次来万载双桥出口夏布厂洽谈,当场验货夏布成交,韩国客商也多次来县洽谈,县外贸与30多家夏布客户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1993年至1994年县外贸自营销售平板纯麻夏布81.6万米,折合3.4万匹,麻类纺织品系列3个货柜,出口供货额389.7万元。全县1986年至1995年夏布出口供货总量578.21万米,折合24.1万匹,平均每年出口供货57.82万米,比1985年时增8.6%。

1996年起,县外贸夏布经营落入低谷,当年仅为10.31万米,比1985年下减77%,与最高年1988年比,减少15倍多。1997年以后,县外贸停止了夏布营销,出口供货为零。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一是价格大落,1996年上半年收购价300余元一匹,比1986年的80元,上涨2.8倍,至下半年外销价180~200元人民币一匹,比进货价还低40%,县外贸形成越销售越增亏的局面;二是1996年开始上级外贸部门对夏布实行设限出口,县外贸未争到夏布出口配额,既无主动配额也无计划外配额,对区域性招标配额也未参与,尽管万载有客户有货源也不能营销;三是县外贸专营夏布的公司因高亏停业,少数专营夏布的业务员下岗后,带走了夏布老客户,错失商机,以致县外贸自营夏布全部丧失国际市场的份额。

1997年起万载夏布的营销已全部转入个人私营业主,由他们直接向县外提供夏布货源,在外地进行夏布转口贸易,如湖南、广西等省及本省外县的出口企业,为他人增创了外汇。2000年全县销量为15万米(均等6818匹)。

江西宜春特产必买排行榜前十名江西宜春十大特产排名榜最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