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仪陇特产有什么 仪陇有哪些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7 21:54:06

一. 四川省 南充 顺庆区 保宁白糖蒸馍

保宁白糖蒸馍为阆中市一大名食。系清乾隆时回民技师哈公奎所创。据阆中县志记载:“保宁麦面最知名,取南麦碾细,重罗筛之,蒸为馒首,名曰蒸馍。远行者携千余里外,虽外霉内燥,蒸之移时,而色、香、味、形如故。外来客商多于县中购蒸馍以作馈品”。


白糖蒸馍,现在十余家糕点厂生产,在竞争中质量逐步提高,花色品种也不断更新,除大量生产小蒸馍外,还生产各种图案的工艺美术蒸馍,如二龙戏球、吉庆鲤鱼、飞禽走兽、塔形寿桃等。


白糖蒸馍其色白如雪,柔和绵软,趁热食之,耐嚼不粘,存放冷食,酥散爽口,其味香甜,具有浓郁的桂花鲜香。白糖蒸馍绝无一般中式馒头的碱涩和杂菌异味,亦无西式面包之微酸。中外人士慕名求食,莫不交口称赞。

二. 四川省 南充 高坪区 川北凉粉


川北晾粉自清末问世以来,以其独具红辣味醇、鲜香爽口的川味风格饮誉巴蜀,流传至今。

当时,原南充县江村坝农民谢天禄,在中渡口搭棚卖担担凉粉,他的凉粉制作精细,从磨粉搅制到调料、配味都有独到之处,行人品尝后无不称道,谢凉粉便有了名气。其后,农民陈洪顺悉心研究谢凉粉制作工艺,取其所长并加以改进,凉粉制作工艺得到进一步完善。他选用新鲜白豌豆用小磨磨细,十分讲究搅制火侯、所作凉粉质细柔嫩,筋力绵软,明而不透,细而不断,调料配味,更具匠心。不久,陈凉粉便名扬川北一带,“川北凉粉”也不胫而走。至今南充市和成渝等地的一些凉粉店都仍以“川北凉粉”为招牌,生意兴隆,火爆不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罗瑞卿生前回南充视察工作时,就曾特意品尝了川北凉粉。

川北凉粉之所以出名,不仅仅是凉粉制作独具特色,更主要的是拌料十分考究。主要拌料有辣椒、花椒、生姜、葱叶、冰糖等掺合制作的红油,以及有精选大蒜捣制的蒜泥,可谓色、香、味俱全,独具风味。

鼎鼎大名的川北凉粉创立于清朝末年,一个叫做谢天禄的小贩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因为他的凉粉味道特别,人们都爱吃,逐渐就成了名,成为了一道名菜。

川北凉粉用豌豆粉熬制而成,通体透明白亮,细腻柔嫩,软而不绵,用筷子挑着,还能抖几下不断。因为是四川小吃,所以它也具有浓烈的四川味,一般是用很多的红油浸泡着,白里透红,表面撒上葱花、蒜泥、姜汁,盐、酱油、少量红糖水。正宗的川北凉粉,是质体没有一丝杂质的白,滑嫩爽口,精致的佐料调制,那股辛香的味道还在嘴里久久徘徊,回味无穷。

清朝末年创立于南充。,其凉粉细嫩清爽,佐料香辣味浓,逐渐卖出了名气,谢家便世代相传专卖凉粉,后正式办起川北凉粉店。现已流传全省,成为著名小吃。

寻踪溯源,追根究底。川北凉粉,创于蜀汉,兴于明清,盛于五十年代。靠川乡礼仪之帮,经二十八代传人之手,牵丝挂牌,制粉调汤,传承至今,其间,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相传早在蜀汉时期,安汉县(今南充市)嘉陵江中渡口码头,创始人谢天禄在南充渡口搭棚卖凉粉。在渔舟货船之间,沙丘卵石之上,有两个凉粉棚:大棚姓薜,人称薜凉粉;小棚姓谢,名叫谢凉粉。大棚经营冷吃旋子凉粉,小棚经营热食片子凉粉。两家凉粉`冷热有别`开头各异。一样的绵软细嫩,爽口宜人;一样的麻辣鲜香,其味无穷;薜家婆媳与谢家父子两情相悦,喜结良缘,夫妻和睦,绝技传家,两面三刀种凉粉,合流一处;谢凉粉更招换记,粉墨登场,亮相安汉。

据说巴西郡(今阆中)太守张飞,巡视安汉,对谢凉粉喜爱有加,备受封赏,成为蜀国刘备御前贡品,谢凉粉才挤身市井闹市,集能工巧匠,取西充山南椒辣,采南部江北豆夹,改制砣粉,再调红油,配上松脆酥香小锅魁,风味独特,鲜美异常。刹时间,老饕光顾,饞虫毕至,车水马龙,食客盈门。

风雨飘摇数百载,岁月磋砣几十代。谢凉粉几经周折,延续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恰逢朱德委员长回故乡,把谢凉粉带到北京,万民争食,名声大噪。谢凉粉时来运转,招牌换记,改为国营川北凉粉店,获得“中华名小吃”的美誉。

白塔晨钟,莲池 倒影,烟山霞蔚,曲水情波,滔滔嘉陵水,悠悠万古情。川北凉粉,潮起潮落,峰回路转,时遇良才,巴蜀志士,任其胜先生与李华女士,出手不凡,慧眼识珠,不惜重金,三下重庆买回这份历史悠久的餐饮文化遗产,成为川北凉粉法定继承人。至此,川北凉粉、漂泊渝州、重回故土、落叶落归根,再现南充。民谚云:川北凉粉嫩又香,一天三遍吃不伤。片子凉粉工艺与川北凉粉相同,食用时用刀切成片状,施以独家调料即可。因为刀工不同,凉粉和调料的混合程度不同,故片子凉粉与旋子凉粉(用专门的旋子刀分切的凉粉)相比,更突出凉粉独有的本味。

三. 四川省 南充 嘉陵区 南充锅盔

  走在南充大街小巷,到处可见各式锅盔熟食专卖店,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烧饼统一都是麻子脸,憨厚地恭候在一边,不与花哨的小吃抢噱头,加上由于不是现做,因此连吸引顾客眼球的热气都不存在。
    我是北方人,记得初到南充那段时间,朋友带我来到路边卖锅盔的小摊前,我第一次认识了这个其貌不扬的“饼子”叫锅盔,那时的锅盔没有现在的做法新颖,仿佛借鉴肉夹馍的形式,一个个方头烧饼被剖成两半,底儿连着不散开,做锅盔的老太太在一个煤球垫底的炉子边,一边有条不紊地和面,一边往里面抹上少量的葱花和肉末,然后挪开炉盖,亮出下边的煤球旺炉,把几个烧饼放在炉边用明火烘烤,一分钟不到即可出炉。整个过程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烘出来的面饼,彻头彻尾的干净,既没什么油水,里面也没有太多的馅料。当我从老太太黑黑的钳子里接过这样简单烘烤出来的锅盔时,却迟迟不敢入口,心想这样的食物简直是不敢恭维。朋友仿佛看出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说:“怎么?不敢吃啊?你不要看它其貌不扬,而且做的方式也简单,但却有千年的历史哦。传说唐代官兵在为武则天修建乾陵时,因工程浩大,民工甚众,非常忙碌,烹食困难几乎没有吃饭的时间,所以官兵以头盔为炊具来烙面饼,故得名‘锅盔’。”听了朋友的介绍后,突然对手中这个小小的饼子产生了兴趣,毫不犹豫地把它送进嘴里。虽然有些干巴巴的感觉,但是嚼起来却特别有劲儿,“咔嚓,咔嚓”的响声,香脆可口,里面的肉馅儿虽然少得可怜,但是味道却浓郁香醇,突然明白了它的香味不是飘散在外挑逗人的嗅觉,而是在咀嚼中激荡人的味蕾,有着田园风情般饮酒吃食的粗迈的扎实感。
      就这样,我改变了对“锅盔”的看法,也爱上了它的味道。几年时间过去了,南充的小吃可谓花样百出,品种繁多,但是锅盔却一如既往地作为南充极具标志性的小吃深受大家的喜爱。不变的还是那种做法和工艺,唯有变化的则是卖锅盔的路边小摊少了,更多的成为了有规模,有门面统一管理的锅盔专卖连锁店,锅盔夹杂的馅儿也多了,口味还来了个百花齐放,没有了既定模式,感觉颇为新鲜,可以夹凉粉、豆芽、黄瓜之类的凉拌小菜,也可以夹肉丝、肉片、里脊、耳片等荤菜。制作锅盔的也不再是老太太了,变成了身着统一工作服、头戴卫生帽的服务员,根据顾客的需要往锅盔里塞满各类油腻炒菜后,很有礼貌地从玻璃窗口递给顾客。其味道也比以前的丰富多了,主要以麻、辣、热凉、软硬混合为主,吃上一口,首先是锅盔在嘴里咬烂的脆脆的声音,继续咬下去,就吃到了又麻又辣的肉馅儿,那个味道别提有多美。
    南充的锅盔文静朴素,风格迥异、滋味千变,让人垂涎欲滴,不变的,是这些锅盔颇具街头的本地风情,更是南充悠久历史的绝佳见证。

四. 四川省 南充 西充 西充丝绸

西充丝绸

丝绸是西充的传统产品,有多扶丝绸、西充丝绸、晋新丝绸几个品牌,生丝漂洋过海,五彩缤纷的锦缎、真丝地毯畅销国内的十几个省、市。出口日本、俄罗斯、新加坡、韩国、西德等国家。

五. 四川省 南充 嘉陵区 南充丝绸

南充丝绸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充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嘉陵江中游。古为蚕丛之地,周属巴国,秦属巴郡,唐置果州、蓬州、阆州,宋置顺庆府、保宁府,民国时期设行政督察区,1950年设川北行署和南充专署。今辖顺庆、高坪、嘉陵三区,以及西充、南部、仪陇、营山、蓬安五县,代管阆中市。幅员面积1.25万平方公里,人口749万。地形以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土壤自然肥力较好,具有发展蚕丝生产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自古以来具有蚕丝原料资源、加工能力、技术力量、名品四大传统优势,是全国四大蚕桑生产基地和十五大丝绸生产、出口基地之一,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历史传承

南充丝绸起源于远古。我国最早的地方志《华阳国志》(晋,常璩著)记载了南充丝绸最早的历史。
《华阳国志》卷一《巴志》有这样的记载:“禹会诸侯于会稽,执玉帛者万国,巴、蜀往焉。”帛:绸子;巴:巴国。意思是:大禹在会稽召集各方诸侯,包括巴国和蜀国在内的不少诸侯带去了玉石和丝绸。据《辞源》:“巴者,古国名,位于今重庆市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现在的南充就属于当时的巴国,南充辖区内的阆中市就是曾经的巴国国都。
《南充市志》、《南充蚕丝志》对南充丝绸的发展做了更为详尽的叙述。周初,南充、西充、南部、阆中等地,桑、蚕、麻、纻已成为献周王朝的贡品。
秦汉时期,蚕丝行业发展为南充社会经济的一大支柱。从汉章帝时起,就实行了以布帛为租,是历代用丝绸为田赋的开始。 精美的明代南充丝绸

南北朝及隋朝时,南充各县实行均田制,每人另给20亩永业田作桑田,种桑50。蚕丝之月,女皆事蚕。这种桑田,实际是家庭桑园的雏形,对于稳定地发展蚕桑生产起了积极的作用。
在南充丝绸发展历史上,唐宋的650多年间是鼎盛时期。杜甫“桑麻深雨露,燕雀伴生成”和贾岛“蚕月缫丝路,农时碌碡村”的名句,正反映了当时南充蚕丝景状。唐开元中,南充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绫绢产地。南充丝绸的产量和质量,均已称冠全国,有绸、绫、绵、绢、丝等10多种产品被定为朝廷常贡,人称“胜苏杭品质之优,享天宝物华之誉”,并由长安输往日本、名扬中外。

六. 四川省 南充 仪陇 干烧四季豆

干烧四季豆

“干烧四季豆”,是四川的特色名菜。此菜口味鲜香,下酒最宜。

“干烧”这一烹饪方法源于四川。相传,清朝末年,慈禧太后的御厨黄晋林在成都建立“姑姑筵”菜馆,以后又开设“姑姑传”、“歌女菜”,专门操办高级筵席。三家菜馆擅长烹调燕翅席、熊掌席、鲍翅席等宫廷菜,首创干烧排翅作为宴席的主菜,在成都脍炙人口。

这类干烧选取排翅、鹿筋等名贵原料,利用原料本身丰富的胶原蛋白质,通过加热浓缩收干卤汁,属不带辣味、侧重清鲜醇浓的菜肴,由于取材名贵,因此并不普及。于是,作为干烧蔬菜的主要品种“干烧四季豆”、“干烧茭白”等就相应而生,广为流传了。

这类菜以咸鲜为主味,入口干香。通常操作流程无统一规定,有的是用生料经过油炸、煎、煸后,随即加入调味进行烧煮;有的原料先要经过蒸、水煮等预先加热,加工成制品。烹时,一般用中火,要求断生脱骨,恰到好处,成菜后汤汁较紧,色泽油亮。【原料】

四季豆500克,虾米50克,盐10克,味精1克,鸡汤150克,绍酒10克,麻油10克,生油500克(实耗70克)。

【制法】

(一)将四季豆摘去两边的头,去筋,摘成5厘米长的段。虾米放在清水中浸泡回软,切成末。

(二)锅放油在旺火上烧至四成热,投入四季豆、待炸至柔软变色,表面起泡即倒入漏勺。锅底留余油25克,先将虾米末炒一下,随即倒入四季豆,再加入绍酒、鸡汤、盐,烧开后,转小火烧几分钟,待四季豆入味,汁已浓稠时,用小火将卤汁收干,下味精,翻炒几下,淋上麻油,装盘。

七.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西凤脐橙

西凤脐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凤脐橙是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的。西凤脐橙果实呈椭圆形、色泽橙红、果面光滑、无核、果肉脆嫩化渣、汁多味浓。2003年,在中国(上海)第七届名特优果品展销会上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西凤脐橙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西凤脐橙产于四川省南充市西充县,西充生态环境良好,产业特色鲜明,果树栽培历史悠久,其中柑桔数量大、品质好,最具代表性,是著名的柑桔之乡。《西充县志》(康熙24年版)“食货志”中,即有“柑、橘”的记载;《西充县志(三)》记载:“县内栽植柑桔较早...30年代槐树何文澜在西禅寺建柑桔园20亩,并从合川聘两名技术工人管理此园。” 建国后,西充水果产业特别是柑桔生产取得长足发展。1964年,建立500亩规模的青龙园艺场;1967年,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重庆)引进10余个柑桔品种试栽,以从罗伯逊脐橙优变单株39号选出的青39(西充脐橙前身)品质最佳,70年代后期送省展评,年年被评为第一名;1979年,西充正式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柑桔基地县;1985年,县委发出《关于大力发展柑桔生产的决定》,把柑桔作为致富翻番的一大优势和支柱产业,当年全县柑桔种植360万株,其中脐橙等5大良种244万株,占总数的68%;1984年和1989年两次被评为国家优质果品金奖。八十年代末县果树工作者从中国农科院引进新品种,经栽培选育,产品表现出丰产、质优的特点,商品性极佳,因主产于西充县凤和乡,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命名为“西凤脐橙”。 西凤脐橙的优良品质与其产地独特的地理位置、气候、土壤条件、水资源等密不可分。西充县境内以浅丘带坝、中丘带坝地形为主,便于生产布局及耕作,土壤肥力较高,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及矿物质,雨量充沛,水质良好,光能分布相对集中于4-9月,基本涵盖西凤脐橙整个有效生长期,有利于积蓄养分、增加可溶性固形物、色素转化和橙红增加。据《中国南方果树》报道,西凤脐橙较浙江、江西、重庆等地产量更稳定、色泽更好、品质更佳。2003年,西凤脐橙在上海举办的第三届名优果品全国展评会上一举夺得“中华名果”殊荣;2005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西凤”牌商标;2009年12月,经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农科院、四川农业大学等专家鉴定,一致认为西凤脐橙丰产、稳产、质优、遗传性稳定,表现优于其它产地。目前,西充县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脐橙产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品质稳重有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西凤脐橙是西充县农业局果技人员于1987年从中国农科院柑桔研究所引进的脐橙新品,果实呈椭圆形、色泽橙红、果面光滑、无核、果肉脆嫩化渣、汁多味浓。2003年,在中国(上海)第七届名特优果品展销会上被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西凤”商标2005年被国家商标总局受理并注册。现“西凤脐橙”畅销省内外。目前,该县已成片发展“西凤脐橙”2万亩,年产优质“西凤脐橙”5万多吨。

2013年,西充县果技站申报的“西凤脐橙”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西凤脐橙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南充市西充县境内晋城、常林、凤鸣、义兴、仁和、凤和、双江、宏桥、双凤、东岱、高院、同德、占山、祥龙、车龙、金泉、中岭、紫岩、关文、青龙、多扶、东太、槐树、西碾等24个乡(镇)。西充县位于四川盆地中偏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05°36′4″-106°4′7″,北纬30°52′4″-31°15′7″,东接蓬安县,西靠盐亭县,北与南部县相连,南与蓬溪县接壤。保护面积6.5万公顷,年产量3.2万吨。

八. 四川省 南充 西充 西充红薯

西充红薯
     红薯也称“红苕”,是食物中唯一的碱性食物,它能中和人体中的酸性物质;西充的栽培历史已经很悠久,它在西充境内种植面积很大,解放前至70年代末,红薯都是作为西充人民的主粮。所以西充以前也称“苕国”。

九. 四川省 南充 南部县 升钟酸菜

南部县升钟酸菜是升钟湖风景区旧时人们传统饮食习惯中不可缺少的食物,也是人们贫困生活的缩影,“米缸缸,面缸缸,不如一个菜缸缸”,过去农村是家家必备,也算是“瓜菜半年粮”吧,现在即便是生活改善了,人们也还都喜欢吃酸菜,特别是老年人,几天不吃酸菜就感食欲不佳,因此集市上还有酸菜出售。

酸菜分活酸菜、干酸菜两种。活酸菜用料是有选择的,一般用家菜、萝卜菜、苦卖菜、白菜或嫩油菜苗、葫豆尖等作原料,以萝卜菜作活酸菜最佳,洗净后煮至八九成熟,捞置缸内压紧,盖覆一层老酸菜,密闭至第二天颜色变黄可食用,酸菜在缸里搁放时间长了,菜酸水吊流成滑丝。干酸菜即是将活酸菜取出晒干,一般以家菜、白菜作制干酸菜的原料,食用时热水侵泡后下锅。无论是干酸菜还是活酸菜,食用方法都很多,有酸菜稀饭、酸菜干饭、酸菜面条、酸菜汤、酸菜红苕、酸菜“搅团”(以玉米面搅成互状拌酸菜吃)等。

十. 四川省 南充 蓬安县 蓬安回锅肉

“回锅肉”为四川首创传统名菜。此菜味浓而香,与青蒜合炒,红绿相间,色味俱佳,颇受食家欢迎。

【原料】

猪后腿肉600克,永川豆豉6克,甜酱8克,豆瓣辣酱25克,红酱油15克,青蒜60克,生油130克,黄酒20克。

【制法】

(一)猪后腿肉洗净,入汤锅内煮20分钟,以煮至肉皮软时为适宜,捞出稍晾,切成0.4厘米厚、4厘米宽、5厘米长肥瘦相连的片。豆瓣酱、豆豉均剁成细茸。青蒜多用蒜头部分,留少许青叶,洗净,切成4厘米长的段。

(二)铁锅内放入生油烧热,下肉片,炒至吐油时,将豆瓣、豆豉、黄酒、甜酱、红酱油放入一起炒透,再把青蒜段加入焖熟,即可起锅装盆。

四川仪陇什么特产好吃又实惠四川仪陇的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