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运城特产传统糕点 山西运城有名的糕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7 08:10:54

一. 山西省 运城 临猗 一窝酥

一窝酥

一窝酥的做法其实比较简单,将稍醒的面团上案,按照拉面方法,上下晃匀拉条,最后拉成10扣的拉面(1024根)。然后均匀放在案子上,在面条上刷匀植物油,再顺长卷起后,剁成20个小段,旋成圆饼坯,摆在烤盘里,入烤炉用温火烤至呈金黄色即成。一窝酥现在已发展为夹裹豆沙、枣泥、莲蓉、果料等馅心的系列食品。

二. 山西省 运城 夏县 山西小酥肉

晋式第二蒸,是山西小酥肉。酥肉是山西的传统名菜,用猪肋条肉切块,经过煮、炸、蒸等多道工序烹制而成。《名食掌故》记,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封其第三子朱高燧为赵王,府内侍女知赵王有喜食烤肉习惯,就选用上好猪肉先煮再蒸后炸,配大葱、面酱佐食,深得赞赏。因加入紫苏调料,称为“紫苏肉”。后传于民间,晋中一带唤作“香酥肉”,晋南民间宴席多称“小酥肉”,制法略有变化,将五花肉切小片,拌淀粉鸡蛋糊腌制,然后用油炸至金黄色,与炒好的木耳、玉兰片混合,放入蒸锅蒸制而成。

小酥肉在运城一带民间宴席多取羊肉制作。而晋城行菜则选用肥猪膘先煮再蒸后炸,称“紫酥刀背”,是上党地方传统菜肴,而其民间多选五花肉先炸再煮后蒸,称“胡卜肉”,是逢年过节、喜庆婚筵必上的菜肴。长治一带则改良创新有酥肉芥末粉皮汤,已为当地名吃。全晋会馆改良创新有王家小酥肉酸菜鱼唇菜,据传晋商灵石王家主人王谦曾参加康熙六十一年乾清宫“千叟宴”,受御赐龙头拐杖一把和鱼唇菜一道。王谦回乡后,命家人将鱼唇配以山西小酥肉、酸菜烹制,味道极美,成为王家家宴的头菜。东南亚王氏宗亲会客人在全晋会馆品尝此菜,赞不绝口,并留诗纪念“春风走马汾水边,丰年留客作清欢。几回梦里今非梦,王氏宗亲聚太原。”

三. 山西省 运城 闻喜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闻喜花馍是山西运城闻喜的。

闻喜花馍是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的汉族传统名点。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种样式的馒头,花式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传承发展到今天,逐渐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创作体系,具有丰富的文化品位和浓郁的地方特色。 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

在数千年的传承中,闻喜花馍不仅被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还形成了独特的制作技艺。包括: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所用的工具极为普通包括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捏花馍没有教材,也没有什么图样,全凭一代代艺人口传心授,模样全装在她们的脑子里。大大小小的面团在艺人的手里变成各式各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的艺术品。

闻喜花馍的制作工艺相当讲究。从麦子的筛选、晾晒到面粉的加工,从制酵、发面到捏形、蒸制,以及成形和着色等,无处不精益求精。要做出一个像样的花馍,至少需要4到5天,一个花馍需要9个大工序即凝水、箩面、制酵、揉面、捏形、醒馍、蒸制、着色、插面花,100多道小工序,全靠手工揉捏而成。

原料

首先就是原料麦子。闻喜县位于山西省境西南,运城盆地北部,是山西省小麦生产大县和优质小麦基地,闻喜县三面环山,属典型暖温带大陆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而闻喜的花馍会选用闻喜北垣产的最优质的小麦磨成的面粉。北垣地处峨嵋岭腹地,此地盛产的小麦生长期比别处长数十天,生长周期长,粒大饱满,麦质优良。用此地小麦面做出的馍,清香筋道、营养丰富,吃在嘴中,甜中带香。不仅要用北垣麦子,同时要用这里的水和面,因为北垣地势较高,水位深,水质好。所以只有用北垣面粉和北垣水制作的闻喜花馍,才是最正宗的,吃起来,才能感觉到它的香甜味。

制作

选好了原料,接下来就要进入揉面的程序了,花馍用的面粉,在过去用石磨磨面时,取前两遍的,现在则选最好的精粉。讲究的艺人还要用面箩过一遍才使用。制作花馍时,要提前一个晚上发“酵水”,第二天将发开的酵水和面粉搅拌,加水起面、揉面。艺人们揉面,分了合、合了分,最少不低于8遍,揉出的面光滑而有弹性。不少艺人和面时在面粉中掺入适量的醋,蒸出的花馍白亮、光滑,还有的加糖水或牛奶、蜂蜜,这样花馍不易干裂。

接下来就是“醒馍”

也就是让馍发发虚。把捏制好的面塑品放在热笼圈里,再在笼圈中间放一碗热水,用棉褥盖严,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使花馍制品不变形、不干裂、湿润光滑。待馍发虚后,即可上笼。最后是蒸制。花馍上笼蒸制时也很有学问,如开水上笼、急火上气、笼圈封严、不忘放气、大小分蒸、落气出笼等一整套经验。

花馍出笼后,最后一道工序是趁热着色,这样颜色艳丽,不易褪色。待上好色晾干,需要组装的还要用竹签把辅助的部分与衬托的花瓣等进行组合,至此,一个个构思巧妙、造型别致、色彩艳丽的面塑制品便呈现在人们面前。

山西

闻喜花馍

闻喜县花馍协会

11309108

馒头

四.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杜马百合

杜马百合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平陆种植百合历史悠久,明朝万历年间杜马一带的百合就列为皇宫贡品,到清朝康熙十八年,杜马百合被列入全国《名产录》,驰名中外,被人们称为"中条参"。

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夏时开花,形似山丹丹,所以也有人称山丹丹为野百合。百合的最大特点是茎直、色绿、花艳、香味浓郁、药用价值非常高,它的地下茎块,分头聚在一起,每头又由若干鳞瓣聚合而成,形似大蒜头。对于它的花色,自古至今,人们给予它的美誉更是多不胜数,南北朝时期的萧察、宋代的诗人陆游、散文学家苏辙、当代文学家郭沫若等都写过诗词来给它极高的赞誉。百合含有大量的蛋白质、糖份、淀粉和多种维生素,有清心、安神、镇静、润肺、止咳、利尿等功用,属上等滋补品,它的花和梗研成粉末,有止血作用,鳞茎富有营养,能祛痰、健胃,促进血液循环。在本县不少患有肝病、胃病、肺病和贫血病的病人就是采用清蒸百合来治病的。

杜马百合专业合作社位于平陆县西侧20公里处的坡垣上“杜马战役所在地”,俗称“平陆不平沟三千,杜马就属一景点,三垣三沟北靠山,地理独特出名产”,这里依山有沟,土质肥沃,北高南低,温差较大,水源自流,风景秀丽是百合生长的最佳地带,全乡15个村3600户,13000口人,土地面积29000亩,其中种植百合面积1200亩,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种植产业,距今已有400多年。合作社占地10亩,注册资金50万元,资产100万元,拥有技术人员3人,营销人员3人,员工23人,带动农户480户,年产天然优质百合120万斤。被山西省评为百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工商部门定为诚信企业称号。并获国家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和中国名优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称号。

1000亩优质百合开发生产基地: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平陆县位于山西省最南端,属晋、陕、豫、三角地带,东西长、南北窄,北高南低,交通十分便利。隔黄河与河南省三门峡一桥相连,南有陇海铁路大动脉,北有运城市飞机场和运三高速公路横贯平陆南北,自然条件优越,开发百合绿色产业前景可观,合作社投资80万元,开办了百合系列加工。是平陆县政府“十二五”重点开发项目。

杜马百合产业以生态资源优势,抓科技兴产业,搞精品闯市场,深加工创效益,开发百合系列产品,目前已有产品:百合干、百合粉、百合花茶、精品真空鲜百合,产品甜美味醇,颜色纯白,风味独特,荣获“中国名优产品”、“农业部认定为无公害产品”、省农博会、农展会“金奖”“银奖”,省百合科技研究开发奖,“山西省十佳名牌产品”、“山西省著名商标”、市农展会“贡品百合”产品奖。被市政府授予“百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农业部认证“有机百合产品”,百合产品销往北京、天津、太原、运城等地,得到营养学家的关注和医学专家的高度重视,食用广泛深受国内外友人和市场消费者的青睐。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杜马百合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范围为山西省运城市平陆县境内的杜马乡、张家镇、部官乡等3个乡镇68个行政村。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南有风平省线横传东西,北有沿山公路横贯而过,上下有龙马乡级公路纵横交错,素有“平陆不平沟三千”,杜马就属一景点,三垣三沟北靠山,地理独特出名产,素有“百合之乡”之美称。产区位于杜马乡,毛泽东选集中(杜马战役)所在地,地处东经110°52′47″-111°51′45″,北纬34°41′20″-34°42′30″,海拔800米—1200米,国土总面积72.3平方公里。种植百合面积230公顷,年产百合3000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处在感官特征:百合是由根、茎、杆、叶、花组成,百合似白玉、白瓣合成,外圆型,花开红黄艳丽,食用口感甜爽,风味独特,滋补味香。2.内在品质:据北京谱尼测试检测:杜马百合维生素Cmg/100g含量≥67.1,磷g/kg≥0.30,钾mg/kg≥4.77*103,镁≥215mg/100g,钙≥116mg/100g。3.安全要求:百合产品遵循国家规定的安全食品要求,执行Q/PBH003-2007产品质量标准,从种到收及粗加工都经过了技术规范达标,百合产品经过了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符合标准。

五. 山西省 运城 垣曲 荞面饸捞

荞面饸捞

荞麦最能降气宽肠,故能炼肠胃滓滞,而治浊滞、泄痢、腹痛、上气之疾,因荞麦性寒,故俗话说:“荞面要做好,离不开三样好调和,油泼辣子、蒜、芥茉”。

荞麦在所有谷类中被称为最有营养的食物,富含淀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P、维生素B1、B2、芦丁、镁、总黄酮等。荞面是低糖食品,是高糖病人的最佳食品。

六. 山西省 运城 闻喜 北垣馍

北垣馍

北垣(北塬)地处峨嵋岭腹地,为闻喜的一处台地,是闻喜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共种植优质小麦4万余亩。此地盛产的小麦生长期比别处长数十天。用此地小麦面做出的馍,清香筋道、营养丰富,吃在嘴中,甜中带香。以其为原料的“北垣馍”(“北塬馍”)声誉很大,已经成了当地人们亲访友、逢年过节的时尚礼品之一。在当地,与其并驾的还有柿叶茶、煮饼。

现在,市场上称北垣馍(花馍)的很多,虽然这些馍(花馍)的制作和北垣(北塬)馍(花馍)的工艺是一样的,但是,因为用的不是北塬产的小麦加工的白面和北塬的水,所以,是没有北塬馍(花馍)的风味的。

真正的北垣馍(北塬馍)除了选用北垣(北塬)的面粉外,还要用北垣(北塬)的水,因为北垣地势较高,水位深,水质好等原因,所以,只有用北垣面粉和北垣水制作的馍,才是正宗的北垣馍,吃起来,才能感觉到它的香甜味。

闻喜北塬(北垣)花馍,有节日花馍、婚嫁花馍、寿诞花馍、丧葬花馍、上梁花馍、乔迁花馍等较为完整的花馍体系。最大的花馍直径有六十多厘米,重量达十多公斤,最小的直径只有几厘米,令人惊叹。除了食用外,还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七. 山西省 运城 绛县 莜面墩墩

莜面墩墩

步骤一:和面

将莜面放在盆里,加体积相同的温开水,用筷子搅拌均匀,十分钟后,再将其揉成面团。

步骤二:擀面

把面团分成大小相同的几块,取其中的一块,在面板上揉成粗细均匀的面棒,用手心把面棒压扁后,用面杖擀成约2毫米厚的面皮。

步骤三:夹馅

把预先销皮、清洗后的土豆擦成丝,再用清水冲洗两三次(以免墩墩蒸熟后馅变成黑色或青色)后,将洗好的土豆丝均匀地铺在面皮上(如果爱吃蔬菜,把蔬菜切碎、挤去蔬菜的水份后,也可以和土豆丝一起铺在面皮上),然后把面皮连同土豆丝一起卷起来。

步骤四:切面

用刀快速把面卷切成均匀的小段,把每小段立起来,整齐地放在蒸笼上。上锅蒸10分钟,一笼可口的美食——莜面墩墩就做成了。蘸汤可以是黄瓜、葱、姜、蒜、韭菜、香菜、味精等,根据个人口味进行调制。你是不是想尝尝呢,请你来试试做吧!

八.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大楝

是中条山最早熟的野生品种,大约在四月中下旬便成熟了,形状如同“人”字,两个连在一起,红胖胖亮晶晶,长在嫩绿叶的上方,一见它,就想摘一个塞到嘴里。

大楝是一种灌木,生长在朝阳的山坡上、水边、路边。每棵树主杆和树冠约1-1.5米左右,叶呈长圆型,二月初开紫白色小花,四月下旬成熟,味甜微苦。因山中地形复杂,阴阳高低有别,收成期长达二十天到一个月,所以有“山里婆娘不受穷,大楝败了五味红”之说。

九. 山西省 运城 芮城 芮城苹果

芮城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芮城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芮城地处山西的西南部,黄河边上,属黄土高原的丘陵区。芮城县所在的纬度、海拔、气候,很适宜苹果树生长,尤其是富士果树。在这片土地上长出的苹果,个大,色泽艳,果肉密、口感酸甜适中。同样的品种,在其它地方种植,结出的果实,确实不能和“芮城苹果”媲美。八十年代初,芮城县委、政府引导农民广泛种植苹果树,几年功夫,在黄河边的土塬上,果园便一处连着一处。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县名变成了苹果的名称,叫“芮城苹果”。

芮城苹果

地域范围

芮城县地处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北岸,中条山南麓,位于北纬34°35′16″~34°50′22″,东经110°14′30″~110°57′34″,县域东西狭长65.8公里,南北宽短28.8公里,南依黄河与河南灵宝为邻,北越中条山与永济、盐湖区相连、东与平陆县接壤,西隔黄河与陕西潼关相望。全县辖7镇3乡,173个行政村,707个自然村,地理标志保护范围苹果面积33.5万亩,年产量5亿公斤。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芮城苹果以富士为主,果食大型,一般重300克左右,果实长圆形,端正高庄,果面黄红色,果皮薄,,果肉呈淡黄色,汁多甜脆。芮城苹果品质特色是糖分高,一般在15以上,最高可达22,硬度大,货架期长,糖度硬度都比普通苹果高5个点以上,山地苹果风味独特,营养特别丰富,相比普通苹果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比普通高40%以上,芮城苹果基地位于一个北山南河的狭长山坡地域,土壤、空气、水质均符合无公害食品、仁果类水果行业标准NY5011--2006。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仁果类水果》标准执行,食品安全执行标准NY/T5102-2002,使所产苹果达到安全、营养、无污染。

十. 山西省 运城 河津 翻鏊

翻鏊

把猪方油用刀背剁成泥,与用花椒炒后的葱白、花椒盐搅在一起成糊状,摊在擀好的精面片上,卷圈,拉成长条,切段,下鏊子煎熟。其特点是层如纸薄,软绵味香,可供主食,也可和菜肴。还有一个习俗,大年初一早上一定要吃翻鏊!

山西运城十大特产小吃山西运城特产小吃可携带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