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港的特产名吃有哪些 东营港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05 19:48:17

一. 山东省 东营 利津县 利津水煎包

利津水煎包是山东省利津县颇具特色的汉族名吃,用的一个初夏的满月大的盘子盛装的,水煎包皆是圆柱形的,齐齐地立着,像一顶顶小型的厨师帽,皮表呈麦黄色。包子散发出一股子质朴的面味,浑厚的猪肉和辛辣的葱味。我以为有关面食,其美好与否,首先便是要有面味。面味是麦子的本质的信息,它里面有阳光的芬芳。猪肉和葱,则有两种不同形式的芳香属性。

二.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黃河口毛蟹

黄河口毛蟹是黄河三角洲地区特有的水产品,其繁殖生长在黄河口,养殖用水为黄河水,饵料以黄河水繁育的野杂鱼为主,黄河口水域这种特有的资源丰富和无污染环境,使其成为具有安全、肉质鲜美及外形带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优质水产品。黄河口毛蟹具有极高的营养、保健和药用价值,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到1998年底,东营市黄河口毛蟹养殖面积达8.5万亩,年产毛蟹2500多吨,育苗水体4万立方米,年育苗能力1万公斤。其中位于东营区胜利镇的万亩黄河口毛蟹养殖示范园,已形成育苗、养殖一条龙。近年来,黄河口毛蟹除满足本地需要外,苗种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安徽、湖北等地;成蟹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深受广大用户欢迎。

黄河口毛蟹已成为振兴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被认定为"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三. 山东省 东营 垦利区 老河道鲜鱼汤

军马场沿路两侧排列着百余家大大的农家院落,都是经营黄河口鲜鱼汤的餐馆。大大的厨房里,一溜儿排着十来口大锅,大的足可以煮下一头整羊。靠墙砌着几个大大的水池,里面全是黄河故道的活鱼,有鲫鱼、黑鱼、青鱼、鲶鱼、黄辣丁等。根据客人的要求,厨房里的伙计把鱼从池中捞出过秤后,就蹲下身子,一脚踩着水管,左手捏鱼,右手操刀,刷刷几下,便把鱼鳞打净,刀口稍稍一挑,便刨开鱼腹,鱼肚杂物随即取出,脚再稍一松动,那水管便把整条鱼洗干净了。



接下来是烹制。厨师伙计将锅烧得近乎发红,倒上油,冒青烟,便将一大勺葱、姜、蒜头和干辣椒之类的倒进去,即刻便爆出浓浓的香味,然后将洗净的鱼倒进去,又是一阵爆炒,很有眼力,看着火候一到便向锅中倒入滚烫的沸水,盖上高高的锅盖,再是阵闷煮。不长时气,乳白鲜美的鱼汤便出锅了。当你细细地品尝这鲜鱼汤时,那餐桌上顿时静悄悄,只有喝鱼汤的美妙声音回荡在耳边。如今,到黄河口旅游的客人,在饱览博大神奇的自然景观的同时,到鱼汤店一饱口福,定是另一番享受。

四.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五. 山东省 东营 河口区 河口凉皮

制成的面皮切成细条,放在碗里,配点豆芽或黄瓜丝,加上蒸熟切成条的面筋,倒入用花椒、茴香等熬制的汤,再调入盐、酱油、蒜水、香油或麻汁酱、味精、油辣子、熟碎花生米、酸菜、香菜末等调料,拌匀后即可食用,具有清滑筋道、香辣刺激、爽口开胃的特点。凉皮既可当主食,也可以作菜肴。经营凉皮的小吃摊遍布河口大街小巷,都座无虚席,吃凉皮的多为一些靓男俊女。各具特色的凉皮应运而生,主要有花椒水和麻汁汤两派,有干拌、汤拌、包裹、热炒等吃法,不同摊点有不同风味,不同风味的摊点聚集着不同口味的人群。

六.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刘氏布偶

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布偶为东营非物质文化遗产。刘氏布偶起自清末光绪,至今已有120多年的历史了。历经清朝、民国,技艺逐步走向成熟,生产规模也日益扩大,它曾伴随着数几代人成长而成长。

刘氏家族是刘氏布偶的制作世家,刘氏布偶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经过一百年多年来的传承和发展,主要在刘氏家族内部口传身教,代代相传并不断的创新,做工精美堪称一绝。

刘氏布偶现属大吉民间手工坊,由-传承人刘培宗独家经营制作,该项民间艺术已处于濒危状态,现集中分布在东营市东营区东部,滨州、博兴等地也有部分学徒。刘氏布偶,俗称“布玩具”。共有七大类系列,一千多个品种。

刘氏布偶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都是为适应农村特点而产生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刘氏布偶图案由老一辈艺人一代代传下来的纹样为主,配以传统的吉祥纹样,根据不同布偶的造型绘制。多以“福、寿、大吉等字和吉祥寓意的“蝙蝠、蝴蝶、金钱、如意等做装饰。还有以牡丹花、菊花、竹子来表现,造型结构随意主观,具有原始文化和乡土艺术的特点,反映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刘氏布偶色彩多为红、绿、黄、蓝、紫、黑、白、金、银对比强烈的民俗色彩为主,原料均为无污染的植物染料,色彩亮丽极具传统民族风格;在图案设计上,多取材于神话、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等,具有造型精巧、形象逼真、色彩艳丽、夸张传神等特点;题材内容、艺术形式适应农村特点,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刘氏布偶作为传统民间手工艺品的代表,兼具视觉享受和实用价值。作品细腻,造型兼具趣味性和浓厚的民俗风格,令人赏心悦目,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刘氏布偶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是文化交流的信使,是文化的凝聚,是历史的积淀,是研究黄河口传统布艺的活化石。

自创始以来,从创始人刘殿元,到第二代传承人张秀云、第三代传承人刘元惠,刘氏布偶历经百年风雨,八十年代,刘培宗遵照父亲刘元惠的言传指教,慢慢开始恢复刘氏布偶的制作,在传承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刘氏布偶的工艺制作。他造访东营的居民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设计制作出一系列富有浓郁黄河口特色的刘氏布偶艺术品。在保留主体原始特征的基础上,融入时代元素,加以变形、夸张,使其形象更加生动。在他手里创造出的刘氏布偶,外型千奇百怪但是具有各自的灵魂,独特的,极具个性,现已发展成为山东省及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地方特色手工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在全国有较大的影响。其作品布虎在首届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展出,此后又先后创作“月亮神猫”、“福牛”等作品,并屡屡获奖。布艺作品《五牛祝寿》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山东省农民书画美术展中获一等奖,并被省美术馆作为珍品永久收藏。2010年,刘氏布偶入选东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刘氏布偶的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回顾以往,百年岁月已过。现今,在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中刘氏布偶依然诉说着黄河口人民对生活无尽的热爱,以其雅俗共赏的民俗韵味,在现代生活中不断的绽放出质朴的光华。

七. 山东省 东营 垦利区 垦利大米

垦利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垦利大米

垦利县农学会

黄河口大米产于黄河三角洲一带,尤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为多,所产的大米以其颗粒均匀、晶莹剔透、粘度适中、香甜可口、营养丰富,而成为稻米中的上品,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黄河口大米”,深受市场青睐,消费者的喜爱。

八. 山东省 东营 利津县 东营冬枣

冬枣为东营市珍贵的果品资源,因其成熟期晚(10月中旬)而得名。冬枣个大形圆,皮赭红间有青黄,光亮润泽,皮薄肉脆,细嫩多汁,甘甜清香,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之氨基酸和维生素,被誉为“中华奇果”“百果之冠”“活维生素丸”。

九. 山东省 东营 东营区 双王刀具

东营区麻湾村的王清水和王清洁兄弟俩打制的菜刀在当地很有名气, 被人称做“麻湾双王刀” . 据了解,王氏兄弟的祖上曾给义和团打制刀具等武器, 以其刀快顺手而出名, 王清水和王清洁兄弟俩又从父辈那里继承了打制菜刀的手艺。 他们打出的菜刀质量好, 份量适中, 中间夹钢, 刀刃锋利耐用。 当地人愿意用他们打制的菜刀, 他们也一改过去挑着铁匠炉子走四方的方式, 买来加工机械在家里搞加工, 不用出门就有客户上门来购。 现在,王氏兄弟俩每年能打造出两万五千多把菜刀, 客户遍及东营、 滨州、 德州和淄博等地。

十. 山东省 东营 河口区 黄河口虾皮

黄河口虾皮是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口虾皮既是美味,又是滋补壮阳之妙品,可用于各种菜肴及汤类的增鲜提味,是中西菜肴中不可缺少的海鲜调味品。

黄河口虾皮是海产小毛虾经过煮熟、晒干等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含碘丰富,是含钙量最高的食品之一。

东营市地处黄河下流,渤海湾西岸,黄河携带大量的有机质和淡水由此注入渤海,极宜于中国毛虾等海洋生物的衍生繁殖,毛虾资源丰富。所产毛虾体大色白,味道鲜美,素有“天然钙库”和“天然味素”之美誉,发展毛虾精深加工产业潜力巨大。东营区海洋与渔业局大力实施“龙头带产业”工程,加大对渔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打造黄河口虾皮优势品牌。

东营有哪些能带走的吃的特产东营有什么能带走的特产好吃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